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石河子市区大花金鸡菊白粉病病原鉴定及发病规律
被引量:
3
1
作者
海艳
李妍
+2 位作者
方治豪
王凯涛
任毓忠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72-2078,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石河子地区大花金鸡菊白粉病的病原种类,逐步摸清其发病规律。【方法】采用显微形态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并系统调查病害的季节流行动态。【结果】金鸡菊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大小为24.4~34.2μm×1...
【目的】研究新疆石河子地区大花金鸡菊白粉病的病原种类,逐步摸清其发病规律。【方法】采用显微形态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并系统调查病害的季节流行动态。【结果】金鸡菊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大小为24.4~34.2μm×14.6~22.0μm,以2~4个分生孢子串生在分生孢子梗上,闭囊壳球形,直径平均为115.1μm,闭囊壳内单子囊,子囊椭圆形、无色且有柄,大小为68.3~131.7μm×56.1~80.5μm,子囊内8个子囊孢子,大小为14.6~26.8μm×12.2~21.7μm,附属丝菌丝状。根据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563 bp)建立发育树,其与Podosphaera fusca(登录号KM225763、JX546297、KR049083和MF476989)聚在1个进化支上,且序列同源性99.0%以上。【结论】棕丝单囊壳(Podosphaera fusca)为石河子市区大花金鸡菊白粉病的病原菌,且该病害在石河子地区4月中上旬始发,6月中下旬达到发病高峰期,7月初开始进入衰退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金鸡菊
白粉病
病原鉴定
棕丝单囊壳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河子地区棉花苗期叶斑病病原菌种类鉴定
2
作者
李映程
张国丽
+4 位作者
杨超
任毓忠
李卓
张莉
李国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60-2066,共7页
【目的】研究石河子地区棉花苗期叶斑病病原菌种类。【方法】棉花苗期,采集石河子地区典型叶斑病样120个,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共得到105个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菌株,选取其中15个代表性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常规形态...
【目的】研究石河子地区棉花苗期叶斑病病原菌种类。【方法】棉花苗期,采集石河子地区典型叶斑病样120个,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共得到105个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菌株,选取其中15个代表性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常规形态学鉴定及组蛋白3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结果】供试15个代表性菌株均具有致病性。形态学测定,可将其鉴定为A.alternata和A.tenuissima两类;基于组蛋白3基因序列分析,前一类与A.alternata(AF404620、KF997067和KR866858)相似性达99%,后一类与A.tenuissima(KT384348)相似性达99%以上。【结论】2016年引起石河子地区棉花苗期叶斑病的病原菌为A.alternata和A.tenuissi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苗叶斑病
病原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疆白菜黄萎病病原的鉴定
被引量:
1
3
作者
岳永亮
任毓忠
+3 位作者
张莉
金恭玺
王成成
李国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64-2267,共4页
【目的】2013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试验田的白菜上出现了一种叶片黄化,根茎部维管束变色的病害,查明其病原种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茎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对其进行致病...
【目的】2013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试验田的白菜上出现了一种叶片黄化,根茎部维管束变色的病害,查明其病原种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茎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r DNA-ITS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的ITS序列(登录号KC156636.1)相似性达98.0%,故将其鉴定为V.dahliae。【结论】明确了新疆石河子地区白菜黄萎病的病原种类。由于黄萎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在黄萎病重病田轮作倒茬时不要种植白菜,以免引起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黄萎病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发生原因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国英
焦瑞莲
+3 位作者
任毓忠
张莉
武刚
刘政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24-1733,共10页
【目的】研究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发生原因,为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调查田间症状,研究花蓟马和棉蚜为害情况,比较其发生与以往烂铃病害的区别。采用尼龙纱网罩接虫法,观察花蓟马和棉蚜的危害症状;在新疆南北疆...
