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减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突发脑疝的疗效分析及其对脑部血流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李奎智 雷国亮 张成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4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突发脑疝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脑部血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于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突发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突发脑疝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脑部血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于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突发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在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前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治疗的观察组(48例),常规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治疗的对照组(48例)。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疗效、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HIS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指数(BI)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Vm和P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Vm、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突发脑疝的效果、脑血流情况和预后优于常规开颅减压术,是高血压脑出血突发脑疝患者抢救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引流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 疗效 脑部血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内皮素、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籍文强 王向红 +3 位作者 王岩 宋铁鹰 于大海 周俊卿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B蛋白 内皮素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氮平联合文拉法辛治疗伴失眠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效果观察及对睡眠质量、血清5-HT的影响 被引量:46
3
作者 鲍莎莎 宋哲 +2 位作者 张金峰 张世阳 张秋伏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米氮平联合文拉法辛治疗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睡眠质量、血清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2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米氮平联合文拉法辛治疗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睡眠质量、血清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2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米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米氮平联合文拉法辛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及血清5-HT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10,P<0.001);(2)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和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HAMD和PSQI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5-H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5-HT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8,P=0.257)。结论米氮平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在改善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方面效果显著,且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应用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老年人 入睡和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联合CPM促进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4
4
作者 赵振英 周婷 +1 位作者 田会 曹云丽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3期83-88,共6页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49)。两组均予骨关节CPM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运动疗法。评估两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膝关节临床症状、膝关节活动情况,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0 d炎性因子相关指标变化,记录两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升高,疼痛、肿胀、淤斑与乏力评分、膝关节伸直缺失程度与膝关节稳定度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升高,疼痛、肿胀、淤斑与乏力评分、膝关节伸直缺失程度与膝关节稳定度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0 d 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0 d 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红细胞沉降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1.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运动疗法配合CPM治疗可以促进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功能康复,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折 运动疗法 持续被动活动 活动范围 关节 外科手术 C反应蛋白质 红细胞沉降率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循环微波聚能刀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玉斌 李振符 +3 位作者 谷建斌 王岩 张景承 耿蕴峰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评价冷循环微波聚能刀(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225例,按照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微波组109例,在CT、B超或腹腔镜引导下行MCT治疗;开腹组116例,全麻下行肝切除术。比... 目的评价冷循环微波聚能刀(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225例,按照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微波组109例,在CT、B超或腹腔镜引导下行MCT治疗;开腹组116例,全麻下行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微波组手术时间平均(35.5±6.7)min,开腹组平均(122.7±10.6)min;微波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2±0.6)ml,开腹组平均(358.3±40.1)ml,最多达1800ml;微波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4±0.45)d,开腹组平均(11.2±1.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两组生存率分别为82.57%和83.62%,复发率分别为22.33%和21.1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肝切除术比较,MCT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最大限度的减小手术创伤与出血,全身反应轻微,术后恢复快,并能取得和开腹手术同样的近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冷循环微波聚能刀 肝切除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伟 赵亮 +3 位作者 宋铁鹰 苏现辉 孙晓立 陈强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症状和体征 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 被引量:1
7
