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经济-科技-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耦合度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红丽 仝文静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2期337-342,共6页
根据2006—2015年全国30个省域经济-科技-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各指标的相关数据,利用熵值法计算权重,构建相应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度模型对2006—2015年30个省域的耦合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经济和科技2个系... 根据2006—2015年全国30个省域经济-科技-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各指标的相关数据,利用熵值法计算权重,构建相应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度模型对2006—2015年30个省域的耦合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经济和科技2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相似;从耦合度的空间分布来看,全国区域耦合程度差异明显,高耦合度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低耦合度区域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及西南的云贵等经济水平落后但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从2006—2015年30个省域的动态变化看,山东、浙江、江苏等省的耦合度一直处于最优水平,30个省域的耦合度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改善,区域间的差异也在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农业现代化 生态环境 耦合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业用水结构演变与种植结构调整研究——以石河子垦区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永静 闫周府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64,共4页
基于垦区1950-2014年的种植面积及其用水数据,从种植面积变化入手分析种植业演变特点,借助信息熵理论考察垦区种植业用水结构的稳定性及其用水特征。分析表明,垦区种植结构逐步由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的时代转变为以棉花生产为主的时代。... 基于垦区1950-2014年的种植面积及其用水数据,从种植面积变化入手分析种植业演变特点,借助信息熵理论考察垦区种植业用水结构的稳定性及其用水特征。分析表明,垦区种植结构逐步由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的时代转变为以棉花生产为主的时代。受棉花种植规模的扩张影响,农业水资源在种植作物间的分配随时间变化呈"X"型分布,到2014年,水资源严重超载。经过测算,宜耕土地面积为1 960.0km2,应退耕550.0km2。同时,扩大207.0km2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以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棉花播种面积控制在1 156.4km2范围以内,结构调整之后种植业需水8.56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河子垦区 信息熵 用水结构 播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分组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张红丽 李洁艳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5,共9页
文章按照农业劳动生产率分组的研究思路,利用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别构建全国区域、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的动态面板模型,对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 文章按照农业劳动生产率分组的研究思路,利用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别构建全国区域、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的动态面板模型,对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在全国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均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也扩大了差距,但并不显著;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各区域中均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的缩减作用更为明显;农业技术进步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也可以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遮掩效应"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则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在针对城乡收入差距制定政策时,不仅要针对区域特征进行制定,而且也要处理好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技术进步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遮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农业废弃物可利用潜力及环境效益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红丽 李洁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1-118,共8页
西部地区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其资源化利用不仅能解决自身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也发挥着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通过对2007—2018年西部地区农业废弃物进行研究,测算出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可利用潜力及资源环境效益。西部地区农业废... 西部地区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其资源化利用不仅能解决自身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也发挥着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通过对2007—2018年西部地区农业废弃物进行研究,测算出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可利用潜力及资源环境效益。西部地区农业废弃物可利用量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的年平均可利用量分别为16363.40万t、62375.57万t;2007—2018年西部地区农业废弃物的肥料化潜力在827.47万~1201.18万t之间,可替代化肥施用纯量的比率在60.00%~72.44%之间,其肥料化效益显著;西部地区农作物秸秆带来的能源化效益远大于畜禽粪污,2018年将其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可减少天然气消耗842.59亿m^(3),是该区域能源消耗量的1.05倍;若将2018年西部地区焚烧的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分别可最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6224.62万吨CO_(2)、19038.75万吨CO_(2),能带来较大的环境减排效益。因此,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西部地区缓解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可利用潜力 环境效益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湾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作者 汤伟娜 王润 《南方农业》 2016年第12期170-171,共2页
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我国的"三农"仍然是国家关注的焦点内容。近几年,现代农业的推进则是改善我国"三农"问题最好的措施。对于作为农业大省的新疆来说,其各县的农业发展越来越注重向现代农业的转... 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我国的"三农"仍然是国家关注的焦点内容。近几年,现代农业的推进则是改善我国"三农"问题最好的措施。对于作为农业大省的新疆来说,其各县的农业发展越来越注重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努力推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简要剖析新疆沙湾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其实际情况,为沙湾县的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农业专业合作社 面源污染 新疆沙湾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生产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红丽 康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1-305,共5页
