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物质在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丽凤 张尚俭 +2 位作者 司军强 呼海燕 王英姿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36-340,共5页
P物质是广泛分布于细神经纤维内的一种神经肽,在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十分广泛,可在各种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及骨组织中发挥作用,许多疾病如哮喘、慢支、膀胱炎、肠炎、偏头疼、呕吐、抑郁及疼痛发作等均与... P物质是广泛分布于细神经纤维内的一种神经肽,在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十分广泛,可在各种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及骨组织中发挥作用,许多疾病如哮喘、慢支、膀胱炎、肠炎、偏头疼、呕吐、抑郁及疼痛发作等均与P物质有关。本文就P物质在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理、病理生理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速激肽 神经激肽-1受体 神经源性炎症 拮抗剂 非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志琴 司军强 +2 位作者 呼海燕 赵义梅 王丽凤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41-343,共3页
水杨酸类药物是临床广泛使用的镇痛药物之一,但其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长期不明。国内外科学家对其研究仍很广泛,本文综述了水杨酸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水杨酸类药物 镇痛 5-羟色胺 一氧化氮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渣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但建明 李文娟 +3 位作者 洪成林 代斌 刘存瑞 崔玲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427-428,共2页
应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氢氧化钠浓度、体积、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甘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组合为A3B2C1D3,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2mol L,甘草渣∶提取剂为1∶14,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0.... 应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氢氧化钠浓度、体积、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甘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组合为A3B2C1D3,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2mol L,甘草渣∶提取剂为1∶14,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0.5h,此提取条件下的提取率高达96%。验证实验表明该工艺简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黄酮 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53) Codon72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凌 潘晓琳 +3 位作者 高志斌 郑兴征 李洪安 蒋金芳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40-344,共5页
采用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73例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及26例正常宫颈组织、38例汉族宫颈癌及34例正常宫颈石蜡包埋组织中P53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探讨P53基因第四外显子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人群宫颈癌发生的... 采用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73例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及26例正常宫颈组织、38例汉族宫颈癌及34例正常宫颈石蜡包埋组织中P53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探讨P53基因第四外显子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人群宫颈癌发生的遗传易感性方面的关系,及其分布是否存在种族差异。结果发现,P53的3种基因型Arg Arg、Pro Pro、Pro Arg在维吾尔族宫颈癌中所占比例分别是47.9%、20.6%、31.5%,相对于对照组的30.8%、19.2%、50.0%,总构成比未见显著性差异(χ2=3.12,P>0.05),但可见Arg Arg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且高于其它二型;在汉族宫颈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1.0%、39.5%、39.5%,与对照组38.2%、14.7%、47.1%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01,P<0.05),Pro Pro在宫颈癌中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P53Pro Pro基因型可能是新疆汉族人群宫颈癌发生的一个主要遗传易感因素,P53codon72多态性是否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的发生相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P53 多态性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自由基和牛磺酸在家兔休克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何芳 孙志萍 +2 位作者 褚成静 钟华 邓峰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276-278,共3页
探讨氧自由基 (OFR)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牛磺酸的保护效应。健康家兔 2 4只随机分为 3组(n =8) :对照组、单纯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 ;采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模型。连续观察休克前 ,休克 1.5h ,再灌注 1h、2h、3h时血浆... 探讨氧自由基 (OFR)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牛磺酸的保护效应。健康家兔 2 4只随机分为 3组(n =8) :对照组、单纯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 ;采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模型。连续观察休克前 ,休克 1.5h ,再灌注 1h、2h、3h时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的动态变化 ;并测定再灌注 3h时心、肺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显示 ,1)单纯休克组再灌注各时限MDA含量、LDH活性显著升高 ;SOD活性显著下降。 2 )再灌注 3h时心、肺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 ;SOD活性显著下降。 3)牛磺酸 (40mg·kg-1,iv)可减轻再灌注各时限上述指标的变化 (均P <0 .0 1)。提示OFR介导了休克再灌注损伤 ,牛磺酸对休克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OFR的生成和促进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自由基 牛磺酸 家兔 休克再灌注损伤 脂质过氧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 保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类胰蛋白酶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陆超 王雪雯 +1 位作者 赵凤娣 殷莲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67,73,共3页
