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敏感受体调控高血压大鼠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晓芳 何丽娟 +8 位作者 唐娜 王腊梅 屈媛媛 钟华 张强 邓峰美 唐斌 席冬梅 何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5-636,共12页
目的:探究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 SR)在调控高血压大鼠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和Wistar-Kyoto(WKY)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WKY组、SHR组、SHR+R5... 目的:探究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 SR)在调控高血压大鼠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和Wistar-Kyoto(WKY)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WKY组、SHR组、SHR+R568(Ca SR激动剂)组和SHR+NPS2143(Ca SR抑制剂)组,分离胸主动脉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主动脉中Ca SR和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的表达;麻醉后分别无菌提取SHR和WKY大鼠的原代腹腔巨噬细胞,经R568和NPS2143干预后,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腹腔巨噬细胞M1和M2型标志物的表达;通过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10的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腹腔巨噬细胞中Ca^(2+)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 SR和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组分蛋白的表达;麻醉后采用贴壁法提取SHR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并与巨噬细胞上清液建立共培养体系,通过CCK-8法筛选最佳作用时间。结果:与SHR组相比,激动Ca SR后,SHR主动脉中M1型极化标志物蛋白表达减少(P<0.05),M2型极化标志物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SHR组相比,给予R568后,SHR腹腔巨噬细胞中M1型极化标志物蛋白减少(P<0.05),M2型极化标志物蛋白增多(P<0.05),NLRP3炎症小体组分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5)。给予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结果与R568组一致(P<0.05);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抑制剂U73122干预则逆转了上述作用(P<0.05)。与0 h相比,用24 h收集的腹腔巨噬细胞上清液去培养VSMCs 24 h,增强细胞活力的作用最强(P<0.05)。结论:Ca SR通过PLC-Ca^(2+)信号通路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从而介导高血压大鼠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增多,向M1型极化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钙敏感受体 巨噬细胞极化 NLRP3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硫死亡相关基因构建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模型的价值
2
作者 李省 陈霞 +3 位作者 杨沛垚 郭艳丽 王丽 马克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双硫死亡相关基因构建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模型的价值。方法获取训练集基因表达谱系列号(Gene Expression Omnibus Series,GSE)57345的差异表达双硫死亡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 目的探究基于双硫死亡相关基因构建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模型的价值。方法获取训练集基因表达谱系列号(Gene Expression Omnibus Series,GSE)57345的差异表达双硫死亡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Metascape疾病富集分析。C57BL/6J雄性小鼠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组,每组3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HF组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血小板聚集等方面;KEGG显著富集在紧密接头、血管平滑肌收缩等信号通路。Metascape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小球疾病、血小板疾病、肿瘤浸润、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有关。HF组小鼠心体比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脏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心排血量、每搏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F组小鼠心脏组织蛋白BNP、基因MYH10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026±0.501 vs 0.686±0.187,P=0.038;1.469(1.782,2.670)vs 0.360(0.786,1.117),P=0.000],心脏组织基因MYL6、TLN1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75±0.105 vs 1.000±0.202,P=0.027;0.429±0.114 vs 1.000±0.109,P=0.000)。结论构建的心力衰竭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计算生物学 免疫 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红花醛对体外高糖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表型转变的抑制作用
3
作者 高逸璇 汪鹏 +8 位作者 张思龙 高瑞娟 马莹芳 张可可 冯丹 黄宗奇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8-957,共10页
