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陆早棉花品种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聂新辉 尤春源 +6 位作者 李晓方 秦江鸿 黄聪 郭欢乐 王夏青 赵文霞 林忠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04-2117,共14页
以新疆2013年前审定的51个新陆早常规棉花品种为材料,从50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稳定性好、且定位在棉花26条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选择2-3对)的75对核心引物,检测到多态性位点226个,每个标记检测到的基因型位点数在2-12之间... 以新疆2013年前审定的51个新陆早常规棉花品种为材料,从50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稳定性好、且定位在棉花26条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选择2-3对)的75对核心引物,检测到多态性位点226个,每个标记检测到的基因型位点数在2-12之间,平均为3.01个;引物多态信息量(PIC)值介于0.0799-0.8752之间,平均值为0.6624。结果显示,在51份新陆早棉花常规品种中,可利用特征引物将21份品种一次性区分开。利用40对引物可以完全区分开新陆早51份常规品种,并构建供试品种的指纹图谱。同时利用NTSYS-pc V2.10软件聚类分析表明,51个新陆早棉花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269-0.9873,平均值为0.7071,说明新陆早棉花品种之间遗传多样性较狭窄;遗传相似系数矩阵和聚类分析将51个新陆早品种分为4大类型,与原品种选育系谱高度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陆早常规品种 SSR DNA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打顶剂对新陆早48号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刚 陈兵 +4 位作者 张鑫 王旭文 韩焕勇 王方永 赵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11-14,共4页
以新陆早48号为材料,开展土优塔棉花打顶剂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化学打顶对棉花农艺性状、品质、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用量土优塔棉花打顶剂处理后,棉花的株高、果枝台数、叶龄数等农艺性状均优于人工打顶(CK),打净率在80%以上... 以新陆早48号为材料,开展土优塔棉花打顶剂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化学打顶对棉花农艺性状、品质、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用量土优塔棉花打顶剂处理后,棉花的株高、果枝台数、叶龄数等农艺性状均优于人工打顶(CK),打净率在80%以上。化学打顶不同用量处理棉花的单铃重增大,皮棉重、霜前花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喷施600、750、900 m L/hm^2用量土优塔棉花打顶剂相对于对照具有增产效果。化学打顶不同处理的百粒重、籽指、衣指、纤维长度、马克隆值、整齐度、伸长率等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土优塔棉花打顶剂能有效控制株高,但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顶剂 棉花 新陆早48号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早熟棉区棉花黄萎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惠慧 张学坤 +1 位作者 赵建军 艾尼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69,共4页
为明确新疆北疆早熟棉区黄萎病病菌的菌落类型及培养特性,于棉花黄萎病发病高峰期采集北疆早熟棉区典型发病地的病株进行分离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均为菌核型;25、20℃分别为菌丝生长、产孢的最适温度,33... 为明确新疆北疆早熟棉区黄萎病病菌的菌落类型及培养特性,于棉花黄萎病发病高峰期采集北疆早熟棉区典型发病地的病株进行分离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均为菌核型;25、20℃分别为菌丝生长、产孢的最适温度,33℃时绝大部分菌株仍能缓慢生长,并产生少量孢子;p H值在4~9范围内菌株均可生长,p H值在5~7范围内菌株生长较快;6.25%的菌株致死温度、时间为65℃、10 min,37.50%的菌株致死温度、时间为60℃、10 min,56.25%的菌株致死温度、时间为55℃、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 早熟棉区 棉花 黄萎病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棉花杂交种新陆早70号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海 邢朝柱 +4 位作者 李玉国 郭立平 齐贵鹏 郭景红 姚炎帝 《中国棉花》 2016年第4期29-30,共2页
主要介绍了新陆早70号的选育过程,在新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植株特征、产量、品质、抗病、抗虫性状表现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棉 新陆早70号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棉花品种新陆早79号的选育及高产创建实践 被引量:5
