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以石家庄市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于开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5-178,共4页
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对研究城市水循环、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地下水超采、防治地下水水质恶化 ,以及揭示两大主要地下水环境问题 (地下水超采与水质恶化 )之间的有机联系都具有重要意义。石家庄城市化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对研究城市水循环、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地下水超采、防治地下水水质恶化 ,以及揭示两大主要地下水环境问题 (地下水超采与水质恶化 )之间的有机联系都具有重要意义。石家庄城市化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具有典型示范性。本文以石家庄市为例 ,在分析地下水在城市供水中的作用及其开发利用基础上 ,通过研究城市化影响地下水补给的变化规律 ,进一步探讨了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机理 ,最终建立城市化影响下地下水补给增量的诱发机理框图。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化会导致地下水补给量的增加 ;地下水开采诱发产生对城市周围井场和地表水的袭夺以及城市供、排水系统渗漏所造成的新补给源的引入是城市化诱发产生地下水补给增量的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地下水补给 补给增量 新补给源 开发 利用 城市供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变化对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邵爱军 葛之艺 +1 位作者 刘志刚 杜兴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3-36,共4页
环境变化及其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是复杂的,根据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量统计数据分析表明,近30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增强,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量处于减少的态势。地下水超采所引起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不仅造成地表产流减... 环境变化及其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是复杂的,根据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量统计数据分析表明,近30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增强,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量处于减少的态势。地下水超采所引起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不仅造成地表产流减少,而且使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在直接消耗大量水资源和土壤水分的同时,也使农田蒸散发加强,从而造成地表径流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的减少。在新一轮水资源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加强地下水位大埋深条件下,地表产流量,地下水补给量,以及作物产量水平提高对水资源影响的实验研究,以提高新一轮水资源评价成果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水资源 气候变化 地表径流 地下水补给 作物需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环保税制 保护环境资源
3
作者 郑敏 孙长远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1年第6期26-29,共4页
本文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 ,提出征收环境税是保护环境的最佳经济手段。认为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环保税收体系 ,加强相关配套规章制度的研究 ,以期真正保护环境资源。
关键词 环境资源 保护 环境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蚀变-流体填图与成矿流体系统 被引量:15
4