目的 检测正常人血清类胰蛋白酶含量 ,为肥大细胞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正常人血清标本和 1例过敏性休克死亡患者血清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类胰蛋白酶的水平。结果  2 0 6份正常人血清类胰蛋白酶含量... 目的 检测正常人血清类胰蛋白酶含量 ,为肥大细胞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正常人血清标本和 1例过敏性休克死亡患者血清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类胰蛋白酶的水平。结果  2 0 6份正常人血清类胰蛋白酶含量的平均值为 2 .2 4ng/mL。过敏性休克死者血清类胰蛋白酶含量为正常人的 5 0倍。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较灵敏的检测类胰蛋白酶的ELISA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类胰蛋白酶 含量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肥大细胞相关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2和TMEM16A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上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萌 陈沁怡 +5 位作者 谭朝阳 马克涛 李丽 代志刚 王胜 司军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702-3706,共5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CCI)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上PAR2和TMEM16A的表达,探讨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CCI组,两组分别检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CCI)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上PAR2和TMEM16A的表达,探讨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CCI组,两组分别检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DRG神经元上PAR2和TMEM16A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CCI组术前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AR2与TMEM16A在大鼠DRG神经元上共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CCI组术后7、14 d的PAR2和TMEM16A蛋白表达均出现明显增加(P<0.01),且CCI组14 d高于7 d的PAR2和TMEM16A蛋白表达(P<0.05)。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DRG神经元上PAR2和TMEM16A蛋白表达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这些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2 TMEM16A 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生长期富铁干预对成年期铁代谢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祖钊 谢建新 +2 位作者 秦江梅 马雅静 王勇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37-139,169,共4页
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 ,探讨幼鼠在生长期经受富铁干预后对成年期铁代谢的影响 ,以验证我们提出的假说 :儿童生长期缺铁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不应采用铁强化的面粉或食品的方式干预。本实验的初步结果是 :1)小鼠生长期存在缺铁状... 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 ,探讨幼鼠在生长期经受富铁干预后对成年期铁代谢的影响 ,以验证我们提出的假说 :儿童生长期缺铁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不应采用铁强化的面粉或食品的方式干预。本实验的初步结果是 :1)小鼠生长期存在缺铁状态 ,但经富铁干预与否 ,两组成年鼠的血液学参数并无差异 ;2 )两组成年鼠同时转为贫铁饲养后 ,原富铁干预组发生贫血的时间反而早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缺乏 缺铁性贫血 生物进化 小鼠 富铁干预 铁代谢 生长期 成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标本制备在骨髓MSCs核型鉴定中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思源 慕晓玲 +2 位作者 曹旭东 姜玉峰 曹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15-217,共3页
选取对数生长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秋水仙素阻断细胞分裂中期,控制秋水仙素的终浓度和作用时间、低渗时间及胰酶消化显带时间,比较染色体标本制备效果。结果显示,秋水仙素的终浓度0.2μg/ml和作用时间6h,低渗时间35min及胰酶消化时间... 选取对数生长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秋水仙素阻断细胞分裂中期,控制秋水仙素的终浓度和作用时间、低渗时间及胰酶消化显带时间,比较染色体标本制备效果。结果显示,秋水仙素的终浓度0.2μg/ml和作用时间6h,低渗时间35min及胰酶消化时间20s时可制备适合的染色体标本,经核型鉴定为正常二倍体细胞。从而探索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制备的适合条件,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生理性缺铁状态的初步验证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祖钊 王勇 +3 位作者 谢建新 郭淑霞 马雅静 贺德刚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98-100,共3页