目的:探讨高糖诱导的藏红花醛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迁移和表型转化的影响,阐明藏红花醛在糖尿病(DM)血管病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取大鼠胸主动脉原代培养VSMCs,分为对照组、25 mmol·L^(-1)高... 目的:探讨高糖诱导的藏红花醛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迁移和表型转化的影响,阐明藏红花醛在糖尿病(DM)血管病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取大鼠胸主动脉原代培养VSMCs,分为对照组、25 mmol·L^(-1)高糖(HG)组和HG+20、40和80μmol·L^(-1)藏红花醛组。对照组VSMCs不进行处理,25 mmol·L^(-1)HG组VSMCs给予25 mmol·L^(-1)HG预处理,HG+20、40和80μmol·L^(-1)藏红花醛组VSMCs在25 mmol·L^(-1)HG组处理的基础上再分别用20、40和80μmol·L^(-1)藏红花醛进行48 h干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确定藏红花醛合适浓度并检测各组VSMCs存活率,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VSMCs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VSMCs迁移细胞数,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VSMCs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兔抗骨桥蛋白(OPN)荧光强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VSMCs中OPN、α-SM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微镜下可见,体外培养4 d时,胸主动脉组织块边缘有梭形或三角形细胞爬出,其中长梭形为最常见的形态;第14天时细胞逐渐铺满皿底,当细胞密度达到80%~90%时,出现标志性的“谷峰状”生长状态。取第3代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法鉴定,采用VSMCs特异性标记物α-SMA蛋白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原代培养VSMCs中α-SMA蛋白均表达为阳性。CCK-8实验,与对照组比较,160μmol·L^(-1)藏红花醛组VSMCs活性明显降低(P<0.01),即对VSMCs产生了毒性损伤。20、40和80μmol·L^(-1)藏红花醛干预48 h后,VSMCs活性无明显变化,综合考虑藏红花醛的作用效果和毒性后,采用上述3个浓度藏红花醛用于后续的细胞实验。经过48 h的干预,与对照组比较,25 mmol·L^(-1)HG组VSMCs活性升高(P<0.001);与25 mmol·L^(-1)HG组比较,HG+20、40和80μmol·L^(-1)藏红花醛组VSMCs活性降低(P<0.05)。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干预48 h后,25 mmol·L^(-1)HG组VSMCs划痕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穿膜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25μmol·L^(-1)HG组比较,HG+20、40和80μmol·L^(-1)藏红花醛组VSMCs划痕愈合率降低(P<0.05),穿膜细胞数减少(P<0.05)。免疫荧光染色,与对照组比较,25 mmol·L^(-1)HG组VSMCs中α-SMA蛋白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01),而OPN蛋白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01);与25 mmol·L^(-1)HG组比较,HG+20、40和80μmol·L^(-1)藏红花醛组VSMCs中α-SMA蛋白荧光强度逐渐增加(P<0.05),OPN蛋白荧光强度逐渐减弱(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25 mmol·L^(-1)HG组VSMCs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CNA和OP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25 mmol·L^(-1)HG组比较,HG+20、40和80μmol·L^(-1)藏红花醛组VSMCs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CNA和OP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藏红花醛能够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VSMCs的增殖、迁移和表型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病变 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结核杆菌融合菌株蛋白衍生物毒性与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许昊祺 董江涛 +10 位作者 张杰 吴芳 梁粟 柳小玲 高蓝茹 王菊 张辉 吴江东 章乐 邓喜玲 张万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6-384,共9页
目的探究新型结核杆菌融合菌株蛋白衍生物(简称B/R菌株活性蛋白)的毒性与安全性。方法细胞实验以各疫苗制剂分别干预处理RAW264.7细胞并检测凋亡率。动物实验采用C57BL/6小鼠皮下注射免疫接种,观察并记录2、4、8、12、16周小鼠存活情况... 目的探究新型结核杆菌融合菌株蛋白衍生物(简称B/R菌株活性蛋白)的毒性与安全性。方法细胞实验以各疫苗制剂分别干预处理RAW264.7细胞并检测凋亡率。动物实验采用C57BL/6小鼠皮下注射免疫接种,观察并记录2、4、8、12、16周小鼠存活情况与体重值变化;取肺脏、脾脏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病理损伤检测;免疫8周时用高浓度BCG感染小鼠,感染4周后观察肺脏和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对6 h、12 h、24 h细胞凋亡率进行流式分析,6 h的实验组凋亡率较PBS组升高(P<0.05);在12 h、24 h实验组凋亡率较PBS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接种后,4组小鼠正常生长;体重没有停止增长或负增长。Protein组肺脏系数在免疫4、12周时高于同时期PBS组,BCG组小鼠各时间段肺脏系数升高(P<0.05)。Protein组与BCG组脾脏系数在2、4、8、12、16周均高于PBS组,ICD B/R组仅在第8周时高于PBS组(P<0.05)。病理损伤情况检测结果显示PBS组肺脾组织均正常。在免疫接种2~8周内,各实验组肺脏与脾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在12~16周组织损伤逐渐减轻;所有实验组均未出现结核结节。高浓度BCG感染后各组小鼠肺脾表面未见明显病理变化,镜下观察各实验组小鼠肺脾组织病理改变较PBS组轻,Protein组与BCG组差异不大。结论B/R菌株活性蛋白毒性安全性与BCG相当,且具备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为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B/R菌株 活性蛋白 毒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通过抗氧化作用缓解奥沙利铂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痛
5
作者 陈冲 田俊杰 +6 位作者 周瓒 高瑞娟 唐雪纯 高逸璇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615,共10页
目的探讨虾青素(astaxanthin,AST)通过抗氧化途径减轻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oxaliplatin-induced neuropathic pain,OINP)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动物实验:SD大鼠分为5组(n=6),Control组、OX... 目的探讨虾青素(astaxanthin,AST)通过抗氧化途径减轻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oxaliplatin-induced neuropathic pain,OINP)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动物实验:SD大鼠分为5组(n=6),Control组、OXA组(4 mg/kg)、OXA+橄榄油(Oil)组、OXA+AST(5 mg/kg)组、OXA+AST(10 mg/kg)组。对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0、7、14、21 d)进行机械痛、冷痛行为学检测;TBA法、WST-1法分别检测DRG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Nrf2、HO-1的表达情况。