【目的】研究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发生原因,为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调查田间症状,研究花蓟马和棉蚜为害情况,比较其发生与以往烂铃病害的区别。采用尼龙纱网罩接虫法,观察花蓟马和棉蚜的危害症状;在新疆南北疆棉区分别采集僵铃与裂铃病样,对病原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调查分析棉蚜危害和僵铃与裂铃发生的关系。【结果】棉铃表面产生锈褐色斑纹主要是花蓟马危害造成;单纯棉蚜为害并不直接产生僵铃和裂铃症状,但其所产生的伤口和分泌物会诱发一些弱寄生菌如枝孢属真菌(Cladosporium spp.)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等的感染,是造成黑色和黑褐色或橄榄绿色僵铃和裂铃的主要原因。【结论】花蓟马是造成新疆棉田铃面产生锈色斑纹主要原因;棉蚜的单纯为害虽不直接形成黑色僵铃和裂铃,但其为害及其所产生的伤口和分泌物可明显诱发一些弱寄生菌:如链格孢菌(Arternaria spp.)和枝孢菌(Cladosporium spp.)的侵染和繁殖,导致发生僵铃和裂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僵铃
裂铃
花蓟马
棉蚜
病原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菌培养性状及致病力分化
被引量:
5
5
作者
蔡梦杭
徐灿
+2 位作者
刘启
俞燕
黄家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103,共11页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类型、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分化。【方法】从北疆主要植棉区采集棉花黄萎病病株,利用大丽轮枝菌特异引物VDS-F/VDS-R、落叶型菌系特异性引物D1/D2、非落叶型菌系特异性引物ND1/ND2对所有分离的...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类型、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分化。【方法】从北疆主要植棉区采集棉花黄萎病病株,利用大丽轮枝菌特异引物VDS-F/VDS-R、落叶型菌系特异性引物D1/D2、非落叶型菌系特异性引物ND1/ND2对所有分离的菌株进行检测;根据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株在单个条田中所占的比例对田间地块进行分析;选取18个代表菌株对其在PDA上的培养特性及对棉花的致病力分析。【结果】从北疆棉田病株上分离到644个大丽轮枝菌菌株,67.5%的菌株为落叶型菌系,27.8%为非落叶型菌系,4.7%菌株不能归类,供试菌株的致病类型存在分化,其中以落叶型菌系为主要致病类型。对田间地块进行分析,单一落叶型菌株发生的地块最多,其次是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株混合发生地块,田间以落叶型菌株为优势菌株的地块占70.1%,落叶型菌系为田间地块的主要致病类型。18个代表性菌株形成菌核型、菌丝型和中间型3种菌落类型,菌核型为主要的培养类型,并进一步分化形成3种不同的类型。对棉花感病品种的致病力进行测定,落叶型菌株引起的病指普遍高于非落叶型菌株引起的病指,非落叶型菌株中也有病指很高的菌株,北疆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结论】北疆棉田采集的棉花黄萎病菌,其致病类型、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均存在明显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致病类型
培养特性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碳氮比对棉花黄萎病菌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
3
6
作者
俞燕
蔡梦杭
+1 位作者
徐灿
黄家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92,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碳氮比(C/N)营养条件对棉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力的影响。为调整碳氮比例减少大丽轮枝菌的为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不同致病类型的2个大丽轮枝菌菌株在不同碳氮比的培养...
