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的影像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梁佳 康慧斌 +1 位作者 李葆青 隋滨滨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1期1255-1261,共7页
目的探讨青年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的影像表现,比较不同病因所致的青年MCA狭窄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影像特征。方法... 目的探讨青年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的影像表现,比较不同病因所致的青年MCA狭窄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接受HRMR-VWI检查并符合入组标准的青年(16~45岁)患者76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HRMR-VWI影像表现。根据出院诊断将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组及非AS组,比较不同病因所致MCA狭窄的影像特征,比较≤35岁患者与>35~45岁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影像特征。结果AS组49例[(35.76±5.29)岁,女5例],非AS组27例[(31.07±7.47)岁,女16例]。AS组女性比例低于非AS组(10.2%vs.59.3%,P<0.001),吸烟患者比例(83.7%vs.14.8%,P<0.001)、高脂血症患者比例(63.3%vs.18.5%,P<0.001)高于非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MR-VWI显示AS组多为偏心性管壁增厚(44/49,89.8%),非AS组多为同心性管壁增厚(23/27,85.2%),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组间最大管壁厚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35~45岁的患者高血压比例高于≤35岁患者(54.3%vs.29.3%,P=0.027)。结论AS仍为中国青年人群MCA狭窄的常见病因;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青年女性比例更高。AS与非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狭窄的影像特征方面,管壁增厚方式及最大管壁厚度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大脑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的急性或亚急性骨折的MRI表现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晨 程克斌 +6 位作者 蒋雯 李葆青 孙金磊 程晓光 于爱红 张军 张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急性或亚急性椎体骨折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经我院诊治的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资料与MR图像,在MR图像上,把骨折椎体按形态分为5型:正常,楔形变、双凹变形、单凹变形和挤压变形(即椎... 目的探讨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急性或亚急性椎体骨折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经我院诊治的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资料与MR图像,在MR图像上,把骨折椎体按形态分为5型:正常,楔形变、双凹变形、单凹变形和挤压变形(即椎体后缘压缩骨折);按椎体高度压缩严重程度分为4度: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急性或亚急性骨折椎体的分布情况分为:单发骨折,多发连续骨折和多发不连续骨折。MR图像评价由两位有多年诊断经验的骨骼肌肉系统放射医生完成,当有异议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应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74例患者中,共有592个椎体纳入研究,骨折椎体有280个,占47.3%。其中101个椎体为急性或亚急性骨折,占椎体骨折的36.1%。椎体形态改变:楔形变23个(22.8%),双凹变形60个(59.4%),单凹变形16个(15.8%),挤压变形2个(2.0%)。椎体高度压缩程度:轻度压缩20个(19.8%),中度压缩44个(43.6%),重度压缩37个(36.6%)。急性或亚急性骨折椎体的分布:单发54例(73.0%),多发连续11例(14.9%),多发不连续9例(12.2%)。结论在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MRI特点有助于急性或亚急性椎体骨折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急性 亚急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定量CT骨密度测量椎体内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葆青 孙金磊 +4 位作者 张祥 王月卿 王效丽 程晓光 陈祥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93-895,共3页
