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神经网络精准预测含铬废酸电氧化再生效果
1
作者
师雅琪
孟广源
+5 位作者
陈鹏
张芯婉
付涛
杨正武
张连胜
张乐华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8,共8页
“铬法”膨胀石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酸具有酸浓度大、铬含量高等特征,可以采用隔膜体系通过电氧化法将Cr(Ⅲ)氧化为Cr(Ⅵ),实现含铬废酸的资源化再生。基于该强酸体系难以实现Cr(Ⅵ)含量的实时检测,开展了基于神经网络精准预测含铬废...
“铬法”膨胀石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酸具有酸浓度大、铬含量高等特征,可以采用隔膜体系通过电氧化法将Cr(Ⅲ)氧化为Cr(Ⅵ),实现含铬废酸的资源化再生。基于该强酸体系难以实现Cr(Ⅵ)含量的实时检测,开展了基于神经网络精准预测含铬废酸电氧化再生效果的研究。在含铬废酸再生实验基础上,首先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了电解时间、H_(2)SO_(4)浓度和电解液体积为Cr(Ⅵ)再生的关键特征参数,然后通过超参数优化获得人工神经网络的相对最优拓扑结构:神经元数量=35、批训练样本数=30、隐藏层层数=4,构建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决定系数(R^(2))大于0.97,均方根误差(RMSE)小于0.04。最后经实验验证,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大为0.14%,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克服了由于多参数、非线性与时变性造成的电化学过程预测难的问题,可以实现复杂映射条件下对Cr(Ⅵ)再生的预测,对电化学过程的优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膜体系
电氧化
含铬废酸
人工神经网络
资源化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神经网络精准预测含铬废酸电氧化再生效果
1
作者
师雅琪
孟广源
陈鹏
张芯婉
付涛
杨正武
张连胜
张乐华
机构
华东理工
大学
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合肥
大学
生物食品与
环境
学院
黑龙江广盛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华东理工
大学
国家
环境
保护
化工
过程
环境
风险评价与
控制
重点
实验室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监测与污染物控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8,共8页
基金
2023年鸡西市石墨产业揭榜挂帅项目(JKJB2023H03)。
文摘
“铬法”膨胀石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酸具有酸浓度大、铬含量高等特征,可以采用隔膜体系通过电氧化法将Cr(Ⅲ)氧化为Cr(Ⅵ),实现含铬废酸的资源化再生。基于该强酸体系难以实现Cr(Ⅵ)含量的实时检测,开展了基于神经网络精准预测含铬废酸电氧化再生效果的研究。在含铬废酸再生实验基础上,首先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了电解时间、H_(2)SO_(4)浓度和电解液体积为Cr(Ⅵ)再生的关键特征参数,然后通过超参数优化获得人工神经网络的相对最优拓扑结构:神经元数量=35、批训练样本数=30、隐藏层层数=4,构建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决定系数(R^(2))大于0.97,均方根误差(RMSE)小于0.04。最后经实验验证,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大为0.14%,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克服了由于多参数、非线性与时变性造成的电化学过程预测难的问题,可以实现复杂映射条件下对Cr(Ⅵ)再生的预测,对电化学过程的优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隔膜体系
电氧化
含铬废酸
人工神经网络
资源化再生
Keywords
membrane system
electro-oxidation
chromium containing waste aci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re⁃source regeneration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神经网络精准预测含铬废酸电氧化再生效果
师雅琪
孟广源
陈鹏
张芯婉
付涛
杨正武
张连胜
张乐华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