细胞实验:Neuro-2a细胞系分为Control组和OXA(50μmol/L)组、AST(10μmol/L)组、OXA(50μmol/L)+AST(10μmol/L)组;予以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50 ng/mL诱导细胞生长,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DCFH-DA荧光探针、Mito SOXTM-red检测neuro-2a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及线粒体超氧化物的影响;JC-1检测neuro-2a细胞线粒体功能;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结果动物实验:①OXA组、OXA+Oil组机械痛、冷痛阈值降低(P<0.05);而AST能够提高OXA模型大鼠机械痛、冷痛阈值(P<0.05)。②TBA法、WST-1法、比色法结果显示OXA模型组大鼠背神经节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AST可以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P<0.01)。③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OXA组Nrf2、HO-1表达升高(P>0.05);AST干预后Nrf2、HO-1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细胞实验:①NGF处理细胞,暴露于OXA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具有神经突触的细胞数量减少,平均突触长度变短(P<0.05);予以AST干预后具有神经突触的细胞数量增加,平均神经突触长度增加(P<0.01,P<0.001)。②DCFH-DA荧光探针和Mito SOX TM-red结果显示,OXA组细胞内及线粒体内ROS荧光强度增加;AST干预后可降低细胞内及线粒体内ROS荧光强度(P<0.05,P<0.01);③JC-1结果显示,OXA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AST可减少OXA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丧失(P<0.05);④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OXA组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表达升高(P<0.05,P<0.01),AST可明显上调Nrf2、HO-1表达(P<0.05,P<0.01)。结论AST可以促进Nrf2、HO-1表达,增强SOD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的发生,降低细胞内及线粒体内ROS的产生,改善线粒体功能,增强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奥沙利铂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AST) 奥沙利铂(OXA) 神经病理性痛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罗布麻叶抗败血症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欧阳远朔 王艳明 +5 位作者 秦叙青 蒋涵 刘鲁倩 何文君 李新芝 马克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4-490,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罗布麻叶防治败血症(sepsis)的作用机制,探讨新疆民族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多维研究方法,并对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数据库)及文献挖掘筛选罗布麻叶主要活性成分,通...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罗布麻叶防治败血症(sepsis)的作用机制,探讨新疆民族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多维研究方法,并对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数据库)及文献挖掘筛选罗布麻叶主要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分析。通过Genecards疾病基因数据库筛选败血症相关靶点,Omicshare计算出交集靶点韦恩图,STRING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库中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Ensembl基因名称转换对存在交集的蛋白靶点进行名称转化,再输入omicshare服务器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的动态富集分析,最后采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罗布麻叶-活性成分-靶点-GO-KEGG”网络,探索罗布麻抗败血症的作用机制。结果罗布麻叶中的山柰酚、木犀草素、原花青素B1和谷甾醇可能通过AKT1、VEGFA、MAPK3、EGFR、SRC、PTGS2这些预测性生物靶标控制信号转导、调节激素水平、抗感染,进而治疗败血症;可以通过VEGF、EGFR、ErbB、HIF-1、Ras等富集通路发挥重要作用。结论罗布麻叶的多个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抗败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罗布麻叶 败血症 靶点预测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骆驼刺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邹炙臻 邓喜玲 +10 位作者 王云来 张杰 董江涛 柳小玲 梁粟 王菊 张辉 吴江东 章乐 吴芳 张万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24-3036,共13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及分子动力学技术,研究骆驼刺治疗脓毒症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首先筛选骆驼刺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同时筛选治疗脓毒症的相关作用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及分子动力学技术,研究骆驼刺治疗脓毒症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首先筛选骆驼刺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同时筛选治疗脓毒症的相关作用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绘制中药-疾病-靶点网络图。其次对网络图中核心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同时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接着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验证。最后采用小鼠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筛选出骆驼刺活性成分30个,度值排名前5为(-)-儿茶素酸酯、金雀异黄酮、山奈酚、槲皮素、表没食子儿茶素,作用靶点196个;脓毒症疾病相关靶点2144个,骆驼刺-脓毒症交集靶点105个,核心靶点为TNF、IL-6、AKT1、VEGFA、CASP3、IL-1β等。涉及PI3K-Akt、TNF、HIF-1、AGE-RAGE、IL-17等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发挥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骆驼刺黄酮类化合物与各关键靶点结合性能均良好,其中结合能最低最稳定的构象为(-)-epigallocatechin gallate-IL-6和quercetin-IL-6,对两对复合物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通过静电、范德华势能和氢键的共同作用,可以达到稳定结合的效果。动物实验证实骆驼刺可抑制脓毒症小鼠肺组织内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Caspase-3、VEGF蛋白表达,减少外周血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分泌,减轻组织及脏器炎性损伤。