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同机构所有权与公司债券融资成本
1
作者 吴春贤 朱生霞 张静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89,共11页
基于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协同治理、合谋舞弊以及两者交叠的混合效应,以2008—2023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共同机构所有权对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通过发挥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和提... 基于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协同治理、合谋舞弊以及两者交叠的混合效应,以2008—2023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共同机构所有权对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通过发挥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和提升债券信用评级的作用,共同机构所有权降低了公司债券融资成本,该结论支持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协同治理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降低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作用在经营风险高、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以及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时更加显著,共同机构所有权降低债券融资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公司绩效。以上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现有公司债券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同时为引导共同机构所有权积极参与债券市场治理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机构所有权 债券融资成本 影响机制 协同治理效应 合谋舞弊效应 混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机构所有权与企业创新效率
2
作者 吴春贤 步永生 张静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08-115,共8页
本文选取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共同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越多、持股比例越高,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效果越好,以上研究结论在采... 本文选取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共同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越多、持股比例越高,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效果越好,以上研究结论在采用多种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主要通过信息、知识传递效应和监督、治理优化效应影响企业创新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在分析师关注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相对于短期共同机构所有权,长期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创新效率更具显著提升作用;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主要针对发明专利成果,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成果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机构所有权 企业创新效率 代理问题 高管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股股东控制、管理层激励与公司过度投资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兴全 张丽平 吴昊旻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8-39,共12页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间严重代理冲突、控股股东政府性质,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从公司过度投资的视角对管理层激励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04-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及其性质对于管理层激励...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间严重代理冲突、控股股东政府性质,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从公司过度投资的视角对管理层激励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04-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及其性质对于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论是货币薪酬激励还是管理层持股激励都起到了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会削弱管理层激励的这种治理效应;而且,公司的政府控制性质在弱化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作用的同时,还会强化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管理层激励效应的负面影响。对股权分置改革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改强化了管理层激励对于公司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同时又弱化了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对管理层激励治理效应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不仅为现有文献关于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绩效关联的结论分歧提供新的解释,对于理解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的有效性,以及切实改进管理层激励契约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从新的视角为我国股改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层激励 控股股东 两权分离 过度投资 股权分置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技术创新的就业效应:创造还是替代?——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经验证据的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白俊 宫晓云 王婉婉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62,共8页
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如何协调好技术创新与就业的关系,以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我国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2003-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发现企业技术创新对就业增长总体上具有替代... 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如何协调好技术创新与就业的关系,以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我国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2003-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发现企业技术创新对就业增长总体上具有替代效应,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会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发明专利等颠覆性创新呈现出比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创新更大的替代效应;对于经济上行时期、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教育水平较低的员工而言,技术创新的替代效应更强。因此,应着重关注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下的转型问题,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应尽可能减少技术创新对就业带来的负面作用,而适应新技术下的企业用工需求、提升员工的受教育水平是避免技术创新阻碍就业增长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就业增长 经济周期 行业特征 教育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者权力、薪酬契约与过度投资——基于产品市场竞争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姚曦 张珂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9-25,共7页
