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砷酸钠中毒对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及肾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秦文娟 管东方 +3 位作者 邢国强 史红娟 吕海龙 姜玉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3246-3250,共5页
目的观察亚砷酸钠(NaAsO_2)中毒对成年SD大鼠海马组织CA3区的神经元及肾脏形态学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2—6月,48只12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染毒组,每组各12只。将NaAsO_2用蒸馏水分别配制成5、10、20 mg/kg溶... 目的观察亚砷酸钠(NaAsO_2)中毒对成年SD大鼠海马组织CA3区的神经元及肾脏形态学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2—6月,48只12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染毒组,每组各12只。将NaAsO_2用蒸馏水分别配制成5、10、20 mg/kg溶液分别供低、中、高染毒组大鼠自由饮用,对照组可自由饮用蒸馏水。建造染砷模型12周后,取4组大鼠脑组织海马部分和肾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海马组织神经元与肾脏形态学改变;同时测定海马组织与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不同剂量染毒组海马组织神经元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元胞体形态欠规则,排列稀疏且数量减少,镜下可见大量脱落及坏死的神经元。不同剂量染毒组的肾组织较对照组出现病理性改变,例如变性、坏死、组织出现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等。4组大鼠海马组织及肾组织SOD活力、GSH和MDA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中、高染毒组海马组织及肾组织SOD活力、GSH含量均低于对照组,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中、高染毒组海马组织及肾组织SOD活力、GSH含量均低于低染毒组,MDA含量均高于低染毒组;高染毒组海马组织及肾组织SOD活力、GSH含量均低于中染毒组,MDA含量均高于中染毒组(P<0.05)。结论 NaAsO_2中毒可使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形态结构及肾组织结构损伤,同时提示氧化应激可能参与NaAsO_2致大鼠海马组织及肾组织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CA3区 海马 肾功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中毒对大鼠纹状体神经细胞与肝组织的毒性和氧化应激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秦文娟 管东方 +5 位作者 史红娟 邢国强 李佳洁 马荣基 吕海龙 姜玉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339-343,共5页
为研究NaAsO_2(亚砷酸钠)中毒对成年SD大鼠纹状体的神经细胞及肝脏形态学的影响,以及NaAsO_2中毒对SD大鼠神经毒性和肝毒性的作用,我们对染毒后的组织进行HE染色并观察。采用12周龄SD大鼠48只,体重200±20 g,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 为研究NaAsO_2(亚砷酸钠)中毒对成年SD大鼠纹状体的神经细胞及肝脏形态学的影响,以及NaAsO_2中毒对SD大鼠神经毒性和肝毒性的作用,我们对染毒后的组织进行HE染色并观察。采用12周龄SD大鼠48只,体重200±20 g,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自由饮水),实验组按剂量递增方式分为低、中、高剂量NaAsO_2染毒组(按照5、10、20 mg/kg的比例配制蒸馏水,自由饮用),各组12只,均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建造染砷模型12周后取大鼠脑组织纹状体部分,常规石蜡切片后,HE染色,光镜观察大鼠纹状体神经细胞与肝结构的形态学是否发生改变,同时使用试剂盒检测纹状体与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WST-1法)、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微板法)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TBA法)的含量。结果显示,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可见:NaAsO_2染毒组的纹状体神经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较,神经细胞胞体形态欠规则,数量稀疏且减少,胞浆内可见明显空泡样变,镜下可见坏死水肿的神经细胞。NaAsO_2染毒组的肝组织较正常组出现病理性改变:例如变性、坏死、组织出现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等,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NaAsO_2染毒组大鼠的纹状体组织及肝脏的SOD活力,GSH含量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NaAsO_2染毒组大鼠的纹状体组织及肝脏的MDA含量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大鼠纹状体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及肝组织结构产生损伤可能由NaAsO_2导致其中毒,同时提示NaAsO_2致大鼠纹状体及肝组织的毒性作用可能与氧化应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AsO2中毒 纹状体神经元 肝功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 E6-295T/G和E6-350T/G变异位点影响IFNκ、MHC-Ⅰ、STAT1和IRF9蛋白质表达的研究
3
作者 李杨杨 辛慧珍 +5 位作者 郭柄轩 王慧娟 宋树言 李洪涛 李冬妹 潘泽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1,共9页
