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及控制措施分析
1
作者 王军文 刘彦伟 +3 位作者 张钊 李春雨 李勇 郭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0-726,共7页
为了提高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考虑施工过程对成桥恒载内力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探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和动轴力对主梁与主墩损伤的影响,分析波形钢腹板代... 为了提高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考虑施工过程对成桥恒载内力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探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和动轴力对主梁与主墩损伤的影响,分析波形钢腹板代替混凝土腹板对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的控制效果,并通过优化桥墩截面尺寸、对主墩局部施加预应力及双柱墩间设置横系梁来控制主墩的地震损伤。研究表明: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对主梁混凝土应力影响较小,考虑动轴力后主墩墩顶、墩底在地面峰值加速度分别达到0.4g、0.6g时开裂,墩顶更易损伤;波形钢腹板可提升主梁抗震能力,却降低主墩抗震性能;优化桥墩截面、对桥墩局部施加预应力、双柱墩间设置横系梁等措施均可提升主墩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损伤 控制措施 抗震性能 峰值地面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下道砟破坏几何形状特征研究
2
作者 常建梅 田喜龙 冯怀平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42,49,共6页
研究目的:在基础刚度突变的路桥过渡段,受冲击荷载作用有砟轨道道床道砟破碎比较严重,给线路安全运营和养护维修造成巨大压力,道砟破碎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关注。现有研究主要采用落锤冲击方法,围绕道砟的级配变化和整体破坏特征开展... 研究目的:在基础刚度突变的路桥过渡段,受冲击荷载作用有砟轨道道床道砟破碎比较严重,给线路安全运营和养护维修造成巨大压力,道砟破碎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关注。现有研究主要采用落锤冲击方法,围绕道砟的级配变化和整体破坏特征开展,而有关道砟几何形状变化的量化研究还比较少见。几何形状是道砟的重要参数,其变化特征对道床性能劣化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在道砟冲击试验及宏观分析结果基础上,利用激光扫描和三维图形分析方法,研究道砟几何形状破坏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结论:(1)冲击荷载作用下断裂破坏道砟占比显著增加,棱角破坏和断裂破坏道砟的颗粒占比约为3∶1,随粒径增加,发生断裂的道砟比例增加,块状道砟发生棱角破坏的比例约为针状和片状的2倍,针状、片状道砟发生断裂破坏的比例约为块状的3倍;(2)棱角破坏道砟在棱边、角等处的最大缺失深度通常在5 mm以内,棱角破坏道砟的形状系数随粒径增大而增加,块状道砟形状系数变化率较小,针状和片状道砟形状系数变化率较大,可达块状道砟形状系数变化率的3倍以上;(3)利用比表面积指标可区分两种道砟破坏类型,断裂道砟试样前后的比表面积呈线性关系,截距代表了断裂道砟增加表面消耗冲击能的性能,对断裂面的位置有重要影响;(4)本研究结果可为道床的劣化评估和维修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荷载 道砟 几何形状 破坏特征 三维图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冲击作用下砂岩裂缝扩展及渗透率响应特征
3
作者 王伟 刘泽 +4 位作者 牛庆合 常江芳 袁维 郑永香 商松华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91,共14页
为了研究循环冲击作用下砂岩型铀矿的裂缝及渗透率特征,通过霍普金森杆实验系统对砂岩试样进行了循环冲击,分别在试样冲击3次、6次和9次后,测得砂岩试样的动态力学特性。随后,对冲击后的砂岩试样进行CT扫描,并对扫描得到的裂隙进行了三... 为了研究循环冲击作用下砂岩型铀矿的裂缝及渗透率特征,通过霍普金森杆实验系统对砂岩试样进行了循环冲击,分别在试样冲击3次、6次和9次后,测得砂岩试样的动态力学特性。随后,对冲击后的砂岩试样进行CT扫描,并对扫描得到的裂隙进行了三维重构,从而测得孔隙裂隙参数的变化,并对冲击后试样内部结构及损伤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微观渗流模拟对试样进行渗透性分析,获得试样的模拟渗透率变化特征。最后,进行了冲击后试样的渗透率室内试验,测得实际渗透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循环冲击使得试样产生累积损伤,降低了其动态力学性能,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试样内能量循环蓄积-释放,导致裂缝“扩展-压实-再扩展-再压实”;循环冲击过程中,试样内部小而孤立的裂缝逐步形成大且相互贯通的裂缝,而中裂缝同时存在错断、连通的双重效应,呈现非线性变化特征;循环冲击作用使得试样内产生更多复杂裂缝,导致流体渗流通道更多、渗流规模更大;循环冲击3次时,试样形成单一裂缝,渗透率提升340.91%~380.00%;循环冲击6次时,裂缝初步连通,渗透率提升1 468.18%~2 893.33%;循环冲击九次时,形成连通裂缝网络,渗透率提升4 718.18%~9 380.00%。