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结核杆菌融合菌株蛋白衍生物毒性与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许昊祺 董江涛 +10 位作者 张杰 吴芳 梁粟 柳小玲 高蓝茹 王菊 张辉 吴江东 章乐 邓喜玲 张万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6-384,共9页
目的探究新型结核杆菌融合菌株蛋白衍生物(简称B/R菌株活性蛋白)的毒性与安全性。方法细胞实验以各疫苗制剂分别干预处理RAW264.7细胞并检测凋亡率。动物实验采用C57BL/6小鼠皮下注射免疫接种,观察并记录2、4、8、12、16周小鼠存活情况... 目的探究新型结核杆菌融合菌株蛋白衍生物(简称B/R菌株活性蛋白)的毒性与安全性。方法细胞实验以各疫苗制剂分别干预处理RAW264.7细胞并检测凋亡率。动物实验采用C57BL/6小鼠皮下注射免疫接种,观察并记录2、4、8、12、16周小鼠存活情况与体重值变化;取肺脏、脾脏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病理损伤检测;免疫8周时用高浓度BCG感染小鼠,感染4周后观察肺脏和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对6 h、12 h、24 h细胞凋亡率进行流式分析,6 h的实验组凋亡率较PBS组升高(P<0.05);在12 h、24 h实验组凋亡率较PBS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接种后,4组小鼠正常生长;体重没有停止增长或负增长。Protein组肺脏系数在免疫4、12周时高于同时期PBS组,BCG组小鼠各时间段肺脏系数升高(P<0.05)。Protein组与BCG组脾脏系数在2、4、8、12、16周均高于PBS组,ICD B/R组仅在第8周时高于PBS组(P<0.05)。病理损伤情况检测结果显示PBS组肺脾组织均正常。在免疫接种2~8周内,各实验组肺脏与脾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在12~16周组织损伤逐渐减轻;所有实验组均未出现结核结节。高浓度BCG感染后各组小鼠肺脾表面未见明显病理变化,镜下观察各实验组小鼠肺脾组织病理改变较PBS组轻,Protein组与BCG组差异不大。结论B/R菌株活性蛋白毒性安全性与BCG相当,且具备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为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B/R菌株 活性蛋白 毒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敏感受体调控高血压大鼠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杨晓芳 何丽娟 +8 位作者 唐娜 王腊梅 屈媛媛 钟华 张强 邓峰美 唐斌 席冬梅 何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5-636,共12页
目的:探究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 SR)在调控高血压大鼠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和Wistar-Kyoto(WKY)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WKY组、SHR组、SHR+R5... 目的:探究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 SR)在调控高血压大鼠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和Wistar-Kyoto(WKY)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WKY组、SHR组、SHR+R568(Ca SR激动剂)组和SHR+NPS2143(Ca SR抑制剂)组,分离胸主动脉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主动脉中Ca SR和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的表达;麻醉后分别无菌提取SHR和WKY大鼠的原代腹腔巨噬细胞,经R568和NPS2143干预后,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腹腔巨噬细胞M1和M2型标志物的表达;通过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10的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腹腔巨噬细胞中Ca^(2+)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 SR和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组分蛋白的表达;麻醉后采用贴壁法提取SHR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并与巨噬细胞上清液建立共培养体系,通过CCK-8法筛选最佳作用时间。结果:与SHR组相比,激动Ca SR后,SHR主动脉中M1型极化标志物蛋白表达减少(P<0.05),M2型极化标志物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SHR组相比,给予R568后,SHR腹腔巨噬细胞中M1型极化标志物蛋白减少(P<0.05),M2型极化标志物蛋白增多(P<0.05),NLRP3炎症小体组分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5)。给予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结果与R568组一致(P<0.05);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抑制剂U73122干预则逆转了上述作用(P<0.05)。与0 h相比,用24 h收集的腹腔巨噬细胞上清液去培养VSMCs 24 h,增强细胞活力的作用最强(P<0.05)。结论:Ca SR通过PLC-Ca^(2+)信号通路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从而介导高血压大鼠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增多,向M1型极化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钙敏感受体 巨噬细胞极化 NLRP3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罗布麻叶抗败血症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欧阳远朔 王艳明 +5 位作者 秦叙青 蒋涵 刘鲁倩 何文君 李新芝 马克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4-490,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罗布麻叶防治败血症(sepsis)的作用机制,探讨新疆民族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多维研究方法,并对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数据库)及文献挖掘筛选罗布麻叶主要活性成分,通...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罗布麻叶防治败血症(sepsis)的作用机制,探讨新疆民族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多维研究方法,并对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数据库)及文献挖掘筛选罗布麻叶主要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分析。通过Genecards疾病基因数据库筛选败血症相关靶点,Omicshare计算出交集靶点韦恩图,STRING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库中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Ensembl基因名称转换对存在交集的蛋白靶点进行名称转化,再输入omicshare服务器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的动态富集分析,最后采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罗布麻叶-活性成分-靶点-GO-KEGG”网络,探索罗布麻抗败血症的作用机制。