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家庄VOCs污染源解析与健康风险评价
1
作者 杨金刚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0期74-78,共5页
通过对市区3个典型区域(西南高教区、世纪公园区、高新区)的VOCs浓度进行为期一年的监测,结合因子分析法和正定比模型(PMF)进行污染源解析,识别并定量分析了VOCs的主要污染源及其排放贡献。结果表明:交通排放和工业排放是主要污染源,其... 通过对市区3个典型区域(西南高教区、世纪公园区、高新区)的VOCs浓度进行为期一年的监测,结合因子分析法和正定比模型(PMF)进行污染源解析,识别并定量分析了VOCs的主要污染源及其排放贡献。结果表明:交通排放和工业排放是主要污染源,其中世纪公园和高新区为健康风险热点区域。健康风险评估显示,交通密集区和工业区的VOCs污染对儿童、老年人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构成较大威胁。基于这些分析,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差异化污染防控策略,以减少VOCs排放并降低敏感人群的健康风险。研究旨在探讨石家庄市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污染特征及其对敏感人群的健康风险,为石家庄市VOCs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污染 污染源解析 健康风险评估 交通排放 工业排放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典型制药行业废水中抗生素污染特征
2
作者 刘新军 周冰 +4 位作者 刘志建 赵鑫 郝士萍 冯媛 王淑娟 《绿色科技》 2025年第8期70-74,共5页
为了解石家庄市制药行业废水中抗生素的污染状况,在该市范围内选取四家制药企业及其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作为调查对象,对企业污水及污水处理厂进出口废水中7类抗生素、胃酸和抗凝剂及兴奋剂共55种抗生素的污染水平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四家... 为了解石家庄市制药行业废水中抗生素的污染状况,在该市范围内选取四家制药企业及其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作为调查对象,对企业污水及污水处理厂进出口废水中7类抗生素、胃酸和抗凝剂及兴奋剂共55种抗生素的污染水平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四家制药企业废水抗生素浓度为5563~437613 ng/L,平均浓度152471ng/L,检出33种抗生素,平均浓度前5的抗生素分别为阿奇霉素429339 ng/L、氧氟沙星115764 ng/L、莫西沙星3688 ng/L、环丙沙星3365 ng/L和氯霉素940 ng/L。四家制药企业废水中抗生素构成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与该企业的产品类型及生产周期呈现一定的相关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抗生素总浓度为27879 ng/L,检出34种抗生素;出水口抗生素总浓度为4458 ng/L,检出31种抗生素,去除率84%。磺胺类是该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主要的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行业 抗生素 污染水平 新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潜在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平玉荣 李秋芳 +1 位作者 刘翠棉 肖捷颖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5,共12页
基于2020—2021年石家庄市261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空间自相关法以及后向轨迹模型,分析研究区臭氧超标率、时空分布特征、内部聚集状态与来源。结果表明:与2020年相比,2021年石家庄各县(市、区)臭... 基于2020—2021年石家庄市261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空间自相关法以及后向轨迹模型,分析研究区臭氧超标率、时空分布特征、内部聚集状态与来源。结果表明:与2020年相比,2021年石家庄各县(市、区)臭氧超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行唐县下降幅度最大。臭氧浓度月变化呈倒“V”形,夏季浓度最高,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最低。研究区臭氧空间分布呈中西部高、东部低的特征。2020年,研究区臭氧超标严重,中西部区域多数点位超过了190μg/m^(3),其余点位超过了160μg/m^(3);2021年,除个别监测点位臭氧浓度高于190μg/m^(3)外,研究区中西部地区臭氧浓度出现下降,东部地区多数点位臭氧浓度低于160μg/m^(3)。后向轨迹分析结果显示,臭氧污染气团主要源于位于研究区东北方向的保定、正南方向的邢台以及西北方向的忻州。臭氧在污染气团传输过程中不断积累,导致其浓度偏高。潜在污染源范围与浓度权重轨迹范围基本一致,潜在源区的污染贡献相对较小。通过对2020年与2021年石家庄市臭氧浓度变化进行分析可知,研究区臭氧污染正在逐渐减轻,臭氧污染管控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夏季,同时应注重对研究区正南方向和东北方向城市的污染传输加强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 臭氧 时空分布 空间自相关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石家庄市PM10和PM2.5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秋芳 王杨 +3 位作者 丁学英 李粟 谷金峰 刘翠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3-183,共11页
