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广线石家庄段轨检车检测数据分析及线路维修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孟亮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96,共2页
通过分析轨检车检测数据,并与现场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得出轨检车主要的超限项目与现场存在的轨道病害的关系,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线路维修对策。实践证明,依据轨检车检测数据提出的相关维修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线路设备的质量,保障行车... 通过分析轨检车检测数据,并与现场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得出轨检车主要的超限项目与现场存在的轨道病害的关系,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线路维修对策。实践证明,依据轨检车检测数据提出的相关维修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线路设备的质量,保障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检车 数据分析 维修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结构拆换技术及工程应用
2
作者 张天 付兵先 +3 位作者 冯涛鉴 付卫霖 刘望安 程克冲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98,共6页
针对某重载铁路隧道出现的基底沉降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和探测,分析了病害成因。依托基于钢垫梁的隧道基底拆换整治技术,研发了一款新型移动式轻质龙门吊,提出了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结构拆换技术并进行了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通过三维地震成... 针对某重载铁路隧道出现的基底沉降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和探测,分析了病害成因。依托基于钢垫梁的隧道基底拆换整治技术,研发了一款新型移动式轻质龙门吊,提出了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结构拆换技术并进行了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通过三维地震成像技术检测发现,病害区段围岩裂隙发育,隧底围岩不密实,导致结构存在渗水风险和脱空问题;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结构拆换技术基于重新设计的钢垫梁架空结构,采用跳槽开挖方式,可实现不中断行车条件下多个病害区段的同步施工;轻质龙门吊作为高效的钢垫梁倒运装备,经室内加载试验发现满足承载要求;同传统装备相比,轻质龙门吊具有轻质高强、降本增效、操控便捷、节省作业时间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病害整治 现场应用 钢垫梁 吊装 基底拆换 重载铁路 轻质龙门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铁路隧道围岩膨胀特性与基底上拱力学行为研究
3
作者 张天 付兵先 +1 位作者 姚建平 付卫霖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53,共14页
隧道内无砟轨道上拱病害严重威胁既有运营线路运行安全。为研究无砟轨道结构上拱的力学行为,依托华北山区某铁路隧道,通过开展地质钻探和室内试验分析围岩膨胀特性,基于勘察和室内试验结果构建围岩膨胀弹塑性本构模型,开展隧道基底结构... 隧道内无砟轨道上拱病害严重威胁既有运营线路运行安全。为研究无砟轨道结构上拱的力学行为,依托华北山区某铁路隧道,通过开展地质钻探和室内试验分析围岩膨胀特性,基于勘察和室内试验结果构建围岩膨胀弹塑性本构模型,开展隧道基底结构上拱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隧道上拱区段下伏强度较差的泥灰岩透镜体,这种具有弱—中等膨胀性的围岩,在裂隙水迁移作用下逐渐吸水膨胀,容易造成隧道基底上拱和轨道结构变形超限;基于围岩膨胀性试验构建的膨胀弹塑性本构模型,可用于模拟围岩体积膨胀导致的隧底上拱现象;仰拱下方分布的膨胀岩沿线路方向取18.5 m,竖向深度取5 m,垂直线路方向宽度取10.5 m,当设定其膨胀应变为5%时,轨道结构最大上拱量和层间离缝分别为21.5和1.93 mm,轨道结构在围岩吸水膨胀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结构有开裂危险;当围岩膨胀应变分别超过3.5%,4.5%和5%时,轨道高低不平顺偏差值分别达到计划维修、临时补修和限速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无砟轨道 上拱变形 室内试验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线路钢轨温度力测试的位移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永前 王建文 邹振祝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5-128,共4页
研究无缝线路上钢轨在温度发生变化时轴向温度力的一种有效检测手段,提出了新的测试方法,即位移法。通过建立无缝线路轨道力学模型分析温度力变化时侧向力及其作用位移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标定试验对上述规律进行了参数修正,最终实现对钢... 研究无缝线路上钢轨在温度发生变化时轴向温度力的一种有效检测手段,提出了新的测试方法,即位移法。通过建立无缝线路轨道力学模型分析温度力变化时侧向力及其作用位移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标定试验对上述规律进行了参数修正,最终实现对钢轨轴向温度力的精确测试。该技术在实践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线路 钢轨温度力 标定试验 位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皮替代草炭对鸟巢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春荣 高红真 +1 位作者 盖安生 王艳芝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7-110,共4页
为了探索树皮替代草炭栽培鸟巢蕨的可行性,选择树皮与丹麦草炭的复配基质进行鸟巢蕨盆栽试验,以100%泥炭处理为对照,分析不同配方基质物理性状及其对鸟巢蕨的株高、冠幅、叶片数以及叶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炭与树皮按一定比例复配后... 为了探索树皮替代草炭栽培鸟巢蕨的可行性,选择树皮与丹麦草炭的复配基质进行鸟巢蕨盆栽试验,以100%泥炭处理为对照,分析不同配方基质物理性状及其对鸟巢蕨的株高、冠幅、叶片数以及叶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炭与树皮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基质密度、孔隙度、持水力介于两者之间,其栽培鸟巢蕨优于或接近单一使用草炭的效果,最佳配比为草炭80%+树皮20%,上盆8个月后,比使用纯草炭的株高增加4.5%,叶片数增加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巢蕨 配方基质 树皮 草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半径曲线无缝线路养修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进永 高亮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3-115,共3页