目的研究受检者椎体内不同感兴趣区(ROI)腰椎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结果的差异,以提高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资料与方法对206例受检者进行腰椎检查(99例经GE64排螺旋CT扫描,107例经东芝16排螺旋CT扫描),获取扫描数据,通过Mindways ... 目的研究受检者椎体内不同感兴趣区(ROI)腰椎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结果的差异,以提高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资料与方法对206例受检者进行腰椎检查(99例经GE64排螺旋CT扫描,107例经东芝16排螺旋CT扫描),获取扫描数据,通过Mindways QCT PRO工作站进行分析处理,使用软件的3D测量模式进行测量,ROI分别放在每个椎体的上、中、下1/3部位,分别测量L1~L3椎体上、中、下3个部位松质骨骨密度(BMD)。结果 L1~L3椎体上、中、下平均BMD分别为(116.75±47.73)mg/cm3、(126.37±47.63)mg/cm3和(123.77±52.67)mg/cm3,椎体内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内各部分骨密度相差<8%。结论腰椎椎体内BMD存在区域性差异,QCT BMD测量时应选择相同的感兴趣区以减少误差,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腰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和mDIXON-Quant评价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5
4
作者 孙金磊 李葆青 +5 位作者 王月卿 王雷 刘丹 程晓光 张勇 端木羊羊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396-401,共6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和m DIXON-Quant两种方法测量同一组患者L3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行腰椎MRI检查的患者均进行MRS和m DIXON-Quant扫描,... 目的采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和m DIXON-Quant两种方法测量同一组患者L3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行腰椎MRI检查的患者均进行MRS和m DIXON-Quant扫描,获取L3椎体FF。结果 MRS和m DIXON-Quant测量L3椎体FF类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是0.888(P=0.000),通过Bland-Altman分析发现50例配对数据95%一致性界限(-14.201,14.508),2%(1/50)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结论 MRS和m DIXON-Quant对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测量高度相关,m DIXON-Quant可用于评价椎体骨髓脂肪含量,未来可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MDIXON-Quant 椎体 骨髓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右下腹疼痛的价值 被引量:13
5
作者 荣冰水 陈巨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评估螺旋CT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右下腹疼痛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的急性右下腹疼痛病变的CT表现。结果:18例阑尾炎中,CT表现阑尾增粗,壁增厚,周围脂肪索条8例,含粪石4例、含气体3例;并发阑尾周围脓肿10例,CT... 目的:评估螺旋CT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右下腹疼痛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的急性右下腹疼痛病变的CT表现。结果:18例阑尾炎中,CT表现阑尾增粗,壁增厚,周围脂肪索条8例,含粪石4例、含气体3例;并发阑尾周围脓肿10例,CT表现回盲部轮廓不清的类圆形或不规则软组织团块影,中心呈低密度,脓肿壁呈环状或蜂窝状增强。阑尾粘液囊肿2例,CT均表现为盲肠阑尾区类椭圆形囊状低密度影,CT值为3~8Hu,边缘清晰锐利,壁较薄,局部弧线样钙化,无增强。盲结肠憩室炎1例,CT表现盲结肠增粗,肠壁增厚,边缘模糊,小气泡,分层增强。盲、结肠克隆病1例,CT表现盲肠及升结肠不对称性、节段性肠壁增厚,CT值23Hu,肠腔轻度狭窄,肠壁增强。盲、升结肠癌10例,CT平扫表现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呈不均匀增强,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不规则狭窄,壁结节。卵巢平滑肌瘤1例,CT表现右下腹一卵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CT值46~58Hu,轻度增强;卵巢纤维瘤2例(右侧1例,左侧扭转到右侧1例),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CT值33~50Hu,伴点弧形状钙化,无明显增强。结论:螺旋CT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右下腹疼痛病变具有较高价值,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右下腹疼痛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鼻翼根部高密度表皮样囊肿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荣冰水 陈巨坤 杨继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CT 表皮样囊肿 鼻翼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诊断胸膜斑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荣冰水 陈巨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研究胸膜斑的螺旋CT表现,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与石棉粉尘密切接触的42例胸膜斑的螺旋CT表现。结果:42例中,螺旋CT发现胸膜斑407个,其中透明型/非钙化型胸膜斑250个、钙化型胸膜斑36个和混合型胸膜斑121... 目的:研究胸膜斑的螺旋CT表现,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与石棉粉尘密切接触的42例胸膜斑的螺旋CT表现。结果:42例中,螺旋CT发现胸膜斑407个,其中透明型/非钙化型胸膜斑250个、钙化型胸膜斑36个和混合型胸膜斑121个;单侧10例、双侧32例;单发胸膜斑5例,多发胸膜斑37例;最大胸膜斑长4.2cm,厚1.2cm;胸膜斑的形状多种多样;钙化型和混合型胸膜斑内可见不同形态的钙化;胸膜斑多位于中、下胸部前或后外侧胸壁,肋骨下方28例(66.7%),侵犯双侧膈顶10例,心包4例,合并肺纤维化4例,6例增强扫描胸膜斑未见增强;肺尖和肋膈角不受累。正确诊断42例,正确诊断率100%。结论:螺旋CT能清晰地显示胸膜斑的部位、分布、范围、形态、大小、密度及其毗邻关系,结合石棉粉尘接触史,能与其他胸膜增厚病变鉴别,明确诊断。对胸膜斑/石棉肺,螺旋CT是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斑 石棉肺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无功能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完全囊变出血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荣冰水 陈巨坤 籍晓桃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9期1025-1025,共1页