在标准饲养条件下 ,对大鼠生长期的血液学参数进行了动态观察 ,发现大鼠在生长期存在生理性缺铁状态。这与以往文献中记载的营养性铁缺乏的概念和机理不相同。营养性铁缺乏是指食物中可利用铁不足导致体内铁缺乏甚至贫血 ,我们提出的生... 在标准饲养条件下 ,对大鼠生长期的血液学参数进行了动态观察 ,发现大鼠在生长期存在生理性缺铁状态。这与以往文献中记载的营养性铁缺乏的概念和机理不相同。营养性铁缺乏是指食物中可利用铁不足导致体内铁缺乏甚至贫血 ,我们提出的生理性缺铁状态是指 ,人和动物在生长期血红蛋白 (hemoglobin ,Hb)的合成因受铁代谢一系列机制的制约 ,即使食物中营养成分齐全和富足 ,也不能避免的相对低铁状态。其生化特征是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freeerythrocyteprotoporphyrin ,FEP)与Hb的比值 (FEP/Hb)下降 ,而营养性铁缺乏则表现为FEP/Hb比值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生理性缺铁 铁缺乏状态 血红蛋白 红细胞 游离原卟啉 铁蛋白 营养性缺铁 血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DF1鸡胚成纤维细胞过表达KLF2对鸡PPARγ和C/EBPα启动子活性的调控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月婵 武春艳 张志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45-1050,共6页
目的研究过表达Krüppel样因子2(KLF2)对鸡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以DF1鸡胚成纤维细胞为材料,通过细胞培养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研究过表达KLF2对鸡PPAR... 目的研究过表达Krüppel样因子2(KLF2)对鸡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以DF1鸡胚成纤维细胞为材料,通过细胞培养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研究过表达KLF2对鸡PPARγ基因6个不同长度启动子和鸡C/EBPα基因5个不同长度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过表达KLF2显著抑制鸡PPARγ启动子(-1978/-82、-1513/-82、-1254/-82和-1019/-82)的活性,但对PPARγ启动子(-513/-82和-320/-82)的活性无显著影响。过表达KLF2对PPARγ启动子(-1513/-82和-1254/-82)活性的抑制能力显著强于对PPARγ启动子(-1978/-82和-1019/-82)活性的抑制能力。过表达KLF2抑制C/EBPα启动子(-1863/+332)活性,促进C/EBPα启动子(-1318/+332、-891/+332、-538/+332和-123/+332)的活性,并且过表达KLF2对C/EBPα启动子(-1318/+332、-891/+332、-538/+332和-123/+332)活性的促进能力无显著差异。结论过表达KLF2对鸡不同长度PPARγ启动子和C/EBPα启动子的调控作用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调控 Krüppel样因子2(KLF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启动子活性 顺式调节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妥英锌抗实验性癫痫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艳丽 李丽燕 +3 位作者 刘梅 朱敏恒 杨德林 吴越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98-100,共3页
为了解苯妥英锌的抗癫痫作用及与传统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作用的差别,比较观察了2种剂量的苯妥英锌与苯妥英钠对最大电休克(MES)实验、戊四唑(PTZ)发作阈值实验、听源性发作(AGS)实验的作用,结果表明:苯妥英锌能明显对抗MES所致的惊厥,对PT... 为了解苯妥英锌的抗癫痫作用及与传统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作用的差别,比较观察了2种剂量的苯妥英锌与苯妥英钠对最大电休克(MES)实验、戊四唑(PTZ)发作阈值实验、听源性发作(AGS)实验的作用,结果表明:苯妥英锌能明显对抗MES所致的惊厥,对PTZ引起的惊厥能延长阵挛潜伏期及小鼠存活时间,大剂量时可抑制惊厥的发生,对AGS小鼠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3种癫痫模型的抑制作用与苯妥英钠相似。因此,苯妥英锌呈剂量依赖性对抗MES、PTZ发作阈值实验、AGS实验,对抗强度与苯妥英钠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苯妥英锌 苯妥英钠 最大电休克实验 戊四唑发作阈值实验 听源性发作实验 对抗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平 司军强 张志琴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550-553,共4页
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之间存在着肌内皮间缝隙连接,进行电和化学的信息传递,以协调血管的舒缩活动。电信号可以从内皮细胞到平滑肌细胞进行传递,相反,也可以从平滑肌细胞到内皮细胞进行传递。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乙酰胆碱、缓... 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之间存在着肌内皮间缝隙连接,进行电和化学的信息传递,以协调血管的舒缩活动。电信号可以从内皮细胞到平滑肌细胞进行传递,相反,也可以从平滑肌细胞到内皮细胞进行传递。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乙酰胆碱、缓激肽、第二信使等物质亦可引起内皮细胞或/和平滑肌细胞细胞膜的超极化或去极化,参与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超极化 缓激肽 缝隙连接 乙酰胆碱 第二信使 信息传递 化学 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复苏家兔血浆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芳 钟华 +2 位作者 邓峰美 孙志萍 褚成静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182-184,共3页
为探讨失血性休克复苏时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和意义及牛磺酸可能的防治作用,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动物模型,健康家兔16只随机分为2组(n=8):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连续观察休克前、休克1.5 h、复苏后1h、2h、3h... 为探讨失血性休克复苏时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和意义及牛磺酸可能的防治作用,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动物模型,健康家兔16只随机分为2组(n=8):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连续观察休克前、休克1.5 h、复苏后1h、2h、3h血浆(NOS)活性、NO代谢产物(NO_2^-/NO_3^-)含量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休克组复苏后各时限血浆NOS活性、NO_2^-/NO_3^-含量均明显高于休克前及休克1.5 h(均P<0.01),休克组复苏后各时限MAP明显低于休克前(均P<0.01);牛磺酸(40mg·kg^(-1),iv)可显著缓解复苏后各时限上述指标变化(P<0.01)。提示失血性休克复苏时过量产生的NO可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使血压进一步下降,牛磺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体循环低血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NO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复苏 家兔 一氧化氮 动态变化 血浆 牛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及其与结核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宇 张万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48-952,共5页