结果罗布麻叶中的山柰酚、木犀草素、原花青素B1和谷甾醇可能通过AKT1、VEGFA、MAPK3、EGFR、SRC、PTGS2这些预测性生物靶标控制信号转导、调节激素水平、抗感染,进而治疗败血症;可以通过VEGF、EGFR、ErbB、HIF-1、Ras等富集通路发挥重要作用。结论罗布麻叶的多个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抗败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罗布麻叶 败血症 靶点预测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骆驼刺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邹炙臻 邓喜玲 +10 位作者 王云来 张杰 董江涛 柳小玲 梁粟 王菊 张辉 吴江东 章乐 吴芳 张万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24-3036,共13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及分子动力学技术,研究骆驼刺治疗脓毒症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首先筛选骆驼刺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同时筛选治疗脓毒症的相关作用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及分子动力学技术,研究骆驼刺治疗脓毒症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首先筛选骆驼刺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同时筛选治疗脓毒症的相关作用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绘制中药-疾病-靶点网络图。其次对网络图中核心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同时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接着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验证。最后采用小鼠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筛选出骆驼刺活性成分30个,度值排名前5为(-)-儿茶素酸酯、金雀异黄酮、山奈酚、槲皮素、表没食子儿茶素,作用靶点196个;脓毒症疾病相关靶点2144个,骆驼刺-脓毒症交集靶点105个,核心靶点为TNF、IL-6、AKT1、VEGFA、CASP3、IL-1β等。涉及PI3K-Akt、TNF、HIF-1、AGE-RAGE、IL-17等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发挥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骆驼刺黄酮类化合物与各关键靶点结合性能均良好,其中结合能最低最稳定的构象为(-)-epigallocatechin gallate-IL-6和quercetin-IL-6,对两对复合物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通过静电、范德华势能和氢键的共同作用,可以达到稳定结合的效果。动物实验证实骆驼刺可抑制脓毒症小鼠肺组织内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Caspase-3、VEGF蛋白表达,减少外周血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分泌,减轻组织及脏器炎性损伤。结论骆驼刺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多生物过程、多靶点、多通路来实现的。本研究为骆驼刺的临床应用以及脓毒症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脓毒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肝癌HepG2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宋海林 王雪雯 +2 位作者 段晶晶 周明 杨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5-719,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肝癌HepG2细胞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初步阐明AS2O3对VM抑制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测定AS2O3对HepG2细胞作用72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Matrigel胶体外三维培养HepG2细胞,将其分为空白...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肝癌HepG2细胞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初步阐明AS2O3对VM抑制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测定AS2O3对HepG2细胞作用72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Matrigel胶体外三维培养HepG2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1/2IC50AS2O3组和IC50AS2O3组,IPP软件计算VM的数量、长度和面积,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M相关蛋白V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凋亡相关蛋白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AS2O3作用HepG2细胞72h后IC50为10μmol·L-1。与对照组比较,1/2IC50AS2O3组和IC50 AS2O3组VM数量、长度和面积明显减少(P<0.01);与1/2IC50AS2O3组比较,IC50AS2O3组VM数量、长度和面积亦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1/2IC50AS2O3组和IC50AS2O3组VE-cadherin和MMP-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caspase-3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S2O3抑制HepG2细胞形成VM,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拟态通路相关蛋白VE-cadherin和MMP-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拟态 三氧化二砷 HEPG2细胞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孟宪杰 刘杉 +6 位作者 张秀琴 樊豫疆 李春柱 吴芳 王萍 吴江东 张万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7-510,527,共5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24例新疆维吾尔族结核患者和225例有分枝杆菌感染史的同民族健康者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24例新疆维吾尔族结核患者和225例有分枝杆菌感染史的同民族健康者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分别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内切酶分别为FokI和TaqI,并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χ2检验,P值为0.05。结果FokI分析,分为FF、Ff、ff三种基因型,其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36%、57%、7%和40%、54%、6%。FF基因型的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χ2=0.872,P>0.05)。TaqI分析,分为TT、Tt、tt三种基因型,其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68.8%、29.4%、1.8%和75.6%、22.2%、2.2%。TT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差异性也无统计学意义(χ2=2.588,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中FokI与TaqI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结核病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易感性 维生素D受体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增加且连接子蛋白40(Cx40)和炎症因子水平升高 被引量:9