【目的】研究不同碳氮比(C/N)营养条件对棉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力的影响。为调整碳氮比例减少大丽轮枝菌的为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不同致病类型的2个大丽轮枝菌菌株在不同碳氮比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测定大丽轮枝菌的微菌核形成、产孢量、菌丝量、孢子萌发率及致病力。【结果】不同碳氮比营养条件明显影响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株微菌核的形成,在低碳氮比(25∶1~30∶1)中形成的微菌核明显多于在高碳氮比(45∶1~50∶1)中形成的微菌核。25∶1的碳氮比最有利于大丽轮枝菌产孢和菌丝生长,碳氮比高于35∶1大丽轮枝菌产孢量和菌丝生长量明显减少。40∶1的碳氮比最有利于大丽轮枝菌的孢子萌发。在感病品种上,25∶1的碳氮比最有利于大丽轮枝菌致病,碳氮比高于35∶1大丽轮枝菌致病力明显减弱;只有35∶1的碳氮比才有利于大丽轮枝菌致病,过高或过低的碳氮比都不利于大丽轮枝菌致病。【结论】不同碳氮比营养条件对两种不同致病类型大丽轮枝菌的生长、繁殖及致病力都有影响,低碳氮比(25∶1)有利于大丽轮枝菌的菌核形成、分生孢子产生和菌丝生长,在感病品种上表现出较强致病性;高碳氮比(高于40∶1)不利于大丽轮枝菌生长、繁殖和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碳氮比
生物学性状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棉铃红粉病鉴定及气候条件对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
1
7
作者
焦瑞莲
任毓忠
+4 位作者
李志强
董海涛
武刚
张莉
李国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37-1846,共10页
【目的】研究新疆棉铃红粉病致病菌,分析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该菌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病菌的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以及病原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设置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对...
【目的】研究新疆棉铃红粉病致病菌,分析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该菌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病菌的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以及病原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设置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对该菌菌落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进行测定。【结果】引起新疆棉铃红粉病的病原菌为Trichothecium roseum;该菌在10~35℃均可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在5℃以下及40℃以上时不能生长;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于产孢;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0~25℃,小于5℃或大于40℃均不能萌发;孢子在完全黑暗、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均可萌发,完全黑暗最适萌发;80%以上的相对湿度萌发率最高。【结论】棉铃红粉菌的致病菌是T.roseum。温度在25℃左右、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0~25℃、完全黑暗、80%以上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红粉菌
鉴定
菌落生长
产孢量
孢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河子市区大花金鸡菊白粉病病原鉴定及发病规律
被引量:
3
1
作者
海艳
李妍
方治豪
王凯涛
任毓忠
机构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72-207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357)
兵团林业局项目(KC009903)
石河子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RP2018026)~~
文摘
【目的】研究新疆石河子地区大花金鸡菊白粉病的病原种类,逐步摸清其发病规律。【方法】采用显微形态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并系统调查病害的季节流行动态。【结果】金鸡菊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大小为24.4~34.2μm×14.6~22.0μm,以2~4个分生孢子串生在分生孢子梗上,闭囊壳球形,直径平均为115.1μm,闭囊壳内单子囊,子囊椭圆形、无色且有柄,大小为68.3~131.7μm×56.1~80.5μm,子囊内8个子囊孢子,大小为14.6~26.8μm×12.2~21.7μm,附属丝菌丝状。根据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563 bp)建立发育树,其与Podosphaera fusca(登录号KM225763、JX546297、KR049083和MF476989)聚在1个进化支上,且序列同源性99.0%以上。【结论】棕丝单囊壳(Podosphaera fusca)为石河子市区大花金鸡菊白粉病的病原菌,且该病害在石河子地区4月中上旬始发,6月中下旬达到发病高峰期,7月初开始进入衰退期。
关键词
大花金鸡菊
白粉病
病原鉴定
棕丝单囊壳属
Keywords
Coreopsis grandiflora
powdery mildew
pathogen
Podosphaera fusca
分类号
S436.8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河子地区棉花苗期叶斑病病原菌种类鉴定
2
作者
李映程
张国丽
杨超
任毓忠
李卓
张莉
李国英
机构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60-2066,共7页
基金
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项目(14C26216513812)~~
文摘