利用2018年261个乡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石家庄市PM10和PM2.5的时空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PM10和PM2.5污染的空间分布整体表现为西北部山区好于东南部的平原地区,主城区好于周边县(... 利用2018年261个乡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石家庄市PM10和PM2.5的时空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PM10和PM2.5污染的空间分布整体表现为西北部山区好于东南部的平原地区,主城区好于周边县(市、区)的特征。采暖期PM10和PM2.5的污染程度明显重于非采暖期。PM2.5稳定性差于PM10,PM10和PM2.5的稳定性与污染程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表现出污染越轻的区域稳定性越差。两者的日均值浓度变化在时间序列上呈极强正相关,且污染越重的区域时间相关性越强。与日均值相关性不同,污染程度越轻的区域PM10和PM2.5年均值的线性相关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市 PM10 PM2.5 时空分布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NO_(2)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秋芳 刘翠棉 +4 位作者 丁学英 李粟 曹仁杰 谷金峰 王杨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73,共12页
为了解石家庄市NO_(2)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合GIS和相关性分析,对2018年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61个乡镇NO_(2)年均质量浓度范围为11~68μg/m^(3),超标率为47.9%,仅有49个乡... 为了解石家庄市NO_(2)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合GIS和相关性分析,对2018年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61个乡镇NO_(2)年均质量浓度范围为11~68μg/m^(3),超标率为47.9%,仅有49个乡镇NO_(2)日均质量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城区NO_(2)质量浓度高于周边县(市、区),NO_(2)总体呈圆环形带状分布。月变化方面,1—3月、10—12月污染较重,峰值出现在1月。NO_(2)日变化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区域差异明显。NO_(2)与温度、湿度、风速呈负相关,与大气压呈正相关,气象条件的月际差异是导致NO_(2)月差异的重要因素,NO_(2)空间分布主要受地形、人口密度和机动车排放等因素影响。研究结果提示秋冬季是NO_(2)治理的关键时期,主城区为重点防控治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2) GIS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石家庄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颗粒质谱技术的石家庄市2016年秋季空气重污染成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洪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48-354,共7页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并综合地面空气污染监测数据、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卫星遥感火点监测资料和气流后向轨迹,分析了2016年石家庄市秋季出现的两次空气重污染过程的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和地面扬尘是PM...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并综合地面空气污染监测数据、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卫星遥感火点监测资料和气流后向轨迹,分析了2016年石家庄市秋季出现的两次空气重污染过程的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和地面扬尘是PM2.5的重要来源。高低空稳定的天气形势配置是两次重污染过程形成的直接原因。在这些天气形势下,湿度高、风速小、气压低、逆温层厚、混合层高度低是造成两次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同时东南和西南方向周边污染物的输送对重污染天气的形成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秋季 重污染 SPAMS 石家庄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尺度下PM_(2.5)时空分布以石家庄市为例
7
作者 李秋芳 丁学英 +3 位作者 刘翠棉 曹仁杰 谷金峰 王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3-692,共10页