作者 蒙义峰 侯增谦 +7 位作者 杨竹森 曾普胜 徐文艺 田世洪 李红阳 王训成 姜章平 姚孝德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为了详细刻画和深刻理解区域流体系统 ,文章在传统的地质填图方法基础上 ,针对流体活动性状及其地质记录 ,提出了一套区域蚀变_流体填图方法程序 ,并在铜陵地区进行了示范性研究 ,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套“蚀变_流体填图”的方法明确了流... 为了详细刻画和深刻理解区域流体系统 ,文章在传统的地质填图方法基础上 ,针对流体活动性状及其地质记录 ,提出了一套区域蚀变_流体填图方法程序 ,并在铜陵地区进行了示范性研究 ,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套“蚀变_流体填图”的方法明确了流体填图的填图对象 ,填图单位划分理论依据———流体同源性理论 ,制定了流体系统_流体子系统_流体单元三级填图单元划分方案。在铜陵地区建立了与成矿流体有关的 4套流体系统 ,即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燕山晚期中低温流体系统和燕山晚期繁昌火山流体系统 ,并划分出 7个流体子系统和 18个流体单元。通过“蚀变_流体填图”掌握了铜陵矿集区成矿流体的空间分布规律 ,阐述了不同流体系统的成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蚀变-流体填图 流体系统 空间展布 成矿特征 铜陵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矿集区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时空结构 被引量:37
5
作者 杨竹森 侯增谦 +7 位作者 蒙义峰 曾普胜 李红阳 徐文艺 田世洪 王训诚 姚孝德 姜章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1-297,共17页
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七大矿集区之一 ,构造上经历了晚古生代的陆缘裂陷、中三叠世的陆_陆碰撞和侏罗纪—白垩纪的陆内构造_岩浆活动。晚石炭世的海底喷流沉积形成了广泛分布的块状硫化物 ,除部分构成块状硫化物矿床外 ,还为燕... 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七大矿集区之一 ,构造上经历了晚古生代的陆缘裂陷、中三叠世的陆_陆碰撞和侏罗纪—白垩纪的陆内构造_岩浆活动。晚石炭世的海底喷流沉积形成了广泛分布的块状硫化物 ,除部分构成块状硫化物矿床外 ,还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提供了部分硫和金属物质。为了查明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及其时空展布特征 ,在铜陵矿集区内开展了以流体活动记录为对象的蚀变_流体填图工作。结果显示 ,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不仅形成以块状硫化物为主体的喷流沉积记录 ,而且在下伏岩系中遗留了区域规模的流体蚀变记录。以块状硫化物为主体的喷流沉积记录构成 3个喷流沉积旋回 ,在垂向上和横向上均具有成分和结构的分带性。流体蚀变记录在上部构成顺层蚀变带 ,在中部构成沿断裂和裂隙充填的石英_硫化物脉体群 ,在下部则构成半整合蚀变带 ,表明喷流沉积流体系统由下渗的海水在下部半整合蚀变带形成储集区 ,经高地热异常的加热后 ,沿中部脉体群向上迁移 ,在进入顺层蚀变带后沿砂岩层向两侧扩散 ,最后经同生断裂和裂隙向海底喷出。块状硫化物与蚀变岩、喷流沉积旋回及硫化物硫同位素的空间展布特征 ,显示区内存在 3个受基底断裂控制的NWW向延伸的流体活动域 ,包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喷流沉积流体系统 块状硫化物 区域蚀变铜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滦平陆相侏罗—白垩系生物地层界线及候选层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柳永清 庞其清 +2 位作者 李佩贤 田树刚 牛绍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6-180,共5页
滦平盆地张家沟侏罗—白垩系界线上下为连续沉积的滨浅湖—半深湖序列,介形类和叶肢介类化石丰富,是中国陆相J\K界线理想的层型候选剖面。通过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介形类、叶肢介生物组合及沉积学与成因地层学的综合研究,认为陆相侏罗—... 滦平盆地张家沟侏罗—白垩系界线上下为连续沉积的滨浅湖—半深湖序列,介形类和叶肢介类化石丰富,是中国陆相J\K界线理想的层型候选剖面。通过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介形类、叶肢介生物组合及沉积学与成因地层学的综合研究,认为陆相侏罗—白垩系生物地层界线以介形类大个体滦平介Luanpingella的消失、女星介Cypridea的出现,叶肢介Nestoria、Pseudograpta及Keratestheria等的消失以及Eosestheria的始现,扇三角洲平原或前缘亚相或等同亚、微相带的结束为标志。陆相界线层型研究和定义异于海相盆地,陆相环境生物化石的自然缺欠可以通过地层格架建立及沉积亚微相序列高精度地划分、对比予以弥补,并应纳入陆相界线层型的定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平盆地 侏罗-白垩系 生物地层 界线 候选层型 河北 介形类 叶肢介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雷达在环境地质灾害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7
作者 王俊茹 吕继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0-73,共4页
简要介绍了地质雷达在探测孤石体、溶洞及土洞等地质灾害体的基本原理、数据采集技术及方法,并对波场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总结了地质雷达在环境工程领域的作用。
关键词 地质雷达 勘测技术 弧石体 溶洞 土地 数据采集 环境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山羊寨哺乳动物化石看柳江盆地洞穴堆积的时代与环境 被引量:9
8