研究表明,循环冲击作用能够显著提高砂岩的渗透率,裂缝扩展和连通是渗透率提升的关键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循环冲击 SHPB CT扫描 渗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低温与极端雪荷载耦合作用下大跨高铁站房屋盖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林琳 魏明阳 +3 位作者 张学明 高鹏远 张魁杰 李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高铁站房钢屋盖对温度敏感且超静定次数较多,在寒区低温和积雪作用下容易造成垮塌。为探究高铁站房异形屋盖结构在低温及极端雪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以东北某地区高铁站房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屋盖模型,利用现场监测数... 高铁站房钢屋盖对温度敏感且超静定次数较多,在寒区低温和积雪作用下容易造成垮塌。为探究高铁站房异形屋盖结构在低温及极端雪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以东北某地区高铁站房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屋盖模型,利用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设计温差对屋盖结构的影响,考虑场址处近年极端低温天气频现,分析极端温差下屋盖受力。基于不同设计雪荷载分布方式,开展屋盖结构的受力分析,进而考虑寒区极端雪荷载,并探究极端雪荷载与极端温差耦合下的受力状态。结果表明:屋盖两侧弧形边缘部分杆件不同温差下应力变化显著,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极端温差下需要重视此区域内杆件应力变化;站房屋盖设计时,对于存在天窗的屋盖结构,应重视因天窗与周围屋面高度差而产生的不均匀雪荷载对结构内力的影响;极端雪荷载作用下,屋盖最大应力杆件接近屈服,最大竖向位移也接近规范容许值;考虑极端雪荷载与极端降温耦合相比设计雪荷载与设计温差耦合屋盖最大拉应力、最大下绕位移分别增大47.1%、50.2%,且应力已经超过钢材设计强度,在寒区大跨高铁站房钢屋盖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二者耦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站房 屋盖 温差作用 雪荷载 耦合作用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流发生器对翼型气动性能影响的连续雷诺数效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娅娅 赵佳诚 +2 位作者 曹万鹏 刘庆宽 吕善宁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4-472,共9页
为了有效提升大型风力机的发电效率,对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的优化措施进行了探究。采用风洞试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连续大雷诺数范围内,涡流发生器对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优化效果的雷诺数效应。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的增大,翼型升力系数... 为了有效提升大型风力机的发电效率,对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的优化措施进行了探究。采用风洞试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连续大雷诺数范围内,涡流发生器对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优化效果的雷诺数效应。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的增大,翼型升力系数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无论是否布置涡流发生器,均表现出明显的雷诺数效应,同时,涡流发生器对翼型气动性能优化效果的雷诺数效应也与其布置位置有关;当涡流发生器布置在距翼型前缘0.1c~0.2c范围内时,对翼型升力系数的提升效果显著优于其布置在距翼型前缘0.3c~0.4c范围内,且这种提升效果随雷诺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强,但是这种增强趋势并非线性变化;当涡流发生器布置在距翼型前缘0.3c~0.4c处时,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其对翼型升力系数的提升幅度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存在一个临界雷诺数。拟合得到了表征不同雷诺数条件下涡流发生器对翼型气动性能优化效果的计算公式,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风力机 翼型 风洞试验 涡流发生器 雷诺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围岩压力-承载区特征曲线的挤压大变形隧道支护原则研究
6