利用261个乡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在乡镇尺度下分析2018年石家庄市PM_(2.5)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PM_(2.5)与气态前体物SO_(2)、NO_(2)的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261个乡镇PM_(2.5)年均浓度为41~112μg/... 利用261个乡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在乡镇尺度下分析2018年石家庄市PM_(2.5)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PM_(2.5)与气态前体物SO_(2)、NO_(2)的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261个乡镇PM_(2.5)年均浓度为41~112μg/m^(3),均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PM_(2.5)浓度总体呈西北部地势较高的山区低于东南部的平原地区、主城区低于周边县(市、区)的分布态势;石家庄市PM_(2.5)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1—3月、11—12月为PM_(2.5)污染较重的月份,4—9月为污染较轻的月份,其中8月为PM_(2.5)月均浓度最小的月份;观测期间,PM_(2.5)浓度与SO_(2)、NO_(2)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在夏季最低,冬季最显著,且污染程度越重的区域相关性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SO_(2) NO_(2) 时空分布 乡镇尺度 石家庄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某制药企业污水处理过程中NH_3排放研究
8
作者 刘翠棉 窦红 +2 位作者 姜建彪 高远 常青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51-555,共5页
为了解污水处理过程中各处理单元NH_3的排放特征,采集石家庄某制药企业各污水处理单元以及经过废气治理后排放的样品,计算各采样点NH_3浓度及排放量。结果表明:各污水处理单元中,水解酸化池NH_3浓度和单位体积污水NH_3排放量均为最高,... 为了解污水处理过程中各处理单元NH_3的排放特征,采集石家庄某制药企业各污水处理单元以及经过废气治理后排放的样品,计算各采样点NH_3浓度及排放量。结果表明:各污水处理单元中,水解酸化池NH_3浓度和单位体积污水NH_3排放量均为最高,分别为62.89和3 360 mg/m^3。各污水处理单元NH_3总排放量为0.97 kg/h,单位体积污水NH_3排放量为9 312mg/m^3;经废气治理后,排入环境的NH_3为0.25 kg/h,单位体积污水NH_3排放量为2 400 mg/m^3,去除率为74.2%,经治理后NH_3排放量明显降低。南区、北区废气治理采用碱洗+氧化+水洗工艺,NH_3去除率分别为93.3%和83.1%;生物区废气治理采用生物滴滤床工艺,NH_3去除率为39.1%,碱洗+氧化+水洗工艺对NH_3的去除效果好于生物滴滤床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NH3浓度 NH3排放量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灰场坝下涵管渗漏脱空对灰坝变形影响研究
9
作者 刘晨光 皮进 +3 位作者 鲁欣 李维朝 谢定松 刘文丽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7-285,共9页
坝下涵管是贮灰场常用的排洪设施,在长期运行中易因破损渗漏导致管周粉煤灰冲蚀脱空,从而对灰坝产生不利影响。当前贮灰场坝下涵管渗漏脱空影响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相近工程排水管渗漏脱空影响主要分析其上方水平地表的沉降变形,对于... 坝下涵管是贮灰场常用的排洪设施,在长期运行中易因破损渗漏导致管周粉煤灰冲蚀脱空,从而对灰坝产生不利影响。当前贮灰场坝下涵管渗漏脱空影响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相近工程排水管渗漏脱空影响主要分析其上方水平地表的沉降变形,对于地表倾斜坝坡的影响研究较少。针对此,本文基于擅长大变形模拟的物质点法,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坝下涵管管周脱空长度对灰坝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管周大长度脱空主要导致灰坝产生垂向沉降变形,灰坝表层虽然也会产生顺坡向变形,但这是灰坝表层沉降量增大导致局部坡比增加所致,主要位于浅层,没有产生深层滑动破坏,对灰坝整体稳定性影响较小。在脱空区长度不断向上游延伸的过程中,灰坝变形区上游范围随之延伸,而下游范围几乎不变,灰坝坡面最大沉降位置主要受脱空区初始位置的影响,后续脱空区发展虽然会显著增大最大沉降量,但对最大沉降位置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渗漏 物质点法 脱空 大变形 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在线监测系统的构建和应用
10
作者 牛利民 李歆琰 +4 位作者 冯轩 罗毅 丁媛媛 谷彦武 苏清柱 《绿色科技》 2025年第2期104-111,共8页
为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构建和示范性应用,采取资料查询、现场调查、性能指标测试、仪器验证以及横向对比的方法确定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常规监测项目为化学需氧量、氨氮、pH值、水温、流量;分别采... 为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构建和示范性应用,采取资料查询、现场调查、性能指标测试、仪器验证以及横向对比的方法确定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常规监测项目为化学需氧量、氨氮、pH值、水温、流量;分别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玻璃电极法、热敏电阻法、超声波明渠污水(超声波管道、电磁管道)流量计法等进行测定。构建了由水污染物监测单元、水样留样单元、视频监控单元、数据采集和传输单元、信息化管理平台等组成的水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在线实时监测,加强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管控。并在河北省两家农村污水处理站进行了示范性应用,监测数据稳定连续,具有实用、快速、经济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可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示范性应用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水污染物 在线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市栾川县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棣 李杰飞 +5 位作者 杨浩 徐宇鹏 蔺洪永 包海花 杜莉莉 苏艳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63-3376,共14页