【目的】研究石河子地区棉花苗期叶斑病病原菌种类。【方法】棉花苗期,采集石河子地区典型叶斑病样120个,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共得到105个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菌株,选取其中15个代表性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常规形态学鉴定及组蛋白3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结果】供试15个代表性菌株均具有致病性。形态学测定,可将其鉴定为A.alternata和A.tenuissima两类;基于组蛋白3基因序列分析,前一类与A.alternata(AF404620、KF997067和KR866858)相似性达99%,后一类与A.tenuissima(KT384348)相似性达99%以上。【结论】2016年引起石河子地区棉花苗期叶斑病的病原菌为A.alternata和A.tenuissima。
关键词
棉苗叶斑病
病原菌
鉴定
Keywords
cotton seedling leaf spot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S435.6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白菜黄萎病病原的鉴定
被引量:
1
3
作者
岳永亮
任毓忠
张莉
金恭玺
王成成
李国英
机构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64-2267,共4页
基金
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项目(14C26216513812)
地方基金项目(2012NY04)~~
文摘
【目的】2013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试验田的白菜上出现了一种叶片黄化,根茎部维管束变色的病害,查明其病原种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茎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r DNA-ITS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的ITS序列(登录号KC156636.1)相似性达98.0%,故将其鉴定为V.dahliae。【结论】明确了新疆石河子地区白菜黄萎病的病原种类。由于黄萎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在黄萎病重病田轮作倒茬时不要种植白菜,以免引起经济损失。
关键词
白菜
黄萎病
致病性
Keywords
Chinese cabbage
Verticillium wilt
pathogenicity
分类号
S436.3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发生原因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国英
焦瑞莲
任毓忠
张莉
武刚
刘政
机构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新疆
兵团第一师农科所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24-1733,共10页
基金
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项目(14C26216513812)
国家重点资助研发项目(2017YFD0201900)。
文摘
【目的】研究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发生原因,为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调查田间症状,研究花蓟马和棉蚜为害情况,比较其发生与以往烂铃病害的区别。采用尼龙纱网罩接虫法,观察花蓟马和棉蚜的危害症状;在新疆南北疆棉区分别采集僵铃与裂铃病样,对病原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调查分析棉蚜危害和僵铃与裂铃发生的关系。【结果】棉铃表面产生锈褐色斑纹主要是花蓟马危害造成;单纯棉蚜为害并不直接产生僵铃和裂铃症状,但其所产生的伤口和分泌物会诱发一些弱寄生菌如枝孢属真菌(Cladosporium spp.)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等的感染,是造成黑色和黑褐色或橄榄绿色僵铃和裂铃的主要原因。【结论】花蓟马是造成新疆棉田铃面产生锈色斑纹主要原因;棉蚜的单纯为害虽不直接形成黑色僵铃和裂铃,但其为害及其所产生的伤口和分泌物可明显诱发一些弱寄生菌:如链格孢菌(Arternaria spp.)和枝孢菌(Cladosporium spp.)的侵染和繁殖,导致发生僵铃和裂铃。
关键词
棉花
僵铃
裂铃
花蓟马
棉蚜
病原
鉴定
Keywords
cotton
stiffness boll
cracking boll
Franklinilla intonsa
Aphis gossypii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435.6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菌培养性状及致病力分化
被引量:
5
5
作者
蔡梦杭
徐灿
刘启
俞燕
黄家风
机构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103,共11页
基金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2015031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60494)~~
文摘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类型、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分化。【方法】从北疆主要植棉区采集棉花黄萎病病株,利用大丽轮枝菌特异引物VDS-F/VDS-R、落叶型菌系特异性引物D1/D2、非落叶型菌系特异性引物ND1/ND2对所有分离的菌株进行检测;根据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株在单个条田中所占的比例对田间地块进行分析;选取18个代表菌株对其在PDA上的培养特性及对棉花的致病力分析。【结果】从北疆棉田病株上分离到644个大丽轮枝菌菌株,67.5%的菌株为落叶型菌系,27.8%为非落叶型菌系,4.7%菌株不能归类,供试菌株的致病类型存在分化,其中以落叶型菌系为主要致病类型。对田间地块进行分析,单一落叶型菌株发生的地块最多,其次是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株混合发生地块,田间以落叶型菌株为优势菌株的地块占70.1%,落叶型菌系为田间地块的主要致病类型。18个代表性菌株形成菌核型、菌丝型和中间型3种菌落类型,菌核型为主要的培养类型,并进一步分化形成3种不同的类型。对棉花感病品种的致病力进行测定,落叶型菌株引起的病指普遍高于非落叶型菌株引起的病指,非落叶型菌株中也有病指很高的菌株,北疆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结论】北疆棉田采集的棉花黄萎病菌,其致病类型、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均存在明显分化。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致病类型
培养特性
致病力
Keywords