5
作者 尤春源 唐秉晖 +1 位作者 任贺丽 聂新辉 《中国棉花》 2022年第1期30-31,共2页
2020年和2021年新陆早79号在北疆早熟植棉区示范推广中早熟性突出,结铃性强,吐絮集中,含絮好,适宜机采,表现出较高的增产潜力。概述了新陆早79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及其高产创建实践。
关键词 新陆早79号 早熟优质 特征特性 抗病性 高产创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品种石选13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任贺丽 唐秉晖 尤春源 《中国棉花》 2023年第11期6-8,I0002,共4页
石选132于2022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9―2020年甘肃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中,该品种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生育期为138 d,株型较紧凑、塔形,株高75.5 cm,第一果枝节位5.7,单株结铃7.15个,铃重5.6 g,衣分41%,籽指11.0... 石选132于2022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9―2020年甘肃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中,该品种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生育期为138 d,株型较紧凑、塔形,株高75.5 cm,第一果枝节位5.7,单株结铃7.15个,铃重5.6 g,衣分41%,籽指11.05 g,霜前花率89.3%,纤维品质达到甘肃省棉花品种审定要求;2年平均666.7 m^(2)籽棉产量为357.3 kg,666.7 m^(2)皮棉产量为151.0 kg。从选育过程、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对石选132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石选132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旋花对7种土壤处理除草剂的敏感性测定及其防除药剂筛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学坤 惠慧 +5 位作者 林克剑 刘政 赵静 孙艳 董芳 徐冬冬 《中国棉花》 2016年第5期14-17,共4页
为明确新疆棉田田旋花对7种土壤处理剂的敏感性,采用种子生物测定法检测了田旋花对7种土壤处理剂的敏感性,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供试药剂对田旋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新疆棉田田旋花对不同土壤处理剂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对24%乙氧... 为明确新疆棉田田旋花对7种土壤处理剂的敏感性,采用种子生物测定法检测了田旋花对7种土壤处理剂的敏感性,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供试药剂对田旋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新疆棉田田旋花对不同土壤处理剂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对24%乙氧氟草醚EC的敏感性最高,对96%异丙甲草胺EC和50%扑草净WP的敏感性次之,对12.5%恶草酮EC敏感性最低。供试土壤处理剂的各处理对棉田田旋花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棉花安全。50%扑草净WP对田旋花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其次为24%乙氧氟草醚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旋花 土壤处理剂 生物测定 敏感性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采棉种植模式对脱叶剂雾滴截获、脱叶效果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麻向阳 丁宸旸 +7 位作者 吕新 韩小强 郝婷丽 尤春源 刘世豪 田程程 刘尚昌 侯彤瑜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85,共9页
为了明确机采棉种植模式对脱叶质量和棉花产量的影响,开展一膜三行(76 cm等行距)和一膜六行(66+10 cm宽窄行)2种种植模式田间试验,测定了棉花叶片尺度的脱叶剂雾滴粒径分布、覆盖率和沉积量,统计了棉花冠层脱叶剂雾滴的截获沉积、空间... 为了明确机采棉种植模式对脱叶质量和棉花产量的影响,开展一膜三行(76 cm等行距)和一膜六行(66+10 cm宽窄行)2种种植模式田间试验,测定了棉花叶片尺度的脱叶剂雾滴粒径分布、覆盖率和沉积量,统计了棉花冠层脱叶剂雾滴的截获沉积、空间分布和地面损失特性,分析了对脱叶效果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模式对脱叶剂雾滴的粒径分布、截获沉积和空间分布均有显著影响。与一膜六行模式相比,一膜三行模式下棉花叶片所截获的雾滴粒径显著增加(P<0.01),雾滴覆盖率和沉积量分别提高31%和83%,冠层内雾滴分布更加均匀,但冠层地面的雾滴损失量是一膜六行的3.5倍。一膜三行模式可以提升脱叶剂喷施14 d内的脱叶率,但最终脱叶率在2种模式间差异不超过3%,无显著差异。一膜三行较一膜六行模式的产量下降了8.6%(2020)和提升了5.0%(2021)。因此,一膜三行机采棉种植模式能有效改善脱叶剂雾滴在棉花冠层内的截获-沉积特性,有利于促进机采棉早期快速脱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棉花脱叶剂 雾滴粒径 雾滴覆盖率 雾滴沉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