目的探讨HPV16(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E6-295T/G和E6-350T/G变异位点对IFNκ、MHC-Ⅰ、STAT1和IRF9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宫颈癌细胞C33A(HPV阴性)中分别转染真核表达载体295G/350G-GV230、295T/350G-GV230和295T/350T-GV23... 目的探讨HPV16(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E6-295T/G和E6-350T/G变异位点对IFNκ、MHC-Ⅰ、STAT1和IRF9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宫颈癌细胞C33A(HPV阴性)中分别转染真核表达载体295G/350G-GV230、295T/350G-GV230和295T/350T-GV230作为实验组,以NC-GV230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PV16 E6295T/G、350T/G不同变异位点对IFNκ、MHC-Ⅰ、STAT1和IRF9蛋白质表达的影响。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法定量采用image J软件进行阳性细胞计数。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免疫分子干扰素κ(Interferon Kappa,IFNκ)的表达,HPV16 E6-295G/350G变异组较HPV16 E6-295T/350T原型组和HPV16 E6-295T/350G组降低(P<0.01,P<0.05)。HPV16 E6-295G/350G变异组的免疫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MHC-I)的表达显著低于HPV16 E6-295T/350T原型组和HPV16 E6-295T/350G组(P<0.05)。HPV16 E6-295G/350G变异组的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表达显著低于HPV16 E6-295T/350T原型组和HPV16 E6-295T/350G组(P<0.05,P<0.01)。变异组HPV16 E6-295G/350G与HPV16 E6-295T/350T原型组和HPV16 E6-295T/350G变异组相比,干扰素调节因子9(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9,IRF9)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HPV16病毒E6蛋白质可以降低IFNκ、MHC-Ⅰ、STAT1和IRF9的蛋白质表达水平,E6基因T295G/T350G变异降低这些分子的表达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PV16 E6基因 基因变异 蛋白质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P11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芳 王露月 +4 位作者 付少伟 者湘漪 李洪涛 李冬妹 潘泽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99,共7页
目的探讨TCP11基因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HPV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UALCAN数据库及GEPIA数据库分析TCP11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患者年龄和肿瘤分级的关系;运用The Human Protein Atla... 目的探讨TCP11基因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HPV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UALCAN数据库及GEPIA数据库分析TCP11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患者年龄和肿瘤分级的关系;运用The Human Protein Atlas(HPA)数据库、UALCAN数据库及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数据库分析TCP11基因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运用UALCAN数据库分析在宫颈癌中TCP1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运用组织芯片分析TCP11基因在正常宫颈及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利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测所收集样本HPV感染情况。体外培养HaCaT细胞(一种永生化的上皮细胞)及宫颈癌SiHa、HeLa、C33A细胞,利用Western blot、qRT-PCR分别检测宫颈癌细胞中TCP1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运用HPA、UALCAN、GEPIA数据库分析发现TCP11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宫颈癌患者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TCP11基因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及肿瘤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组织芯片结果统计发现TCP11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与HaCaT细胞相比,TCP11蛋白和mRNA在宫颈癌SiHa、HeLa、C33A细胞系中均显著升高(P<0.05)。HC-2结果显示TCP11基因的表达可能不受HPV感染的影响(P>0.05)。结论 TCP11基因在宫颈癌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相关且可能不受HPV感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P11基因 宫颈癌 HPV 表达意义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细胞中RNA干扰SNX 10基因对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春贺 付少伟 +5 位作者 王芳 王露月 者湘漪 李洪涛 李冬妹 潘泽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8-733,共6页
目的探讨分拣蛋白SNX 10基因在宫颈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探讨SNX 10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法分析SNX10蛋白在正常宫颈及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情况。设计SNX 10基因的ShRNA干扰片段分... 目的探讨分拣蛋白SNX 10基因在宫颈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探讨SNX 10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法分析SNX10蛋白在正常宫颈及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情况。设计SNX 10基因的ShRNA干扰片段分别转染宫颈癌SiHa细胞和HeLa细胞,实验组包括:转染Sh-SNX10-303和Sh-SNX10-647的细胞组,未转染的细胞和非干扰转染细胞(NC组)为对照组。