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状对墓志文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向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9-133,共5页
定型期的行状具备了牒考功议谥、牒史馆请编录、上作者乞碑志的全部功能,但从实证角度而言,三个方面功能的发展并不同步。议谥是其较早使用的功能,其他两个方面,尤其是广泛为墓志提供素材的功能使用较晚。通过行状广泛为墓志提供素材的... 定型期的行状具备了牒考功议谥、牒史馆请编录、上作者乞碑志的全部功能,但从实证角度而言,三个方面功能的发展并不同步。议谥是其较早使用的功能,其他两个方面,尤其是广泛为墓志提供素材的功能使用较晚。通过行状广泛为墓志提供素材的社会风气在宋代逐渐形成,其实质是低层官宦及其亲旧对行状的接受和使用,是一种文体在社会阶层间的下行。通过行状为墓志提供素材,对墓志写作有着深刻的影响:行状给撰者提供更为详实的素材,使得墓志中族出、履历的书写更加详尽,从而导致墓志篇幅增长、风格细密;行状的使用也使至亲从墓志的撰写中解脱出来,从而引起墓志作者群体结构变化和序、铭分撰现象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状功能 墓志创作 篇幅 风格 撰者 体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灵与秩序:“神话主义”与当代西王母神话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新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5-43,共9页
在口承神话研究的基础上,在反思世界民俗学领域的"民俗主义"和"民俗化"的学术转向中,杨利慧教授提出了"神话主义"的概念。这个概念重点关注古典神话在当代社会中遗产旅游、电子媒介等新领域的挪用和重述... 在口承神话研究的基础上,在反思世界民俗学领域的"民俗主义"和"民俗化"的学术转向中,杨利慧教授提出了"神话主义"的概念。这个概念重点关注古典神话在当代社会中遗产旅游、电子媒介等新领域的挪用和重述问题。本文试图以"神话主义"的理念为基本视角,以西王母神话的当代呈现为中心,讨论"神话主义"与当代西王母神话研究的可能性路向,以此讨论"神话主义"的理论贡献,并通过引入"心灵""秩序"和"记忆"等概念丰富"神话主义"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主义 当代西王母神话 心灵 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奉敕撰写墓志的制度化及其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向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61,共5页
贞观三年(629)以后,虽然著作郎官部分承担了奉敕撰文的职责,但大部分奉敕撰文的撰者选择仍是随机的。开元二十六年(738)设立翰林学士院,随着翰林学士院各项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奉敕撰文也日益趋向制度化。大约到唐代宗大历年间,皇族... 贞观三年(629)以后,虽然著作郎官部分承担了奉敕撰文的职责,但大部分奉敕撰文的撰者选择仍是随机的。开元二十六年(738)设立翰林学士院,随着翰林学士院各项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奉敕撰文也日益趋向制度化。大约到唐代宗大历年间,皇族墓志的制度化已经基本完成。制度化后,亲属参与撰作过程的通道被堵塞,因写作素材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奉敕撰写的皇族墓志往往显得空泛、僵化。就墓主及其亲属而言,奉敕撰文象征着身份、地位和荣耀,但就施行者而言,撰文更多是职责,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职责,规范化、制度化是其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墓志 奉敕撰写 翰林学士 制度化 空泛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墓志题书郡望的增多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向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11-115,共5页
由于郡望既能"明厥氏所从出",又能区分政治等级和社会地位,魏晋至隋唐时期,在名前冠以郡望的风气非常流行。墓志题书郡望虽受争标郡望的社会风气影响,但并不与之完全同步。魏晋南北朝墓志很少郡望入题,唐代前期墓志题书郡望... 由于郡望既能"明厥氏所从出",又能区分政治等级和社会地位,魏晋至隋唐时期,在名前冠以郡望的风气非常流行。墓志题书郡望虽受争标郡望的社会风气影响,但并不与之完全同步。魏晋南北朝墓志很少郡望入题,唐代前期墓志题书郡望者保持在10%左右的低水平,开元前后题书郡望的墓志明显增多,天宝过后有过半之势。唐中后期题书郡望现象的普遍与士族迁出原籍葬归新贯的社会风气紧密相关,同时也受标榜门第的社会风气影响。其本质是魏晋崛起的士族政治社会向宋代以后的官僚政治社会变迁的世俗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墓志 题书郡望 士族迁徙 葬归新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夫妻合志首题书写的演变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向奎 唐奥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91-95,共5页