作者 马凯蒙 刘勇 +4 位作者 樊浩博 刘志春 朱正国 张俊儒 冯冀蒙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挤压大变形隧道常常出现初期支护侵限、喷射混凝土局部开裂、钢架扭曲甚至局部塌方等灾变。以高速铁路大埋深Ⅳ级围岩双线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法建立围岩压力-承载区特征曲线;依托中老铁路会排山隧道进行现场测试,验证围岩压力... 挤压大变形隧道常常出现初期支护侵限、喷射混凝土局部开裂、钢架扭曲甚至局部塌方等灾变。以高速铁路大埋深Ⅳ级围岩双线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法建立围岩压力-承载区特征曲线;依托中老铁路会排山隧道进行现场测试,验证围岩压力、变形与松弛范围的关系;基于松弛区对埋深的敏感性,给出不同埋深下Ⅳ级围岩隧道支护原则。结果表明:随着变形的增加,围岩压力逐渐减小,而松弛区逐渐增大,岩体离散阈值出现在松弛区范围内;围岩压力-承载区特征曲线的结果基本可以反映现场的实际情况;Ⅳ级围岩隧道在埋深达到千米级时,围岩开挖后可先进行混凝土初喷及锚杆支护,锚杆长度建议为6~8 m,如遇变形速度快或变形量大时可采用预应力锚杆,适当增加支护刚度,可采用刚柔结合的支护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围岩压力-承载区特征曲线 现场验证 挤压大变形 支护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拔型三向隔震支座恢复力模型与力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刘彦伟 吴涛 +3 位作者 彭涛 郝玉军 郭进 王军文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3,共8页
传统隔震支座不具备竖向隔震能力,且抗拔能力较差,基于水平隔震与竖向隔震功能分离的思想,设计了一种具有抗拔功能的三向隔震支座.阐明了抗拔型三向隔震支座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对其水平、竖向恢复力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建立实体有限... 传统隔震支座不具备竖向隔震能力,且抗拔能力较差,基于水平隔震与竖向隔震功能分离的思想,设计了一种具有抗拔功能的三向隔震支座.阐明了抗拔型三向隔震支座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对其水平、竖向恢复力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建立实体有限元模型,对支座的水平、竖向滞回性能及抗拔性能进行参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抗拔型三向隔震支座在水平和竖向均表现出优异的滞回性能.水平耗能与竖向压力、滑移幅值、摩擦系数呈正相关,水平等效刚度及阻尼比随竖向压力、摩擦系数增大而增大;竖向耗能与预压量、加载幅值呈正相关,竖向等效刚度随预压量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加载幅值的增加而减小.抗拔装置发挥作用时,在设计竖向位移内抗拔刚度为零,但当抗拔位移达到设计位移后抗拔刚度可达415 kN/mm,在上拔力达到871 kN前,抗拔装置各部件均未屈服,表明支座抗拔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拔型三向支座 恢复力模型 数值模拟 力学性能 减隔震支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向正弦来流下4∶1矩形柱气动力和绕流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靖洪淼 许浩然 +3 位作者 李维康 赵万茹 崔胜楠 乔明哲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36,共12页
在湍流来流中,矩形柱绕流流场具有不同于均匀流中的流动形态。为深入了解顺向脉动来流对矩形柱绕流流场的影响,采用三维大涡模拟(large-eddy simulations, LES)方法,对不同频率顺向正弦来流下宽高比4∶1矩形柱气动力和流场特性进行研究... 在湍流来流中,矩形柱绕流流场具有不同于均匀流中的流动形态。为深入了解顺向脉动来流对矩形柱绕流流场的影响,采用三维大涡模拟(large-eddy simulations, LES)方法,对不同频率顺向正弦来流下宽高比4∶1矩形柱气动力和流场特性进行研究,深入探讨了升阻力系数、背压系数、斯特劳哈尔数、回流长度和再附长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比较了均匀流与正弦来流下4∶1矩形柱的流场结构及演化过程。研究表明:矩形柱绕流流场结构受来流条件影响显著;在顺向正弦来流下,4∶1矩形柱阻力系数主频与来流频率基本一致,当f_u/f_0≥0.3时,在升力方向上正弦来流占据主导地位,交替旋涡脱落被强烈抑制;当来流频率f_u增大时,回流长度保持增大态势,而再附长度先增大后减小,在f_u/f_0=0.3时达到最大值;在正弦来流中,矩形柱前缘上下两侧旋涡对称分离,尾部旋涡脱落与前缘不同步,尾缘旋涡交替脱落并在尾流中破碎为小尺度旋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向正弦来流 4∶1矩形柱 大涡模拟(LES) 气动力特性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宽深比理想U形峡谷风场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靖洪淼 崔胜楠 +3 位作者 李维康 乔明哲 赵万茹 许浩然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5-183,共9页
山区峡谷地形多变,风场特性较平原地区更加复杂。为探究山区U形峡谷风场特性及其分布规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不同宽深比的理想U形峡谷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峡谷内平均风特性、脉动风特性和流场。结果表明,峡谷宽深比对平均风特性和脉... 山区峡谷地形多变,风场特性较平原地区更加复杂。为探究山区U形峡谷风场特性及其分布规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不同宽深比的理想U形峡谷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峡谷内平均风特性、脉动风特性和流场。结果表明,峡谷宽深比对平均风特性和脉动风特性存在显著影响,随着峡谷宽深比的减小,峡谷中的平均风速逐渐减小,峡谷的加速效应减弱,峡谷底部中心风攻角由正逐渐减小为负,湍流强度逐渐增大。峡谷内部各个位置处的功率谱均与von Kármán谱吻合较好,宽深比为0.33峡谷中心处脉动风谱峰值频率最小,由于山的阻挡作用,宽深比小的峡谷入口前的气流更加剧烈,峡谷内部涡更大。各工况峡谷内湍流积分尺度随高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峡谷上方逐渐增大,随着峡谷宽深比增大,峡谷内各处湍流积分尺度变化逐渐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峡谷 宽深比 大涡模拟方法 风场特性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玉学 杨君保 +1 位作者 陈铁 田玉基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6-1114,共9页