Western blot及qRT-PCR方法检测SNX 10基因在宫颈癌细胞中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通过第二代杂交俘获技术(hybrid capture system-2,HC-2)检测宫颈组织中HPV感染情况,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干扰SNX 10基因表达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组织芯片实验发现宫颈癌组织细胞中,SNX10基因高表达,差异显著(P<0.05);其表达与HPV感染尚未发现明显关联(P>0.05);在干扰SNX10基因的表达之后,宫颈癌SiHa和HeLa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并且其凋亡率也升高(P<0.05)。结论SNX10基因对HPV感染没有影响,但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SNX10基因可能作为一个靶标用于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SNX10基因 HPV shRNA干扰 增殖和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SP2基因在细胞核高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付少伟 王露月 +5 位作者 王芳 张春贺 者湘漪 李洪涛 李冬妹 潘泽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6-243,共8页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WISP2(Wnt-1 inducible secreted protein 2)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WISP2基因是否与HPV感染有关,检测WISP2基因在细胞核中高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以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常宫颈组织37例、CIN(宫颈上皮...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WISP2(Wnt-1 inducible secreted protein 2)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WISP2基因是否与HPV感染有关,检测WISP2基因在细胞核中高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以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常宫颈组织37例、CIN(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27例及宫颈癌组织35例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IHC)对所收集样本中WISP2蛋白质表达情况进行分析。运用HC-2(第二代杂交俘获技术)检测所收集样本HPV(Human papillomavirus)感染情况。构建WISP2过表达质粒,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过表达WISP2组和空质粒组(NC组)。Western blot实验和qRT-PCR实验分别检测目的基因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MTT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对SiHa、HeLa细胞增殖能力以及迁移能力进行测定。结果 WISP2基因在宫颈癌细胞质与核内均有表达,且WISP2基因在CIN 3和宫颈癌组织的细胞质中低表达,在细胞核中高表达(P<0.05);WISP2基因表达与HPV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WISP2基因在细胞核表达量升高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均明显增强(P<0.05);WISP2基因细胞核中表达量的升高导致β-catenin、Vimentin、Slug蛋白质表达量升高,Claudin-1蛋白质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WISP2在细胞核表达量增加对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EMT(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WISP2基因细胞核中高表达可能是导致宫颈癌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P2基因 宫颈癌 HPV 增殖和迁移 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女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16型E4和L2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程豪政 妥静 +5 位作者 董杨柳 王乐 者湘漪 李洪涛 李冬妹 潘泽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84-1889,共6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E4、L2基因变异及氨基酸变化,分析HPV16的进化特征。方法从医院收集40例HPV16感染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和40例宫颈组织细胞样本,提取样本的病毒DNA,对40例宫颈脱落细胞的DNA进行HPV16 E4和L2 Sanger测...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E4、L2基因变异及氨基酸变化,分析HPV16的进化特征。方法从医院收集40例HPV16感染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和40例宫颈组织细胞样本,提取样本的病毒DNA,对40例宫颈脱落细胞的DNA进行HPV16 E4和L2 Sanger测序及对40例宫颈组织细胞DNA高通量测序,构建HPV16 E4和L2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HPV16 E4和L2基因的变异特征。结果有72个HPV16 E4变异样本,10个核苷酸变异位点(4种错义变异和7种同义变异),74个HPV16 L2变异样本,40个核苷酸变异位点(23种错义变异和18种同义变异)。宫颈癌(CC)中T4177C、A4288C、A4654C变异频率明显高于非宫颈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流行病毒株为欧洲株,少数为亚洲株。②HPV16 L2基因中T4177C、A4288C、A4654C在宫颈癌中的变异频率高于非宫颈癌,且G4181A与亚洲株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 基因变异 宫颈癌 E4和L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 E6-295T/G、E7-647A/G多态性位点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分布及对IRF9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柄轩 李杨杨 +5 位作者 王慧娟 宋树言 者湘漪 李洪涛 李冬妹 潘泽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分析HPV16 E6-295T/G、E7-647A/G多态性位点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IN1中的分布及其在维吾尔族与汉族之间分布的特点,探讨其对IRF9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TCGA数据库及GEPIA数据库分析子宫颈癌组织中IRF9的表达及其与子宫颈癌肿瘤分级... 