为探究洛阳栾川县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采集并测定了研究区47个表层土壤(0-20 cm)样品Zn、Cu、Cd、Pb、Cr、Ni和As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单因子指数(P_(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P_(m))、地累积指数(I_(geo))、潜在生态风... 为探究洛阳栾川县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采集并测定了研究区47个表层土壤(0-20 cm)样品Zn、Cu、Cd、Pb、Cr、Ni和As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单因子指数(P_(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P_(m))、地累积指数(I_(geo))、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_(r)^(i)和RI)、Tessier重金属五步提取法、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围绕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重金属形态和来源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Cd和As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最高(E_(r)^(i)>160),空间分布不均匀(CV>90.00%),为引起土壤环境风险的主要因子;其次是Pb、Cu、Zn;最低的是Cr和Ni,且其空间异质性较弱,迁移转化风险较低.不同的重金属在林地土壤、农田土壤和尾矿周边土壤中的富集程度和生态风险存在差异.结合E_(r)^(i)和RI值来看,林地土壤As和Cd潜在生态风险较高,E_(r)^(i)分别达到了643.35和536.10.从重金属形态分布来看,Cd和Pb有效态含量占比较高,分别为72.13%、86.84%;其次是Cu、Zn和As;林地土壤中Pb的碳酸盐结合态(43.82%)以及Cd可交换态(28.24%)和有机结合态(33.31%)明显高于农田和尾矿,发生迁移转化生态风险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PC1、PC2和PC3分别归因于矿业开采排放源、自然源、和混合源(自然淋溶、林业和农业活动、采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 形态分析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条件下饱和多孔介质中赤铁矿胶体和Cr(Ⅵ)的协同运移及影响机制
12
作者 华菁 贾莹刚 +5 位作者 吕媛 杨潇 高羽 苏艳超 商建英 阎秀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45-3853,共9页
含铬污泥的长时间填埋堆存可能对周边环境带来污染风险.制革污泥中富含胶体物质和腐殖酸,有研究表明腐殖酸能通过吸附和静电作用影响胶体和Cr(Ⅵ)在多孔介质中的协同运移,使Cr(Ⅵ)向深层环境介质迁移.然而,制革污泥中赤铁矿胶体等共存... 含铬污泥的长时间填埋堆存可能对周边环境带来污染风险.制革污泥中富含胶体物质和腐殖酸,有研究表明腐殖酸能通过吸附和静电作用影响胶体和Cr(Ⅵ)在多孔介质中的协同运移,使Cr(Ⅵ)向深层环境介质迁移.然而,制革污泥中赤铁矿胶体等共存物质对Cr(Ⅵ)运移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制革污泥中特征组分(赤铁矿胶体和腐殖酸),通过吸附实验和柱迁移实验等方法模拟酸性条件下,腐殖酸和Cr(Ⅵ)浓度对赤铁矿胶体稳定性和运移行为,探究赤铁矿胶体协同Cr(Ⅵ)运移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赤铁矿胶体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2.72 mg·g^(−1);Cr(Ⅵ)浓度越高,赤铁矿胶体聚集越明显,腐殖酸能够有效抑制Cr(Ⅵ)-赤铁矿胶体聚集,使Cr(Ⅵ)-赤铁矿胶体在石英砂柱中的穿透量增加,增强了Cr(Ⅵ)-赤铁矿胶体悬浮液的稳定性,提高了赤铁矿胶体携带Cr(Ⅵ)的运移能力.基于DLVO理论,综合柱流出物的zeta电位和颗粒尺寸的演变规律,揭示了Cr(Ⅵ)、赤铁矿胶体和腐殖酸在二元和三元体系中协同运移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将为评估制革污泥中的赤铁矿胶体在实际环境中携带Cr(Ⅵ)运移的风险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胶体 Cr(Ⅵ) PH 饱和多孔介质 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解淑艳 王胜杰 +3 位作者 刀谞 郑皓皓 洪纲 张霞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共11页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出如下意见。―、新型研发机构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出如下意见。―、新型研发机构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可依法注册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二、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政策引导保障,注重激励约束并举,调动社会各方参与。通过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研发机构 科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负载TiO_2光催化降解阿奇霉素废水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郝彤遥 罗晓 +3 位作者 赵彦 艾连峰 岳琳 洪刚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87,共4页