7
作者 王爱 张海超 +4 位作者 张亮 李新芝 李丽 司军强 马克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5-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连接子蛋白40(Cx40)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istar京都(WKy)大鼠和SHR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及其表面Cx40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炎... 目的探讨连接子蛋白40(Cx40)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istar京都(WKy)大鼠和SHR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及其表面Cx40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IL-4、IL-6表达。结果 SHR收缩压显著高于WKy大鼠,SHR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CD4^+/CD8^+T细胞比率显著高于WKy大鼠,而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WKy大鼠;SHR血清IL-2、IL-4、IL-6水平均显著高于WKy大鼠,IFN-γ无明显差异;SHR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Cx40表达均显著高于WKy大鼠。结论 SHR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增加,且Cx40和IL-2、IL-4、IL-6水平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连接子蛋白40(Cx40) T淋巴细胞亚群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Pup-蛋白酶体系统与耐药结核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何丽 雷英 +13 位作者 吴芳 章乐 吴江东 曹旭东 朱彬 邬博 李瑞山 张玉清 王钊 庄睿 李文娟 梁晨 樊超 张万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41-1447,1451,共8页
目的:检测不同耐药的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原核类泛素蛋白-蛋白酶体系统(以下简称:Pup-蛋白酶体系统)相关的Pup、Dop、PafA、Mpa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研究结核杆菌Pup-蛋白酶体系统与新疆地区广泛流行的耐药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的相... 目的:检测不同耐药的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原核类泛素蛋白-蛋白酶体系统(以下简称:Pup-蛋白酶体系统)相关的Pup、Dop、PafA、Mpa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研究结核杆菌Pup-蛋白酶体系统与新疆地区广泛流行的耐药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以培养对数生长期的新疆地区广泛流行的耐药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结核杆菌临床分离的药物敏感菌株、单纯耐异烟肼的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INH-MTB)、单纯耐利福平的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RFP-MTB)、单纯耐链霉素的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SM-MTB)、单纯耐乙胺丁醇的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EB-MTB)、耐多药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MDR)等各组菌株的总RNA,经纯度鉴定后,利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结核杆菌菌株的Pup、Dop、PafA、Mpa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各组耐药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Pup-蛋白酶体系统相关的Pup、Dop、PafA、Mpa基因的表达与新疆地区广泛流行的耐药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与药物敏感菌株相比,Pup、Mpa基因在单一耐药菌株和耐多药菌株中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下调,Dop、PafA基因在单一耐药菌株和耐多药菌株中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DR相比,Pup、Dop、Mpa基因在单一耐药菌株中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上调,PafA基因在单一耐药菌株中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杆菌临床分离的药物敏感菌株、INH-MTB组、RFP-MTB组、SM-MTB组、EB-MTB组和MDR组中,结核杆菌Pup、Dop、PafA、Mpa基因的表达差异,与新疆地区广泛流行的耐药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耐药性 Pup-蛋白酶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血液补丁未能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头痛 被引量:5
9
作者 董希玮 何芳 +2 位作者 郭素香 于海 刘倩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95-1096,共2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血液补丁(EBP)预防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CSEA)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为研究组(E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产妇采用25G/18G腰-硬联合穿刺针行CSEA。手术结束后E组自硬膜外导管注入自体静脉... 目的探讨硬膜外血液补丁(EBP)预防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CSEA)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为研究组(E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产妇采用25G/18G腰-硬联合穿刺针行CSEA。手术结束后E组自硬膜外导管注入自体静脉血7.5ml后拔出,C组患者直接拔除硬膜外导管。记录术后1~5d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的发生率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结果 E组PDPH的发生为4例(2.7%),略低于C组的11例(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均未发生硬膜外脓肿、蛛网膜炎等并发症。