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酸脱羧酶65抗体相关性脑炎导致小脑性共济失调一例
1
作者 裴耀华 朱荣彦 +3 位作者 孙晓 翟飞 刘佳铭 唐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4,共3页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神经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多种多样,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遗传代谢病、炎症性疾病以及免疫机制参与的病变[1]。其中,由免疫介导的小脑性共济失调根据免疫介导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共识分为:以小脑损害为...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神经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多种多样,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遗传代谢病、炎症性疾病以及免疫机制参与的病变[1]。其中,由免疫介导的小脑性共济失调根据免疫介导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共识分为:以小脑损害为主和以小脑伴随其他中枢系统部位损害为主的两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共济失调 神经系统疾病 谷氨酸脱羧酶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NF155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郎飞结旁病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分析
2
作者 徐秀红 矫树生 +4 位作者 周毅 刘军 智建霞 梁秀琪 李波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0期31-37,共7页
目的分析抗神经束蛋白155(NF155)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郎飞结旁病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以提高对该病认识,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对2024年7月被误诊的1例抗NF155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郎飞结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复习相关... 目的分析抗神经束蛋白155(NF155)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郎飞结旁病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以提高对该病认识,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对2024年7月被误诊的1例抗NF155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郎飞结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主因双下肢麻木1年余,加重伴腰痛、双下肢疼痛15 d就诊于骨科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腰椎磁共振成像未见明显神经根受压,止痛治疗症状无缓解,遂转入神经内科。后行脑脊液检测示蛋白明显升高,且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肌电图示以双下肢L 4~S 1神经根支配区慢性损伤为主,双下肢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脑脊液及血清抗NF155抗体检测阳性。明确诊断为抗NF155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郎飞结旁病,误诊时间23 d。确诊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2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对临床表现为多发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的慢性病程患者,应考虑自身免疫性郎飞结旁病可能,及时行相关抗体检测并排查其他病因,以明确诊断并早期治疗,争取较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郎飞结旁病 神经束蛋白155 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误诊 腰椎间盘突出症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颅内压增高Dandy诊断标准商榷
3
作者 丛军 周贵福 +2 位作者 齐锦生 许丽辉 李建平 《临床荟萃》 CAS 1998年第8期364-365,共2页
良性颅内压增高(BIH)症状和体征最初由Quincke在1897年描述。1904年Nonne称为假脑瘤。Foley1955年将其命名为良性颅内压增高,至今为国内学者沿用。Buchheit1969年提出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IH)的概念。近年来国外文献中多采用IIH这一诊断... 良性颅内压增高(BIH)症状和体征最初由Quincke在1897年描述。1904年Nonne称为假脑瘤。Foley1955年将其命名为良性颅内压增高,至今为国内学者沿用。Buchheit1969年提出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IH)的概念。近年来国外文献中多采用IIH这一诊断名词。对该病近10年研究表明,有症状的视力丧失患者为29%左右,视野计查出的视野缺陷达94%,致盲者为4%。故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增高 BIH Dandy诊断标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营养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胃肠功能及血清炎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韦菲楠 秦巧玉 +3 位作者 李鸿 殷珊珊 李振兴 王学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年第10期41-44,共4页
目的:探究个体化营养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胃肠功能、胃肠道不适发生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4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究个体化营养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胃肠功能、胃肠道不适发生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4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营养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比较2组患者营养干预前1天及干预后7天胃肠功能急性胃肠损伤(AGI)评分,胃肠道不适发生情况,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IL-1)水平变化。结果:2组患者行营养干预后,胃肠功能AGI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AGI评分为0级患者数量显著增多,2级患者数量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及肠鸣音异常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干预后,2组患者血清CRP、TNF-α及IL-1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胃肠功能,减少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营养干预 脑卒中 胃肠功能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倍他乐克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魏英贤 齐秀彦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5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用倍他乐克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68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倍他乐克组,每组各有34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 目的:探讨用倍他乐克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68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倍他乐克组,每组各有34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倍他乐克组患者加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病情的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倍他乐克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随访的结果得知,倍他乐克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倍他乐克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疗法 倍他乐克 心肌梗死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转归与基础代谢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学明 孟丽 +2 位作者 周桃花 吴琳 许香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3期69-70,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转归与基础代谢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了调整基础代谢率的相关措施。观察两组... 目的分析研究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转归与基础代谢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了调整基础代谢率的相关措施。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的康复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给予脑血管病患者调整基础代谢率治疗,可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基础代谢率 生活质量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调整基础代谢率对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
7
作者 王学明 孟丽 +2 位作者 周桃花 吴琳 许香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6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调整基础代谢率对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 100例脑血管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调整基础代谢率,观察两组患者于入院后2 d内与第15天按... 目的探讨调整基础代谢率对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 100例脑血管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调整基础代谢率,观察两组患者于入院后2 d内与第15天按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的Barthel记数记分法进行肢体功能缺损评定,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较对照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整基础代谢率治疗脑血管病的效果较好,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基础代谢 脑血管 临床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