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经胃入路^(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转移癌10例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娟 隋爱霞 +5 位作者 赵静 高贞 张宏涛 苏晓华 于慧敏 吴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胃入路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转移癌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腹膜后转移癌患者,经充分的肠道准备,在CT引导下经皮经胃入路,采用1~3支粒子植入针植入125I粒子,活度0.3~0.7m Ci,术后验证周边剂量(D90)为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胃入路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转移癌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腹膜后转移癌患者,经充分的肠道准备,在CT引导下经皮经胃入路,采用1~3支粒子植入针植入125I粒子,活度0.3~0.7m Ci,术后验证周边剂量(D90)为40~70 Gy,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9个月,CR 2例,PR 4例,SD 3例,PD 1例。7例术前腹部疼痛,术后不同程度缓解。2例术前不能进食,术后可进少量半流汁,1例肠梗阻术前无排便,术后排出成形粪便。术后所有患者均出现穿刺部位表皮轻微疼痛,无需特殊处理;1例术后1个月出现穿刺针道皮下转移;均未出现出血、腹膜炎、放射性皮肤损伤、粒子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胃入路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转移癌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胃 腹膜后转移癌 125I粒子 近距离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直径^125I粒子食管支架的剂量学对比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宏涛 于慧敏 +3 位作者 隋爱霞 吴娟 高贞 王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7-80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直径125I粒子放射性食管支架在肿瘤靶区的剂量学分布。方法用激光扫描仪分别扫描画有直径12、14和16 mm的圆形并标记有5 cm刻度的白纸,以JPEG格式存储在计算机桌面上,根据圆形直径模拟相应食管支架并依次分为A、B、C 3组,... 目的研究不同直径125I粒子放射性食管支架在肿瘤靶区的剂量学分布。方法用激光扫描仪分别扫描画有直径12、14和16 mm的圆形并标记有5 cm刻度的白纸,以JPEG格式存储在计算机桌面上,根据圆形直径模拟相应食管支架并依次分为A、B、C 3组,利用图像转换程序,每组分别创建17层图片,每层图片层距为5 mm,将图片传输到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中,模拟不同直径,长度8 cm食管支架,利用TPS勾画肿瘤靶区(gross tumour volume,GTV),以模拟食管支架边界为肿瘤靶区内界,外扩0.5 cm为外界,于第5层面开始勾画环形并且长度为4 cm的靶区,设定相同处方剂量,并于该层面至第13层面于模拟食管支架上先后7次载入0.3、0.4、0.5、0.6、0.7、0.8和0.9 m Ci 125I粒子,粒子层间距1 cm,每层平均布源4颗,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 DVH),记录每组D90、V90。结果 A、B、C3组的D90分别为(77.24±19.92)、(69.56±25.27)和(56.38±20.08)Gy(F=0.84,P=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 3组的V90分别为(77.76±30.73)%、(76.79±25.92)%和(64.10±32.49)%,(F=0.46,P=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性食管支架直径为12 mm时,推荐粒子活度为0.6 m Ci;直径为14、16 mm时,推荐粒子活度为0.7 m Ci,但当直径16 mm,推荐每层布源5颗,该3种直径的食管支架对剂量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食管支架 不同直径 肿瘤靶区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