为降解废水中的阿奇霉素,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 O_2,改进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并在无水甲醇介质中,以Ti O_2为催化剂,紫外灯(UV-B)为光源,经催化还原得到石墨烯负载Ti O_2光催化剂(Ti O_2-RGO)。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光... 为降解废水中的阿奇霉素,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 O_2,改进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并在无水甲醇介质中,以Ti O_2为催化剂,紫外灯(UV-B)为光源,经催化还原得到石墨烯负载Ti O_2光催化剂(Ti O_2-RGO)。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光化学反应器中以紫外灯为光源,Ti O_2-RGO-X为光催化剂降解溶液中的阿奇霉素。结果表明,阿奇霉素降解率可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石墨烯 光催化 抗生素 阿奇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鳉鱼的行为特征提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翠棉 饶凯锋 +8 位作者 李婧 唐亮 裴琨 谷金峰 刘勇 王伟 姜杰 马梅 王子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采用生物行为传感器获取青鳉鱼的行为数据时,青鳉鱼个体差异会导致采集到的原始电信号在时空特性下完全不同。重要的行为特征往往被隐藏在原始信号中,传统的信号处理方法无法实时而有效地提取到这些特征。针对这个问题,观察并记录了暴... 采用生物行为传感器获取青鳉鱼的行为数据时,青鳉鱼个体差异会导致采集到的原始电信号在时空特性下完全不同。重要的行为特征往往被隐藏在原始信号中,传统的信号处理方法无法实时而有效地提取到这些特征。针对这个问题,观察并记录了暴露实验前后青鳉鱼的行为变化,提出了一种可以高效表征行为特征的直方图统计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对应人眼观测到的暴露实验前后鱼的行为变化趋势,同时也为后续异常行为识别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鳉鱼 行为电信号 特征提取 早期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Cs催化氧化机理与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臧文丽 常青 +4 位作者 郭丽娜 李唯韧 王树桥 杨泽宇 王欣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4,共7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一种有巨大威胁的大气污染物质,如何消除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催化氧化技术由于可高效降解VOCs而倍受关注,但该技术的应用受限于催化剂低温活性不高、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研究不足及反应过程模型分析原理差异... 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一种有巨大威胁的大气污染物质,如何消除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催化氧化技术由于可高效降解VOCs而倍受关注,但该技术的应用受限于催化剂低温活性不高、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研究不足及反应过程模型分析原理差异较大等问题。综述了不同种类催化剂催化氧化VOCs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进展,从热力学分析角度探讨了催化氧化反应条件的优化,对多种催化氧化VOCs过程的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归纳和比较。最后,对VOCs催化氧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催化氧化VOCs催化剂的设计及反应条件的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催化氧化机理 动力学模型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市工业集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精准刻画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7
作者 卢合峰 阎秀兰 +2 位作者 刘思言 苏艳超 杨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5-195,共11页
