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视触融合传感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
- 1
-
-
作者
魏斌
王自豪
王萍
李洁
刘光
-
机构
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
-
出处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4-652,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05306)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QN2024222)
+2 种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H2022208073)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资助项目(B20221004)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36Z1816G)。
-
文摘
视触融合传感技术是一种受人类视触觉协同调控人体动作行为启发,结合视觉相机图像信息和触觉传感器对物体和环境感知信息的集成式传感器仿生技术。随着计算机视觉、神经网络和触觉感知技术的发展,在智能机器人控制和工作过程中引入视触融合传感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以不同触觉传感模式划分总结了基于反射层光线漫反射、基于标记点/物追踪检测、基于光波导和基于仿生学的视触觉传感器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同时总结了视触融合传感器在物体识别检测、物体滑移以及抓取稳定性检测和机器人抓取领域的应用现状,并针对视触融合技术提出以下展望:1)多模态感知技术的发展;2)人机交互方式的创新;3)智能机器人控制精度的提升;4)电子消费产品的带动。
-
关键词
传感器技术
视触融合
计算机视觉
机器人感知
仿生学
-
Keywords
sensor technology
visual and tactile fusion
computer vision
robot perception
bionics
-
分类号
TN958.98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
-
题名基于P2P网络捕包与过滤的实现
- 2
-
-
作者
朱金钧
周志峰
朱薇
韩忠
-
机构
河北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
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
-
出处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85-288,共4页
-
文摘
P2P网络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更加脆弱,使计算机更易受到外界不明用户的攻击,因此在网络中实现主动防御显得十分重要。网络中的主动防御是通过网络捕包及过滤来实现,这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进行流量监控、故障诊断以及观察到网络所受到的攻击。本文主要是在P2P网络模式中利用混杂模式具体编程实现底层数据捕包。
-
关键词
P2P
网络捕包
过滤
主动防御
-
Keywords
P2P
packet-capturing
filtering
active defense
-
分类号
TP393.0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
-
题名优质茶叶资源分布的地理环境分析
被引量:4
- 3
-
-
作者
李文垒
岳保然
韩茜
-
机构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工程系
-
出处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共2页
-
文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茶叶供应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优质茶叶资源分布的地理环境、茶树品种适应性,不同品种内含物质的变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找到优质茶叶资源最适宜的地理生长环境,及其对茶叶品质品种的栽培要求、适制品种与加工工艺等,从而解决优质茶叶资源受地理位置制约而不能进行大规模种植生产的局限性,为提升我国优质茶叶资源的产量及提高优质茶叶产品的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仅对我国当前几种主要的优质茶叶资源为实例,对我国的优质茶叶资源分布的地理环境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
关键词
优质茶叶资源
分布情况
地理环境
分析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基于改进新型无源观测器的机器人系统控制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杨婧
熊超
许红娟
-
机构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
陆军工程大学火炮工程系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
-
出处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65,共5页
-
基金
军队重点攻关项目(ZS2015070132A12002)
河北人社厅课题(JRS-2020-3125)。
-
文摘
为解决机器人系统控制稳定性问题,在经典无源观测器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新型无源观测器,实现对机器人系统的控制。创建机器人的系统结构模型,外加输入力信号作为控制器的计算信号。针对经典无源观测器会发生能量积累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新型无源观测器方法。利用两个新的无源性观测器窗口无源性观测器(WPO)和重置无源性观测器(RPO),有效降低经典无源性观测器中PID控制器的增益,减小能量消耗,从而更快地检测出系统的不稳定性。在MATLAB中对机器人系统模型在x和y方向上的速度、位置和力反馈跟踪进行仿真实验,并与经典的无源性观测器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新型无源性观测器的机器人,系统速度在经历短暂超调后趋于稳定;位置跟踪曲线抖动较少,曲线更加平滑;最大力反馈比经典无源性观测器方法降低约33%。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新型无源性观测器可以提高机器人系统的控制稳定性。
-
关键词
机器人系统
改进型无源观测器
能量积累
控制稳定性
-
Keywords
Robot system
Improved passive observer
Energy accumulation
Control stability
-
分类号
TP24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