考虑到中国作为转轨经济背景下的弱法制环境国家,上市公司所处的产品市场竞争条件有很大差异,文章以2009—2014年期间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产品市场竞争视角,研究管理者权力、薪酬契约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薪... 考虑到中国作为转轨经济背景下的弱法制环境国家,上市公司所处的产品市场竞争条件有很大差异,文章以2009—2014年期间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产品市场竞争视角,研究管理者权力、薪酬契约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薪酬激励能够有效减少公司过度投资,但是管理者权力却抑制了薪酬契约对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并且在国有企业中这种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同时,基于不同产品市场竞争环境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地位越低,越能够弱化管理者权力对薪酬契约改善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中国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酬与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者权力 薪酬契约 过度投资 产品市场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业竞争与企业集团内母公司委托贷款
6
作者 魏卉 姜旋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9,共9页
本文采用手工收集的我国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以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子公司所在地银行业竞争程度对企业集团内母公司向子公司发放委托贷款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发现,子公司所在地的银行业竞争程度越高,母公司向其发放的委... 本文采用手工收集的我国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以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子公司所在地银行业竞争程度对企业集团内母公司向子公司发放委托贷款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发现,子公司所在地的银行业竞争程度越高,母公司向其发放的委托贷款规模越小。进一步分析表明,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子公司较大的规模和非污染属性、母公司较大的经营风险强化了二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拓展性分析表明,子公司所在地银行业竞争加剧在挤出母公司委托贷款的同时能提升子公司独立负债能力以及母公司为子公司提供银行借款担保的数额,并缓释母公司的财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竞争 委托贷款 企业集团 影子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证券法》实施与分析师预测准确性
7
作者 魏卉 杨光 刘元昊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128,共7页
以2016~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新《证券法》的实施对分析师预测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证券法》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分析师预测偏差,且主要降低分析师乐观预测偏差。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 以2016~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新《证券法》的实施对分析师预测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证券法》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分析师预测偏差,且主要降低分析师乐观预测偏差。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新《证券法》的实施通过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显著增强了分析师预测准确性。异质性分析发现,新《证券法》对审计质量低、媒体监督强以及处于法治水平较低区域公司的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提升效果尤为明显。本文从分析师视角进行研究,为新《证券法》的实施效果提供了证据,为政府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信息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证券法》 信息披露 分析师盈余预测 乐观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管信息技术背景抑制了企业违规吗?
8
作者 王生年 张楠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32,共13页
基于2007—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高管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信息技术背景抑制了企业违规。影响机制表明,高管信息技术背景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与缓解信息不对称,抑制了企业违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管理层... 基于2007—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高管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信息技术背景抑制了企业违规。影响机制表明,高管信息技术背景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与缓解信息不对称,抑制了企业违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管理层持股、分析师关注较低及法制环境较差时,两者间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从信息技术背景来源而言,高管信息技术背景的经验性烙印对企业违规的影响更为显著;从高管类型而言,管理层和董事的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违规的影响更为显著;从违规类型而言,高管信息技术背景对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的影响更为显著;从违规程度而言,高管信息技术背景对严重违规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高管特质与企业违规的研究提供了增量文献,有助于企业选聘信息技术背景高管以发挥其在防范治理违规行为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信息技术背景 企业违规 高阶梯队理论 信息不对称 烙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治”抑或“绿滞”:企业绿色化转型与审计费用
9
作者 王生年 吴金柯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49,共12页
企业绿色化转型作为绿色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的重要方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以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绿色化转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绿色化转型能够降低审计费用,表现为“绿色治理”效... 企业绿色化转型作为绿色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的重要方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以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绿色化转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绿色化转型能够降低审计费用,表现为“绿色治理”效应。机制检验发现,企业绿色化转型通过完善环境内部控制、提高环境信息质量和减轻环境经营风险降低审计费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提高绿色生产效率和提升绿色管理能力均能够降低审计费用。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绿色化转型与审计费用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绿色独立董事占比低、重污染行业和地区环境司法能力差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经济后果检验显示,企业绿色化转型降低审计费用的同时不会降低审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绿色化转型 审计费用 环境内部控制 环境信息质量 环境经营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10
作者 霍远 宿婷婷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66-72,共7页