作者 牛平山 张燕君 法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山羊寨洞穴堆积是河北省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众多溶洞的洞穴堆积之一,其中含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经发掘整理与鉴定,采用生物地层学和哺乳动物生活习性对比分析方法,确定其时代为Qp2 3,晚于辽宁营口"... 山羊寨洞穴堆积是河北省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众多溶洞的洞穴堆积之一,其中含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经发掘整理与鉴定,采用生物地层学和哺乳动物生活习性对比分析方法,确定其时代为Qp2 3,晚于辽宁营口"金牛山下组动物群",早于河北"迁安爪村动物群"和内蒙古"萨拉乌苏动物群",其特征反映了中国华北与东北过渡地带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面貌,并反映出当时区内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水域条件等生态环境的多次时空变化。如此众多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增加了保护区遗迹资源的多样性和保护价值;为该区洞穴堆积的时代与沉积环境研究提供了依据;改变了区内洞穴堆积仅为中更新世地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洞穴堆积 时代 古环境 更新世中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地区寒武系崮山组的穿时性及沉积层序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立峰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9年第2期185-189,共5页
崮山组是以页岩为主的岩石地层单位,在太行山地区表现了明显的穿时性。在井陉地区,崮山组仅限于崮山阶下部的Blackwelderia延限带,厚2~5m;在曲阳地区,崮山组包括崮山阶及长山阶的中部,位于Blackwelde... 崮山组是以页岩为主的岩石地层单位,在太行山地区表现了明显的穿时性。在井陉地区,崮山组仅限于崮山阶下部的Blackwelderia延限带,厚2~5m;在曲阳地区,崮山组包括崮山阶及长山阶的中部,位于Blackwelderia与Changshania延限带之间;在涞源地区,它包括了崮山阶、长山阶及凤山阶中部,其界线位于Blackwelderia延限带与Tsinania-Ptychaspis组合带之间。由此可见,崮山组是一个自北向南增厚、向上穿时的岩石地层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时性 崮山组 寒武系 太行山 沉积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平原区水资源及其开发模式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润兰 康卫东 杨小荟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2-14,共3页
在简述焉耆盆地水资源形成与分布的基础上 ,论述了平原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了水资源开发模式 ,并提出了平原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开发的比例。
关键词 开发模式 联合开发 焉耆盆地 地下水资源 地表水 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三角洲的水土环境与整治 被引量:3
11
作者 康卫东 王润兰 杨小荟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4-36,共3页
在简要论述新疆阿克苏三角洲水土环境的基础上 ,初步分析了水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潜水埋深对水土环境的影响 。
关键词 水土环境 整治措施 新疆 土壤环境 阿克苏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国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长远 孙仲连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0年第4期32-38,共7页
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74% ,开发潜力巨大。山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农业种植、养殖、自然保护 ,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诸多方面。本文对山地开发模式。
关键词 山地开发 可持续发展 国土资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潞西上芒岗金矿红色粘土化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13
作者 李红阳 高振敏 +4 位作者 杨竹森 罗泰义 饶文波 陶琰 王立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47-653,共7页
上芒岗卡林型金矿床的强烈红土化作用 ,形成了上部红色粘土型金矿体 ,产生了一定范围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金矿区红色粘土剖面可分为表土带、坡积带、钙华 沼泽带、残积带、腐泥带和基岩带。在原生卡林型金矿红土化作用过程中 ,黄铁矿... 上芒岗卡林型金矿床的强烈红土化作用 ,形成了上部红色粘土型金矿体 ,产生了一定范围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金矿区红色粘土剖面可分为表土带、坡积带、钙华 沼泽带、残积带、腐泥带和基岩带。在原生卡林型金矿红土化作用过程中 ,黄铁矿、毒砂、辉锑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矿物发生氧化作用 ,S、As、Sb、Pb等有害元素将被有效释放进入地下水和红色粘土中 ,进而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床 红色粘土化作用 环境效应 云南 地球化学 红土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WTO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与对策分析
