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次分析法在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窦慧娟 张晓东 张慧丽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46,共3页
阐述了层次分析法的一般原理,就指标的选取、判断矩阵的形成及一致性检验、权重的计算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N—S两地最佳交通运输方式的选取为例,研究了层次分析法在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中的应用。
关键词 交通运输 层次分析法 运输方式选择 方案比选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方差预测法预测岩土工程变形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国辉 马莉 +2 位作者 杨腾峰 侯永会 李卫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2-166,共5页
根据最小方差预测理论 ,提出了用最小方差预测法预测岩土工程变形 ,对其建模机理和准则进行了论述 ,并对预测模型的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实际应用中 ,将最小方差预测法与其它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该方法建模简便 ,计... 根据最小方差预测理论 ,提出了用最小方差预测法预测岩土工程变形 ,对其建模机理和准则进行了论述 ,并对预测模型的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实际应用中 ,将最小方差预测法与其它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该方法建模简便 ,计算简单 ,模型更新优化快 ,能取得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方差预测 变形预测 模型优化 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工程中原状泥化夹层的动三轴试验 被引量:6
3
作者 薛守义 王思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9-94,共6页
对黄河小浪底工程左岸山体含泥化夹层的岩芯试样进行了动三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总剪应力比α较小时,试样变形随振次增加而趋向稳定,而当α大于0.4时,变形随振次增加呈破坏性发展趋势;试样的动强度随振次增加而减小,在振次... 对黄河小浪底工程左岸山体含泥化夹层的岩芯试样进行了动三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总剪应力比α较小时,试样变形随振次增加而趋向稳定,而当α大于0.4时,变形随振次增加呈破坏性发展趋势;试样的动强度随振次增加而减小,在振次达到千次后趋向稳定。根据试验成果,并结合山体的实际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化夹层 岩芯试样 变形 强度 水利工程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线路初步设计方案比选系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祥琴 牛红凯 张晓东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5-58,共4页
铁路线路初步设计方案比选系统是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的核心内容 ,可在计算机上完成平纵断面设计和线路方案比选。文章研究其中的快速三角网数字地面模型、平面交互设计。
关键词 线路初步设计 设计方案比选系统 数字地面模型 交互设计 纵断面设计 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 数据库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间轨道结构双层叠合交叉梁系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岳渠德 姜福香 李向国 《铁道标准设计》 2002年第12期1-4,共4页
基于系统的观点 ,建立一种较为复杂的区间轨道结构动力学模型———双层叠合交叉梁系空间力学模型 ,并推导各模型单元的特性矩阵 ,给出区间轨道结构的振动微分方程。该模型中同时考虑了轨道的垂向和横向 ,细化了枕轨联结点等 ,为区间轨... 基于系统的观点 ,建立一种较为复杂的区间轨道结构动力学模型———双层叠合交叉梁系空间力学模型 ,并推导各模型单元的特性矩阵 ,给出区间轨道结构的振动微分方程。该模型中同时考虑了轨道的垂向和横向 ,细化了枕轨联结点等 ,为区间轨道动力学仿真研究提供建模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轨道结构 双层叠合交叉梁系 计算机模拟 铁路工程 空间力学模型 振动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沈客运专线有碴轨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简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向国 岳渠德 +5 位作者 况勇 康琳 许建军 吴启新 陈浩 严恒山 《铁道标准设计》 2001年第12期26-27,共2页
简要介绍秦沈客运专线有碴轨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并重点对质量控制标准、检验数量、检验方法举例阐明。
关键词 秦沈客运专线 轨道工程 质量检验 评定标准 铁路 有碴轨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选择的城市轨道交通最优票价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闫小勇 牛学勤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3年第6期79-82,共4页
通过建立概率选择模型 ,分析了多种交通方式竞争条件下的客票收入、客流量、票价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城市轨道交通最优票价的一种方法 。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最优票价 计算方法 概率选择模型 客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交互式铁路初步设计方案比选系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进杰 王明生 《铁道标准设计》 2001年第7期25-26,共2页