作者 苏现辉 陈强 +1 位作者 宋铁鹰 张雷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644-1646,共3页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栓不足 血栓溶解疗法 支架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窃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晓立 陈强 +2 位作者 宋铁鹰 苏现辉 张伟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727-1728,共2页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miR-21、miR-155水平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昕 冯瑾 +3 位作者 关兴 杜媚娟 孟宁 张玉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0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胰腺癌患者血浆中微小RNA(miR)-21及miR-15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就诊的88例胰腺癌患者作为胰腺癌组,50例慢性胰腺炎作为慢性胰腺炎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 目的研究胰腺癌患者血浆中微小RNA(miR)-21及miR-15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就诊的88例胰腺癌患者作为胰腺癌组,50例慢性胰腺炎作为慢性胰腺炎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三组血浆标本中miR-21、miR-155的表达,分析胰腺癌患者血浆miR-21、miR-155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浆miR-21、miR-155及两者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胰腺癌组血清miR-21与miR-155表达均显著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5)。不同肿瘤分化、TNM分期胰腺癌患者血清中miR-21、miR-155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患者血清中miR-21、miR-155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21、miR-155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任一单一指标(均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浆miR-21与miR-155表达升高,且两者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有关,联合检测血浆miR-21、miR-155在胰腺癌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1 微小RNA-155 胰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与动脉夹层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强 宋铁鹰 +2 位作者 孙晓立 苏现辉 侯凯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456-1459,共4页
目的通过对46例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的造影诊断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探讨动脉夹层与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的关系、病理特点及经股动脉-肱动脉逆行双路径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方法、疗效、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对46例锁骨... 目的通过对46例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的造影诊断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探讨动脉夹层与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的关系、病理特点及经股动脉-肱动脉逆行双路径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方法、疗效、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对46例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肱动脉双路径诊断动脉夹层,采用经股动脉-肱动脉双路径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技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患者46例。结果造影证实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动脉夹层并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38例,降主动脉内膜下出血(DebackeyⅢ)不典型型并发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8例,植入支架46枚,全部成功,仅4例发生短暂左上肢缺血;支架植入后,造影证实左锁骨下动脉血流方向恢复正常、左椎动脉血流方向恢复正常;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随访2周至12个月,证实支架位置恒定、血流方向正常、无再狭窄。结论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动脉夹层、主动脉内膜下出血可引起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而导致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经股动脉-肱动脉双路径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可靠、操作方法简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穹窿下器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建亚 马常升 +1 位作者 曹翠丽 李聪慧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83-586,共4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穹窿下器(subfornical organ,SFO)的形态。方法建立大鼠EAE模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EAE不同时期SFO的形态改变。结果 SFO在EAE发病极期出现脱髓鞘改变... 目的观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穹窿下器(subfornical organ,SFO)的形态。方法建立大鼠EAE模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EAE不同时期SFO的形态改变。结果 SFO在EAE发病极期出现脱髓鞘改变。SFO室管膜细胞在发病潜伏期出现胞间连接扩大现象,其他各期少见。本研究发现SFO室管膜下组织与血管之间由完整的隔膜分开。结论 SFO在EAE时发生的改变与临床进展呈一致性,参与脑的免疫调节。隔膜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穹窿下器 室管膜细胞 胞间连接 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腘以下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护理
12
作者 冯素敏 罗玉贤 +3 位作者 李丽宏 刘军利 胡雅萍 顾福杭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对接受血管腔内修复术的口以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50例接受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的口以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预后。结果患者跛行距离入院时平均为(24...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对接受血管腔内修复术的口以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50例接受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的口以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预后。结果患者跛行距离入院时平均为(24.00±14.75)m,3个月时提高到(642.00±224.10)m(P=0.004),12个月时为(406.00±155.34)m(P=0.006)。踝肱指数(ABI)入院时为0.60±0.07,腔内治疗3个月后提高到0.84±0.11(P=0.009),6个月时略有下降,为0.78±0.08(P=0.009),12个月时继续下降,为0.70±0.07(P=0.034),但仍略高于入院时的水平。结论腔内修复术结合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促进下肢血供改善,降低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的截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修复术 动脉闭塞 护理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蛋白和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在快速老化小鼠最后区的表达
13
作者 叶建亚 唐蔚东 +4 位作者 秦永 郝庆卯 李聪慧 李力 马常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观察巢蛋白(nestin)与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SOX2)阳性表达细胞在快速老化小鼠最后区的分布.方法:成年SAMP8小鼠,8月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显色的方法观察巢蛋白与SOX2在最后区的表达,同时设正常老化小鼠SAMR1作为对... 目的:观察巢蛋白(nestin)与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SOX2)阳性表达细胞在快速老化小鼠最后区的分布.方法:成年SAMP8小鼠,8月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显色的方法观察巢蛋白与SOX2在最后区的表达,同时设正常老化小鼠SAMR1作为对照.结果: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显色,SAMR1小鼠阳性细胞呈絮状或丝状表达,在背侧区分布稀疏;SAMP8小鼠免疫阳性细胞染色深,丝状结构粗大,在背侧区和外侧区分布密集,阳性细胞数目较SAMR1小鼠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OX2免疫组织化学显色,SAMR1小鼠免疫阳性细胞染色深浅不一,散在分布;SAMP8小鼠大部分阳性细胞染色较深,在最后区的背侧区和外侧区分布密集,阳性细胞数目较SAMR1小鼠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荧光双标显色,SAMR1小鼠SOX2阳性细胞散在分布,其间可见巢蛋白阳性表达,内侧区可见少量SO X2/nestin双表达细胞.SAMP8小鼠阳性表达强烈,SOX2/nestin双表达细胞增多.结论:巢蛋白及SOX2在快速老化小鼠SAMP8最后区的表达明显增强,这表明阿尔茨海默病在一定时期时可能会影响最后区的神经生发功能,导致神经干细胞/祖细胞的增殖或分化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区 巢蛋白 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 神经生发 快速老化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复发再切除术后恢复的观察
