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龙山森林植被地上碳储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9
1
作者 王雪晴 卜元坤 +2 位作者 魏江涛 赵鹏祥 刘顺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896-7909,共14页
快速准确地估计植被地上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对评估森林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黄龙林区森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样地实测和卫星遥感数据,建立黄龙山林区植被地上碳储量模型,实现研究区2000—2021年长时间序列的森林植被地上碳储量... 快速准确地估计植被地上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对评估森林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黄龙林区森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样地实测和卫星遥感数据,建立黄龙山林区植被地上碳储量模型,实现研究区2000—2021年长时间序列的森林植被地上碳储量的反演及时空分异研究。结果表明:(1)黄龙山森林植被地上碳储量平均值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碳储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研究区东部、南部、中部及西北部是植被地上碳储量高值分布地区,且呈增加趋势;而东北部、西部和西南部植被地上碳储量较低,且呈减少趋势,研究区22年间森林植被地上部分固碳量增加,生产力提升。(3)年均温、年蒸散发量、年降水量和海拔是2000—2021年影响研究区森林植被地上碳储量空间分异主要因素;任意两个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黄龙山森林地上碳储量影响都大于单个因子,表明黄龙山森林植被地上碳储量在不同时间的空间分布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年降水量对其空间分布影响逐渐减小,森林稳定性提高。研究在信息有限的基础上提出了快速估算地区植被地上碳储量的方法,了解了地区森林植被地上碳储量时空分异情况及其驱动因素,为掌握地区植被地上碳储量信息、评估森林固碳能力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地上碳储量 地理探测器 时空分异特征 LANDS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栎类林定向培育及多功能利用技术推广与示范
2
作者 宋军芳 刘顺德 刁登勇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17期151-153,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尤其是生态林业的兴起以及现代林业从追求经济效益转向社会效益,林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作为林业发展基础的森林培育也开始有了更高要求。森林培育的目标从提供更多、易成活的林木转为了提供满足各种需求、品质...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尤其是生态林业的兴起以及现代林业从追求经济效益转向社会效益,林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作为林业发展基础的森林培育也开始有了更高要求。森林培育的目标从提供更多、易成活的林木转为了提供满足各种需求、品质优良的林木。壳斗科栎属植物被统称为栎类,是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的重要组成树种。在华北地区栎类常生于海拔600m~1900m的阳坡、半阳坡,分布呈小片纯林或混交林。本文中,主要针对栎类林定向培育及多功能利用技术推广与示范展开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类林 定向培育 多功能利用 技术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