14
作者 裘平一 王生力 吕建珍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1年第4期64-67,共4页
中国加入WTO已进入倒计时 ,如何进一步优化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 ,尤其是作为国有金融行业核心的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实现银行业的平稳“入世”和可持续发展 ,是我们都应关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 中国加入WTO已进入倒计时 ,如何进一步优化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 ,尤其是作为国有金融行业核心的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实现银行业的平稳“入世”和可持续发展 ,是我们都应关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国有商业银行 经营环境 国有企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廖坊水利枢纽工程浸没范围研究
15
作者 吉勇 李铎 +1 位作者 杨晓荟 吴学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8-50,共3页
廖坊水利枢纽是抚河流域规划中的开发项目。为了确保农田继续耕种 ,本文对廖坊水利枢纽工程的浸没范围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在堤基和堤身内设置防渗墙 ,在城区和农田内设置排水沟 ,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采用地下水源 。
关键词 浸没 防渗墙 水利枢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地区蚀变流体填图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4
16
作者 蒙义峰 侯增谦 +7 位作者 杨竹森 曾普胜 徐文艺 田世洪 李红阳 王训成 姜章平 姚孝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5-110,共6页
蚀变流体填图是一项区域流体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区域大面积的流体填图工作的理论依据、思路方法、填图要素、技术要求和规范等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体系。在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 蚀变流体填图是一项区域流体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区域大面积的流体填图工作的理论依据、思路方法、填图要素、技术要求和规范等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体系。在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司的“铜陵地区蚀变流体填图”项目中 ,探讨了流体填图的理论依据、思路方法、研究内容和填图要素 ,对填图单位制定了 3级填图单元等级体制 ,即流体系统流体子系统流体单元。在铜陵地区划分出 4个流体系统 ,7个流体子系统和 18个流体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铜陵地区 蚀变—流体填图 区域流体地质调查 填图要素 技术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幔成矿物质(流体)的反重力迁移——地幔热柱多级演化成矿作用 被引量:42
17
作者 牛树银 侯增谦 孙爱群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95-101,共7页
地壳中矿床分布极不均匀 ,这与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密切相关。在地球演化的早期 ,由于在引力收缩和热力膨胀的统一作用支配下 ,放射性、卤族、稀有、稀土元素及碱金属向上迁移 ,而贵金属、有色、铁族、铂族等密度较大的元素则有逐渐向地核... 地壳中矿床分布极不均匀 ,这与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密切相关。在地球演化的早期 ,由于在引力收缩和热力膨胀的统一作用支配下 ,放射性、卤族、稀有、稀土元素及碱金属向上迁移 ,而贵金属、有色、铁族、铂族等密度较大的元素则有逐渐向地核聚集的趋势 ,以至于铁、镍、金等元素主要聚集在地核之中。但是 ,在地球形成圈层结构的同时 ,由于地球内外温度差、压力差、粘度差等的存在 ,导致地球发生以地幔热柱多级演化为主要形式的垂向物质运动 ,两者互为依存 ,并构成幔壳运动的原动力。地幔热柱多级演化沟通了深部矿质的迁移通道 ,聚集在地核及核幔界面上的气态金等重元素得以作为地幔热柱的热物质流 ,呈反重力迁移至岩石圈 ,并进而以气 液态向近地表迁移 ,在有利的构造扩容带中聚集成矿。这可能是金银铜铅锌等多种元素的重要成矿作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热柱 幔枝构造 反重力迁移 成矿作用 构造扩容带 成矿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丹寨卡林型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红阳 高振敏 +2 位作者 杨竹森 罗泰义 饶文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研究表明 ,从未蚀变层纹状灰岩到强硅化灰岩 ,SiO2 、Au、As和Sb含量逐渐增高 ,CaO、CO2 和MgO含量逐步降低 ;在强碳酸岩化灰岩中 ,CaO和CO2 含量增高 ,SiO2 含量降低 ;各类蚀变与矿化岩石的稀土含量和配分模式与未... 