目的分析HPV16 E6-295T/G、E7-647A/G多态性位点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IN1中的分布及其在维吾尔族与汉族之间分布的特点,探讨其对IRF9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TCGA数据库及GEPIA数据库分析子宫颈癌组织中IRF9的表达及其与子宫颈癌肿瘤分级的关系;收集67例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21例维吾尔族CIN1标本,68例汉族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和28例汉族CIN1标本,从收集的标本中提取DNA,PCR扩增E6和E7基因,PCR产物纯化后测序。将HPV16感染阳性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中E6-295T/G、E7-647A/G变异分别为31例(46.27%)和7例(10.45%),CIN1标本中变异均为7例(33.33%)。汉族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中E6-295T/G、E7-647A/G变异分别为12例(17.65%)和37例(54.41%),CIN1变异分别为8例(28.57%)和13例(46.43%)。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E6-295T/G的变异率高于汉族,汉族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E7-647A/G的变异率高于维吾尔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1标本中两民族间E6-295T/G和E7-647A/G的变异,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RF9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CIN1(P<0.05),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中E6-295G/E7-647A变异组IRF9的表达高于E6-295T/E7-647G变异组和E6-295T/E7-647A未变异组(P<0.05)。E6-295T/E7-647G变异组与E6-295T/E7-647A未变异组的IRF9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PV16 E6-295T/G变异高于汉族,汉族E7-647A/G变异高于维吾尔族。HPV16 E6-295T/G变异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RF9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可能在子宫颈癌的发生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HPV16 基因多态性 IRF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延伸因子-1A2基因在宫颈癌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靳馥源 潘泽民 +6 位作者 辛慧珍 者湘漪 张春贺 李洪涛 潘贞贞 李冬妹 郑威楠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目的探讨真核延伸因子-1A2(eEF1A2)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设计eEF1A2基因的siRNA干扰片段分别转染宫颈癌SiHa细胞、HeLa细胞和C33A细胞,实验组包括:转染Si-eEF1A2-1和SieEF1A2-2的细胞组,未转染的细胞和非干扰... 目的探讨真核延伸因子-1A2(eEF1A2)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设计eEF1A2基因的siRNA干扰片段分别转染宫颈癌SiHa细胞、HeLa细胞和C33A细胞,实验组包括:转染Si-eEF1A2-1和SieEF1A2-2的细胞组,未转染的细胞和非干扰转染细胞(NC组)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EF1A2和E-cadherin在宫颈癌细胞中蛋白质表达水平,通过划痕实验和基质胶包被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能力,通过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结果宫颈癌细胞中,siRNA干扰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eEF1A2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si-eEF1A2转染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较,愈合间隙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RNA干扰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穿过小室基底膜的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eEF1A2干扰的细胞CCK8增殖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中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宫颈癌SiHa、HeLa和C33A细胞eEF1A2基因表达水平,可以抑制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eEF1A2基因 SIRNA干扰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妇女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16型E1、E2的遗传变异分析
10
作者 王露月 王芳 +6 位作者 付少伟 张春贺 刘依萌 者湘漪 李洪涛 李冬妹 潘泽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1-747,共7页
