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茉莉酸甲酯浸种对干旱胁迫下小黑麦种子萌发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康文婧 刘媛圆 +3 位作者 任航 蒲娴 卫小勇 孔广超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141,150,共8页
为探究茉莉酸酸甲酯(MeJA)浸种对干旱胁迫下小黑麦种子萌发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六倍体小黑麦品种新小黑麦3号为材料,采用蒸馏水及0.2、0.4μmol/L MeJA浸种16 h后,分别在正常条件(ck)和5%PEG-6000下发芽至第4天、第7天时,测定发芽率、... 为探究茉莉酸酸甲酯(MeJA)浸种对干旱胁迫下小黑麦种子萌发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六倍体小黑麦品种新小黑麦3号为材料,采用蒸馏水及0.2、0.4μmol/L MeJA浸种16 h后,分别在正常条件(ck)和5%PEG-6000下发芽至第4天、第7天时,测定发芽率、发芽势、生长指标、根系相关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尽管PEG-6000可显著抑制小黑麦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但经0.2μmoL/L MeJA浸种的小黑麦种子在PEG-6000下的发芽势、发芽率较蒸馏水浸种分别显著提高14.08%、13.75%,幼苗株高、干重、植株含水量分别显著提高31.57%、16.77%、4.22%。此外,在PEG-6000处理下,0.2μmoL/L MeJA浸种后小黑麦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较蒸馏水浸种幼苗提高了10.16%、20.47%、30.12%,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了24.06%、25.47%。综上所述,MeJA浸种可提高干旱胁迫下小黑麦种子萌发期幼苗的抗氧化酶能力,减缓干旱胁迫对小黑麦幼苗的伤害,0.2μmoL/L MeJA浸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茉莉酸甲酯 干旱胁迫 抗氧化酶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L-谷氨酸对花后干旱胁迫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籽粒灌浆特性及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刚 李超 +5 位作者 王焱栋 付凯勇 魏加练 曾天云 李诚 李春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8-862,共15页
【目的】谷氨酸(Glu)具有调节植物生长,提高作物抗逆能力的功效。研究外源L-谷氨酸(L-Glu)对灌浆期干旱胁迫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光合参数、灌浆特性、农艺性状及品质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谷氨酸提高小麦耐旱性奠定理论基础... 【目的】谷氨酸(Glu)具有调节植物生长,提高作物抗逆能力的功效。研究外源L-谷氨酸(L-Glu)对灌浆期干旱胁迫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光合参数、灌浆特性、农艺性状及品质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谷氨酸提高小麦耐旱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新疆主栽冬小麦品种新冬18号和新冬22号为试验材料,在抽穗期、开花期分别喷施0、2、4 mmol/L的L-Glu溶液,开花后进行大田干旱胁迫(DT)和适水处理(WT)。在开花初期和花后10、20、30天(即灌浆初期、中期、后期),测定了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光合特性、灌浆特性、农艺性状及品质等相关指标。【结果】外源喷施L-Glu可以显著增加开花后干旱胁迫下地上部总干物质积累量,其中DT-G2、DT-G4处理显著高于DT-G0处理。与DT-G0处理相比,DT-G2和DT-G4处理有效提高了开花后干旱胁迫下干物质积累对籽粒干物质积累的贡献率,新冬18号小麦分别增加24.65%、24.28%,新冬22号小麦分别增加28.44%、16.03%;与DT-G0处理相比,DT-G2、DT-G4处理提高了灌浆期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叶肉瞬时羧化效率(P_(n)/C_(i))及籽粒灌浆平均速率,其中DT-G2、DT-G4处理下新冬18号小麦籽粒灌浆平均速率分别较DT-G0增加15.17%和3.59%,新冬22号小麦分别增加19.92%和14.70%;与DT-G0处理相比,DT-G2处理显著提高了2个小麦品种的千粒重,DT-G4处理显著降低了2个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结论】抽穗期、开花期喷施外源L-Glu可以显著增加开花后干旱胁迫下小麦地上部总干物质积累量,降低灌浆后期小麦干物质在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同时提高开花后干旱胁迫下旗叶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进而促进小麦穗部干物质的分配,提高小麦籽粒的灌浆速率,延长灌浆持续时间,最终在降低干旱胁迫下粒重损失的同时提高籽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后干旱胁迫 L-谷氨酸 干物质积累分配 光合效率 灌浆持续时间 籽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提高春玉米冠层钾素的吸收运转和对籽粒的贡献率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昭月 蔡颖 +1 位作者 杜峰屹 肖春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4,共8页