与单一墓主的墓志题式相比,夫妻合志的复杂性在于墓主的二人性,既然墓志是两人合志,那么在首题中理应兼书两人,但中国古代夫妻合志的首题书写经历了题不书妻到夫妇双标的演变:合志题不书妻,明代以前是常例,明代以后成为特例;合志首题夫... 与单一墓主的墓志题式相比,夫妻合志的复杂性在于墓主的二人性,既然墓志是两人合志,那么在首题中理应兼书两人,但中国古代夫妻合志的首题书写经历了题不书妻到夫妇双标的演变:合志题不书妻,明代以前是常例,明代以后成为特例;合志首题夫妇双标,明代以前是特例,明代以后变为常例。以明为界,夫妻合志首题的书写发生了一个转换。寻究转换的原因,主要有二:服母丧制度的变化;文体自身完善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妻合志 夫妇双标 母丧制度 文体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属自撰墓志文的叙事特点及其文学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向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67,共6页
亲属自撰是指丧葬主持者或重要参与者不请托他人而自己为墓主撰写的墓志文或撰作过程。无论血缘还是伦理,成年子嗣都理应是父母丧葬的主持者,子为父母撰文的比例在亲属自撰中相应最高。亲属自撰有自愿和被迫两种情形,自撰者心中常有顾虑... 亲属自撰是指丧葬主持者或重要参与者不请托他人而自己为墓主撰写的墓志文或撰作过程。无论血缘还是伦理,成年子嗣都理应是父母丧葬的主持者,子为父母撰文的比例在亲属自撰中相应最高。亲属自撰有自愿和被迫两种情形,自撰者心中常有顾虑,这源自传统的避嫌自夸心理。因撰者与墓主情感深厚、关系亲密,又因与请托撰文的隐含读者存在差异,亲属自撰具有抒情浓郁、细节私密、隐含读者独特等特点。这些特点在深化墓志的抒情功能、促进墓志人物个性化以及催生墓志变体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墓志 亲属自撰 叙事特点 文学意义 隐含读者 墓志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选刊与莫言创作的经典化——以《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为例
7
作者 张书群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3-126,共4页
在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场域,文学选刊在当代作家作品的"经典化"过程中拥有一种毋庸置疑的资质和能力。对1981年初登文坛的莫言来讲,他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学爱好者成长为一位蜚声世界文坛的顶尖级作家,这个巨大的成长空间... 在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场域,文学选刊在当代作家作品的"经典化"过程中拥有一种毋庸置疑的资质和能力。对1981年初登文坛的莫言来讲,他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学爱好者成长为一位蜚声世界文坛的顶尖级作家,这个巨大的成长空间与《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文学选刊长期的慧眼推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选刊在莫言创作的"经典化"过程中起到了一种重要的传播和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选刊 文学传播 《小说月报》 《小说选刊》 莫言 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墓志文中“妻生而见书”现象略论
8
作者 杨向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唐代墓志中的妻生而见书经历了一个逐渐增多的过程,这与"唐代士族之中央化"及唐代中后期重外任的仕宦风气都密切相关。迁入城市的士族疏远了与本家的联系,在无子嗣可以主持葬事的情况下,妻就被推到了事情的前沿;外任官员的增... 唐代墓志中的妻生而见书经历了一个逐渐增多的过程,这与"唐代士族之中央化"及唐代中后期重外任的仕宦风气都密切相关。迁入城市的士族疏远了与本家的联系,在无子嗣可以主持葬事的情况下,妻就被推到了事情的前沿;外任官员的增加了士人卒于任所、旅途的概率,因归葬的艰难,即使有子,妻仍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妻在其夫丧葬中作用重要,自然就增加了墓志中妻生而见书的机会。文体总是在诸多历史"细节"的影响下,以某些特定情形的出现为契机开始演变的,唐墓志妻生而见书的演变过程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规律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墓志 妻生而见书 增多 文体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