关键词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结核病 遗传易感性 结核分枝杆菌 HIV感染 人口老龄化 感染者 结核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与一氧化氮的调节平衡对缺血心肌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章乐 李悦山 孙志萍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84-88,共5页
在心血管系统中,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是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一氧化氮是具有多种作用的重要的细胞信使。本文就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对于缺血心肌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心肌缺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结核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贺鹏 张万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719-724,共6页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也是单一致病菌感染导致死亡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其中肺结核占80%~90%。据WHO估算,全球有近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但其中仅有1/10的感染者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还有研究证实,...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也是单一致病菌感染导致死亡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其中肺结核占80%~90%。据WHO估算,全球有近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但其中仅有1/10的感染者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还有研究证实,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单卵双胞胎结核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双卵双胞胎,这些现象提示个体差异和遗传因素在结核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患者 基因多态性 HLA 结核分枝杆菌 感染性疾病 单卵双胞胎 致病菌感染 遗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水杨酸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的行为学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春霞 张志琴 +3 位作者 司军强 范平 茹立强 李熳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以往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研究发现乙酰水杨酸可引起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膜产生明显的超极化反应,即能产生外周神经镇痛作用。本实验旨在利用大鼠福尔马林致痛模型,通过观察大鼠的痛行为反应,建立乙酰水杨酸镇痛模型,以探索乙酰水杨酸可... 以往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研究发现乙酰水杨酸可引起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膜产生明显的超极化反应,即能产生外周神经镇痛作用。本实验旨在利用大鼠福尔马林致痛模型,通过观察大鼠的痛行为反应,建立乙酰水杨酸镇痛模型,以探索乙酰水杨酸可能的中枢及外周镇痛机制。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福尔马林致痛组和乙酰水杨酸镇痛组。结果发现,福尔马林致痛组大鼠的缩腿次数和舔爪时间都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给予乙酰水杨酸后,缩腿次数和舔爪时间均明显减少。故认为乙酰水杨酸可明显减轻福尔马林所致的痛行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尔马林 乙酰水杨酸 痛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产素和加压素痛觉调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春霞 司军强 茹立强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545-549,共5页
催产素和加压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内分泌激素,胞体含有这二种物质的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其纤维在大脑及脊髓内有广泛的投射,且催产素和加压素在许多细胞中有共存现象。催产素和加压素均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 催产素和加压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内分泌激素,胞体含有这二种物质的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其纤维在大脑及脊髓内有广泛的投射,且催产素和加压素在许多细胞中有共存现象。催产素和加压素均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的方式发挥生理作用。二者受体分布广泛,有一定的同源性,生理作用也很广泛。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催产素和加压素在痛觉调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加压素 痛觉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ERP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20
作者 吴芳 张万江 +5 位作者 王萍 曹旭东 杜燕 李蕾 吴江东 章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4-126,131,共4页
目的构建卡介苗ERP基因缺失突变株。方法分别设计两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扩增ERP基因两侧的2个目的片段,分别插入pKO质粒中,构建基因敲除质粒pKO-ERP,电转入至卡介苗菌株细胞内并与BCG基因组中的ERP基因同源交换,筛选出ER... 目的构建卡介苗ERP基因缺失突变株。方法分别设计两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扩增ERP基因两侧的2个目的片段,分别插入pKO质粒中,构建基因敲除质粒pKO-ERP,电转入至卡介苗菌株细胞内并与BCG基因组中的ERP基因同源交换,筛选出ERP基因敲除菌株。结果通过2次PCR筛选和1次蔗糖反筛选后得到的、并在含潮霉素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菌株为ERP基因敲除菌株。结论 pKO质粒可作为基因敲除有用的质粒载体,成功构建了卡介苗ERP基因缺失突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敲除 ERP基因 卡介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