运用超效率DEA-Tobit模型对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区)林业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分析中国林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林业生产效率整体偏低,空间分异显著;财政支林比重、林业人力资本、林业科技水平等指标对高效率省区林业... 运用超效率DEA-Tobit模型对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区)林业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分析中国林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林业生产效率整体偏低,空间分异显著;财政支林比重、林业人力资本、林业科技水平等指标对高效率省区林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低效率省区林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城市化水平对高效率省区林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低效率省区林业生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产效率 超效率DEA-Tobit模型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红丽 刘芳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2期358-363,共6页
测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 2000—2015年及其14个地州2015年的农地利用、稻田、畜牧养殖3个方面的农业碳排放量,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基于Tapio脱钩理论解析新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演变关系,利用LMDI模型... 测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 2000—2015年及其14个地州2015年的农地利用、稻田、畜牧养殖3个方面的农业碳排放量,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基于Tapio脱钩理论解析新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演变关系,利用LMDI模型对新疆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2000—2015年新疆农业碳排放总量在保持总体上升趋势的同时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3个阶段特征,14个地州的碳排放强度和结构差异明显。与2000年相比,2001—2015年农业经济发展因素和农业从业劳动力因素累计产生碳排放量分别是4 455.88×10~7kg和907.30×10~7kg,农业生产效率因素和农业产业结构因素累计实现的碳减排总量分别是4 180.90×107kg和81.59×10~7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农业碳排放 农业经济增长 脱钩关系 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的农业公司化经营的生产效率比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力 张平占 汪海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0-784,共5页
【目的】公司化经营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研究农业公司化经营生产效率,能较好的评估特定产业的竞争态势。【方法】以我国9省区农业公司化经营为研究对象,应用DEA方法对农业公司化经营的生产效率进行评价,算出生产效率值、存在的差... 【目的】公司化经营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研究农业公司化经营生产效率,能较好的评估特定产业的竞争态势。【方法】以我国9省区农业公司化经营为研究对象,应用DEA方法对农业公司化经营的生产效率进行评价,算出生产效率值、存在的差距和改进方向。【结果】生产效率是公司化经营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结论】指出农业公司化经营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创新制度设计、适度规模经营是推广农业公司化经营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公司化经营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素结构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朝辉 王太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53-57,共5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加快兵团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优化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挖掘农民增收潜力的重要选择。本研究从技术学意义出发,测度兵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要素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加快兵团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优化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挖掘农民增收潜力的重要选择。本研究从技术学意义出发,测度兵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要素贡献,理清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注焦点与基本趋向,以确定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素结构与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兵团农业发展变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波动特征相吻合,当前兵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上升,但农业技术效率增进不足且阶段性下降,兵团农业发展整体效能弱化;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稳步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加快改进农业技术效率,持续优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加快推进生产要素结构调整、生产经营主体结构调整、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体制机制结构调整,以实现兵团农业的环境适应性、供给有效性与发展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技术效率 有效供给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芳 张红丽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387-390,共4页
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边界测算农业碳排放量,将农业碳排放作为非合意产出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基于非径向、非角度SBM(slacked-based measure)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和全域生产率指数(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简称GML)对2001—2... 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边界测算农业碳排放量,将农业碳排放作为非合意产出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基于非径向、非角度SBM(slacked-based measure)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和全域生产率指数(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简称GML)对2001—2015年山东省及其17个市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虑碳排放因素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小于传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幅度,农业技术进步是考虑碳排放约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农业技术效率的恶化则减缓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地区差异看,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的城市多位于经济相对发达的鲁中地区和鲁东沿海地区。对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的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对外开放度和农业财政支出比例和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有显著负向影响的是自然灾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碳排放 农业TFP 影响因素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禽粪污时空特征及资源化利用潜力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红丽 夏衣热•肖开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4-200,共7页
