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处理养殖场粪便的氮磷动态效应与污染风险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卉 王波 +3 位作者 朱利群 刘春晓 曹阳 卞新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6-743,共8页
对盆栽水稻施以不同水平的猪粪和牛粪两种有机肥料,结合其本身对氮磷的吸收利用状况及养分在土壤和水体环境下的分解释放规律,研究了水稻对有机粪肥的消纳吸收能力。结果表明,水稻可以有效地处理猪粪和牛粪;综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 对盆栽水稻施以不同水平的猪粪和牛粪两种有机肥料,结合其本身对氮磷的吸收利用状况及养分在土壤和水体环境下的分解释放规律,研究了水稻对有机粪肥的消纳吸收能力。结果表明,水稻可以有效地处理猪粪和牛粪;综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处理猪粪时,P5水平(猪粪处理量120000kg·hm-2,折合纯氮量1103.52kg·hm-2)下的处理效果最好,处理牛粪时,C6水平(牛粪处理量300000kg·hm-2,折合纯氮量3224.5kg·hm-2)下的处理效果最好,施肥量低于此的植株生长缓慢,高于此则植株的增产效应不明显,并且容易出现受害症状,而有机肥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风险会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养殖场粪便 污染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两年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大伟 刘建 +2 位作者 王波 曹杨 卞新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53-56,共4页
为了改善秸秆大面积焚烧现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连续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结构和养分含量连续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土壤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变化也... 为了改善秸秆大面积焚烧现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连续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结构和养分含量连续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土壤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变化也有影响;秸秆还田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以及0-7cm土层速效磷含量,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影响显著,但是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直播稻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栽条件下养殖场废弃物还田对土壤-黑麦草系统氮、磷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利群 王波 +1 位作者 黄卉 卞新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6-111,共6页
对盆栽黑麦草施以不同水平的猪粪和牛粪两种有机肥料,通过测定黑麦草对氮和磷的吸收量、土壤的残留量及粪肥中氮和磷的损失量,研究了黑麦草对养殖场粪肥的消纳吸收能力及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水平范围内,随着粪... 对盆栽黑麦草施以不同水平的猪粪和牛粪两种有机肥料,通过测定黑麦草对氮和磷的吸收量、土壤的残留量及粪肥中氮和磷的损失量,研究了黑麦草对养殖场粪肥的消纳吸收能力及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水平范围内,随着粪肥施用量的增加,黑麦草对氮、磷的吸收也随之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其增加潜力不大,且高量施用粪肥将导致土壤中氮、磷残留量明显增加,同时会造成氮、磷流失,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风险也将随之增大。综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黑麦草施以猪粪的量应控制在1.5~6.0 kg.m-2,牛粪的量应控制在1.875~15.0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养殖场粪肥 污染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7
4
作者 郜岭 阴志红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4,共3页
国外社区教育的发展较早,尤其是西方国家,它们在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并且在通过社区教育促进社区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实效。国外的经验将给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提供一些较好的启示。
关键词 社区教育 社区发展 作用 管理和机构建设 培训和提高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通州区发展现代休闲旅游产业展望
5
作者 柏阳 高琛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20期112-113,117,共3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跟风、墨守成规模式大量涌现,创新旅游产业已迫在眉睫。通州作为北京市一个重要的地区,具有发展现代休闲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文阐述分析了通州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现代休闲旅游产业...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跟风、墨守成规模式大量涌现,创新旅游产业已迫在眉睫。通州作为北京市一个重要的地区,具有发展现代休闲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文阐述分析了通州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现代休闲旅游产业的可行性,并针对通州区所具备的发展现代休闲旅游产业的条件,提出相应对策,为该区现代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通州 现代休闲旅游产业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