结论骆驼刺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多生物过程、多靶点、多通路来实现的。本研究为骆驼刺的临床应用以及脓毒症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脓毒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增加且连接子蛋白40(Cx40)和炎症因子水平升高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爱 张海超 +4 位作者 张亮 李新芝 李丽 司军强 马克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5-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连接子蛋白40(Cx40)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istar京都(WKy)大鼠和SHR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及其表面Cx40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炎... 目的探讨连接子蛋白40(Cx40)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istar京都(WKy)大鼠和SHR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及其表面Cx40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IL-4、IL-6表达。结果 SHR收缩压显著高于WKy大鼠,SHR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CD4^+/CD8^+T细胞比率显著高于WKy大鼠,而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WKy大鼠;SHR血清IL-2、IL-4、IL-6水平均显著高于WKy大鼠,IFN-γ无明显差异;SHR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Cx40表达均显著高于WKy大鼠。结论 SHR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增加,且Cx40和IL-2、IL-4、IL-6水平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连接子蛋白40(Cx40) T淋巴细胞亚群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肝癌HepG2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7
9
作者 宋海林 王雪雯 +2 位作者 段晶晶 周明 杨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5-719,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肝癌HepG2细胞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初步阐明AS2O3对VM抑制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测定AS2O3对HepG2细胞作用72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Matrigel胶体外三维培养HepG2细胞,将其分为空白...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肝癌HepG2细胞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初步阐明AS2O3对VM抑制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测定AS2O3对HepG2细胞作用72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Matrigel胶体外三维培养HepG2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1/2IC50AS2O3组和IC50AS2O3组,IPP软件计算VM的数量、长度和面积,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M相关蛋白V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凋亡相关蛋白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AS2O3作用HepG2细胞72h后IC50为10μmol·L-1。与对照组比较,1/2IC50AS2O3组和IC50 AS2O3组VM数量、长度和面积明显减少(P<0.01);与1/2IC50AS2O3组比较,IC50AS2O3组VM数量、长度和面积亦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1/2IC50AS2O3组和IC50AS2O3组VE-cadherin和MMP-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caspase-3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S2O3抑制HepG2细胞形成VM,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拟态通路相关蛋白VE-cadherin和MMP-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拟态 三氧化二砷 HEPG2细胞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氯芬抑制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DRG神经元上GABA_A受体功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丛丽娜 张传林 +5 位作者 陈梦洁 成洪聚 马克涛 朱贺 司军强 李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66-870,共5页
目的:观察巴氯芬干预前后GABAA受体γ2亚基在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Injury,CCI)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的功能和表达变化.方法:制备CCI模型,热板实验检测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 目的:观察巴氯芬干预前后GABAA受体γ2亚基在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Injury,CCI)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的功能和表达变化.方法:制备CCI模型,热板实验检测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以灌胃的方式给予CCI模型鼠巴氯芬干预14天,取大鼠L4~L6 DRG神经元进行膜片钳实验,观测巴氯芬干预前后CCI模型鼠DRG神经元GABA介导的内向电流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巴氯芬干预前后CCI模型鼠GABAA受体γ2亚基的表达变化.结果:(1) CCI模型大鼠的TWL比正常组明显缩短,巴氯芬干预组模型大鼠的TWL较CCI模型组明显延长(P<0.05);(2)巴氯芬抑制CCI模型大鼠D RG神经元GABA介导的内向电流(P<0.05); (3) CCI手术侧和手术对侧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γ2亚基的表达量下调(P<0.05),但是磷酸化γ2亚基表达量上调(P<0.05);巴氯芬干预后的GABAA受体γ2亚基表达量较CCI组下调,磷酸化的γ2亚基表达量较CCI组上调.结论:神经病理性痛状态下,GABAA受体γ2亚基发生磷酸化可能是GABA介导的突触前抑制作用减弱的原因之一,而巴氯芬可能通过磷酸化GABAA受体γ2亚基抑制GABAA受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巴氯芬 γ-氨基丁酸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奎尼丁增强大鼠软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BK_(Ca)通道介导的外向电流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洋 马克涛 +3 位作者 张传林 司军强 张雯 李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研究奎尼丁对SD大鼠软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单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给予奎尼丁后大鼠软脑膜动脉单个平滑肌细胞(pial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PASMC)外向电流的变化情况。