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2、IL-6因子与肠道菌群紊乱的交互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疾病的关联分析
1
作者 刘彦洁 李良霄 +2 位作者 陈庆娜 马利娜 肖冉冉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9-966,共8页
目的:探讨IL-2、IL-6因子与肠道菌群紊乱的交互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疾病(RA-ILD)的关联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0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肺部CT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RA-ILD组(合并ILD,27... 目的:探讨IL-2、IL-6因子与肠道菌群紊乱的交互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疾病(RA-ILD)的关联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0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肺部CT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RA-ILD组(合并ILD,27例)和RA-noILD组(未合并ILD,73例)。收集所有受试者粪便样本,培养并检测肠道菌群水平;提取粪便样本DNA,PCR扩增细菌16S rDNA,获得肠道菌群DGGE图谱,分析肠道细菌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丰富度指标,对图像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肠道菌群相关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A患者发生ILD的独立因素。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IL-2、IL-6水平与肠道菌群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RA-ILD患者转归的独立因素。结果:吸烟、年龄≥53.77岁、抗CCP抗体≥334.60 RU/ml、IL-6≥199.47 ng/ml、IL-2<3.10 ng/ml、丰富度<18.39、Shannon-Wiener指数<2.88、双歧杆菌<7.27 CFU/g、脆弱类杆菌<7.75 CFU/g、H_(max)<3.14、菌群均匀度<0.92是RA患者发生ILD的独立影响因素。RA-ILD患者血清IL-6水平与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H_(max)、菌群均匀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血清IL-2水平与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H_(max)、菌群均匀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吸烟、年龄、抗CCP抗体、IL-6、IL-2、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双歧杆菌、脆弱类杆菌、H_(max)、菌群均匀度是影响RA-ILD患者转归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吸烟、年龄、抗CCP抗体、IL-6、IL-2、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双歧杆菌、脆弱类杆菌、H_(max)、菌群均匀度对RA-ILD具有显著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RA-ILD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改变,肠道细菌数量及结构变化可能是RA患者并发ILD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疾病 肠道菌群 IL-2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庆娜 刘彦洁 +2 位作者 李良霄 马利娜 肖冉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61-2367,2372,共8页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RA-ILD)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究不同治疗方法对RA-ILD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RA-ILD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RA-ILD)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究不同治疗方法对RA-ILD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RA-ILD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门诊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健康组。对两组患者肠道菌群进行高通量测序,比较两组OTU菌群丰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菌群分布及LEfSe差异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RA-ILD患者分为A组(n=50)和B组(n=50),A组给予来氟米特+尼达尼布或吡非尼酮治疗,B组给予来氟米特+尼达尼布或吡非尼酮+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分析两组治疗后的肠道菌群改善情况。相关性分析判断RA-IL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其临床特征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RA-ILD患者OTU菌群丰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均低于健康人群。RA-ILD组Intestinibacter菌属丰度高于健康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大肠志贺氏杆菌(Escherichia shigell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Candidatus Saccharimonas菌属、Odoribacter菌属以及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丰度均低于健康组。治疗后A组和B组菌群结构均有所改善,B组更接近健康人群,疗效显著优于A组。Intestinibacter菌属细菌水平与患者年龄、RA病程、DAS28、CRP、RF、KL-6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DLCO呈显著负相关(P<0.05);乳杆菌属细菌水平与RA病程、DAS28、CRP、RF、IL-6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VC呈显著正相关(P<0.05);大肠志贺氏杆菌水平与RA病程、ILD病程、DAS28、ESR、RF、TNF-α呈显著负相关(P<0.05);克雷伯氏菌属细菌水平与VC和DLCO呈显著正相关(P<0.05);Candidatus Saccharimonas菌属细菌水平与DAS28、ESR、CRP、RF、IL-6、TNF-α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DLCO呈显著正相关(P<0.05);Odoribacter菌属细菌水平与DAS28、CRP、RF、IL-6、KL-6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VC呈显著正相关(P<0.05);肠球菌属细菌水平与RA病程、ILD病程、DAS28、ESR、RF、KL-6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DLCO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RA-ILD患者肠道菌群丰度明显低于健康人群,部分菌群存在明显差异,且与临床特征及指标存在密切关系。临床治疗中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有助于RA-ILD患者肠道菌群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性病变 肠道菌群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