对于曲线半径为400 m以下无缝线路作业问题未见过相关的作业指导文件,文章结合既有线养修实践,分析了小半径无缝线路的一些特点,并对小半径无缝线路涉及到的作业轨温条件、钢轨磨耗、防胀防断等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小半径 无缝线路 防胀防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我段安全生产趋于稳定的根本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金虎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24-25,共2页
一、问题的提出:我段担负着石家庄、阳泉两大铁路枢纽和石太线石阳段线、桥设备的维修养护任务。设备多且复杂,特别是石太线石阳段,标准不足三级,却担负着一级运量,年通过总重目前已达8000多万吨,运能和运量的矛盾日益突出。
关键词 石太线 铁路枢纽 维修养护 石阳 暂缓执行 命运共同体 以人 两制 农忙季节 中专毕业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管理 促进安全生产
8
作者 杨复华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45-45,共1页
石家庄工务段从实际出发,提出“以质量保安全、以标准化保安全”的措施,具体为四个方面:
关键词 从实际出发 执行制度 承包制度 空间均衡 科学分析方法 月奖 工作方法 受益程度 评分办法 验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弧形支座锚栓折断分析及其防治
9
作者 田茂宽 杨复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12,共4页
本文根据对弧形支座锚栓折断病害进行长期的调查分析,提出可供设计、施工、维修养护部门值得研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支座 折断分析 锚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60kg/m钢轨单开道岔改进设计的几点建议
10
作者 孙彦明 《铁道标准设计》 1993年第6期38-38,共1页
60kg/m钢轨单开道岔上道以来,因其尖轨、导曲线半径、辙岔型式及各部几何尺寸等均较60kg/m过渡型道岔有较大改进,对于提高列车的侧向通过速度、平稳性和减小工务养护维修工作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受到行车和工务职工的欢迎。但美中不足也... 60kg/m钢轨单开道岔上道以来,因其尖轨、导曲线半径、辙岔型式及各部几何尺寸等均较60kg/m过渡型道岔有较大改进,对于提高列车的侧向通过速度、平稳性和减小工务养护维修工作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受到行车和工务职工的欢迎。但美中不足也出现了几个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钢轨 单开道岔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内更换轨枕施工的安全对策
11
作者 孙彦明 朱瑞山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24-26,共3页
隧道内更换轨枕,由于受空间、光线等因素制约,施工中安全问题特别突出,本文介绍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 隧道 轨枕 更换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工务系统内部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
作者 刘改芬 张立峰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4-77,共4页
在分析我国铁路工务系统内部物流存在的诸多问题基础上,提出通过提升铁路工务系统内部的战略地位;加快组织机构改革,强化物资管理部门的职能;大力推进铁路工务系统内部物流信息化的进程;采取培训、招聘等方式提升铁路工务系统内部物流... 在分析我国铁路工务系统内部物流存在的诸多问题基础上,提出通过提升铁路工务系统内部的战略地位;加快组织机构改革,强化物资管理部门的职能;大力推进铁路工务系统内部物流信息化的进程;采取培训、招聘等方式提升铁路工务系统内部物流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务系统 内部物流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条大调距量扣件及弹条大调距量调高扣件的铺设使用
13
作者 敦志增 姚庚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5-17,共3页
介绍新型弹条大调距量扣件及弹条大调距量调高扣件在石太线的铺设使用和观测评定。
关键词 扣件 铺设 弹条扣件 铁路 大调距量扣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连接件优化设计
14
作者 张吉仁 刘孟靓 +3 位作者 李金频 封周权 卜建清 王迪 《铁道标准设计》 2025年第9期119-125,135,共8页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开裂问题较为突出,采用S型抗拔不抗剪连接件(URSPC)可有效降低混凝土板拉应力,但同时会产生零弯矩界面处混凝土拉应力与普通栓钉应力集中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内S型URSPC的设计方案,首先...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开裂问题较为突出,采用S型抗拔不抗剪连接件(URSPC)可有效降低混凝土板拉应力,但同时会产生零弯矩界面处混凝土拉应力与普通栓钉应力集中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内S型URSPC的设计方案,首先研究一种用于S型URSPC的简化模拟方法,进一步提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非线性快速建模方法。其次,以某三跨连续梁为研究对象,采用S型URSPC的组合连续梁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组合连续梁模型的混凝土拉应力和普通栓钉应力等力学性能。最后,提出一种“抗剪过渡段”的概念,并以过渡段长度(L_(st))为参数,对比分析L_(st)为0.36、0.24和0.12倍负弯矩区长度(L_(s))等3种不同抗剪过渡段布置方案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型URSPC连接件将导致零弯矩界面附近的普通栓钉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其Mises应力值显著高于周围栓钉应力水平,且混凝土拉应力由支座截面向跨中区域呈递减趋势,但在零弯矩界面附近又局部异常增大。增设“抗剪过渡段”可缓解零弯矩界面处的普通栓钉应力集中现象,并能够解决混凝土拉应力集中现象。3种方案均可有效降低普通栓钉的Mises应力,降低幅度最大可达34.2%。增设过渡段后零弯矩界面混凝土拉应力应力集中现象消失,拉应力下降明显,最高可达40.88%。综合不同方案的效果,以0.24L_(s)方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优化设计 有限元分析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 负弯矩区 抗拔不抗剪连接件 抗剪过渡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