针对K-means算法进行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中存在的分类数k值需凭经验事先给定以及所有初始聚类中心均需随机选取带来的分类情况数过多、从中寻找最优分类结果工作量大且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大跨屋盖结构表面... 针对K-means算法进行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中存在的分类数k值需凭经验事先给定以及所有初始聚类中心均需随机选取带来的分类情况数过多、从中寻找最优分类结果工作量大且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方法。首先,建立分类数k与其相应测点风荷载的误差平方和(Sum of the Squared Errors:SSE)关系曲线,引入手肘法基本思想,实现最优分类数kst值的精准识别;其次,在首个初始聚类中心随机选取基础上,引入轮盘法基本思想,完成对剩余初始聚类中心的高效选取;然后,根据类内紧凑、类间分散的原则,通过类内紧凑性判定指标S(k)和类间分散性判定指标D(k),构造并借助SD(k)值有效性检验,得到最优的风荷载分区结果;最后,以北京奥林匹克网球中心大跨悬挑屋盖结构为例,针对风洞试验所得风荷载测试结果,采用所提方法对其表面最不利风压系数进行分区计算,并与传统K-means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高效实现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压分区计算,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屋盖结构 风荷载分区 K-MEANS算法 分类数 聚类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引导多尺度降噪卷积神经网络的钢轨表面缺陷图像降噪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仁祥 潘升 +2 位作者 杨黎霞 王建西 夏天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1,共9页
针对钢轨表面缺陷图像降噪依赖人工设置滤波参数和缺陷边缘模糊的问题,提出基于注意力引导多尺度降噪卷积神经网络的钢轨表面缺陷图像降噪方法。首先采用深层网络中的多尺度卷积自动提取含噪图像的特征,使其不依赖于人工设置滤波参数,... 针对钢轨表面缺陷图像降噪依赖人工设置滤波参数和缺陷边缘模糊的问题,提出基于注意力引导多尺度降噪卷积神经网络的钢轨表面缺陷图像降噪方法。首先采用深层网络中的多尺度卷积自动提取含噪图像的特征,使其不依赖于人工设置滤波参数,并克服单尺度卷积特征不够精细导致缺陷边缘模糊的问题;其次利用跳跃连接融合网络深层特征和浅层特征,强化浅层特征影响,克服因网络加深导致浅层特征被忽略的问题,使特征更充分;然后利用注意力机制调节特征在空间不同位置的权重,筛选出能表征噪声的特征,获得噪声信息;最后通过重建模块去除含噪图像中的噪声,实现端到端的降噪。试验结果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证明所提方法不仅降噪效果更好,且更有效地保留了缺陷边缘信息,为缺陷精确分割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表面缺陷 图像降噪 卷积神经网络 多尺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Canopy-k-means的大跨屋盖表面风荷载分区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玉学 纪君 董阳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0-538,共9页
针对k-means聚类算法在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计算中,聚类数k值随机选取容易导致结果不稳定和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提出改进的Canopy-k-means聚类算法。首先,引入Canopy算法并对其初始阈值和聚类中心的选取方式进行改进,减少初始值选... 针对k-means聚类算法在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计算中,聚类数k值随机选取容易导致结果不稳定和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提出改进的Canopy-k-means聚类算法。首先,引入Canopy算法并对其初始阈值和聚类中心的选取方式进行改进,减少初始值选取的盲目性,以提高风荷载分区结果的可靠性;其次,通过改进Canopy算法对风荷载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快速准确地确定聚类数k值;第三,将改进Canopy算法与k-means结合使用,实现最优分类数k值的精准识别,使得改进的Canopy-k-means聚类算法进行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区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分区结果;最后,以一大跨柱面屋盖干煤棚结构为例,基于风洞试验所得结构表面风荷载数据测试结果,采用所提改进的Canopy-k-means聚类算法对其表面风荷载进行分区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Canopy-k-means聚类算法,将0°、50°和90°风向角时大跨屋盖表面风荷载划分为了3个不同的分区,其对应的SD值分别为2.36、3.51和2.52,较传统k-means聚类算法所得对应值明显降低,类内紧凑性和类间分散性明显提升。