Verticillium dahliae
pathotyp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icity
分类号
S435.6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碳氮比对棉花黄萎病菌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
3
6
作者
俞燕
蔡梦杭
徐灿
黄家风
机构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92,共9页
基金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2015031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60494)~~
文摘
【目的】研究不同碳氮比(C/N)营养条件对棉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力的影响。为调整碳氮比例减少大丽轮枝菌的为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不同致病类型的2个大丽轮枝菌菌株在不同碳氮比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测定大丽轮枝菌的微菌核形成、产孢量、菌丝量、孢子萌发率及致病力。【结果】不同碳氮比营养条件明显影响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株微菌核的形成,在低碳氮比(25∶1~30∶1)中形成的微菌核明显多于在高碳氮比(45∶1~50∶1)中形成的微菌核。25∶1的碳氮比最有利于大丽轮枝菌产孢和菌丝生长,碳氮比高于35∶1大丽轮枝菌产孢量和菌丝生长量明显减少。40∶1的碳氮比最有利于大丽轮枝菌的孢子萌发。在感病品种上,25∶1的碳氮比最有利于大丽轮枝菌致病,碳氮比高于35∶1大丽轮枝菌致病力明显减弱;只有35∶1的碳氮比才有利于大丽轮枝菌致病,过高或过低的碳氮比都不利于大丽轮枝菌致病。【结论】不同碳氮比营养条件对两种不同致病类型大丽轮枝菌的生长、繁殖及致病力都有影响,低碳氮比(25∶1)有利于大丽轮枝菌的菌核形成、分生孢子产生和菌丝生长,在感病品种上表现出较强致病性;高碳氮比(高于40∶1)不利于大丽轮枝菌生长、繁殖和致病。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碳氮比
生物学性状
致病力
Keywords
Verticillium dahliae
carbon to nitrogen ratio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icity
分类号
S435.6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棉铃红粉病鉴定及气候条件对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
1
7
作者
焦瑞莲
任毓忠
李志强
董海涛
武刚
张莉
李国英
机构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石河子
开发区石大惠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新疆
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科所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37-1846,共10页
基金
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项目
国家重点资助研发项目(2017YFD0201900)~~
文摘
【目的】研究新疆棉铃红粉病致病菌,分析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该菌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病菌的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以及病原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设置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对该菌菌落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进行测定。【结果】引起新疆棉铃红粉病的病原菌为Trichothecium roseum;该菌在10~35℃均可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在5℃以下及40℃以上时不能生长;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于产孢;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0~25℃,小于5℃或大于40℃均不能萌发;孢子在完全黑暗、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均可萌发,完全黑暗最适萌发;80%以上的相对湿度萌发率最高。【结论】棉铃红粉菌的致病菌是T.roseum。温度在25℃左右、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0~25℃、完全黑暗、80%以上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
关键词
棉铃红粉菌
鉴定
菌落生长
产孢量
孢子萌发
Keywords
pink mold rot on cotton boll
identification
colony growth
sporulation capacity
spore germination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石河子市区大花金鸡菊白粉病病原鉴定及发病规律
海艳
李妍
方治豪
王凯涛
任毓忠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石河子地区棉花苗期叶斑病病原菌种类鉴定
李映程
张国丽
杨超
任毓忠
李卓
张莉
李国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疆白菜黄萎病病原的鉴定
岳永亮
任毓忠
张莉
金恭玺
王成成
李国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发生原因分析
李国英
焦瑞莲
任毓忠
张莉
武刚
刘政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菌培养性状及致病力分化
蔡梦杭
徐灿
刘启
俞燕
黄家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不同碳氮比对棉花黄萎病菌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力的影响
俞燕
蔡梦杭
徐灿
黄家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棉铃红粉病鉴定及气候条件对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焦瑞莲
任毓忠
李志强
董海涛
武刚
张莉
李国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