关键词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巨大无功能性 出血 囊变 上腹胀痛 病例资料 腹式呼吸 上腹压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空肠闭孔疝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荣冰水 陈巨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闭孔疝 CT 诊断 空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rdner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荣冰水 陈巨坤 籍晓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 硬纤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急性胃穿孔1例
11
作者 荣冰水 王桂香 +1 位作者 杨继祥 陈巨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74-47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胃穿孔 CT诊断 神志 腹部CT 腹肌 肌紧张 上腹部 扩展 异常 化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的胸部CR和CT动态改变
12
作者 李葆青 董晓芮 +3 位作者 李燕君 谭权新 张祥 陈巨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 :研究SARS胸部CR和CT的动态改变。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研究 47例SARS一系列胸部CR和CT资料。结果 :47例均有异常发现。起病 1~ 3天 ,异常发现包括单发小圆形磨玻璃密度影 2 0例 ,小结节 2 1例 ,单发大结节 3例和局部磨玻璃... 目的 :研究SARS胸部CR和CT的动态改变。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研究 47例SARS一系列胸部CR和CT资料。结果 :47例均有异常发现。起病 1~ 3天 ,异常发现包括单发小圆形磨玻璃密度影 2 0例 ,小结节 2 1例 ,单发大结节 3例和局部磨玻璃斑片影 3例。 74.5 % ( 3 5 /4 7)位于单侧肺 ,63 .8% ( 3 0 /4 7)分布于中下肺野 ,63 .8% ( 3 0 /4 7)位于中外带。发病后 1周病变迅速进展 ,范围扩大 2 7例 ,病变增大或双侧侵犯 10例 ,在磨玻璃密度影内出现结节或带条影 10例。发病后 2~ 3周 ,病变继续增大 10例 ,肺实变 8例和肺不张 3例 ,但 2 6例病变开始吸收。出院后 2周 ,6例胸部CR示残留条索或斑片影 ,但其中 1例 2周后再胸部CR复查显示残留索条影完全吸收。结论 :SARS的胸部CR和CT的动态改变能反映其病理改变 ,并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和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综合征 肺炎 计算机 X射线摄影 CT 玻璃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胆囊炎继发十二指肠炎和结肠炎1例
13
作者 荣冰水 陈巨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胆囊炎 十二指肠炎 结肠炎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用于CT检出肋骨新鲜骨折 被引量:8
14
作者 梁洁 孙金磊 +2 位作者 李梦远 周江燕 李葆青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55-560,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辅助系统用于CT检出肋骨新鲜骨折的效能。方法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对1000例急诊CT所示肋骨新鲜骨折患者进行逐层标注,再由另2名高年资医师进行审核;将图像导入深睿医疗Dr.Wise骨折CT影像辅助检测系... 目的观察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辅助系统用于CT检出肋骨新鲜骨折的效能。方法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对1000例急诊CT所示肋骨新鲜骨折患者进行逐层标注,再由另2名高年资医师进行审核;将图像导入深睿医疗Dr.Wise骨折CT影像辅助检测系统(简称Dw_AI)。于1000例中随机抽取60例(40例肋骨新鲜骨折、20例无骨折)作为数据集2,以其余940例为数据集1(902例肋骨新鲜骨折、38例无骨折)。由1名影像科主任医师(CR)基于数据集1独立评估肋骨新鲜骨折,将其结果与Dw_AI结果进行对比,评估Dw_AI的效能。由2名低年资和2名中等年资医师参与多阅片者多病例(MRMC)临床试验,基于数据集2,分别于病灶、肋骨和患者级别评估Dw_AI辅助不同年资医师诊断的效能。结果数据集1全部940例中,2946支肋骨存在3452处新鲜骨折;Dw_AI对各级别肋骨新鲜骨折的敏感度均高于CR(P均<0.05)。数据集2全部60例中,112支肋骨存在123处新鲜骨折;Dw_AI辅助下,不同年资医师诊断各级别肋骨新鲜骨折的敏感度均有所提高(P均<0.05)。结论AI辅助系统用于CT检出肋骨新鲜骨折的效能较佳,且能提高医师、尤其低年资医师的诊断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工智能 多阅片者多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