结果 (1)奎尼丁呈... 目的研究奎尼丁对SD大鼠软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单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给予奎尼丁后大鼠软脑膜动脉单个平滑肌细胞(pial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PASMC)外向电流的变化情况。结果 (1)奎尼丁呈电压依赖性增强PASMC的外向电流(n=6,P<0.01)。(2)奎尼丁呈浓度依赖性增强大鼠PASMC的外向电流(n=6,P<0.05)。(3)应用BK Ca通道特异性阻断剂iberiotoxin(IBTX)后,不仅取消了奎尼丁增强外向电流的作用,而且抑制了对照组的外向电流(n=6,P<0.01)。结论奎尼丁通过增强BK Ca通道激活的外向电流,可能参与了舒张大鼠软脑膜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奎尼丁 外向电流 平滑肌细胞 软脑膜动脉 大电导 钙激活钾通道 全细胞膜片钳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族人群缝隙连接蛋白40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文雯 石文艳 +3 位作者 刘卫东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83-1785,共3页
目的:研究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缝隙连接蛋白40(connexin,Cx40)基因多态性位点-44G>A、+71A>G与EH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新疆哈萨克族130名EH患者及150名正... 目的:研究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缝隙连接蛋白40(connexin,Cx40)基因多态性位点-44G>A、+71A>G与EH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新疆哈萨克族130名EH患者及15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基因分型。结果:-44G>A位点EH组基因型AA、AG、GG和等位基因A、G频率分别为5.38%、40.0%、54.62%和25.38%、74.62%,EH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A>G位点EH组基因型AA、AG、GG和等位基因A、G频率分别为54.62%、40.0%、5.38%和74.62%、25.38%,EH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人群Cx40基因的多态位点-44G>A、+71A>G可能与EH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连接蛋白40 单核苷酸多态性 哈萨克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A_A受体亚基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DRG神经元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丛丽娜 张传林 +3 位作者 陈梦洁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亚基表达的改变。方法: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动物模型(CCI),热板实验检测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并取大鼠L4-L6DRG神经元进行膜片钳实验,观...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亚基表达的改变。方法: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动物模型(CCI),热板实验检测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并取大鼠L4-L6DRG神经元进行膜片钳实验,观测术后DRG神经元GABA介导的内向电流的变化;分别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术后GABAA受体γ2和α2亚基表达的变化。结果:(1)CCI模型鼠的TWL比正常组明显缩短(P<0.05);(2)膜片钳实验观察到术后14 d CCI术侧DRG神经元GABA介导的内向电流较正常组明显减小(P<0.05),对侧电流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5);(3)Western Blot检测观察到CCI术侧和对侧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γ2亚基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明显下调(P<0.05),术侧和对侧磷酸化γ2亚基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4)术侧GABAA受体α2亚基表达量下调(P<0.05),对侧表达量上调(P<0.05)。结论:神经病理性痛时,磷酸化GABAA受体γ2亚基表达的增多以及GABAA受体亚基组合方式的变化,可能参与了痛觉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Γ-氨基丁酸 背根神经节 WESTERNBLOT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NJ1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立杰 张文雯 +2 位作者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2-795,共4页
目的探讨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蛋白J亚单位11号成员(KCNJ1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KCNJ11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8567... 目的探讨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蛋白J亚单位11号成员(KCNJ1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KCNJ11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85676的基因型,其中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组(EH组)126例,正常对照组(NT组)126例。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CNJ11-rs2285676位点基因型、性别、体质量、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与高血压无相关性;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体质量指数(BMI)是影响高血压的保护因素,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是影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KCNJ11多态性位点rs2285676在高血压组中基因型TT、CT、CC及等位基因T、C频率分别为50.00%、48.41%、1.59%、74.21%和25.79%。