为提高工业集聚区土壤污染刻画模型的精度,以河北省某在产工业聚集区土壤重金属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距离权重法(IDW)、普通克里金(OK)、支持向量机(SVM)和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等不同插值方法在处理浓度非平稳、有偏数据的刻画精度问... 为提高工业集聚区土壤污染刻画模型的精度,以河北省某在产工业聚集区土壤重金属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距离权重法(IDW)、普通克里金(OK)、支持向量机(SVM)和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等不同插值方法在处理浓度非平稳、有偏数据的刻画精度问题。结果显示:该场地土壤中主要污染物为As,GBDT在刻画土壤As污染时表现出最高的精度(R^(2)=0.9115);GBDT可视化结果发现,As的浓度分布格局为“斑块聚集”,并且表现出明显向深层迁移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s浓度在场地土壤中的分异行为主要与土壤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有关;蒙特卡罗模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场地土壤成人和儿童的总致癌风险指数均超过指导值,并且儿童遭受的非致癌性和致癌性风险高于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空间分布 机器学习 梯度提升决策树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冀南地区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谢剑锋 朱永磊 +7 位作者 刘力敏 侯冬利 王继红 柴彦霄 刘翠棉 胡鑫 吕帆 王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42,共11页
为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冀南地区空气质量变化规律,明确防疫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具体影响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笔者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域的常规监测数据和部分大气超级站的PM_(2.5)组分数据。结果表明:疫情防控重点区域石家庄市、邢台... 为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冀南地区空气质量变化规律,明确防疫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具体影响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笔者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域的常规监测数据和部分大气超级站的PM_(2.5)组分数据。结果表明:疫情防控重点区域石家庄市、邢台市空气质量整体好转,细颗粒物和一次排放气态污染物浓度下降明显,PM_(2.5)来源中燃煤、生物质燃烧源占比上升,机动车尾气源占比下降,体现出交通管制、企业限产和道路工地扬尘管理等环保措施的有效性。疫情防控高风险区域石家庄市藁城区出现了明显的NO_(2)浓度降低、PM_(2.5)污染好转现象,而O_(3)浓度显著升高成为新的特征污染物。结果显示,藁城区综合防疫管控举措对本地一次排放污染物起到了明显抑制作用。疫情防控核心区域藁城区增村镇因实行最严格的封村、限行、停产等措施,人为污染源排放“触底”,6项监测指标中除O_(3)浓度同比、环比均大幅度升高外,其他污染物浓度全时段降低,SO_(2)和CO昼夜差距缩小,环境质量明显优于周边乡镇。分析认为大规模持续化学消杀可能对O_(3)浓度升高有影响,此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冀南地区 空气质量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物指纹系统构建及在污染溯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歆琰 王淑娟 +4 位作者 邢志贤 刘翠棉 谷嵩 张明华 宋利娜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4-152,共9页
基于污染物检测特征信息结合区域产业结构、企业布局等信息构建了大气污染物指纹系统,通过污染物检测特征信息构建的第一级指纹数据库实现了对大气特征污染物的识别和污染物应急处置措施的推送;通过污染源行业及其排放的特征污染物信息... 基于污染物检测特征信息结合区域产业结构、企业布局等信息构建了大气污染物指纹系统,通过污染物检测特征信息构建的第一级指纹数据库实现了对大气特征污染物的识别和污染物应急处置措施的推送;通过污染源行业及其排放的特征污染物信息构建的第二级指纹数据库实现了产排污行业的溯源;通过企业及其产排污信息,结合气象条件构建的第三级指纹数据库实现了对产排污企业的溯源。基于大气污染物指纹数据库的污染溯源技术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中污染物质的识别和污染源的追踪提供了新途径。实际应用验证表明,大气污染物指纹系统污染溯源响应快速、识别精准,实现了大气污染物从监测、溯源到应急处置的全过程无缝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指纹 溯源 数据库 应急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和运行中冬季抗寒技术研究
20
作者 李歆琰 饶凯锋 +3 位作者 孙丽 罗毅 李治国 韩丽君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期34-37,共4页
水质自动监测站设计、建设、运维的抗寒技术直接影响冬季其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冬季河北北部室外整体温度较低,站房及采排水管路很容易出现冻结,影响系统的运行,增加了安全风险。本文以云州水库水质自动监测多层级生物预警智能监测站... 水质自动监测站设计、建设、运维的抗寒技术直接影响冬季其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冬季河北北部室外整体温度较低,站房及采排水管路很容易出现冻结,影响系统的运行,增加了安全风险。本文以云州水库水质自动监测多层级生物预警智能监测站冬奥会保障为例,通过采用智能方舱站房温控动环智能监控系统,结合优化采排水管道布置、增加管道伴热等先进技术和措施,解决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冬季抗寒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监测 自动站 建设 运行 抗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