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籽粒乳线比例变化与灌浆和干燥过程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红燕 周林立 +8 位作者 高尚 薛军 明博 赵如浪 王克如 谢瑞芝 侯鹏 王永宏 李少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560-2566,共7页
为明确玉米乳线比例与籽粒含水率、籽粒灌浆进程的关系,为玉米田间收获期决策提供指标依据。本研究于2017年至2018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对共计9种春播玉米品种开展观测调查。连续采集吐丝后20~80 d内的果穗中部横切面图像,测... 为明确玉米乳线比例与籽粒含水率、籽粒灌浆进程的关系,为玉米田间收获期决策提供指标依据。本研究于2017年至2018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对共计9种春播玉米品种开展观测调查。连续采集吐丝后20~80 d内的果穗中部横切面图像,测定果穗中部籽粒含水率和百粒干重。利用基于图像辅助的玉米籽粒乳线比例测定工具,获取不同时期、品种果穗籽粒的乳线比例信息。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品种和年际间,乳线比例、籽粒含水率以及灌浆进程的变化略有差异,但规律一致。玉米乳线比例与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2572x+52.482;玉米乳线比例与籽粒灌浆进程的关系符合极显著的Richards曲线关系,回归方程为y=99.65/[1+exp(2.45–0.07x)](1/3.70)。籽粒乳线比例的变化与一定范围内的籽粒含水率和灌浆进程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不同类型玉米收获期的田间评价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乳线比例 籽粒干燥 灌浆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施氮肥对北疆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文明 李鹏兵 +3 位作者 王乐 李明华 刘扬 马富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目的】减氮栽培条件下,北疆滴灌棉花干物质分配动态及产量形成的规律,寻求最佳施氮量。【方法】供试棉花品种为鲁棉研24,设置4个不同施氮水平,分别为506(N1),402.5(N2),299(N3)和195.5 kg/hm^2(N4),分析减施氮肥对北疆滴灌棉花干物质... 【目的】减氮栽培条件下,北疆滴灌棉花干物质分配动态及产量形成的规律,寻求最佳施氮量。【方法】供试棉花品种为鲁棉研24,设置4个不同施氮水平,分别为506(N1),402.5(N2),299(N3)和195.5 kg/hm^2(N4),分析减施氮肥对北疆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N3处理下,干物质快速积累期时间持续最长,为42 d,分别比N1、N2和N4处理多15、19和15 d。N3处理下,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Vm最小,分别比N1、N2和N4处理低13.3%、24.2%和10.74%;N3处理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Vm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速率Vm均达到最大,其中N3处理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最大积累速率Vm分别比N1、N2和N4处理高35.92%、3.48%和0.67%。N3处理生殖器官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Vm分别比N1、N2和N4高52%、22%和19%。N2处理下籽棉产量最高,达到5 938.34 kg/hm^2,显著高于N1和N4处理,但与N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高氮促使干物质向营养器官分配,适量减氮则有利于干物质向生殖器官分配;高氮(N1)会造成棉花中后期营养生长旺盛,适量降低氮肥(N3)使用量不会显著降低棉花产量。北疆棉区滴灌棉花最适施纯氮量299~40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减施氮肥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不同耐旱性棉花品种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累积对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宏云 李军宏 +5 位作者 王远远 夏军 时晓娟 郝先哲 田雨 罗宏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目的】研究抗旱性不同的棉花品种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及干物质累积与分配对干旱的响应机制,为棉花抗逆栽培和耐旱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土柱栽培的条件下,以棉花品种新陆早17号(敏旱型)和新陆早22号(耐旱型)为材料,设常规灌... 【目的】研究抗旱性不同的棉花品种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及干物质累积与分配对干旱的响应机制,为棉花抗逆栽培和耐旱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土柱栽培的条件下,以棉花品种新陆早17号(敏旱型)和新陆早22号(耐旱型)为材料,设常规灌溉(4500 m 3/hm^2,CK)、轻度干旱(2700 m 3/hm^2,W1)和中度干旱(900 m^3/hm^2,W2)水分处理,测定棉花产量形成期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干物质累积与分配的变化。【结果】2个棉花品种的叶面积、叶绿素a含量(Chl a)、叶绿素b含量(Chl b)、叶绿素总含量(Chl)、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显著降低,品种间以新陆早22号降幅较小。与CK相比,W1条件下2棉花品种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并未显著降低,但新陆早17号的实际光化学效率[Y(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受到抑制,且轻度和中度干旱下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在盛铃期显著增加。在W1条件下,新陆早17号吐絮期的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干物质分别比CK下降了30.44%和16.61%,新陆早22号仅下降12.50%和5.74%。CK、W1、W2条件下,新陆早22号的根冠比在盛铃期较新陆早17号高2.54%、9.56%和14.48%。【结论】耐旱性较强的棉花品种新陆早22号通过保持更好的光合性能和较大的根冠比,来保持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累积以适应干旱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干旱胁迫 光合特性 干物质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后高温胁迫下外施多胺对不同耐热性小麦产量性状及旗叶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靖建国 李有芳 +2 位作者 贾姝萍 向雪纯 李卫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99-1506,共8页