平稳高效的代际传承是破解家族企业长青难题并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03~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代际传承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会抑制企业高质量发展,而降低风险承担... 平稳高效的代际传承是破解家族企业长青难题并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03~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代际传承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会抑制企业高质量发展,而降低风险承担水平和加剧融资约束是产生上述效应的两条路径。进一步地,当家族企业为直接创办、多人家族企业、继承人继承方式为内部晋升以及所处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时,代际传承对家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明显。本文对家族企业科学制定代际传承决策以及政府有效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代际传承 企业高质量发展 风险承担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降低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吗?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楠 王生年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106,共18页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旨在解决制约经济循环发展的瓶颈,打破市场壁垒、推动市场一体化,促进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本文以2004—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企业大客户依赖的影响。研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旨在解决制约经济循环发展的瓶颈,打破市场壁垒、推动市场一体化,促进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本文以2004—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企业大客户依赖的影响。研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降低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且这种影响在地方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提高行业竞争程度、企业创新能力及信息披露质量,降低了大客户依赖。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营商环境较差、客户议价能力较高以及关系维护成本较高的企业中,该影响更为明显。经济后果研究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降低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减少了商业信用供给,提高了经营业绩。本文从供应链关系管理的视角,探究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政策效果,丰富了大客户依赖治理问题的研究,对持续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学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大客户依赖 行业竞争 创新能力 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差异如何影响公司现金持有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兴全 张兆慧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53,共13页
以2007—2015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企业竞争地位,考察企业战略差异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度与现金持有水平正相关,企业竞争地位能够削弱两者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增加了融资约束、企... 以2007—2015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企业竞争地位,考察企业战略差异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度与现金持有水平正相关,企业竞争地位能够削弱两者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增加了融资约束、企业风险及创新投资,进而导致企业现金持有水平提高;企业战略差异提高了现金持有竞争效应,但竞争地位高的企业不显著。研究表明,企业战略差异是现金持有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结论能够为企业管理层制定现金持有策略、进行企业战略选择以获取竞争优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差异 现金持有 竞争地位 竞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者关注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路径——基于信息透明度的中介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生年 张静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109,共9页
我国资本市场资产误定价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探索并剖析资产误定价的产生机理是资本市场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这一市场"异象",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以我国投资者和管理层双向有限... 我国资本市场资产误定价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探索并剖析资产误定价的产生机理是资本市场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这一市场"异象",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以我国投资者和管理层双向有限理性为背景,研究投资者关注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度越高,股价越有可能被高估;投资者关注通过信息透明度的部分中介效应加剧了股价高估。进一步检验发现,相比管理层持股比例低的上市公司,这种中介作用仅存在于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关注 信息透明度 资产误定价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行业民企“逆向混改”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中建环能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静 陈金奕 柴天宇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2-127,共6页
近年来,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对环保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环保行业民营企业面临着严重的流动性危机,为纾困求生,纷纷积极引入国有资本,掀起了“逆向混改潮”。文章以民营环保企业中建环... 近年来,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对环保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环保行业民营企业面临着严重的流动性危机,为纾困求生,纷纷积极引入国有资本,掀起了“逆向混改潮”。文章以民营环保企业中建环能为例,研究逆向混改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影响路径。研究发现,逆向混改通过发挥治理效应与资源效应影响中建环能的创新意愿、创新水平与创新产出,进而提升其创新绩效。研究有助于认识环保企业逆向混改对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理解逆向混改提升环保行业民企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为环保行业民营企业提供借鉴,促进我国环保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建环能 逆向混改 影响路径 创新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平台互动如何影响公司现金持有?——来自交易所互动平台的证据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兴全 程慧慧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9,共16页
以数字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为背景,针对企业的资金配置问题,利用2010-2020年深交所“互动易”和上交所“上证e互动”中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问答数据,从融资效应与治理效应的双重视角考察网络平台互动式沟通的数量特征和质量内涵对公司... 以数字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为背景,针对企业的资金配置问题,利用2010-2020年深交所“互动易”和上交所“上证e互动”中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问答数据,从融资效应与治理效应的双重视角考察网络平台互动式沟通的数量特征和质量内涵对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高数量和高质量的网络平台互动能够提升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其次,网络平台互动对公司现金持有的促进作用主要是治理效应而非融资效应,具体表现为抑制管理层在职消费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对企业所持现金的无效损耗而产生的现金回流。再者,网络平台互动提高公司现金持有的治理效应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信息环境差的公司以及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最后,网络平台互动可促使企业将增持现金用于创新、分红及慈善活动,改善资金再配置效率进而提升现金持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平台互动 现金持有 融资约束 治理效应 信息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影响IPO业绩表现吗?