【目的】种植密度与钾素营养是影响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探索种植密度与钾素吸收转运的关系,为实现新疆密植玉米高产、高效、优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5、2016年在新疆伊犁新源县开展大田试验,裂区试验设计,品种为主区,... 【目的】种植密度与钾素营养是影响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探索种植密度与钾素吸收转运的关系,为实现新疆密植玉米高产、高效、优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5、2016年在新疆伊犁新源县开展大田试验,裂区试验设计,品种为主区,密度为副区。试验材料为2个具有高产潜力且在当地玉米产区适应性广的杂交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设置2个密度水平,分别为大田常规栽培密度(M1,60000株/hm^(2))和高密度(M2,120000株/hm^(2)),于吐丝期和成熟期取样测定春玉米不同器官的干物质量和钾素含量,计算钾素在冠层叶片、茎杆中积累量与转运率,分析其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对两个春玉米品种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2015和2016年高种植密度下先玉335籽粒产量分别较常规密度下提高了54.86%、30.97%,郑单958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36.86%、23.94%。提高种植密度,春玉米冠层叶片、茎秆钾素转运量、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也随之增加。叶位不同,叶片钾素积累量也不一样,最高钾素积累量在穗位(D7、D8)叶以及穗位下叶片(D9),茎杆钾素积累量从冠层顶部到基部逐渐增加。D7、D8、D9位叶及相应茎节的钾素积累量与产量和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吐丝期玉米中下部叶片钾积累量与产量显著相关,成熟期与产量显著相关的叶片叶位和茎节上移。【结论】吐丝期春玉米穗位及穗下附近叶片和茎节的钾素积累量对产量的影响较显著。合理增加种植密度能显著提高春玉米群体钾素积累量,有助于春玉米群体冠层叶片和茎杆的钾素吸收、积累与转运,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体的增产潜力,进而提高春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种植密度 冠层 钾素积累量 钾素转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突变体caspl2b2的耐盐特性评价及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锦辉 肖姿仪 +4 位作者 李旭华 张明 贾春兰 潘振远 邱法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44-3154,共11页
盐胁迫敏感突变体是研究作物耐盐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的重要遗传材料。本研究以自交系LY8405和突变体caspl2b2为材料,开展正常生长、盐胁迫条件下苗期表型鉴定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LY8405相比,盐胁迫下caspl2b2存活率显... 盐胁迫敏感突变体是研究作物耐盐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的重要遗传材料。本研究以自交系LY8405和突变体caspl2b2为材料,开展正常生长、盐胁迫条件下苗期表型鉴定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LY8405相比,盐胁迫下caspl2b2存活率显著降低,地上部分生长显著受到抑制;地上部Na+离子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_(2)浓度显著升高,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为揭示其盐胁迫下表型差异的分子基础,对LY8405和caspl2b2突变体材料在正常生长和盐胁迫条件下叶片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到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谷胱甘肽代谢过程、氧化还原酶活性和细胞稳态等相关途径,其中谷胱甘肽代谢过程最为显著。本研究不仅为作物耐盐遗传基础解析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也为耐盐基因的挖掘及其遗传调控网络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盐胁迫 突变体 转录组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玉米冠层高光谱特征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邹楠 杨文杰 +4 位作者 肖春华 王克如 陈兵 张国强 张召星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687-692,共6页
为了探讨玉米种植密度与叶面积指数及冠层高光谱数据的定量关系,为遥感快速无损准确监测玉米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ZD958、KWS3564和XY335 3个品种,6万、12万和18万株/hm^23个密度下获取玉米冠层高光谱数据及叶面积指数,分析... 为了探讨玉米种植密度与叶面积指数及冠层高光谱数据的定量关系,为遥感快速无损准确监测玉米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ZD958、KWS3564和XY335 3个品种,6万、12万和18万株/hm^23个密度下获取玉米冠层高光谱数据及叶面积指数,分析种植密度与叶面积指数定量模型,并进行模型检验。结果显示:1)在6万株/hm^2密度下,波段范围350-532、563-704和742-1000 nm处玉米叶面积指数与光谱反射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RVI[497,935]与LAI的相关性最好,R^2为0.67;在12万株/hm^2密度下,波段范围720-1158 nm处玉米叶面积指数与光谱反射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DVI[720,936]与LAI的相关性最好,R^2为0.49;在18万株/hm^2密度下,波段范围415-672、678-1750 nm处玉米叶面积指数与光谱反射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DVI[551,724]与LAI的相关性最好,R^2为0.65。2)经过模型精度检验推荐RVI[497,935]构建6万株/hm^2密度下的LAI估算模型,DVI[720,936]、DVI[551,724]构建12万株/hm^2密度下与18万株/hm^2密度下的LAI估算模型。结论:春玉米不同密度下叶面积指数与高光谱间有高的相关性,建立的提取模型具有高的精度,可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进行遥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面积指数 密度 高光谱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光谱监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玉华 杨小霞 +4 位作者 王克如 邹楠 杨文杰 侯慧杰 肖春华 《新疆农垦科技》 2016年第11期55-57,共3页