为探究多胺对高温胁迫下小麦产量性状及旗叶生理的缓解效应,以耐热品种新春6号和热敏感品种新春31号为材料,通过田间人工模拟高温条件,测定分析了花后高温胁迫下外源精胺(Spm)和亚精胺(Spd)喷施后小麦产量性状、净光合速率(P n)、叶绿... 为探究多胺对高温胁迫下小麦产量性状及旗叶生理的缓解效应,以耐热品种新春6号和热敏感品种新春31号为材料,通过田间人工模拟高温条件,测定分析了花后高温胁迫下外源精胺(Spm)和亚精胺(Spd)喷施后小麦产量性状、净光合速率(P n)、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旗叶表面温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导致新春6号和新春31号的穗粒数分别降低18%和26%,穗粒重分别减少25%和32%,理论产量分别下降29%和37%,且与正常温度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高温胁迫下外源Spm和Spd喷施能提高小麦旗叶P n、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WC)以及灌浆后期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显著降低旗叶激发能分配不平衡性和旗叶表面温度。综合来看,外源Spm缓解高温胁迫对小麦灌浆伤害的效果优于Spd,其调控作用与叶片P n、WC和气孔开闭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绿素 多胺 产量性状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乙烯利复配剂对棉花的打顶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路茜 李鹏兵 +5 位作者 李明华 文明 董志强 芦阳 刘扬 马富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2-278,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复配试剂对新疆北疆滴灌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规律,分析最适浓度组合,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鲁棉研24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浓度乙烯利(C_(1):0 mg/L、C_(2):100 mg/L、C_...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复配试剂对新疆北疆滴灌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规律,分析最适浓度组合,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鲁棉研24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浓度乙烯利(C_(1):0 mg/L、C_(2):100 mg/L、C_(3):200 mg/L、C_(4):400 mg/L、C_(5):800 mg/L)与烯效唑复配的组合试剂,研究不同复配试剂对北疆滴灌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相较于C_(1)处理,其它处理最终新生主茎长度降低10.9%~34.67%。与CK相比,C_(1)、C_(2)、C_(3)、C_(4)处理下株高均显著提高10.55%~21.26%;各处理均显著增加棉花果枝1.9~2.7台、显著提高棉花叶龄2~3.2;C_(4)、C_(5)处理下节间长分别显著缩短7.21%、7.75%;C_(3)处理下SPAD值在播种后101 d、125 d分别显著提高8.22%、8.46%;盛铃后期C_(3)处理下叶片、茎秆、生殖器官干物质重量分别显著提高16.97%、14.57%、38.68%,在吐絮期,C_(3)处理叶片、茎秆、生殖器官干物质重量显著提高22.56%、13.92%、36.6%;C_(3)处理上部成铃率高达47.5%,提高36.67%,下单株铃数显著提高18.18%,C_(3)处理下可增加籽棉880.5 kg/hm^(2),籽棉产量显著提高17.64%。【结论】乙烯利与烯效唑复配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棉花株高,增加果枝台数、叶龄,缩短主茎节间长,提高SPAD值,增加各器官干物质重量,促进棉株上部成铃,最终提高产量。乙烯利浓度为200 mg/L时与烯效唑复配施用效果最佳,可用于棉花化学打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化学打顶 乙烯利 烯效唑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半致死温度法鉴定北疆不同时期主栽棉花耐寒性
6
作者 闫臣 陈玉童 +2 位作者 刘芯邑 张德恩 李志博 《中国棉花》 2020年第1期13-18,21,共7页
为了解北疆棉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棉花品种的耐寒性,分别在苗期、盛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对28个棉花品种的叶片进行-2℃、-4℃、-6℃、-8℃、-16℃的低温胁迫,测定其电导率,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对其耐寒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发现28个棉... 为了解北疆棉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棉花品种的耐寒性,分别在苗期、盛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对28个棉花品种的叶片进行-2℃、-4℃、-6℃、-8℃、-16℃的低温胁迫,测定其电导率,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对其耐寒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发现28个棉花材料LT50的范围为:苗期-9.07-0.12℃;盛蕾期-4.434.25℃;花铃期-4.029.69℃;吐絮期:-15.763.06℃。所有材料不同生育期的LT50平均表现为花铃期>盛蕾期>吐絮期>苗期,且差异显著。中J9645和新陆早35号属于全生育期高耐寒品种,新陆早26号属于全生育期冷敏感品种。研究探讨了LT50在棉花耐寒性鉴定上的应用,筛选出了不同生育期耐寒的棉花品种,提出分别以-4℃、-2℃、2℃、-4℃为苗期、盛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棉花耐寒性指标的临界温度,并建立了不同生育期棉花耐寒性标准,对棉花耐寒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耐寒性 半致死温度(LT50) 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