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CNJ11基因rs2285676多态性可能与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KCNJ11 哈萨克族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孟宪杰 刘杉 +6 位作者 张秀琴 樊豫疆 李春柱 吴芳 王萍 吴江东 张万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7-510,527,共5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24例新疆维吾尔族结核患者和225例有分枝杆菌感染史的同民族健康者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24例新疆维吾尔族结核患者和225例有分枝杆菌感染史的同民族健康者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分别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内切酶分别为FokI和TaqI,并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χ2检验,P值为0.05。结果FokI分析,分为FF、Ff、ff三种基因型,其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36%、57%、7%和40%、54%、6%。FF基因型的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χ2=0.872,P>0.05)。TaqI分析,分为TT、Tt、tt三种基因型,其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68.8%、29.4%、1.8%和75.6%、22.2%、2.2%。TT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差异性也无统计学意义(χ2=2.588,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中FokI与TaqI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结核病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易感性 维生素D受体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Hsp16.3表达与感染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庹清章 董江涛 +7 位作者 田玺择 刘云霞 董伟杰 刘丹霞 李微 吴芳 章乐 张万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0-305,共6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TB)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l6.3表达与感染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分别将MTB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Hspl6.3基因缺失突变菌株(△H37Rv)、结核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菌株(H37Rv)以及无菌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TB)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l6.3表达与感染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分别将MTB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Hspl6.3基因缺失突变菌株(△H37Rv)、结核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菌株(H37Rv)以及无菌生理盐水溶液(空白对照)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以建立小鼠的感染模型,并在感染后的1、3、5、7、9、11、13、15d分离及鉴定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及鉴定MTB感染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点感染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blot技术检测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内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el-2)蛋白的表达。结果△H37Rv菌株感染组和H37Rv菌株感染组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H37Rv组的巨噬细胞凋亡率在感染1-7d内逐渐升高,至感染7d时达到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与H37Rv组相比,1-7d及13-15d,△H37Rv组的巨噬细胞凋亡率高于H37R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37Rv组和△H37Rv组的巨噬细胞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l-7d内,H37Rv感染组和△H37Rv感染组的巨噬细胞Caspase-3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至第7天达到高峰,且△H37Rv感染组在第13天时出现第二次高峰,但Caspase-3表达水平均高于H37R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的早期(1-7d),△H37Rv感染组Bcl-2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o.05),但在9d后逐渐升高;H37Rv感染组巨噬细胞内Bcl-2的表达水平1-7d内无明显变化(P〈O.05),7d后逐渐升高,但△H37Rv感染组Bcl-2的表达水平始终低于H37Rv组且7d后表现更为显著。结论在MTB感染的早期和晚期,MTB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l6.3的表达能够有效抑制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的凋亡,而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同时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Hspl6 3 肺泡巨噬细胞 凋亡 CASPASE 3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血液补丁未能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头痛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希玮 何芳 +2 位作者 郭素香 于海 刘倩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95-1096,共2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血液补丁(EBP)预防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CSEA)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为研究组(E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产妇采用25G/18G腰-硬联合穿刺针行CSEA。手术结束后E组自硬膜外导管注入自体静脉... 目的探讨硬膜外血液补丁(EBP)预防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CSEA)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为研究组(E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产妇采用25G/18G腰-硬联合穿刺针行CSEA。手术结束后E组自硬膜外导管注入自体静脉血7.5ml后拔出,C组患者直接拔除硬膜外导管。记录术后1~5d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的发生率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结果 E组PDPH的发生为4例(2.7%),略低于C组的11例(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均未发生硬膜外脓肿、蛛网膜炎等并发症。结论 EBP不能有效预防剖宫产CSEA后头痛,无预防性应用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液补丁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Pup-蛋白酶体系统与耐药结核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丽 雷英 +13 位作者 吴芳 章乐 吴江东 曹旭东 朱彬 邬博 李瑞山 张玉清 王钊 庄睿 李文娟 梁晨 樊超 张万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41-1447,1451,共8页