所提改进Canopy-k-means聚类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最优分区结果,对大跨屋盖表面风荷载分区具有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结构 风荷载测压 风荷载分区 K-MEANS聚类算法 Canopy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震源模型的跨断层隧道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13
作者 罗超 曹晓雨 +3 位作者 高阳 徐飞 徐旸 王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93-304,共12页
在跨断层隧道的抗震设计和地震响应分析中,目前存在断层错动与地震动耦合加载物理机制不明确和计算理论不完善的问题。基于物理震源模型和简化波动输入法,提出了一种跨断层隧道地震响应分析框架,可在跨断层隧道地震响应分析中实现断层... 在跨断层隧道的抗震设计和地震响应分析中,目前存在断层错动与地震动耦合加载物理机制不明确和计算理论不完善的问题。基于物理震源模型和简化波动输入法,提出了一种跨断层隧道地震响应分析框架,可在跨断层隧道地震响应分析中实现断层错动和地震动的耦合加载。通过自由场和土-隧道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两组算例,对该方法和同震变形场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先进性。结果表明:在自由场模型的地震响应分析中,该方法计算的加速度响应结果精度显著优于同震变形场法,两种方法的位移响应结果误差均较小;对于土-隧道相互作用模型的地震响应分析,该方法与同震变形场法在隧道衬砌的加速度、位移、等效应力的计算结果分别最大相差19.20%、3.04%、4.48%,隧道衬砌的位移呈现了显著的跨断层分布特性。该方法可以实现模拟断层错动和地震动对隧道结构的共同作用,计算精度较现有方法更高,可用于跨断层工程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跨断层隧道 物理震源模型 简化波动输入法 断层错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作用的砂岩地浸采铀效果数值模拟分析
14
作者 郑永香 张傲 +6 位作者 王伟 卫海洋 牛庆合 尹超 杨浩天 雷云 贾男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108,共12页
为探究低渗砂岩铀矿在不同因素下的产量变化情况,根据储层有效应力与渗流特性的关系,建立有效应力-渗流数值模型。通过日产水量分析流固耦合作用下储层的产量变化规律,并结合变异系数法分析注入压力、初始渗透率和井间距对产量的影响。... 为探究低渗砂岩铀矿在不同因素下的产量变化情况,根据储层有效应力与渗流特性的关系,建立有效应力-渗流数值模型。通过日产水量分析流固耦合作用下储层的产量变化规律,并结合变异系数法分析注入压力、初始渗透率和井间距对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考虑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储层产量会更快进入稳定状态,产量更高;应力敏感性系数越大,有效应力减小对地层渗透率影响越明显。注入压力越大,地层有效应力减小区域下降幅度增大,地层渗透率增大区域升高幅度增大,产量逐渐增多;流固耦合作用下,产量随着初始渗透率增大而增多且增长速度较快;流固耦合作用下,随着井间距的增大,注采井间有效应力减小的影响减弱,注采井间渗透率增大趋势也在下降,产量逐渐降低。结合各因素变异系数变化可得,注入压力对产量效果影响更明显。本研究有助于建立完整的砂岩铀矿地浸采铀生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有效应力 渗透率 产量规律 地浸采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的钢轨表面缺陷检测
15
作者 陈仁祥 潘升 +2 位作者 杨黎霞 高晓鹏 王建西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4,共7页
研究目的:钢轨表面缺陷是铁路交通安全运行的重要隐患,对其进行准确检测十分重要。钢轨服役的复杂环境使其可能沾染污渍,同时钢轨缺陷形状往往不一致,为解决钢轨附着污渍导致误识别以及缺陷形状不一致导致难以准确检测的问题,提出基于改... 研究目的:钢轨表面缺陷是铁路交通安全运行的重要隐患,对其进行准确检测十分重要。钢轨服役的复杂环境使其可能沾染污渍,同时钢轨缺陷形状往往不一致,为解决钢轨附着污渍导致误识别以及缺陷形状不一致导致难以准确检测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YOLOv7的钢轨表面缺陷检测方法。研究结论:(1)通过构建数据集时以包含污渍的钢轨图像作为负样本的方法,利用标签差异使网络学习区分缺陷和污渍的特征,克服了对污渍误检测问题;(2)通过可变形卷积与嵌入通道注意力机制对YOLOv7完成改进,即通过对卷积采样点添加偏置的方式实现可变形卷积替换固定卷积,实现网络对缺陷几何形变适应能力的增强,同时将通道注意力机制嵌入网络中,利用其为不同通道特征加权的特点使网络关注缺陷特征,从而增强了缺陷特征提取能力;(3)通过将钢轨表面缺陷数据集加载于构建的改进YOLOv7网络实现端到端的钢轨表面缺陷检测,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4)本研究成果可为钢轨表面缺陷智能化检测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表面 缺陷检测 注意力机制 可变形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重载铁路T梁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宏伟 武启帆 +1 位作者 刘永前 李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91,共8页