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研究表明 ,从未蚀变层纹状灰岩到强硅化灰岩 ,SiO2 、Au、As和Sb含量逐渐增高 ,CaO、CO2 和MgO含量逐步降低 ;在强碳酸岩化灰岩中 ,CaO和CO2 含量增高 ,SiO2 含量降低 ;各类蚀变与矿化岩石的稀土含量和配分模式与未蚀变层纹状灰岩总体基本一致。流体包裹体资料指示 ,成矿溶液为富Cl- 型 ,爆裂温度为 2 0 0~ 3 3 8℃。同位素研究揭示 ,δ3 4S硫化物 =(1 6 0 78~ 2 0 48)× 1 0 - 3 ,δ18O =(1 9 4~ 2 0 3 )× 1 0 - 3 ,δD =(- 1 1 0~- 47)× 1 0 - 3 ,2 0 6 Pb 2 0 4 Pb =1 8 2 88~ 1 9 2 0 2 ,2 0 7Pb 2 0 4 Pb =1 5 6 85~ 1 5 793 ,2 0 8Pb 2 0 4 Pb =3 8 3 6 6~40 40 1。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 ,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 ,仅有少量幔源组分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床 地球化学 丹寨金矿床 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矿集区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模型与成矿流体动力学迁移 被引量:27
19
作者 徐文艺 杨竹森 +4 位作者 蒙义峰 曾普胜 史大年 田世洪 李红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3-364,共12页
根据地质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建立了铜陵地区赋存于石炭系地层底部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因模型 ;该类型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石炭纪海底热水活动有关 ,属喷流_沉积型 (SEDEX)块状硫化物矿床 ;下伏古生代地层是重要的成矿金属源区 ,海水... 根据地质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建立了铜陵地区赋存于石炭系地层底部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因模型 ;该类型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石炭纪海底热水活动有关 ,属喷流_沉积型 (SEDEX)块状硫化物矿床 ;下伏古生代地层是重要的成矿金属源区 ,海水硫酸盐是硫化物成矿的主要硫源。成矿热流体循环的动力学数值模拟揭示 ,该类型矿床底盘岩石中的流体活动和热影响范围主要局限在主排泄通道两侧较小的区域内 ;温度场和流场决定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流_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底盘岩石中的蚀变和矿化强度不如以火山岩为容矿岩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伴随强大深部热流的张性同生断裂是控制喷流_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与分布的关键因素 ,海西期扬子板块北缘的张性构造体制为该时期喷流_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SEDEX型矿床 成因模型 流体动力学 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滦平张家沟大北沟组—大店子组介形类的发现及生物地层界线研究 被引量:34
20
作者 庞其清 李佩贤 +1 位作者 田树刚 柳永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9-338,共10页
冀北滦平张家沟大北沟组—大店子组的剖面连续、沉积序列完整、介形类化石十分丰富,可分为:Ⅰ.Luanpin-gella-Eoparacypris-Pseudoparacypridopsis,Ⅱ.Yanshanina-Cypridea-Rhinocypris和Ⅲ.Cypridea-Yanshanina-Timiriasevia3个组合带... 冀北滦平张家沟大北沟组—大店子组的剖面连续、沉积序列完整、介形类化石十分丰富,可分为:Ⅰ.Luanpin-gella-Eoparacypris-Pseudoparacypridopsis,Ⅱ.Yanshanina-Cypridea-Rhinocypris和Ⅲ.Cypridea-Yanshanina-Timiriasevia3个组合带。Ⅰ组合带分布在大北沟组,显示了晚侏罗世晚期的特征,Ⅱ、Ⅲ组合带分布于大店子组,Cypridea开始大量出现,明显地具有早白垩世早期的特征,故侏罗—白垩系的界线应置于第Ⅰ组合带与第Ⅱ组合带之间,即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两组间的砾岩和砂砾岩在张家沟剖面已相变为砂泥岩互层,其间未找到生物化石的岩层厚度,由大店子东沟剖面的56m至张家沟剖面已减少至仅为9.11m,张家沟剖面优于井上—大店子东沟剖面,可作为中国北方陆相侏罗—白垩系的界线层型剖面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平张家沟 大北沟组 大店子组 介形类 生物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