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ai3参与了HUVECs外钙敏感受体介导的钙内流和NO生成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腊梅 钟华 +4 位作者 赵慧 王静 庞丽娟 孙志萍 何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研究Ca2+通道蛋白Orai3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外钙敏感受体(CaR)介导的钙内流和一氧化氮(NO)生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利用转染技术将构建的Orai3干扰质粒(Orai3 shRNA)转染HUVECs,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效果... 目的:研究Ca2+通道蛋白Orai3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外钙敏感受体(CaR)介导的钙内流和一氧化氮(NO)生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利用转染技术将构建的Orai3干扰质粒(Orai3 shRNA)转染HUVECs,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效果,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Orai3 shRNA转染后Orai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抑制效率。(2)取第2~5代细胞随机分组:特异性质粒转染组即实验组(Orai3shRNA组)、未转染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和空质粒组(vehicle组),将上述3组细胞分别与CaR激动剂精胺[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和受体操纵性钙通道(ROC)均激活]、ROC模拟剂12-O-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CaR负性变构调节剂Calhex 231(激活ROC、阻断SOC)、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31-8220及经典型PKCs和PKCμ抑制剂Go6967(阻断ROC、激活SOC)孵育,用荧光探针Fura-2/AM和DAF-FM负载方法同步检测[Ca2+]i和NO生成的变化。结果:(1)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较,shOrai3-77干扰后,Orai3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抑制率为84.5%,P<0.05),Orai3蛋白的表达亦明显降低(抑制率为70.68%,P<0.05)。(2)[Ca2+]iΔratio值和NO净荧光强度值的测定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及vehicle组相比,在4种不同处理因素作用下,Orai3 shRNA转染组中[Ca2+]iΔratio值和NO净荧光强度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vehicle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HUVECs中Orai3参与了CaR经SOC和ROC激活介导的钙内流和NO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ai3蛋白 一氧化氮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和Smad通路在TGF-β_1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钟华 何芳 +4 位作者 胡清华 张春军 邓峰美 孙志萍 李增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65-1670,共6页
目的:探讨ERK通路是否参与TGF-β/Smad通路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分4组:(1)对照组;(2)TGF-β1组;(3)ERK阻断剂(PD98059)组;(4)TGF-β1+ERK阻断剂(PD98059)组。MTT法测细... 目的:探讨ERK通路是否参与TGF-β/Smad通路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分4组:(1)对照组;(2)TGF-β1组;(3)ERK阻断剂(PD98059)组;(4)TGF-β1+ERK阻断剂(PD98059)组。MTT法测细胞的增殖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SMCs中细胞内核增殖抗原(PCNA)、Smad2/3、ERK1/2、Smad7蛋白表达及相关磷酸化蛋白含量,RT-PCR方法测VSMCs中Smad2、3、7mRNA的表达。结果:(1)各组PCNA蛋白表达和MTT法测得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TGF-β1+ERK阻断剂组与TGF-β1组相比无显著差异。(2)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p-Smad2/3、p-ERK1/2蛋白含量和Smad7蛋白表达增高(P<0.05),ERK阻断剂组则明显降低(P<0.05);与TGF-β1组比,TGF-β1+ERK阻断剂组降低(P<0.05)。各组间Smad2/3、ERK1/2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3)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Smad7 mRNA表达增高(P<0.05),ERK阻断剂组和TGF-β1+ERK阻断剂组降低(P<0.05);与TGF-β1组比,TGF-β1+ERK阻断剂组表达降低(P<0.05)。各组内VSMCs的Smad2、Smad3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1)TGF-β1诱导的Smad2/3蛋白磷酸化依赖ERK通路激活,但对TGF-β1的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无影响,可能有其它信号通路参与此过程。(2)ERK通路可通过蛋白和mRNA水平促进Smad7表达,反过来其又可促进ERK通路激活。(3)ERK通路对Smad2/3蛋白和mRNA水平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管平滑肌细胞 SMAD通路 ER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通路参与ERK通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过程 被引量:6
3
作者 牟达 何芳 +4 位作者 任江林 张会敏 钟华 邓峰美 孙志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1-706,共6页
目的:探讨Smad通路是否参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过程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s)分为对照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组、ERK阻断剂组和PDGF+ERK阻断剂组。用MTT法测hU... 目的:探讨Smad通路是否参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过程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s)分为对照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组、ERK阻断剂组和PDGF+ERK阻断剂组。用MTT法测hUASMCs的增殖活性(A值),用免疫组化法测hUASMCs内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磷酸化ERK和磷酸化Smad蛋白的表达,用RT-PCR法测hUASMCs内Smad2/3mRNA的表达。结果:PDGF组hUASMCs的增殖活性(A值)及hUASMCs内的PCNA、磷酸化ERK和磷酸化Smad2/3蛋白的表达都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各组hUASMCs内Smad2/3mRNA的表达没有差异。结论:Smad通路可在蛋白水平参与ERK通路诱导VSMCs的增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类 Smad信号转导通路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隙连接在TGF-β1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钟华 胡清华 +4 位作者 王恩帮 赵丹 孙志萍 司军强 何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是否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HR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分4组:对照组、TGF-β1组、缝隙连接阻断剂18α-甘草次酸(18α-GA)组和T...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是否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HR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分4组:对照组、TGF-β1组、缝隙连接阻断剂18α-甘草次酸(18α-GA)组和TGF-β1+18α-GA组。