选用排泄系数法估算近20年来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禽粪污资源总量,并利用ArcGIS分析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对各省份畜禽粪污肥料化与能源化利用潜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近20年来,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禽粪污资源总量呈上升—下... 选用排泄系数法估算近20年来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禽粪污资源总量,并利用ArcGIS分析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对各省份畜禽粪污肥料化与能源化利用潜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近20年来,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禽粪污资源总量呈上升—下降交替波动趋势,牛、羊为各省份畜禽粪污资源量的主要来源。(2)各省份粪肥氮、磷养分资源量十分丰富,除宁夏和新疆外,粪肥氮、磷养分可供给量远超过了农用地需求量。(3)2019年干旱半干旱地区居民生活能源替代率和燃气替代率分别为89%、6.13倍,各省份居民生活能源替代潜力为58%~205%,生活燃气替代潜力为2.88~11.95倍。因此,应提高牛羊规模化养殖水平、促进种养紧密结合、提升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污 时空分布 肥料化 能源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开放度的就业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红丽 贾楠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96,共8页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人民幸福之源。本文运用2006—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度对就业效应的影响效果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贸易开放度通过提高贸易自由化程度和改善劳动力需求弹性从而显著提升了就业水平。其...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人民幸福之源。本文运用2006—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度对就业效应的影响效果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贸易开放度通过提高贸易自由化程度和改善劳动力需求弹性从而显著提升了就业水平。其次,贸易开放度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转型升级显著促进了就业。最后,贸易开放度影响就业效应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当贸易开放度在0.422至0.855之间时,显著促进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开放度 就业效应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合理化和高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相对贫困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卫刚 王兴启 马莹洁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96,共8页
从宏观视角廓清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相对贫困减缓效应及作用机理,识别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的农村相对贫困减缓效应,是一项重要研究议题。本文基于2011—2019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与省级面板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 从宏观视角廓清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相对贫困减缓效应及作用机理,识别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的农村相对贫困减缓效应,是一项重要研究议题。本文基于2011—2019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与省级面板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减缓了农村相对贫困水平。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收入增长、改善收入分配的途径减缓农村相对贫困水平;并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率、使用深度、支付指数、保险指数、信用指数和金融数字化进程也能通过上述途径发挥农村相对贫困减缓效应。同时,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发挥收入结构效应改善收入分配状态,且经营性收入结构和财产性收入结构在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农村相对贫困中发挥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相对贫困 收入增长 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农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关系实证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芳 张红丽 陈文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23-127,共5页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多元化投资主体是农业发展的趋势所需,但各类投资主体对农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并不等同。文章基于西北地区2001—201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西北地区农业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西北地区农业固定资产与农业经济...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多元化投资主体是农业发展的趋势所需,但各类投资主体对农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并不等同。文章基于西北地区2001—201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西北地区农业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西北地区农业固定资产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总体平均水平上呈现出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且脉冲响应函数结果显示,从长期看西北地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拉动作用;西北地区农业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非均衡性,随着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加大,其投资效率有待提高,对农业经济增长虽为正向影响作用,但其作用效果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投资 农业经济增长 PVAR 门槛非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增长、收入差距与农村减贫效应——基于CFPS农村家庭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祝振华 张红丽 李洁艳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4,共14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农村家庭数据,采用“识别-增长-分配”三成分分析框架和洛伦兹曲线量化分解方法,综合分析经济增长中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对农村减贫效应的影响。相对贫困动态识别和量化分解结果显示:农村相对贫困减缓的主要...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农村家庭数据,采用“识别-增长-分配”三成分分析框架和洛伦兹曲线量化分解方法,综合分析经济增长中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对农村减贫效应的影响。相对贫困动态识别和量化分解结果显示:农村相对贫困减缓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差距扩大部分抵消了增长的减贫效应;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分配因素对减贫效应的影响更重要。分收入来源实证分析显示:转移净收入的减贫贡献率不断增加,当设定更低的相对贫困标准时,转移净收入的贡献值及份额更高,扶贫效率随时间也不断提高。