14
作者 肖永胜 樊嘉 +5 位作者 吴志全 周俭 邱双健 黄晓武 孙健 崔专义 《肝胆外科杂志》 2004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再切除的临床恢复过程。方法  9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分成复发再切除组 (A组 )与第一次手术切除组 (B组 ) ,比较两组术后住院天数、胆红素及转氨酶恢复正常的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两组病人术...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再切除的临床恢复过程。方法  9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分成复发再切除组 (A组 )与第一次手术切除组 (B组 ) ,比较两组术后住院天数、胆红素及转氨酶恢复正常的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A组胆红素与转氨酶恢复正常的天数平均分别为 8.3、9.1天 ,比 B组 1 0 .3、1 0 .8天短 ,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再切除肝功能恢复优于第一次手术 ,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复发 再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修补先天性鼻部脑膜脑膨出3例
15
作者 汪贺媛 邢德福 +1 位作者 彭子成 胡敏霞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8年第S1期20-21,共2页
为探索治疗先天性鼻部脑膜脑膨出的较好方法,利用钛合金修补先天性鼻部脑膜脑膨出切除后之骨缺损3例,均一次成功。此种方法的优点是:①漏口填塞严密,并可避免再次脑膜脑膨出及脑脊液性鼻溢;②X线、CT复查清晰可辨;③对病人无... 为探索治疗先天性鼻部脑膜脑膨出的较好方法,利用钛合金修补先天性鼻部脑膜脑膨出切除后之骨缺损3例,均一次成功。此种方法的优点是:①漏口填塞严密,并可避免再次脑膜脑膨出及脑脊液性鼻溢;②X线、CT复查清晰可辨;③对病人无毒副作用。并介绍了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Metals) 脑膜膨出(Meningocele)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罕见的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一例
16
作者 冯素敏 罗玉贤 苑超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12期1213-1213,F0003,共2页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变异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董秀杰 李聪慧 +6 位作者 叶建亚 杜萍 门焕丽 杨利军 苏现辉 张金峰 张更申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8期1590-1593,共4页
目的观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oid hemorrhage,a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ovascular spasm,DCVS)的防治作用。方法58例aSA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9):常规治... 目的观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oid hemorrhage,a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ovascular spasm,DCVS)的防治作用。方法58例aSA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9):常规治疗加尼莫地平1~2mg/h持续泵入连用14天。治疗组(n=29):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依达拉奉30mg入液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天。所有患者于治疗后第1、3、7、14天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预后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病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CA血流速度和s—100B含量在纽间、不同时点以及在纽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MCA血流速度在第7天最快、S-100B含量在第7天最高,均到第14天下降,治疗组总的趋势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1)。结论依达拉奉可有效的降低氧自由基水平,缓解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依达拉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屈浙 田军 +4 位作者 胡昱红 苏白玉 王坤 檀浩鹏 李建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3期49-51,55,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7)。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7)。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颅显微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全切率、术后症状缓解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残留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残留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全切率、术后症状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肿瘤残留率、复发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垂体腺瘤 神经内镜 经蝶手术 并发症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CT联合CRP、IL-6检测用于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临床诊断效能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花平 宋贺 +3 位作者 张博 马晓玲 康丽媛 马小宁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4期62-6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用于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以2018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18例肺炎为研究对象,其中以74例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为研究组,以144例非微生物感染肺炎为...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用于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以2018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18例肺炎为研究对象,其中以74例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为研究组,以144例非微生物感染肺炎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比较PCT、CRP、IL-6、CD3+、CD4+、CD4+/CD8+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拟合PCT+CRP+IL-6联合诊断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研究组PCT、CRP、IL-6、CD3+、CD4+、CD4+/CD8+检测及PCT+CRP+IL-6联合检测对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诊断效能,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与PCT、CRP、IL-6、CD3+、CD4+、CD4+/CD8+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PCT、CRP及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CRP、IL-6升高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危险因素,CD3+、CD4+、CD4+/CD8+升高是其保护因素。PCT+CRP+IL-6联合诊断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曲线下面积高于PCT(Z=2.151,P=0.031)、CRP(Z=3.175,P=0.001)、IL-6(Z=4.255,P<0.001)分别单独诊断。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与PCT、CRP、IL-6呈正相关,与CD3+、CD4+、CD4+/CD8+呈负相关。结论 PCT+CRP+IL-6联合检测能够提高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诊断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鲍曼不动杆菌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合并肠梗阻2例报告
20
作者 郑秀芳 高鹏志 +1 位作者 姜惠波 郑旭光 《中国罕少疾病杂志》 1998年第1期70-70,共1页
妊娠合并肠梗阻罕见,病情复杂,进展迅速,若处理不及时,预后不良。
关键词 肠梗阻 妊娠晚期 妊娠合并 预后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