结论 EBP不能有效预防剖宫产CSEA后头痛,无预防性应用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液补丁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Hsp16.3表达与感染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庹清章 董江涛 +7 位作者 田玺择 刘云霞 董伟杰 刘丹霞 李微 吴芳 章乐 张万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0-305,共6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TB)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l6.3表达与感染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分别将MTB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Hspl6.3基因缺失突变菌株(△H37Rv)、结核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菌株(H37Rv)以及无菌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TB)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l6.3表达与感染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分别将MTB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Hspl6.3基因缺失突变菌株(△H37Rv)、结核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菌株(H37Rv)以及无菌生理盐水溶液(空白对照)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以建立小鼠的感染模型,并在感染后的1、3、5、7、9、11、13、15d分离及鉴定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及鉴定MTB感染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点感染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blot技术检测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内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el-2)蛋白的表达。结果△H37Rv菌株感染组和H37Rv菌株感染组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H37Rv组的巨噬细胞凋亡率在感染1-7d内逐渐升高,至感染7d时达到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与H37Rv组相比,1-7d及13-15d,△H37Rv组的巨噬细胞凋亡率高于H37R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37Rv组和△H37Rv组的巨噬细胞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l-7d内,H37Rv感染组和△H37Rv感染组的巨噬细胞Caspase-3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至第7天达到高峰,且△H37Rv感染组在第13天时出现第二次高峰,但Caspase-3表达水平均高于H37R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的早期(1-7d),△H37Rv感染组Bcl-2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o.05),但在9d后逐渐升高;H37Rv感染组巨噬细胞内Bcl-2的表达水平1-7d内无明显变化(P〈O.05),7d后逐渐升高,但△H37Rv感染组Bcl-2的表达水平始终低于H37Rv组且7d后表现更为显著。结论在MTB感染的早期和晚期,MTB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l6.3的表达能够有效抑制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的凋亡,而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同时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Hspl6 3 肺泡巨噬细胞 凋亡 CASPASE 3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基因组DNA抗结核免疫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万江 吴芳 +3 位作者 王萍 吴江东 李蕾 杜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34-1537,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皮内注射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基因组DNA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是否被激活以及激活后氮氧化物的产生、抗结核细胞因子的表达,比较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基因组DNA和卡介苗菌激活小鼠腹腔... 目的:探讨小鼠皮内注射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基因组DNA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是否被激活以及激活后氮氧化物的产生、抗结核细胞因子的表达,比较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基因组DNA和卡介苗菌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抗结核免疫应答过程及免疫效应。方法:用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基因组DNA、卡介苗菌和生理盐水分别皮内注射小鼠第30d、60d后,分别采用Griess法、化学法、ELISA法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NO、H2O2以及IL-12、TNF-α的表达。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基因组DNA皮内接种小鼠后能显著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表达IL-12和TNF-α,与卡介苗菌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基因组DNA皮内接种小鼠后也能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H2O2,与卡介苗菌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未免疫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基因组DNA小鼠皮内接种后,能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化并产生较强的抗结核免疫效应,且该效应与卡介苗菌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H37Ra菌株 基因组DNA 抗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沉默Mcl-1基因对感染不同毒力结核杆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飞雨 王新敏 +6 位作者 王婵 王小芳 张宇晴 吴江东 吴芳 张万江 章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95-2201,共7页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沉默Mcl-1基因,探讨下调Mcl-1基因对感染不同毒力结核杆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制备好的新疆地区流行的优势强毒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简称强毒株)、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沉默Mcl-1基因,探讨下调Mcl-1基因对感染不同毒力结核杆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制备好的新疆地区流行的优势强毒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简称强毒株)、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简称H37Rv)、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简称H37Ra)和卡介苗(BCG)菌悬液感染BALB/c小鼠,再以筛选并构建好的Mcl-1-shRNA作用于感染的小鼠模型,同时设立相应对照组,于作用后1 