目的:检测不同耐药的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原核类泛素蛋白-蛋白酶体系统(以下简称:Pup-蛋白酶体系统)相关的Pup、Dop、PafA、Mpa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研究结核杆菌Pup-蛋白酶体系统与新疆地区广泛流行的耐药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的相... 目的:检测不同耐药的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原核类泛素蛋白-蛋白酶体系统(以下简称:Pup-蛋白酶体系统)相关的Pup、Dop、PafA、Mpa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研究结核杆菌Pup-蛋白酶体系统与新疆地区广泛流行的耐药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以培养对数生长期的新疆地区广泛流行的耐药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结核杆菌临床分离的药物敏感菌株、单纯耐异烟肼的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INH-MTB)、单纯耐利福平的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RFP-MTB)、单纯耐链霉素的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SM-MTB)、单纯耐乙胺丁醇的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EB-MTB)、耐多药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MDR)等各组菌株的总RNA,经纯度鉴定后,利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结核杆菌菌株的Pup、Dop、PafA、Mpa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各组耐药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Pup-蛋白酶体系统相关的Pup、Dop、PafA、Mpa基因的表达与新疆地区广泛流行的耐药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与药物敏感菌株相比,Pup、Mpa基因在单一耐药菌株和耐多药菌株中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下调,Dop、PafA基因在单一耐药菌株和耐多药菌株中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DR相比,Pup、Dop、Mpa基因在单一耐药菌株中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上调,PafA基因在单一耐药菌株中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杆菌临床分离的药物敏感菌株、INH-MTB组、RFP-MTB组、SM-MTB组、EB-MTB组和MDR组中,结核杆菌Pup、Dop、PafA、Mpa基因的表达差异,与新疆地区广泛流行的耐药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耐药性 Pup-蛋白酶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动脉血管离体标本的直径测量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蒋学伟 马克涛 +4 位作者 李丽 赵磊 魏丽丽 陈新燕 司军强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202-205,共4页
介绍一种一段微小动脉血管离体标本的直径测量技术。采用在离体Wistar大鼠肠系膜动脉2级血管上(血管直径为300~400μm),应用压力肌动图技术(Pressure myograph system,110P)观察不同浓度的血管收缩剂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引起... 介绍一种一段微小动脉血管离体标本的直径测量技术。采用在离体Wistar大鼠肠系膜动脉2级血管上(血管直径为300~400μm),应用压力肌动图技术(Pressure myograph system,110P)观察不同浓度的血管收缩剂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引起血管收缩活动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微小动脉上,PE可以引起浓度依赖性的收缩反应,当PE浓度﹥1μmol/L时,血管收缩程度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6)。由此可知,在一段微小动脉段标本上,应用压力肌动图技术,能够测量微小动脉血管的直径,该技术适用于研究血管壁细胞间缝隙连接的作用,以及神经递质和药物等血管活性物质对微小动脉舒缩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动脉 压力肌动图 缝隙连接 血管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叶间动脉舒缩功能及Cx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冀伟 王卫民 +6 位作者 常越辰 王洋 张亮 马克涛 司军强 李丽 李应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9-486,共8页
目的研究雌激素(estrogen,E2)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叶间动脉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E2干预组,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h检... 目的研究雌激素(estrogen,E2)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叶间动脉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E2干预组,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h检测肾功能变化;肾组织切片HE染色行Paller评分,量化肾损害程度。运用压力肌动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叶间动脉的舒缩功能。免疫荧光技术、q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叶间动脉Cx43表达的差异。结果 E2能明显降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能显著改善肾组织损害程度。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叶间动脉收缩率(24.80±3.70)%,给予E2干预后肾叶间动脉收缩率为(41.60±3.50)%,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干预组肾叶间动脉上Cx4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01)。结论 E2能够下调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叶间动脉平滑肌细胞Cx43蛋白的表达,抑制缝隙连接(GJ)功能,从而降低血管紧张度,促进血管舒张,有效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叶间动脉 缝隙连接 Cx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