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亚敏 郝卓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11,共5页
综述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主要处理技术与研究动态,总结了各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各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认为应根据高氨氮废水的水质特征,选择合适的物化和生物处理方法,实现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最大化。
关键词 高浓度氨氮废水 物化脱氮技术 生物脱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吸收法处理焦化厂剩余氨水中氨氮及苯酚 被引量:19
2
作者 郝卓莉 王爱军 +3 位作者 朱振中 刘亚敏 杜娜 沈志松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20,共5页
膜吸收法是一种新型的挥发性污染物废水处理新技术,具有能耗低、无二次污染和污染物可得到回收利用等特点。实验研究了pH值、温度和流速等操作条件对氨和酚去除效果的影响,膜污染和清洗方法,以及能源消耗评估等与工业化应用相关的几个... 膜吸收法是一种新型的挥发性污染物废水处理新技术,具有能耗低、无二次污染和污染物可得到回收利用等特点。实验研究了pH值、温度和流速等操作条件对氨和酚去除效果的影响,膜污染和清洗方法,以及能源消耗评估等与工业化应用相关的几个实际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膜吸收法处理焦化厂剩余氨水中的氨氮及挥发性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氨的去除率高达99.7%,回收率为99.5%,能源费用仅为蒸氨法的4.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吸收 废水处理 焦化剩余氨水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酶处理对鳕鱼挥发性风味物质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郝卓莉 杨萌 +1 位作者 刘亚敏 陈玉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7-59,共3页
通过利用多酚氧化酶、脂肪氧化酶和胶原蛋白水解酶3种不同的酶对鳕鱼进行处理,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对处理后的鳕鱼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鳕鱼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为醛类、酮... 通过利用多酚氧化酶、脂肪氧化酶和胶原蛋白水解酶3种不同的酶对鳕鱼进行处理,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对处理后的鳕鱼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鳕鱼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为醛类、酮类、醇类、酯类、酸类和烷类物质,其中醛类、酮类和醇类是鳕鱼风味的主要成分,鳕鱼经过不同的酶处理后,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前体物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形成独特的风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数据无阻塞交换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白海斌 邵淼青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7年第6期63-65,共3页
介绍了一种串口数据交换的设计方案。利用FPGA、单片机、时隙交换(TSI)芯片实现大容量的数据终端DTE和数据信道DCE无阻塞的交换,以及在时间轴上的无缝隙切换。同时,具有硬件冲突检测功能以及信道振铃检测功能,为数据终端和数据信道能够... 介绍了一种串口数据交换的设计方案。利用FPGA、单片机、时隙交换(TSI)芯片实现大容量的数据终端DTE和数据信道DCE无阻塞的交换,以及在时间轴上的无缝隙切换。同时,具有硬件冲突检测功能以及信道振铃检测功能,为数据终端和数据信道能够正常通信提供了保障。其交换规模可达到40×40×8,完成多串口数据线与握手线的全交换,完全满足了多个串口数据终端和数据信道交叉通信中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数据交换 TSI 数据线 握手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农渔用地为主的沿海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特点研究——以唐海县为例
5
作者 彭林 刘征 张连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1878-11882,12018,共6页
通过对唐海县生态环境特点分析,总结了以农渔用地为主的沿海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一般性特点,以期供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沿海地区 生态规划 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体替代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对基围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杨萌 刘亚敏 +2 位作者 陈玉峰 常春石 郝卓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2-75,共4页
悬浮生长生物反应器生产的微生物絮体可以为虾产业提供一种新的饲料原料。本研究以养鱼后的废水和糖为生长介质,在反应器中制备微生物絮体。将微生物絮体作为基围虾的日粮原料经过35d的饲养试验,比较2种对照日粮(无微生物絮体)与3种处... 悬浮生长生物反应器生产的微生物絮体可以为虾产业提供一种新的饲料原料。本研究以养鱼后的废水和糖为生长介质,在反应器中制备微生物絮体。将微生物絮体作为基围虾的日粮原料经过35d的饲养试验,比较2种对照日粮(无微生物絮体)与3种处理组日粮(含微生物絮体)对基围虾生产性能的影响。对照1和微生物絮体日粮(日粮1~3)粗蛋白质、总脂肪、粗纤维、钙、镁、磷、钾和钠的水平相当。对照1和对照2不含微生物絮凝体,在大豆油、虾粉和矿物质盐水平上略有不同。对于日粮1(微生物絮体7.8%)和日粮2(微生物絮体15.6%)以蛋白为基础的大豆浓缩蛋白替换为以干物质为基础的微生物絮体,其水平分别为7.8和15.6%。日粮3用微生物絮体7.8%和鱼油0.50%(微生物絮体+鱼油)代替鱼粉。每个饲喂箱饲养4只基围虾,在35d的饲养试验中,每组10个重复。各组基围虾的最终存活率(93%~100%)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1、2组、日粮1~3每周体重增重分别为1.09,0.88,1.64,1.61,1.63g。3种含有微生物絮体的日粮组总增重为8.07~8.18g,3种微生物絮体组每周增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粮添加微生物絮体使基围虾的生长提高了1800%,而对照饲料中虾的体重变化约为1100%。此外,添加7.8%的微生物絮体足以在本试验条件下提供这种未知的营养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体 基围虾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