利用高光谱遥感对土壤进行监测已成为精准农业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对新疆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样品有机质含量进行理化分析,并高光谱反射率测定,获得不同类型土样有机质含量及对应高光谱反射率曲线,通过分析高光谱反射率曲线与土样有机质... 利用高光谱遥感对土壤进行监测已成为精准农业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对新疆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样品有机质含量进行理化分析,并高光谱反射率测定,获得不同类型土样有机质含量及对应高光谱反射率曲线,通过分析高光谱反射率曲线与土样有机质含量关系,对特定波长下的土样光谱反射率和有机质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和曲线拟合,对高光谱遥感监测土壤质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有机质在350~2 500 nm波长范围内光谱反射率与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在675 nm附近的相关性最强。该研究为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壤属性的快速监测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土壤有机质 高光谱遥感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吐丝期干物质积累特点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玉华 杨小霞 +4 位作者 王克如 邹楠 杨文杰 侯慧杰 肖春华 《新疆农垦科技》 2016年第9期3-6,共4页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不同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特点不同,本文选择23个玉米品种,对其干物质积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干物质积累量比较大的品种有陕单606、M751、豫单606、KWS511、登海605等,比较小的品种有良玉66、利民33、SD3...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不同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特点不同,本文选择23个玉米品种,对其干物质积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干物质积累量比较大的品种有陕单606、M751、豫单606、KWS511、登海605等,比较小的品种有良玉66、利民33、SD3622、中单909等。生殖器官占总干物质比重较大的品种有金海1029、陕单606、金海3055、利民33等,比较小的品种有KWS3564、登海605、金9913、KWS511、陕单609、先玉335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量 雌穗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玉米机械收获籽粒含水率与相关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浥州 张万旭 +8 位作者 王克如 肖春花 周先林 张园梦 翟娟 谢瑞芝 明博 侯鹏 李少昆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19-1427,共9页
采用大田试验,在新疆昌吉以18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收获5次,在新疆奇台以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收获4次,分析籽粒含水率、品种及地区差异对玉米机械收获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地籽粒破碎率和杂质率均与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含... 采用大田试验,在新疆昌吉以18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收获5次,在新疆奇台以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收获4次,分析籽粒含水率、品种及地区差异对玉米机械收获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地籽粒破碎率和杂质率均与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含水率与破碎率符合二次曲线关系,与杂质率符合指数关系。昌吉和奇台各次收获满足损失率国家标准≤5%的样本量分别占总样本量的90.0%和87.5%,满足杂质率国家标准≤3%的样本量分别占总样本量的80.7%和87.5%,表明损失率和杂质率不是限制两地玉米机械粒收发展的主要因素。昌吉和奇台适宜机械粒收的籽粒含水率分别为15.4%~20.0%与12.3%~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含水率 机械粒收 收获质量 破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的新疆春播中晚熟玉米最适播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许红根 陈江鲁 +9 位作者 张镇涛 明博 谢瑞芝 李少昆 王克如 刘朝巍 侯鹏 张万旭 杨京京 张方亮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3-158,共6页
春播中晚熟玉米区是新疆春玉米主要种植区域,最适播期的确定是充分利用区域光温资源实现高产高效的典型技术措施,本研究针对新疆春播中晚熟区域生产中广泛选用的品种KWS9384,以2015-2017年高产试验和播期试验数据为基础,利用APSIM作物模... 春播中晚熟玉米区是新疆春玉米主要种植区域,最适播期的确定是充分利用区域光温资源实现高产高效的典型技术措施,本研究针对新疆春播中晚熟区域生产中广泛选用的品种KWS9384,以2015-2017年高产试验和播期试验数据为基础,利用APSIM作物模型,分析不同气象条件下不同播期产量及其产量稳定性,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验证后的APSIM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该区域玉米的生产情况。根据APSIM模型模拟和播期试验结果,新疆春播中晚熟玉米区KWS9384的最适播期为4月20日-5月5日。本研究可为APSIM模型在该区域的应用及玉米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APSIM模型 最适播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AS和WGCNA分析挖掘玉米花期相关候选基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钱甫 张占琴 +3 位作者 陈树宾 丁永福 桑志勤 李卫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61-3276,共16页