d、3 d、5 d和7 d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Mcl-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巨噬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小鼠被不同毒力的结核杆菌感染后其腹腔巨噬细胞中Mcl-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感染了强毒株和H37Rv的腹腔巨噬细胞升高最为明显(P<0.05);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Mcl-1基因后,Mcl-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下调Mcl-1基因的表达可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结论:应用Mcl-1-shRNA可有效沉默Mcl-1在感染了不同毒力结核杆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并能上调巨噬细胞的凋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MCL-1基因 腹腔巨噬细胞 RNA干扰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OS基因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邹放君 唐斌 +8 位作者 何芳 刘成 王刚 张强 卢贤贵 黄刚 石晓鹏 杨建峰 邓峰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49-2055,共7页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SNP)(rs2070744、rs1800779、rs1799983、rs3918188和rs7830)与新疆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阐明连锁不平衡(LD)模式和单体型分布特征。方法:采取整群抽取随机抽样的方...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SNP)(rs2070744、rs1800779、rs1799983、rs3918188和rs7830)与新疆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阐明连锁不平衡(LD)模式和单体型分布特征。方法:采取整群抽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沙湾县汉族346名EH患者(EH组)与385名健康者(NT组)为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并采集血样。运用单碱基延伸分型(SNaPshot)技术检测eNOS基因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确定基因型。结果:(1)eNOS基因rs3918188位点等位基因C、A在EH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485(70.1%)、207(29.9%)和497(64.5%)、273(35.5%),EH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C等位基因患病风险为A等位基因1.287倍(95%CI 1.033-1.603,P<0.05)。rs7830位点基因型CC、AC、AA在EH组及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26(36.4%)、185(53.5%)、35(10.1%)和145(37.7%)、173(44.9%)、67(17.4%),EH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布有显著差异(2=9.721,P<0.01)。其它t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EH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除rs1800779和rs2070744位点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外;其它位点间不存在强连锁不平衡;单体型TAGAC在EH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183(26.45%)和248(32.21%),EH组低于对照组(P<0.05);单体型TAGCC在EH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179(25.87%)和141(18.31%),EH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eNOSrs3918188C等位基因可能是新疆汉族EH的易感因素,rs7830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新疆汉族EH相关,其它tSNP可能与该民族EH不相关;除rs1800779和rs2070744位点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外,其它tSNP位点间不存在强连锁不平衡;tSNP构成的单体型可能与新疆汉族EH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 高血压 新疆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Hrp1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静 吴芳 +9 位作者 张杰 董江涛 柳小玲 梁粟 王菊 张春军 吴江东 章乐 赵海军 张万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69-677,共9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Hrp1蛋白结构功能和生物学特性。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ORF Finder、SOSUI、Protpapram、ProtScale、Signal IP、Tmpred、TMHMM、NetNGlyc、NetPhos-3.1-Servera、PSORT、WoLF PSORT、TargetP-2.0-CBS、NLStrada...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Hrp1蛋白结构功能和生物学特性。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ORF Finder、SOSUI、Protpapram、ProtScale、Signal IP、Tmpred、TMHMM、NetNGlyc、NetPhos-3.1-Servera、PSORT、WoLF PSORT、TargetP-2.0-CBS、NLStradamus、SOMPA、SWISS-MODEL、IEDB、SYFPEITHI、RANKPEP、BLAST、DNAStar、STRING对Hrp1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功能、生物学特性、抗原表位及蛋白相互作用进行预测分析。结果Hrp1蛋白原子总数2166,等电点4.96,不稳定性指数19.62,脂肪族氨基酸指数100.35,平均疏水性0.042,有跨膜区无信号肽,1个糖基化位点6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其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经预测,Hrp1蛋白含有4个B细胞表位,多个T细胞表位,且其相互作用蛋白分别为Rv2627c、Rv2628、Rv1738、devR、Rv2624c、TB31.7、rip3、pfkB、guaA、hspX,并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Hrp1蛋白为稳定亲水性胞浆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表位,为结核病诊断及治疗的潜在候选因子,是探索结核分枝杆菌持久性感染机制的重要研究靶标,可作为抗结核多肽疫苗的候选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Hrp1蛋白 生物信息学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l-1信号通路阻断剂对H37Rv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宇晴 王新敏 +8 位作者 王婵 王飞雨 王小芳 赵瑾 吴芳 吴江东 季榕 张万江 章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59-2064,共6页