人机交互式铁路线路初步设计方案比选系统是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的基础 ,为此 ,研究数模的建立方法 ,提出面向图形对象的交互式设计技术。应用表明 。
关键词 初步设计 人机交互式 铁路线路 地形特征 设计方案比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波速代替K_(30)评价路基压实质量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2
9
作者 范云 陈进杰 王明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1-454,共4页
如何改进和提高路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技术和方法是当前的一个技术难题,亦是路基施工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铁道部确定以K30试验指标作为路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标准和方法,并将其用于秦沈客运专线的施工检测,这无疑是路基施... 如何改进和提高路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技术和方法是当前的一个技术难题,亦是路基施工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铁道部确定以K30试验指标作为路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标准和方法,并将其用于秦沈客运专线的施工检测,这无疑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技术的一次飞跃。但该检测方法需要大型配重设备的配合,并且检测速度慢、占用较多的检测人员和场地,因此急需开发新的检测技术。将面波技术用于路基施工质量检测,从理论上建立了面波波速与K30检测指标的相关公式,以现场对比试验结果对该理论公式进行检验和修正,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并阐述了波速测试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以及实现产业化时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30指标 检测标准 路基压实 面波波速 专用仪器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简支梁桥竖向有载频率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苏木标 李建中 梁志广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6-80,共5页
采用车 -桥系统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 ,对不同跨度简支梁桥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桥梁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在列车过桥全过程中是周期性变化的 ,其数值不仅与桥梁本身的刚度和质量分布有关 ,同时还与桥上车辆各轮对... 采用车 -桥系统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 ,对不同跨度简支梁桥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桥梁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在列车过桥全过程中是周期性变化的 ,其数值不仅与桥梁本身的刚度和质量分布有关 ,同时还与桥上车辆各轮对悬挂弹簧的刚度和簧下质量及其在桥上的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系统 竖向振动 有载自振频率 铁路桥 简支梁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运专线竖曲线与平面曲线重叠的试验验证 被引量:13
11
作者 练松良 陈松林 李向国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5-79,共5页
客运专线线路参数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旅客舒适度,而在试验列车运行条件下进行的轮轨力测试和列车运行平稳性试验是验证线路参数设置合理与否的主要手段。秦沈客运专线是我国第一条时速200 km的客运专线,对设... 客运专线线路参数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旅客舒适度,而在试验列车运行条件下进行的轮轨力测试和列车运行平稳性试验是验证线路参数设置合理与否的主要手段。秦沈客运专线是我国第一条时速200 km的客运专线,对设计中采用参数合理性的实验验证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叙述了4 个半径为20 000 m的竖曲线与半径为5 500 m、7 000 m和9 000 m的平面曲线重叠条件下,轮轨作用力和列车通过时车体加速度和平稳性指标的测试过程和结果。分析表明,曲线超高应根据列车运行速度设置,以减小未被平衡的横向离心力。根据测试数据得出在试验列车250 km/h速度条件下通过这4个竖圆重叠区段是安全的,列车的舒适度达到良限值,说明竖曲线对行车影响并不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专线 竖曲线 平面曲线 重叠设置 轮轨受力 列车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列车振动响应数值分析方法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玉娥 白宝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1-93,共3页
高速铁路隧道结构在列车动载作用下的动力工作状态和力学响应在我国尚未进行研究 ,该问题研究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高速列车振动荷载 ,本文给出两种列车动载的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弹塑性本构关系和摩尔库伦屈服准则 ,应用有限元模型在时域... 高速铁路隧道结构在列车动载作用下的动力工作状态和力学响应在我国尚未进行研究 ,该问题研究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高速列车振动荷载 ,本文给出两种列车动载的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弹塑性本构关系和摩尔库伦屈服准则 ,应用有限元模型在时域内对隧道结构及其周围岩体进行动力响应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动力响应 有限元 列车 振动 结构设计 振动荷载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路基与桥梁过渡段技术措施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广庆 刘宪福 叶朝良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8-39,共2页