随着部分货运铁路扩能改造为重载运输铁路,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不仅承受重载列车的大轴重,同时,列车加载次数也显著增加,极大地影响了桥梁的正常使用功能,导致梁出现开裂、钢筋锈蚀等病害,因此,需要采用加固技术来合理提升梁的承载能力... 随着部分货运铁路扩能改造为重载运输铁路,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不仅承受重载列车的大轴重,同时,列车加载次数也显著增加,极大地影响了桥梁的正常使用功能,导致梁出现开裂、钢筋锈蚀等病害,因此,需要采用加固技术来合理提升梁的承载能力和适应性。以一孔运营了20年的跨径12 m在役钢筋混凝土T梁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1片未加固T梁开展静力加载弯曲破坏试验,探讨在役钢筋混凝土T梁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同时对另1片梁通过在梁底张拉5块预应力碳纤维板进行加固并开展弯曲破坏试验,对加固效果进行验证;通过理论计算及现场试验探究试验梁加固前后在不同等级荷载作用下的钢筋应力、裂缝和变形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体外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后,在役钢筋混凝土T梁的梁体刚度得到有效提高;虽然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无法提高梁体的抗裂性能,但对于梁上已产生的裂缝发展起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构件的使用性能;在最不利列车荷载作用下,梁体混凝土及钢筋应力分别下降24.15%、47.68%,裂缝宽度下降66.68%、跨中挠度下降16.31%,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加固效果显著,能够满足运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在役钢筋混凝土T梁 预应力碳纤维板 加固技术 破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限状态法和容许应力法用于重载铁路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评价的对比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宏伟 于子杰 +1 位作者 刘永前 李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7-72,共6页
为了探究一座足尺重载铁路钢筋混凝土T梁的抗弯承载力,并与Q/CR 9300—2018《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和TBJ 2—1985《铁路桥涵设计规范》规定的设计承载能力进行对比,进而对极限状态法和容许应力法设计理论进行对比分析,选取一... 为了探究一座足尺重载铁路钢筋混凝土T梁的抗弯承载力,并与Q/CR 9300—2018《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和TBJ 2—1985《铁路桥涵设计规范》规定的设计承载能力进行对比,进而对极限状态法和容许应力法设计理论进行对比分析,选取一片采用容许应力法设计的12 m跨度钢筋混凝土足尺T梁(专桥(88)1024)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两种设计方法进行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继而根据静力加载破坏试验中钢筋应力、T梁的变形和裂缝发展状况以及最终破坏状态,得到T梁实际承载能力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破坏试验得到的实际承载能力是极限状态法计算的1.59倍,说明按容许应力法设计的钢筋混凝土T梁抗弯承载力有较大的安全储备;极限状态法的钢筋应力容许值略低于容许应力法的容许值,实际钢筋应力比理论计算值低9%,约为极限状态法容许值的95.8%,能满足极限状态法的要求;挠度的试验值比两种理论计算的挠度低约8%,满足挠度的容许值要求;裂缝宽度的试验值均比理论计算值大21%,但仍满足裂缝宽度的容许值要求。该梁经过多年运营,其抗弯承载力、应力、挠度和裂缝宽度仍可满足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桥梁 极限状态法 容许应力法 静力加载破坏试验 钢筋混凝土T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布约束典型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提升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勇 解梦飞 +1 位作者 张翰誉 许宏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81,共8页