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和Cx40蛋白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Cx43和Cx40蛋白表达,染料示踪分子传递法(划痕标记染料传输法)检测细胞的缝隙连接功能。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MTT法测得A值及细胞周期S期比例增高(P<0.05),细胞增殖活性增强。18α-GA组降低(P<0.05);与TGF-β1组比,TGF-β1+18α-GA组A值及S值比例均降低(P<0.05),细胞增殖活性减弱。(2)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中Cx43与Cx40蛋白表达呈阳性,两者共定位于胞浆。(3)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Cx43蛋白表达增强(P<0.05),Cx40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18α-GA组Cx43和Cx40表达均减弱(P<0.05),与TGF-β1组比,TGF-β1+18α-GA组Cx43表达减弱(P<0.05),Cx40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缝隙连接功能明显增强(P<0.05);18α-GA组缝隙连接功能明显减弱(P<0.05);与TGF-β1组比,TGF-β1+18α-GA组缝隙连接功能显著降低(P<0.05)。结论:TGF-β1主要通过上调SHR血管平滑肌细胞Cx43蛋白表达,引起缝隙连接通讯功能增强,从而促进了SHR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而Cx40蛋白表达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 血管平滑肌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牛磺酸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何芳 邓峰美 +2 位作者 孙志萍 褚成静 钟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牛磺酸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种兔2 4只随机分为 3组 (n =8) :对照组、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失血性休克 -再灌注损伤模型。连续观察休克前、休克 1.5h、再灌注 1h、2h、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牛磺酸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种兔2 4只随机分为 3组 (n =8) :对照组、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失血性休克 -再灌注损伤模型。连续观察休克前、休克 1.5h、再灌注 1h、2h、3h时血浆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一氧化氮代谢产物 (NO-2 /NO-3 )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 :①休克组再灌注各时限血浆NOS活性、NO-2 /NO-3 含量、MDA含量、LDH活性显著高于休克前及休克 1.5h ;SOD活性显著低于休克前及休克 1.5h。②休克组再灌注 3h时心、肺组织NOS活性、NO-2 /NO-3 含量、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③牛磺酸 (4 0mg·kg-1,iv)可减轻再灌注各时限上述指标的变化。④血浆、心肺组织中NO-2 /NO-3 含量与MDA含量均呈正相关。结论 :NO介导了休克再灌注损伤 ,大量释放的NO参与休克再灌注损伤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牛磺酸的拮抗作用可能与减少NO的生成、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 牛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凹蛋白-1下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外钙敏感受体介导的钙内流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钟华 龚艳 +5 位作者 吴玲玲 赵慧 王静 孙志萍 邓峰美 何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7-583,共7页
目的:研究小凹蛋白-1(Cav-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细胞外钙敏感受体(CaR)介导钙内流的作用机制。方法:取2~3代HUVECs,采用细胞膜穴样凹陷(caveolae)结构破坏剂非律平(filipin)和甲基-β-环糊精(MβCD)及Cav-1基因沉默,配合CaR激... 目的:研究小凹蛋白-1(Cav-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细胞外钙敏感受体(CaR)介导钙内流的作用机制。方法:取2~3代HUVECs,采用细胞膜穴样凹陷(caveolae)结构破坏剂非律平(filipin)和甲基-β-环糊精(MβCD)及Cav-1基因沉默,配合CaR激动剂精胺(spermine)和负性变构调节剂Calhex 231。Fura-2/AM负载检测细胞内Ca2+浓度([Ca2+]i)。Western blotting检测HUVECs中Cav-1以及CaR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Cav-1和CaR相互作用。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提取并鉴定caveolae,Western blotting检测caveolae的标志蛋白Cav-1和浮舰蛋白1(flotillin-1)及CaR表达。同时检测胞膜、胞浆和高尔基体标志蛋白:转铁蛋白受体(TfR)、β-肌动蛋白(β-actin)和β-外被体蛋白(β-COP)。检测富含Cav-1膜(CEM)区、非caveolae I区(NCF I)和II区(NCF II)的Cav-1和CaR表达。结果:(1)细胞外液为含钙液时,Calhex 231完全阻断精胺刺激引起的[Ca2+]i升高(P<0.05),MβCD可加强精胺升高[Ca2+]i的作用(P<0.05)。不同浓度MβCD处理后各组Cav-1和CaR相互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各组Cav-1和CaR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control组比较,spermine+Ca2+组、filipin+spermine+Ca2+组和MβCD+spermine+Ca2+组CEM区的Cav-1和CaR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NCF I区的Cav-1和CaR蛋白表达增加(P<0.05),NCF II区Cav-1蛋白表达增加(P<0.05),而CaR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UVECs中,Cav-1和CaR共定位于同一caveolae区,同时Cav-1对CaR介导的Ca2+内流有下调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av-1抑制CaR膜定位、促使其向非caveolae区转位及减弱其对激动剂的反应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凹蛋白-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受体 钙敏感 钙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C-型瞬时型感受器电位通道3RNA干扰质粒构建及筛选
7
作者 王静 钟华 +5 位作者 吴玲玲 赵慧 王腊梅 孙志萍 庞丽娟 何芳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463-467,共5页
为了探讨C-型瞬时型感受器电位通道3(TRPC3)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的作用,本实验针对GenBank中人TRPC3的cDNA序列设计合成短发卡RNA(shRNA),将其转染到HUVEC中,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转染效率,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记检测... 为了探讨C-型瞬时型感受器电位通道3(TRPC3)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的作用,本实验针对GenBank中人TRPC3的cDNA序列设计合成短发卡RNA(shRNA),将其转染到HUVEC中,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转染效率,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记检测TRPC3mRNA和蛋白表达及转染后的干扰效率。结果显示:(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说明已成功将shTRPC3转入到HUVEC中;(2)转染48h后用G418进行稳定筛选后,TRPC3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干扰效率分别为71%和74%。由此可知,在HUVEC中成功构建了TRPC3干扰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瞬时型感受器电位通道 SH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