在高速铁路路基与桥梁连接处,由于两者刚度的不同,使轨面容易产生沉降差,其高平顺性受到影响,危及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为此,介绍世界高速铁路国家(包括国内京沪高速铁路)在该部位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过渡段 技术措施 铁路桥 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基压实质量快速监测仪器研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进杰 王祥琴 +1 位作者 张晓东 牛红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340-344,共5页
根据瞬态瑞利波原理,研制路基压实质量快速监测仪器,探讨了仪器研制的关键技术,通过1 000多组对比试验,建立了地基系数K30和瑞利波波速RV的数学关系式。该仪器具有准确、快速、轻便的特点,可以替代K30、压实度等试验。
关键词 地基系数K30 压实度 路基 瑞利波 互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台阶式加筋土挡土墙试验研究 被引量:47
15
作者 杨广庆 蔡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54-257,共4页
关键词 加筋土挡墙 多级台阶式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D 抑制既有钢桥提速时发生振动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建中 扬益谦 苏木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85,共5页
针对我国在既有线路进行列车提速试验时发现的,当客车速度为44.44m/s(160km/h)左右时,32m下承钢板梁出现竖向振动的现象,提出采用质量调频阻尼器(TMD)来抑制这种共振反应,并建立了TMD-桥梁-车辆系统... 针对我国在既有线路进行列车提速试验时发现的,当客车速度为44.44m/s(160km/h)左右时,32m下承钢板梁出现竖向振动的现象,提出采用质量调频阻尼器(TMD)来抑制这种共振反应,并建立了TMD-桥梁-车辆系统动力方程。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证明,TMD是一种有效和实用的减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D 钢桥 振动抑制 铁路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不平顺激励下高速铁路桥上列车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玉森 信丽华 +1 位作者 杨丛娟 邹振祝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49,75,共4页
本文用车桥耦合动力学的理论 ,分析了长波不平顺和短波不平顺激励下桥上列车的动力响应 ,并以列车的安全性和旅客的舒适性为管理标准 ,得出不平顺的安全限值。
关键词 轨道不平顺 高速铁路桥 安全性 舒适性 动力响应 列车 车轿耦合动力学 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Ⅲ型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场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春雨 邹振祝 段祝平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90-596,共7页
研究了无限大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Griffith裂纹受反平面剪切冲击作用的问题· 材料两个方向的剪切模量假定为成比例按特定梯度变化· 通过采用积分变换_对偶积分方程方法 ,获得了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场· 动态应力强... 研究了无限大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Griffith裂纹受反平面剪切冲击作用的问题· 材料两个方向的剪切模量假定为成比例按特定梯度变化· 通过采用积分变换_对偶积分方程方法 ,获得了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场· 动态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正交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桁组合结构计算模式与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荣辉 程纬 +1 位作者 王海龙 曾庆元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2-76,共5页
首先用有限个横向条带法构造了板桁组合结构板梁单元考虑局部面外变形的空间位移模式 ,然后根据变分原理 ,导出了横向条带板梁单元的结构矩阵。文末应用所编程序 ,对广东西江桥板桁组合结构模型梁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局部面外变形 振动特性 板桁组合结构 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上承式钢板梁桥横向振动抑制方案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苏木标 李建中 梁志广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19,共6页
通过对目前抑制铁路上承式钢板梁桥横向振动的几种方案进行定性的分析和比较 ,认为 :静力加固方案可以使桥梁振幅有所减小 ,但不能避免准共振现象的发生 ,而且工程造价较高 ,施工也不方便 ;两桥连接方案减振效果明显 (减振率近 5 0 % ) ... 通过对目前抑制铁路上承式钢板梁桥横向振动的几种方案进行定性的分析和比较 ,认为 :静力加固方案可以使桥梁振幅有所减小 ,但不能避免准共振现象的发生 ,而且工程造价较高 ,施工也不方便 ;两桥连接方案减振效果明显 (减振率近 5 0 % ) ,比较经济也比较方便 ,但同样不能避免准共振现象的发生 ;动力减振方案 (MTMD抑振方案 )可以有效的抑制桥梁的准共振现象 (现场试验中减振率达 5 1.83% ) ,而且工程造价较低 ,施工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承式桥 铁路桥 钢板梁桥 横向振动抑制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