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慧 高晓唯 任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848-850,共3页
角膜新生血管(CNV)多见于感染、炎症、外伤或角膜手术后。CNV是眼表疾病的显著特征之一,血管化的角膜不但严重影响视力,而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对CNV的深入研究,在血管的形成机制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就CN... 角膜新生血管(CNV)多见于感染、炎症、外伤或角膜手术后。CNV是眼表疾病的显著特征之一,血管化的角膜不但严重影响视力,而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对CNV的深入研究,在血管的形成机制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就CNV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角膜新生血管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勇 任兵 高晓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1382-1385,共4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ROP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治疗,对降低ROP的发生率和致盲率有着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新生血管研究的深入,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ROP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治疗,对降低ROP的发生率和致盲率有着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新生血管研究的深入,新生血管抑制剂用于预防及治疗ROP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拟对近年来有关ROP上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吸氧 新生血管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P470治疗高氧诱导幼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勇 任兵 +4 位作者 高晓唯 高云仙 李霞 李慧 郭继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965-968,共4页
目的:探讨TNP470[O-(氯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醇]治疗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幼鼠模型(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的作用。方法:选择鼠龄为7d的C57BL/6J幼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高氧对照组、大、小剂量药物治疗组及实验对... 目的:探讨TNP470[O-(氯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醇]治疗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幼鼠模型(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的作用。方法:选择鼠龄为7d的C57BL/6J幼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高氧对照组、大、小剂量药物治疗组及实验对照组。随机取48只幼鼠置于浓度约为750mL/L的氧环境中连续生活5d,建立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治疗组幼鼠取12只TNP47030mg/kgSC为大剂量治疗组,另取12只鼠皮下注射TNP47010mg/kg为小剂量治疗组,其余两组各12只小鼠SC相同体积的30mL/L酒精作为对照。每组随机取2只乳鼠4眼作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变化。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探讨TNP470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高氧环境对照组与正常环境对照组相比,视网膜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结构及分布紊乱,说明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诱导成功;正常对照组与高氧环境对照组相比,药物治疗组与高氧对照组相比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P<0.001)。大、小剂量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TNP470有抑制早产儿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TNP4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抑素与眼部新生血管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维义 高晓唯 任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393-1395,共3页
眼部新生血管导致眼结构和功能的破坏,造成严重的视功能损害,是当前最难解决的眼科难题之一。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ES)是目前公认的最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一,已经用于抑制眼部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表明内皮抑制素具有强大的抗眼部... 眼部新生血管导致眼结构和功能的破坏,造成严重的视功能损害,是当前最难解决的眼科难题之一。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ES)是目前公认的最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一,已经用于抑制眼部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表明内皮抑制素具有强大的抗眼部新生血管作用。本文就内皮抑素的结构、功能及与眼部新生血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vacizumab(Avastin)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荆国利 高晓唯 +1 位作者 任兵 肖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233-1235,共3页
诱发角膜新生血管的因素涉及各种生长因子。研究表明:在角膜新生血管中广泛存在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起着主要作用。一种可行的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策略是:通过特异性的中和抗VEGF抗体竞争性的结合... 诱发角膜新生血管的因素涉及各种生长因子。研究表明:在角膜新生血管中广泛存在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起着主要作用。一种可行的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策略是:通过特异性的中和抗VEGF抗体竞争性的结合VEGF,从而抑制VEGF活性。近年来,利用抗VEGF治疗策略,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靶向VEGF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证明。因此我们设想,局部应用新的抗VEGF药物,如贝伐单抗、兰尼单抗等可以有效地抑制角膜新生血管,恢复角膜透明和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贝伐单抗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vacizumab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荆国利 高晓唯 +1 位作者 任兵 肖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955-1958,共4页
目的:评价Bevacizumab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效果。方法: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对20只wistar大鼠40眼随机平均分4组。角膜碱烧伤后分别给予结膜下注射药物溶剂和不同剂量Bevacizumab。比较并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生长面积。16d后角... 目的:评价Bevacizumab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效果。方法: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对20只wistar大鼠40眼随机平均分4组。角膜碱烧伤后分别给予结膜下注射药物溶剂和不同剂量Bevacizumab。比较并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生长面积。16d后角膜标本行HE检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各用药组与对照组新生血管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间新生血管面积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发现各药物治疗组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均明显轻于对照组。新生血管对照组VEGF染色明显增强,药物注射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结膜下注射一定浓度的Bevacizumab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形成的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VACIZUMAB 角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