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D对肾小球系膜细胞JAK/STAT信号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戎赞华 卜宪岭 +2 位作者 李铮 郝军 段惠军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3期2036-2039,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D(PDGF-DD)对肾小球系膜细胞JAK/STAT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成对照组、PDGF-DD组(20μg/L)和PDGF-DD+AG490组(20μg/L PDGF-DD+10μmol/L AG490)。采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法、反...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D(PDGF-DD)对肾小球系膜细胞JAK/STAT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成对照组、PDGF-DD组(20μg/L)和PDGF-DD+AG490组(20μg/L PDGF-DD+10μmol/L AG490)。采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观察PDGF-DD对肾小球系膜细胞p-JAK2、STAT3、p-STAT3、SOCS1和SOCS3的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PDGF-DD刺激后肾小球系膜细胞p-JAK2、STAT3、p-STAT3、SOCS1和SOCS3表达增强,AG490抑制上述蛋白的表达(P<0.05或<0.01)。结论 PDGF-DD能够激活肾小球系膜细胞JAK/STAT信号途径,促进系膜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肾小球系膜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印迹法 蛋白质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毒素中毒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崇 刘永春 +2 位作者 赵子运 赵建宏 王喜栋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肉毒素中毒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形态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3例肉毒素中毒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中毒组,常规取血2 ml,应用Backman-Coulter Gens五分类血常规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同时... 目的探讨肉毒素中毒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形态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3例肉毒素中毒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中毒组,常规取血2 ml,应用Backman-Coulter Gens五分类血常规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同时做血涂片,瑞氏染色后,观察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形态学改变,分类2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毒性指数和核突积分,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各肉毒素中毒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轻度肉毒素中毒患者中性粒细胞胞浆未见中毒颗粒,白细胞计数、胞核核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肉毒素中毒患者中性粒细胞均有毒性颗粒出现,且中毒越严重,中毒颗粒粗大,毒性指数也越高;中、重度肉毒素中毒患者中性粒细胞核有多种形态的核突出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病情越重,差异越显著。结论动态监测肉毒素中毒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形态的变化,对于了解中毒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及转归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中毒 血小板计数 中性粒细胞 毒性指数 核棘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龈沟液中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玉杰 赵晓军 +8 位作者 赵丽 张勇 翟秀英 于静 闫香娟 胡永权 薛毅 张聚华 赵发银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12期1151-1152,共2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在慢性牙周炎病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第一磨牙共28颗进行基础治疗,采用滤纸条法采集龈沟液样本,CTX ELISA试剂盒测定龈沟液中CTX浓度。分别在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1个月...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在慢性牙周炎病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第一磨牙共28颗进行基础治疗,采用滤纸条法采集龈沟液样本,CTX ELISA试剂盒测定龈沟液中CTX浓度。分别在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1个月、基础治疗后2个月采集龈沟液样本,观察龈沟液体积和CTX浓度变化。结果从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至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2个月龈沟液体积减少,CTX浓度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沟液CTX的检测有可能成为监测牙周组织破坏程度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