16
作者 张楠 王生年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9,共12页
本文基于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可能隐藏的虚构交易视角,以2010—2022年A股IPO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对IPO业绩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关系型交易降低了IPO业绩表现,在关联供应商及客户的关系型交易中两者间的负向影... 本文基于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可能隐藏的虚构交易视角,以2010—2022年A股IPO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对IPO业绩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关系型交易降低了IPO业绩表现,在关联供应商及客户的关系型交易中两者间的负向影响更强;机制检验发现,供应链关系型交易通过提高企业经营风险、减少商业信用融资以及加剧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了IPO业绩表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风险资本参与、券商持股、承销商声誉较低、审计师投入较低、证监会专项检查通知发布后以及未收到IPO审核问询的样本中,两者间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将供应链关系型交易的经济后果研究拓展至一级资本市场,为监管部门完善注册制改革配套制度、健全信息披露体系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关系 IPO业绩表现 注册制改革 IPO审核问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溢出效应——基于公司债信用利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静 李晨 吴春贤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9,共13页
立足于我国股份回购制度重大修订以及债券市场债券违约潮的现实背景,以公司债信用利差为研究视角,考察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在债券市场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股份回购对公司债信用利差有正向影响,说明股份回购在债券市场存在溢出效应。进一... 立足于我国股份回购制度重大修订以及债券市场债券违约潮的现实背景,以公司债信用利差为研究视角,考察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在债券市场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股份回购对公司债信用利差有正向影响,说明股份回购在债券市场存在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份回购是通过“风险防御”效应中的信息风险传导使得公司债信用利差增大。公司治理水平越低、融资约束程度越高,这种溢出效应越明显。拓展性检验结果表明,股份回购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正向影响在《公司法》修订后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为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溢出效应研究提供了债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也为监管部门制定债权人利益保护政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份回购 信用利差 信号传递 信息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情境下电子领导力对工作重塑的影响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追 张媛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92-96,共5页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对67个团队、239名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电子领导力对团队工作重塑具有积极影响,团队情感承诺在电子领导力与团队工作重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具有高认知、高参与、高适应特征的团队志愿行...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对67个团队、239名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电子领导力对团队工作重塑具有积极影响,团队情感承诺在电子领导力与团队工作重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具有高认知、高参与、高适应特征的团队志愿行为正向调节电子领导力与团队工作重塑的关系。这启示领导者:提升团队电子领导力,加快团队数字化变革;培养团队情感承诺,促进团队工作重塑行为;塑造团队志愿行为,充分发挥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领导力 电子领导者 团队情感承诺 团队志愿行为 团队工作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创新专管部门监管对企业策略性专利行为的影响——以证券交易所问询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静 李晨 吴春贤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9-60,共12页
目前我国企业“重数量、轻质量”的策略性专利行为严重阻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创新活动专管部门对专利行为的政策性监管,忽视了证券交易所作为非创新专管部门对企业策略性专利... 目前我国企业“重数量、轻质量”的策略性专利行为严重阻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创新活动专管部门对专利行为的政策性监管,忽视了证券交易所作为非创新专管部门对企业策略性专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证券交易所对企业研发活动的监管问询通过“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抑制了企业的策略性专利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治理环境和信息环境有助于“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的发挥。本文拓展了企业策略性专利行为的研究视角,为非创新专管部门抑制策略性专利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有效参考,有助于推动企业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交易所监管问询 策略性专利行为 治理效应 信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并购、并购依赖与创新绩效 被引量:7
20
作者 白俊 周全 韩贺洋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十四五”规划要求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技术探索,技术并购具有产业融合创新效应、协同创新效应和双元创新效应,能快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但是技术并购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应进行全流程策略分析(并购前的目标评价、并购中分类管... “十四五”规划要求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技术探索,技术并购具有产业融合创新效应、协同创新效应和双元创新效应,能快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但是技术并购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应进行全流程策略分析(并购前的目标评价、并购中分类管理和并购后的整合分析),知识的相似性、互补性和吸收能力对并购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适度的知识相似性、互补性对并购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吸收能力越强并购创新绩效越好。成功战略并购的知识积累和发展压力均会导致并购依赖,根据知识基础理论,并购依赖对并购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根据成长压力理论,并购依赖对并购创新绩效具有消极影响,两种理论对并购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替代效应和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并购 并购依赖 创新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