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P”研究框架与扶贫开发机制重构
1
作者 刘林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108,共3页
笔者梳理了对机制问题的相关研究,对机制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重新阐述和说明,进一步提出了"FRP"机制研究框架,以期能够在机制问题研究上有所突破。最后,以我国扶贫开发机制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扶贫开发机制进行了重构,并深入分... 笔者梳理了对机制问题的相关研究,对机制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重新阐述和说明,进一步提出了"FRP"机制研究框架,以期能够在机制问题研究上有所突破。最后,以我国扶贫开发机制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扶贫开发机制进行了重构,并深入分析了扶贫开发机制的体系构成及其内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 “FRP”研究框架 扶贫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社会治安能够减少多维贫困吗?——来自新疆南疆三地州农户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林 于强红 李光浩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6-102,共7页
文章采用2013年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利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测度了新疆南疆三地州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在二元Logit回归的基础上,运用自助回归法(bootstrap)重点研究了社会治安对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 文章采用2013年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利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测度了新疆南疆三地州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在二元Logit回归的基础上,运用自助回归法(bootstrap)重点研究了社会治安对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强社会治安能够显著改善南疆三地州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且随着贫困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治安对多维贫困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在不同距离和不同收入水平条件下,农户贫困状况的测度结果显示:随着农户离县城距离变大,社会治安对多维贫困的影响也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同时,社会治安对高收入农户降低多维贫困的作用最大,对中低收入农户降低多维贫困的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贫困 社会治安 南疆三地州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境连片特困区多维贫困测算与空间分布——以新疆南疆三地州为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林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利用2012年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数据,采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测算了新疆南疆三地州多维贫困状况,研究了贫困空间分布与区域差异,得到以下结论:从多维贫困程度看,多维贫困发生率为24.5%,多维贫困指数为0.138;从多维贫困... 利用2012年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数据,采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测算了新疆南疆三地州多维贫困状况,研究了贫困空间分布与区域差异,得到以下结论:从多维贫困程度看,多维贫困发生率为24.5%,多维贫困指数为0.138;从多维贫困组成看,收入低、饮水困难、教育水平低、卫生条件差、少数民族汉语能力差等是核心问题,且收入贫困户几乎都是多维贫困户;从多维贫困空间分布看,克州地区最为严重,其次为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阿克陶县和疏勒县形成第一贫困级,阿图什市和和田县形成第二贫困级,疏附县和墨玉县形成第三贫困级,其他各县形成第四贫困级,且边境县多维贫困状况更加恶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特困地区 多维贫困 少数民族 贫困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贫困地区农户参与扶贫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3000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林 《西北人口》 CSSCI 2013年第3期67-73,共7页
本文利用新疆30个扶贫重点县的3000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户参与扶贫活动的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农户所在社区情况、农户基本特征和具备的能力来看,总体反映出社区情况越恶劣、农户各方面条件和能力越差,越有可能... 本文利用新疆30个扶贫重点县的3000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户参与扶贫活动的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农户所在社区情况、农户基本特征和具备的能力来看,总体反映出社区情况越恶劣、农户各方面条件和能力越差,越有可能参与扶贫活动的规律,从而验证了扶贫开发所具有的"趋害疏利"的特性;从农户的参与意愿来看,农户对扶贫活动或扶贫项目的了解程度显著影响其参与活动,同时还体现出农户参与愿望与扶贫资源相对有限的矛盾,这也是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开发 农户 扶贫项目 影响因素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效率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林 付云宝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3年第2期49-56,共8页
通过向新疆贫困地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扶贫开发参与主体的表现、扶贫对象的瞄准与甄别、扶贫资金的使用与效果、扶贫进程的监督与管理四个方面系统评价了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效率。评价结果显示,参与主体的得... 通过向新疆贫困地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扶贫开发参与主体的表现、扶贫对象的瞄准与甄别、扶贫资金的使用与效果、扶贫进程的监督与管理四个方面系统评价了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效率。评价结果显示,参与主体的得分最低,突出表现为扶贫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投资到位率低等问题;对扶贫对象的瞄准精度也不甚理想,表现为贫困农户收益率不高,导向存在一定的偏差;扶贫资金的使用则差强人意,问题表现在开发式资金比重偏低、扶贫效果持续性不强、返贫现象突出等方面;对扶贫进程的监督与管理基本到位,但仍需法律保障。此外,不同扶贫工作的相互制约,致使新疆贫困地区整体扶贫效率不高,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贫困地区 农户 扶贫开发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