目的新疆是宫颈癌高发的地区之一,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变异可能会增加其感染人体的风险并增强该病毒介导的免疫逃逸能力,HPV(Human Papillomavirus)16 E1、E2是病毒在转录及复制过程中的重要蛋白质,E1、E2核苷酸位点的突变可能导致蛋白... 目的新疆是宫颈癌高发的地区之一,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变异可能会增加其感染人体的风险并增强该病毒介导的免疫逃逸能力,HPV(Human Papillomavirus)16 E1、E2是病毒在转录及复制过程中的重要蛋白质,E1、E2核苷酸位点的突变可能导致蛋白质的改变,从而影响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方法收集80例HPV16感染阳性宫颈粘液样本,提取DNA后进行PCR扩增,将纯化后的PCR产物进行一代测序,并对E1、E2基因进行进化学分析,了解HPV16在新疆地区的基因多态性,统计病理信息分析相关突变位点与宫颈癌的进展关系。结果80个HPV16阳性样本中,E1发生突变的样本有34个,发生核苷酸突变的位点有25个,(11个错义突变,14个同义突变)。HPV16 E2发生突变的样本有53个,发生核苷酸突变的位点有14个,(11个错义突变,3个同义突变)。在HPV16 E1上常见的核苷酸突变位点为A978G(14/80)、G1473A(10/80)所对应的氨基酸改变为I326M、M491I,在HPV16 E2上常见的核苷酸突变位点为C2295A(14/80)、C2546T(20/80),所对应的氨基酸改变为T135K、P219S。结论由系统发育树结果可看出有77个样本属于欧洲株,3个样本属于亚洲株。没有发现非洲株和北美/亚裔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脱落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 E1和E2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一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脱氧胆酸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凋亡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汤光耀 李佳洁 +2 位作者 马斌 姜玉峰 吕海龙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8-252,共5页
目的初步探究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鹅脱氧胆酸体外处理细粒棘球蚴原头节,0.1%伊红染色,倒置显微镜观察原头节的活力;Caspase-3试剂盒检测其酶活性变化;采用DCFH-DA染色... 目的初步探究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鹅脱氧胆酸体外处理细粒棘球蚴原头节,0.1%伊红染色,倒置显微镜观察原头节的活力;Caspase-3试剂盒检测其酶活性变化;采用DCFH-DA染色法利用荧光酶标仪检测鹅脱氧胆酸作用2、4 d后原头节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荧光强度的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rf2蛋白的表达;生物化学法测定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hioredoxin peroxidase,TPx)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体外应用500、1000、2000、3000μmol/L鹅脱氧胆酸能够抑制原头节体外生长,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不同浓度鹅脱氧胆酸作用原头节24、48 h后caspase-3酶活性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caspase-3酶活性增加越明显;不同浓度鹅脱氧胆酸作用原头节2、4 d后观察到原头节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升高(F=1631.77,P<0.05),同时western blot检测发现Nrf2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并检测到抗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F=756.033,P<0.05)和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F=608.848,P<0.05)的活性降低。结论鹅脱氧胆酸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凋亡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途径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 鹅脱氧胆酸 ROS 抗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EDIL3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王慧娟 郭炳轩 +5 位作者 宋树言 李杨杨 者湘漪 李洪涛 李冬妹 潘泽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99,共7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重复序列和盘状蛋白I样结构域3(EDIL3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SiHa、HeLa迁移的作用。方法运用GEPIA、UALCAN、OncoLnc数据库分析EDIL3基因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预...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重复序列和盘状蛋白I样结构域3(EDIL3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SiHa、HeLa迁移的作用。方法运用GEPIA、UALCAN、OncoLnc数据库分析EDIL3基因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预后的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qRT-PCR分别检测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EDIL3蛋白及EDIL3基因mRNA表达水平;构建EDIL3-pcDNA3.1过表达质粒,转染分为实验组(转染过表达EDIL3-pcDNA3.1质粒)和对照组NC(转染空质粒),transwell实验检测宫颈癌细胞SiHa、HeLa的迁移。结果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显示EDIL3基因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且存在启动子高甲基化(P<0.05),在宫颈癌不同分期中EDIL3基因的表达无差异(P>0.05),EDIL3高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qRT-PCR与数据库分析结果一致,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EDIL3基因均低表达(P<0.05),且其表达水平与HP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过表达EDIL3后增强宫颈癌细胞SiHa、HeLa的迁移能力(P<0.05)。结论EDIL3基因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低表达并不受HPV感染的影响,而EDIL3高表达影响患者预后且促进宫颈癌细胞SiHa、HeLa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EDIL3基因 HPV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