目的:探讨Mcl-1信号通路阻断剂在结核分枝杆菌H37Rv感染小鼠模型中对Mcl-1表达、巨噬细胞凋亡情况及结核分枝杆菌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H37Rv菌悬液,建立感染小鼠模型,针对Mcl-1的信号通路选用JAK/STAT信号通路阻断剂AG490、MAPK信... 目的:探讨Mcl-1信号通路阻断剂在结核分枝杆菌H37Rv感染小鼠模型中对Mcl-1表达、巨噬细胞凋亡情况及结核分枝杆菌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H37Rv菌悬液,建立感染小鼠模型,针对Mcl-1的信号通路选用JAK/STAT信号通路阻断剂AG490、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PD98059和PI3K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用腹腔注射方式作用于各组感染小鼠模型,分为H37Rv感染组、AG490处理组、PD98059处理组、LY294002处理组和对照组。通过细胞抗酸染色观察结核分枝杆菌H37Rv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动物模型是否建立成功;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核分枝杆菌H37Rv感染巨噬细胞的Mcl-1表达情况,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采用结核分枝杆菌菌落计数来判断巨噬细胞凋亡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清除效果。结果:细胞抗酸染色结果可见感染的巨噬细胞内散在排列的红色短小抗酸结核分枝杆菌。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H37Rv感染组、AG490处理组和LY294002处理组中的Mcl-1蛋白为强阳性表达,PD98059处理组中Mcl-1蛋白为弱阳性表达,对照组Mcl-1蛋白为阴性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H37Rv感染组巨噬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高,PD98059处理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各组,差异显著(P<0.05)。结核分枝杆菌菌落计数结果显示PD98059处理组对H37Rv菌株抑菌作用最明显。结论:Mcl-1信号通路阻断剂通过抑制JAK/STAT、MAPK和PI3K信号通路增加结核分枝杆菌H37Rv感染巨噬细胞的凋亡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其中,MAPK信号通路干扰Mcl-1的作用最明显,感染的巨噬细胞凋亡率最高,抑菌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L-1 细胞凋亡 结核分枝杆菌 H37RV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连接蛋白43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爱 潘立君 +4 位作者 于秀石 李丽 司军强 马克涛 李新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SH)大鼠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和CD_8^+T淋巴细胞连接蛋白(Cx)43与炎性因子白介素(IL)-2、IL-6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选取SH大鼠和正常血压的Wistar京都(WKY)大鼠各20只。采集腹主动脉外...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SH)大鼠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和CD_8^+T淋巴细胞连接蛋白(Cx)43与炎性因子白介素(IL)-2、IL-6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选取SH大鼠和正常血压的Wistar京都(WKY)大鼠各20只。采集腹主动脉外周血,血浆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L-2和IL-6表达水平;下层血细胞用于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收集5×10~5个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_4^+T淋巴细胞和CD_8^+T淋巴细胞Cx43阳性表达率。将淋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刀豆蛋白A(Con A)组(培养48 h后加入5μg/ml Con A)和Gap27+Con A组(培养前加入500μmol/L Gap27,培养48 h后加入5μg/ml Con A)。提取淋巴细胞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CR法检测各组淋巴细胞IL-2 mRNA与IL-6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SH大鼠IL-2表达水平为(152.40±29.62)pg/ml,高于WKY大鼠的(73.41±20.16)pg/ml(t=7.24,P<0.05);SH大鼠IL-6表达水平为(29.74±1.90)pg/ml,高于WKY大鼠的(22.58±1.06)pg/ml(t=14.72,P<0.05)。SH大鼠CD_4^+T淋巴细胞Cx43阳性表达率为(3.48±0.58)%,高于WKY大鼠的(1.36±0.18)%(t=15.61,P<0.05)。SH大鼠外周血CD_8^+T淋巴细胞Cx43阳性表达率为(39.02±4.77)%,高于WKY大鼠的(27.48±1.90)%(t=10.05,P<0.05)。SH大鼠各组淋巴细胞IL-2 mRNA、IL-6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on A组IL-2mRNA、IL-6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Gap27+Con A组,Gap27+Con A组IL-6 mRNA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WKY大鼠各组淋巴细胞IL-2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on A组IL-2 mRNA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和Gap27+Con A组(P<0.05)。结论 SH大鼠伴随炎性反应,炎性因子释放增加,应用缝隙连接阻断剂阻断淋巴细胞间信息通讯后,炎性因子的释放显著下降,缝隙连接可能参与高血压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连接蛋白43 炎症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小鼠Mcl-1表达信号通路对BCG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新敏 王小芳 +5 位作者 卢洋 杨菩 韩玲 王英姿 张万江 章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23-829,共7页
