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清Perilipin5水平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左庆娟 和丽丽 +2 位作者 马赛 张国瑞 郭艺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分析Perilipin5(Plin5)在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83例SCAD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是否存在心力衰竭(HF)分为... 目的分析Perilipin5(Plin5)在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83例SCAD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是否存在心力衰竭(HF)分为SCAD组(62例)和SCAD+HF组(121例)。选取同期就诊的57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纳入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采集,并检测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检查超声心动图。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Plin5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21例合并HF的SCAD患者中,58例为射血分数保留的HF,32例为射血分数中间值HF(HFmrEF),31例为射血分数降低的HF(HFrEF)。对照组血清Plin5水平明显高于SCAD组和SCAD+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156,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lin5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与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NT-proBNP呈负相关(均为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in5是SCAD患者发生HFmrEF和HFrEF的负向影响因素(均为P<0.05)。结论SCAD患者血清Plin5水平显著降低是其发生HFmrEF和HFrEF的负向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冠心病 Perilipin5 心力衰竭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脯氨酸水平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和丽丽 左庆娟 +2 位作者 马赛 张国瑞 郭艺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血清脯氨酸水平,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81例,以及同期年龄匹配的因其他疾病就诊... 目的探讨在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血清脯氨酸水平,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81例,以及同期年龄匹配的因其他疾病就诊的非心衰患者42例。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组40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脯氨酸水平,并分析它与心功能等指标的关系。结果(1)在3组患者中,HFpEF组患者的血清脯氨酸水平最高[(71.94±31.93)μg/ml],但与对照组[(61.09±18.05)μ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r EF组血清脯氨酸水平最低[(34.32±17.16)μg/ml],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脯氨酸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房内径均呈负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均为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脯氨酸与HFr EF独立相关(OR=0.908,95%CI:0.845~0.975,P=0.008)。结论本组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清脯氨酸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与HFr EF独立相关,可能为心衰代谢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韩建妙 籍振国 刘坤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肌再灌注损伤 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升高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高血栓负荷以及院内死亡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董巍 刘红彬 籍振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高血栓负荷(HTB)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诊治的227例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在PC... 目的分析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高血栓负荷(HTB)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诊治的227例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在PCI术前(基线)、术后24 h、72 h时检测血清Lp-PLA2水平。根据血管造影进行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栓分级,将患者分为小血栓负荷(STB)组(0~3级,150例)和HTB组(4~5级,77例)。另外纳入100例健康人群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TB的危险因素。结果在STEMI患者中,77例(33.9%)患者被归类为HTB组,而150例(66.1%)患者为STB。与对照组相比,STEMI患者血清Lp-PLA2基线水平显著升高(P<0.001)。对于STEMI患者,PCI术后24 h内血清Lp-PLA2水平较术前有升高趋势(P<0.05),而术后72h时又逐渐降低,但与术前基线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B患者PCI术前血清Lp-PLA2基线水平高于STB患者[454.3 ng/ml(323.4,751.6)ng/ml比279.3 ng/ml(162.8,418.9)ng/ml,Z=-6.639,P<0.001],对HTB的预测性能较高(曲线下面积:0.769;95%CI:0.707~0.832;P<0.001),最佳临界值为279.3 ng/ml(敏感度84.4%、特异度5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基线水平升高是调整基线临床混杂因素后HTB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OR=4.857,95%CI:2.304~10.236,P<0.001)。结论PCI术前血清Lp-PLA2基线水平是独立预测STEMI患者HTB的良好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栓负荷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内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适度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籍振国 智亚欣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4,共4页
心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在过去的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我国稳定性及不稳定性冠心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尽管患者希望医生的动机是好的,但仍有些患者进行了不必要、甚至加重了原有疾病。从医方及患方不同... 心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在过去的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我国稳定性及不稳定性冠心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尽管患者希望医生的动机是好的,但仍有些患者进行了不必要、甚至加重了原有疾病。从医方及患方不同角度分析了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过度医疗发生的成因及可能的应对措施。急性心肌梗死、慢性闭塞性病变及临界病变的处理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过度医疗。对复杂的冠心病患者,依靠非介入心内科专家、介入专家及心外科专家的共同参与以选择最优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适度医疗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NF-κB、IL-6、TNF-α表达的影响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孙智睿 郎琢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8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两组患者均于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服用通心络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F-κB、IL-6、TNF-α表达水平。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和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术后14天,观察组患者NF-κB、IL-6、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管腔面积净获得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复发率和再狭窄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_均<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抑制患者NF-κB、IL-6、TNF-α的表达,减少术后血管炎性反应和再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普沙坦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袁会玲 张晓华 +6 位作者 田勇 卜瑞红 刘红彬 解彦格 来静 陈娟 潘俊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3期1776-1779,共4页