连续玄武岩纤维布(BFRP)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性价比,在结构抗震加固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玄武岩纤维布约束典型钢筋混凝土高架桥墩柱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符合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常规配筋墩柱、低配筋墩柱以及考虑钢... 连续玄武岩纤维布(BFRP)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性价比,在结构抗震加固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玄武岩纤维布约束典型钢筋混凝土高架桥墩柱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符合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常规配筋墩柱、低配筋墩柱以及考虑钢筋锈蚀的常规配筋柱缩尺模型,并在部分模型上进行玄武岩纤维布缠绕加固,进而开展了拟静力试验研究,然后依据试验试件,运用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未加固常规配筋墩柱相比,BFRP加固后的常规配筋柱其滞回性能及耗能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低配筋墩柱在经过BFRP加固后的抗震性能能够达到常规配筋墩柱的水平;墩柱内钢筋锈蚀后滞回性能有所降低,但是经过BFRP缠绕加固后的抗震性能能够接近未锈蚀常规配筋墩柱;数值模拟所得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一致,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加固 桥墩墩柱 玄武岩纤维布 拟静力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荷载作用下的装配式钢桁架桥应力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海 许宏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7-131,共5页
为了分析装配式钢桁架桥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应力特性,基于ANSYS车桥耦合振动理论建立了钢桁架桥有限元模型,对不同速度车辆荷载加载下的应力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在不同速度下钢桥5种最不利杆件的轴力时程曲线;进行了特定速度载荷工况实... 为了分析装配式钢桁架桥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应力特性,基于ANSYS车桥耦合振动理论建立了钢桁架桥有限元模型,对不同速度车辆荷载加载下的应力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在不同速度下钢桥5种最不利杆件的轴力时程曲线;进行了特定速度载荷工况实装试验,得到关键部位试验应力值,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钢桁架桥的应力数值分析模型具有可信性,能够为钢桁架桥结构的优化设计和通行规则的制定提供仿真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车辆荷载 应力分析 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组合加载下砂岩破坏机制及裂纹密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伟 梁渲钰 +3 位作者 张明涛 贾泽钰 张思怡 王奇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47-2658,共12页
为探讨砂岩在动静组合加载条件下的破坏特征及损伤规律,采用三维动静组合分离式Hopkinson压杆测试系统对砂岩试样进行了多组动静组合、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的冲击试验,利用CT扫描与数字岩芯技术得到了砂岩试样内部不同截面的破坏图和损... 为探讨砂岩在动静组合加载条件下的破坏特征及损伤规律,采用三维动静组合分离式Hopkinson压杆测试系统对砂岩试样进行了多组动静组合、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的冲击试验,利用CT扫描与数字岩芯技术得到了砂岩试样内部不同截面的破坏图和损伤后试样内部的三维重构图及裂纹密度,研究了砂岩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破坏形式和破坏机制,并对轴压、围压及应变率对砂岩裂纹密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探究。试验结果表明:常规动态冲击作用下,砂岩的动态破坏形式为典型的拉伸劈裂破坏;一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砂岩的动态破坏形式为典型的压剪破坏,内部呈现出共轭双曲线形的压剪面;三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砂岩的动态破坏形式同样表现为压剪破坏,但内部破坏面为圆台(锥)形,并对不同加载条件下砂岩的动态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在不同加载状态下砂岩的裂纹密度随应变率的增加均呈递增趋势,轴压、围压的施加限制了裂纹的产生和增长速率,围压相对于轴压对裂纹产生和扩展的限制程度更大,并从砂岩的抗压强度和裂纹产生的补偿空间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利用轴压、围压模拟地应力,分析了地下0、200、400、600 m处应变率对砂岩裂纹密度的影响规律,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若要产生同样效果的裂纹密度,地下600 m处的砂岩所需应变率大约是无地应力状态下的3.4倍。从裂纹密度角度构建了不同加载状态下损伤变量和应变率之间的量化关系式,该研究结果可为无临空面爆破开采过程中不同爆炸应力波与岩石内部裂纹开展程度的量化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动静组合加载 CT扫描 破坏机制 应变率 裂纹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