目的探讨下调Mcl-1表达信号通路对BCG感染的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首先制备好BCG菌悬液感染BALB/c小鼠,再分别用调控Mcl-1表达的不同信号通路阻断剂腹腔注射感染小鼠模型,并同时设立对应的对照组,于处理后的1d、3d、5d、7d处死小鼠并收... 目的探讨下调Mcl-1表达信号通路对BCG感染的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首先制备好BCG菌悬液感染BALB/c小鼠,再分别用调控Mcl-1表达的不同信号通路阻断剂腹腔注射感染小鼠模型,并同时设立对应的对照组,于处理后的1d、3d、5d、7d处死小鼠并收集腹腔巨噬细胞。应用TUNEL检测不同阻断剂在不同时间点处理后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率,细胞免疫化学分析不同阻断剂处理下Mcl-1的表达,HE染色和脏器指数分析不同阻断剂处理对小鼠脏器病变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信号通路阻断剂处理后,BCG感染组巨噬细胞凋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PD98059处理组巨噬细胞凋亡率最高(F=40.621,P<0.001)。而且阻断剂PD98059处理后,巨噬细胞内BCG的菌落数量明显减少(t=3.392,P<0.001),小鼠肝、肺、脾、肾的病变程度明显减轻(F=59.24,F=811.134,F=34.091,F=9.543,P<0.05),脏器病理损伤也有所改善。结论应用阻断剂PD98059阻断Mcl-1表达信号通路可有效控制结核病的潜伏感染和持续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Mcl-1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巨噬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庹清章 张万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 terium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病,也是单一致病菌感染导致死亡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增加、HIV与结核分枝杆菌伴发感染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多重耐药性菌株的出... 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 terium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病,也是单一致病菌感染导致死亡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增加、HIV与结核分枝杆菌伴发感染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多重耐药性菌株的出现等原因,使全球结核病疫情再度回升,全球每年新发现结核病患者1000万,年死亡30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巨噬细胞凋亡 结核病疫情 感染性疾病 致病菌感染 耐药性菌株 结核病患者 人口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OS基因27bp VNTR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强 邓峰美 +6 位作者 刘成 何芳 王刚 邹放君 卢贤贵 钟华 唐斌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592-597,共6页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27bp VNTR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运用多重单碱基延伸分型技术(Multiplex SNapshot)对新疆哈萨克族363例高血压患者和370例健康对照,汉族346例高血压患者,385例健康对照进行e...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27bp VNTR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运用多重单碱基延伸分型技术(Multiplex SNapshot)对新疆哈萨克族363例高血压患者和370例健康对照,汉族346例高血压患者,385例健康对照进行eNOS基因27bp VNTR多态性分型,比较基因型、等位基因在病例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及同一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两民族间的差异性及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哈萨克族人群中检测到4种基因型bb、aa、ab、bc,EH组及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8.5%、78.6%;1.9%、1.1%;19.0%、20.0%;0.6%、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b、a、c在EH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88.3%、88.8%;11.4%、11.1%;0.3%、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汉族对照组中检测到四种基因型bb、aa、ab、bc,未在EH组检测到bc基因型,EH组及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0.3%、79.5%;0.9%、1.0%;18.8%、19.2%;0%、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b、a、c在EH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89.7%、89.2%;10.3%、10.6%;0%、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eNOS基因27bp VNTR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汉族与哈萨克族总人群、高血压及非高血压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居民eNOS基因27bp VNTR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多态性 哈萨克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奎宁和甘珀酸对豚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治平 司军强 +3 位作者 李新芝 李丽 魏丽丽 马克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观察奎宁和甘珀酸对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通道的影响,为探索强效缝隙连接阻断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探讨奎宁和甘珀酸对豚鼠肠系膜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膜电容、细胞膜电导或细胞膜电阻的影响。结果肠... 目的观察奎宁和甘珀酸对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通道的影响,为探索强效缝隙连接阻断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探讨奎宁和甘珀酸对豚鼠肠系膜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膜电容、细胞膜电导或细胞膜电阻的影响。结果肠系膜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膜电容和细胞膜电导大约是消化的单个细胞的10倍,提示细胞间存在丰富的缝隙连接通道。奎宁和甘珀酸能够浓度依赖地减少肠系膜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膜电容和膜电导,抑制细胞膜电导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56和0.13 mmol·L-1,当奎宁≥3 mmol·L-1或者甘珀酸≥0.3 mmol·L-1时,肠系膜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的膜电容、膜电导或膜电阻与单个细胞的数值十分接近。提示奎宁和甘珀酸能够完全阻断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结论奎宁和甘珀酸能够浓度依赖地阻断肠系膜动脉细胞间缝隙连接通道,甘珀酸的抑制效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奎宁 甘珀酸 肠系膜动脉 缝隙连接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