目的探讨依普沙坦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普沙坦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目的探讨依普沙坦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普沙坦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血压水平、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浆肾素(PRA)、醛固酮(ALD)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舒张压(DBP)、收缩压(SBP)、AngⅡ、PRA、ALD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TC、TG、LDL-C、DBP、SBP、AngⅡ、PRA、ALD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出血、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依普沙坦治疗,可改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脂、血压水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青年 依普沙坦 氨氯地平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组织中脂质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韩静 李亚伟 +3 位作者 刘艳萍 刘宏 郭金波 王素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观察银杏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组织中脂质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银杏黄酮低、中、高剂量组,每组9只。第1~4周,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其他4组给予高脂饲料以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第5... 目的:观察银杏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组织中脂质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银杏黄酮低、中、高剂量组,每组9只。第1~4周,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其他4组给予高脂饲料以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第5~10周,银杏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以80、160、320 mg/kg的银杏黄酮灌胃处理,1次/d,其他2组给予生理盐水。第10周末,采集血清,检测ALT、AST水平。摘取肝脏,计算肝脏指数,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组织中TG、LDL-C、FFA、SOD、MD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IL-1β、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升高,血清ALT、AST水平升高,肝组织中TG、LDL-C、FFA水平升高,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MDA水平升高,SOD活性下降(P<0.05)。银杏黄酮低、中、高剂量组以上指标均较模型组改善,且随剂量升高,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银杏黄酮能够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和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银杏黄酮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24-5p调控PD-1/PD-L1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袁军 韩虎 +2 位作者 董巍 王瑞仓 郝洪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103,共8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424-5p(mi R-424-5p)调控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诱导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CRL2631细胞构建CRL2631-CHOP耐药细胞株。RT-q PCR和Wes... 目的:探讨微小RNA-424-5p(mi R-424-5p)调控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诱导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CRL2631细胞构建CRL2631-CHOP耐药细胞株。RT-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RL2631细胞和CRL2631-CHOP细胞中mi R-424-5p、PD-L1 m RNA和蛋白及多元药物抗性基因-1(MDR-1)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 R-424-5p的靶标基因。使用mi RNA模拟/干扰技术和噻唑蓝法检测CRL2631细胞和CRL2631-CHOP细胞对CHOP方案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结果:与CRL2631细胞相比,CRL2631-CHOP细胞对CHOP方案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显著增高,细胞中MDR-1蛋白水平(P<0.05)、PD-L1 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增高(均P<0.001),而mi R-424-5p相对水平显著降低(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PD-L1是mi R-424-5p下游直接靶标基因(P<0.001)。转染mi R-424-5p inhibitor后,CRL2631细胞对CHOP方案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增高,且MDR-1蛋白水平(P<0.01)、PD-L1 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增高(均P<0.01);转染mi R-424-5p mimics后,CRL2631-CHOP细胞对CHOP药物的耐药性降低,且MDR-1蛋白水平(P<0.001)、PD-L1 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01);过表达PD-L1可逆转上调mi R-424-5p对PD-L1的抑制作用(P<0.001)。结论:下调mi R-424-5p通过调控PD-1/PD-L1信号通路增强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424-5p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降胆固醇药物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国瑞 张静 +1 位作者 王立君 郭艺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1期92-95,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肝脏合成的分泌型丝氨酸蛋白酶,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使其降解,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对血...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肝脏合成的分泌型丝氨酸蛋白酶,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使其降解,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清除。而通过抑制PCSK9,可阻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降解,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清除。近年来,以PCSK9抑制剂为代表的新型药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对PCSK9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 Alirocumab Evolocumab Bococizumab Inclisir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