花期是玉米重要性状之一,解析玉米花期的遗传基础,挖掘玉米花期关键基因,对于选育广适玉米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在580份玉米自交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中,3年种植测定散粉期、吐丝期和散粉吐丝间隔期等3个花期性状,利用分布全基因组的31,826个S... 花期是玉米重要性状之一,解析玉米花期的遗传基础,挖掘玉米花期关键基因,对于选育广适玉米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在580份玉米自交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中,3年种植测定散粉期、吐丝期和散粉吐丝间隔期等3个花期性状,利用分布全基因组的31,826个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合自交系B73的14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组数据进行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挑选与玉米开花相关的组织特异性模块和关键基因。GWAS在多环境(2个环境以上)下共定位标记14个,挖掘到潜在候选基因10个,WGCNA挖掘到花期潜在候选基因17个,2种方法共同挖掘到候选基因3个。Zm00001d052180编码一个MADS-box转录因子19,Zm00001d016814编码NAC转录因子133,Zm00001d048082编码MADS-box转录因子8,这些基因主要参与调节花序生长发育。研究结果为解析玉米花期遗传基础及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期性状 GWAS WGCNA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滴灌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飞 张振亚 +8 位作者 刘馨月 杨进 许红根 高尚 李璐璐 王克如 李少昆 明博 肖春花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9-294,共6页
在适宜的时间和科学的用量下施用氮肥是提升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本试验于2018—2019年选用京农科728(JNK728,氮高效品种)和郑单958(ZD958,高肥品种)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滴灌施肥技术,分别设置4个氮肥用量(0、150、250、... 在适宜的时间和科学的用量下施用氮肥是提升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本试验于2018—2019年选用京农科728(JNK728,氮高效品种)和郑单958(ZD958,高肥品种)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滴灌施肥技术,分别设置4个氮肥用量(0、150、250、350 kg/hm^(2))和4个施氮时期(苗期、6叶期、12叶期、吐丝期),探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JNK728在150 kg/hm^(2)施氮量下产量最高,ZD958在250 kg/hm^(2)施氮量下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2个玉米品种产量与氮肥后移指数间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产量的变化主要由穗粒数的显著差异引起。因此,氮肥在中后期追肥(12叶展或吐丝期)可作为黄淮海地区滴灌夏玉米高效生产的氮肥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夏玉米 产量构成 氮肥后移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品系)棉花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评价 被引量:13
12
作者 石婧 刘东洋 张凤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8-835,共8页
以耐盐棉花品种中H177、耐盐棉花品系中J0710与盐敏感棉花品种新陆早74、盐敏感棉花品种中J0102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微区控制试验,研究土壤盐胁迫对不同棉花品种(品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并开展相应的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耐盐棉花品种... 以耐盐棉花品种中H177、耐盐棉花品系中J0710与盐敏感棉花品种新陆早74、盐敏感棉花品种中J0102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微区控制试验,研究土壤盐胁迫对不同棉花品种(品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并开展相应的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耐盐棉花品种(品系)的叶片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盐敏感棉花品种(P<0.05),前者为后者的1.31~4.14倍,但耐盐棉花品种(品系)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盐敏感棉花品种(P<0.05),前者仅为后者的52.73%~66.26%;耐盐棉花品种(品系)的叶片SPAD值和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明显大于盐敏感棉花品种;耐盐棉花品种(品系)茎中Na^+含量、根中Na^+含量、茎中K^+含量、地上部分的K^+/Na^+整体上高于盐敏感棉花品种。耐盐棉花品种(品系)能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并能维持K^+/Na^+平衡,同时能够减缓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增强棉株的耐盐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对棉花进行耐盐性评价时可将光合指标、SPAD值和抗氧化酶活性作为重要的鉴定指标。由评价结果得出,在供试的棉花品种(品系)中,中H177苗期的耐盐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盐胁迫 生理响应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耐盐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与液态脲甲醛缓释氮肥配施对棉花生长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悦 杨晓燕 +4 位作者 田甜 王金刚 朱永琪 崔静 王海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7,共9页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尿素与液态脲甲醛缓释氮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棉花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量、棉花各器官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以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滴灌棉田高产施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棉花品种新陆早64号,设置2种施氮方式,...