益贫式增长指数测算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方式持续促进农村减贫,农村贫困人口主要从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中受益。因此,应继续实施精准帮扶政策,增加农民转移净收入,提高经济增长益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贫效应 收入增长 收入差距 农村地区 相对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环境认知及低碳生产行为模式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芳 李成友 张红丽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63,共6页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村域农户对农村生态环境变化和低碳农业的认知,以及影响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因素,结果发现:性别、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和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个变量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年...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村域农户对农村生态环境变化和低碳农业的认知,以及影响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因素,结果发现:性别、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和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个变量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年龄、务农年限、兼业收入占比三个变量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是否为村委干部、耕地面积和家庭劳动力占比四个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对此,应通过专家讲座、电视广播等方式加大对低碳农业的宣传力度,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当地企业加强与养殖大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经营,建立健全低碳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环境认知 低碳生产行为 影响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地区多维相对贫困测度与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韦凤琴 张红丽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5-18,共4页
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减贫道路上已取得了历史性胜利,未来将更加关注多维相对贫困。文章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设计了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运用AF方法测算了2010—2019年中国农村地区多维相对贫困状况。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地区... 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减贫道路上已取得了历史性胜利,未来将更加关注多维相对贫困。文章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设计了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运用AF方法测算了2010—2019年中国农村地区多维相对贫困状况。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地区多维相对贫困得到明显改善,中度多维相对贫困减缓效果最明显。(2)从多维贫困各维度的演化情况来看,经济维度对相对贫困贡献率较大并呈现下降趋势,生态维度对相对贫困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且在2019年超过了经济维度贡献率,社会维度对相对贫困贡献率较低且呈现缓慢下降趋势。(3)从地理空间角度来看,中国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程度呈现东轻西重、中部和东北地区处中间的空间分布特征,未来扶持的重点依然是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相对贫困 农村地区 AF方法 频率加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及动力源泉探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红丽 康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1-265,共5页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框架,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和分析2000—2014年中国除香港、澳门、台湾、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特征,探究中国30个省(市、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动力源泉。结果表...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框架,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和分析2000—2014年中国除香港、澳门、台湾、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特征,探究中国30个省(市、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动力源泉。结果表明,时序分异特征呈现出整体水平偏低,在波动中缓慢上升;空间分异特征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空间结构,表现出先减弱再稳定的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共有4种驱动类型,各省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Malmquist指数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时序分异 空间分异 驱动类型 时空演变 动力源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视角下民族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实践的困境——基于新疆南疆地区两个村庄的调查 被引量:8
19
作者 孔令英 郑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9-25,共7页
通过对新疆南疆地区精准扶贫进程中乡村治理相关问题的研究发现,两项制度衔接的不完全与精准识别标准的制度性缺陷,造成了目标群体的瞄准偏离,继而在朴素的平均主义思想驱使下,带来了部分村民的上访、闹访现象;乡村"差序格局"... 通过对新疆南疆地区精准扶贫进程中乡村治理相关问题的研究发现,两项制度衔接的不完全与精准识别标准的制度性缺陷,造成了目标群体的瞄准偏离,继而在朴素的平均主义思想驱使下,带来了部分村民的上访、闹访现象;乡村"差序格局"式的层级结构分化,很大程度上带来了"精英俘获"问题的发生;以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为主的乡村治理主体之间形成的以项目制为依托的权力的博弈、失衡、制约与合谋,从深层次对精准扶贫中的乡村治理带来了影响。此外,受南疆地区长期贫困形成的贫困高发与贫困状态趋同影响,贫困农民有一定程度的"贫困自我认同"意识,最终形成对精准扶贫政策与项目的"救助依赖"。以乡村治理视角相审视,避免精准扶贫"两项制度衔接"与识别标准的制度性缺陷,有效处理好各乡村治理主体间的关系,使多元化的乡村治理主体能促进村民自治的更好实现,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基础性与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治理 南疆民族特困地区 实践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能力评价分析——基于新疆75家合作社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宜挺 张宁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4期175-180,共6页
首先提出了评价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能力的指标和方法,然后基于新疆75家合作社的调研数据,对其营销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合作社数量不断增长,但销售产品的宣传促销能力较差,合作社生产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及分销能力不强,产品品... 首先提出了评价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能力的指标和方法,然后基于新疆75家合作社的调研数据,对其营销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合作社数量不断增长,但销售产品的宣传促销能力较差,合作社生产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及分销能力不强,产品品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合作社经营过程中应加强农产品营销理念,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合作社营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营销能力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