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尿素与液态脲甲醛缓释氮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棉花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量、棉花各器官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以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滴灌棉田高产施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棉花品种新陆早64号,设置2种施氮方式,分别为常规全施尿素(T2)和尿素与缓释氮肥不同比例配施(US);配施处理按照施氮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不减氮U0.8S0.2(T3)和U0.6S0.4(T4)、减氮20%U0.6S0.2(T5)和U0.4S0.4(T6)、减氮40%U0.4S0.2(T7)和U0.2S0.4(T8),不施氮肥(T1)为对照,共8个处理。分别在苗期、蕾期、花期、铃期、吐絮期对棉花株高、SPAD值、干物质累积量进行测定,并分析植株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和单株产量。结果表明:尿素与缓释氮肥配施可以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不减氮水平下T4处理棉花的株高、SPAD值、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单株产量达到最大,T4处理棉花单株产量较T1和T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54.09%和26.50%(P<0.05);在减氮20%水平下,T5与T6处理的棉花株高和SPAD值差异均不显著,且T5、T6处理的棉花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常规全施尿素T2处理也无显著差异,可实现减氮不减产;减氮40%水平下,T7与T8处理在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间均无显著差异。同时,尿素与缓释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棉花的氮素吸收利用,不减氮水平下T4处理的氮素农学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在各处理间达到最大,分别为8.73和24.86 kg/kg;T5、T6处理的氮素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T2处理(P<0.05),分别为62.09%和62.44%;减氮40%水平下,配施缓释氮肥比例较高的T8处理氮素表观利用率较T7处理高8.51%。综上:T4和T5处理均能显著增加棉花氮肥利用率,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及单株产量的提高,是本试验中棉花高产高效的最佳配施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缓释氮肥 配施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刈割对新疆春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14
作者 王明娟 陈江鲁 +3 位作者 张万旭 许红根 刘朝巍 杨京京 《新疆农垦科技》 2018年第7期3-6,共4页
选用玉米品种KWS9384为试材,在新疆奇台县奇台总场高产玉米试验田进行试验,设置4月20日(B1)、4月27日(B2)和5月5日(B3)3个播种时期,分别于4、3、2展叶期剪去地上部分。留一片在地表,以每个播期正常生长植株为对照,研究刈割对新疆滴灌高... 选用玉米品种KWS9384为试材,在新疆奇台县奇台总场高产玉米试验田进行试验,设置4月20日(B1)、4月27日(B2)和5月5日(B3)3个播种时期,分别于4、3、2展叶期剪去地上部分。留一片在地表,以每个播期正常生长植株为对照,研究刈割对新疆滴灌高产春玉米的农艺性状、生物积累量、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后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全株干物质量呈现增加的趋势,B3(2展叶)处理刈割全株干物质重和籽粒重最重,玉米籽粒重、穗轴重、叶片重增加;刈割虽然降低了玉米株高、穗位高和茎粗,但可提高相应指标的整齐度。刈割和CK处理的株高、穗位高均随着播种时间的推后而增加,玉米茎粗减小;B3处理刈割较CK增产821.44 kg/hm2,利润增加981.45元/hm2。刈割后穗行数、穗长、穗粗、百粒重增加,秃尖、轴粗降低。综合分析,播种时间在5月5日,出现2展叶时对春玉米进行刈割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刈割 生物量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台农场玉米精密播种调查分析
15
作者 王明娟 杨京京 +3 位作者 陈江鲁 刘朝巍 丁变红 张万旭 《新疆农垦科技》 2019年第4期31-35,共5页
2018年在新疆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二分场对气吸式播种机(2MBQ-4/8)和传统机械式播种机(2MBJ-1/2)这2种不同类型机械的玉米精密播种情况进行了调研,旨在探讨不同播种机械及农机手播种水平对玉米精密播种的影响,以为提高奇台农场精密播种... 2018年在新疆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二分场对气吸式播种机(2MBQ-4/8)和传统机械式播种机(2MBJ-1/2)这2种不同类型机械的玉米精密播种情况进行了调研,旨在探讨不同播种机械及农机手播种水平对玉米精密播种的影响,以为提高奇台农场精密播种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MBQ-4/8播种质量优于2MBJ-1/2播种机,2种机型之间的播深、窄行距、宽行距和株距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但2种播种机械都存在不同农机手播种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2MBQ-4/8播种机机手间在播深、宽行距、窄行距和株距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2MBJ-1/2机手间在播深、播量、宽行距和窄行距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精密播种质量,建议使用2MBQ-4/8型及同类型播种机,同时加强农机手耕作技术和机具维护知识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精密播种 播种机具 播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