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快泵探针对GaAs中X射线诱导的瞬态光学反射率变化的探测(英文)
1
作者 王博 白永林 +5 位作者 徐鹏 缑永胜 朱炳利 白晓红 刘百玉 秦军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30-3133,共4页
理论估算并实验验证了在X射线脉冲激发下低温砷化镓的光学折射率调制特性。泵浦-探针实验表明,低温砷化镓中存在的高密度复合缺陷大大减小了载流子寿命,使超热电子的弛豫时间小于1×10-12s,载流子的复合时间小于2×10-12s,折射... 理论估算并实验验证了在X射线脉冲激发下低温砷化镓的光学折射率调制特性。泵浦-探针实验表明,低温砷化镓中存在的高密度复合缺陷大大减小了载流子寿命,使超热电子的弛豫时间小于1×10-12s,载流子的复合时间小于2×10-12s,折射率的扰动时间约为2×10-12s。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自由载流子和俄歇效应对该弛豫过程的定量估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该研究表明低温生长砷化镓是一种有效的可用于单次瞬态皮秒时间分辨X射线探测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生长砷化镓 X射线探测器 折射率扰动 皮秒时间分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剪切空间调制快拍成像偏振仪动态定标数据处理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贾辰凌 潘安 +1 位作者 张晶 曹奇志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基于动态定标的线性剪切空间调制快拍成像测偏技术能够在动态环境(如温度变化)下对目标偏振信息进行更精确的实时测量,但实验噪声会引起反演图像的条状畸变。针对这一问题,系统分析了快拍成像偏振仪动态定标技术原理和目标相位的定量求... 基于动态定标的线性剪切空间调制快拍成像测偏技术能够在动态环境(如温度变化)下对目标偏振信息进行更精确的实时测量,但实验噪声会引起反演图像的条状畸变。针对这一问题,系统分析了快拍成像偏振仪动态定标技术原理和目标相位的定量求解过程,提出了结合相位差分与双线性插值算法的噪声识别与相位修正方法。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经过相位求解和修正计算,条带状失真得到去除,反演成像质量提升。为高相位变化和低信噪比环境下空间调制快拍成像测偏技术的实时应用提供支持,推动其在动态环境下的工程实际应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修正 动态定标技术 空间调制 快拍成像偏振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态光场实验中的模式匹配与偏频锁定技术研究(英文)
3
作者 曲文艳 冯飞 +1 位作者 宋家争 张同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55-2660,共6页
光学参量过程是产生压缩光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实验中光学参量振荡腔的稳定性,必须将激光与光学参量振荡腔进行模式匹配,并用锁定技术稳定光学参量振荡腔。理论分析了模式匹配效率对压缩度和偏频锁定技术精度的影响。经过模式匹配之后,... 光学参量过程是产生压缩光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实验中光学参量振荡腔的稳定性,必须将激光与光学参量振荡腔进行模式匹配,并用锁定技术稳定光学参量振荡腔。理论分析了模式匹配效率对压缩度和偏频锁定技术精度的影响。经过模式匹配之后,在实验上实现了光学参量振荡腔的锁定,并对锁定后的光学参量振荡腔进行了稳定性测量。理论与实验结果表明:模式匹配效果越好,压缩光的压缩度和偏频技术的锁定精度越高;在较好的模式匹配条件下,光学参量振荡腔的腔长锁定精度为7.35 nm,稳定时间可达2 h以上,能够满足对压缩态光场的探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匹配 偏频锁定技术 光学参量振荡腔 压缩态光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林 段开椋 +2 位作者 罗时荣 赵卫 王屹山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46-1448,共3页
利用F-P谐振腔实验研究了高功率掺Yb3+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使用915 nm和976 nm两种波长的泵浦源进行双端泵浦,在23 m长的双包层光子晶体光纤中获得了552 W的连续单模激光输出。该激光器的斜率效率约为76%,光-光转换效率为56%,光谱中心... 利用F-P谐振腔实验研究了高功率掺Yb3+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使用915 nm和976 nm两种波长的泵浦源进行双端泵浦,在23 m长的双包层光子晶体光纤中获得了552 W的连续单模激光输出。该激光器的斜率效率约为76%,光-光转换效率为56%,光谱中心波长为1078 nm,光束质量平方因子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 光子晶体光纤 斜率效率 高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建明 段开椋 +2 位作者 赵振宇 王屹山 赵卫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4,共4页
从光纤热传导方程出发,研究了不同泵浦光吸收系数对光纤激光器沿光纤长度方向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吸收系数光纤泵浦端温度相对较低,分布较为平缓,有效减缓光纤的热损伤。根据理论分析结果,实验中选择了吸收系数为1.45 dB/m的掺Y... 从光纤热传导方程出发,研究了不同泵浦光吸收系数对光纤激光器沿光纤长度方向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吸收系数光纤泵浦端温度相对较低,分布较为平缓,有效减缓光纤的热损伤。根据理论分析结果,实验中选择了吸收系数为1.45 dB/m的掺Yb3+双包层光子晶体光纤作为增益介质,在泵浦光功率为560 W时,获得了428.5 W的高功率单模连续输出,斜率效率为76.5%,光束质量因子M2<1.2。由于泵浦端光纤温度较高,实验中对光纤两端进行了主动冷却,并且在离光纤端面约25 cm处的光纤表面温度进行实时测量,结果发现随着泵浦光功率的增加,光纤表面温度均匀增长,最高温度为310 K,温度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 光纤激光器 双端泵浦 高功率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定量相位成像:从物理到算法再到物理(内封面文章·特邀) 被引量:1
6
作者 田璇 费舒全 +6 位作者 李润泽 彭彤 闵俊伟 王思颖 薛雨阁 柏晨 姚保利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15,共25页
定量相位成像具有无标记、无损伤、可实现三维测量的特点,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被证明在相位成像中非常有效。旨在对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定量相位成像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在传统成像方法... 定量相位成像具有无标记、无损伤、可实现三维测量的特点,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被证明在相位成像中非常有效。旨在对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定量相位成像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在传统成像方法简介的基础上,全面回顾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相位重建技术。就相位重建策略而言,除了单纯借助训练数据集的数据驱动模式外,还可以将深度神经网络与物理模型驱动结合进行相位重建,进而讨论了人工智能定量相位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和工业测量等领域的应用。探讨了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相位重建方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总结了深度学习在定量相位成像领域的工作,并对如何更好地利用深度学习来提高定量相位成像的可靠性和效率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光学 定量相位成像 深度学习 相位重建 人工智能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产生与放大技术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国夫 程光华 令维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5-199,共5页
介绍了飞秒激光的发展和相关的应用。重点讨论了产生飞秒激光脉冲的几种方法;激光脉冲色散的物理机制及补偿方法;获得变换极限脉冲的条件等。还介绍了超短超强激光脉冲的放大与压缩技术,获得高功率窄脉冲的基本条件和啁啾脉冲放大原理;... 介绍了飞秒激光的发展和相关的应用。重点讨论了产生飞秒激光脉冲的几种方法;激光脉冲色散的物理机制及补偿方法;获得变换极限脉冲的条件等。还介绍了超短超强激光脉冲的放大与压缩技术,获得高功率窄脉冲的基本条件和啁啾脉冲放大原理;详细地讨论了基于非线性效应实现高信噪比、宽光谱、高效率脉冲放大的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技术,在飞秒激光脉冲放大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最后还阐述了阿秒光脉冲产生与测量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进展 产生 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全光纤激光器阵列部分相干合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保银 段开椋 +1 位作者 赵卫 钱凤臣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2,共5页
对2×2全光纤激光器阵列的部分相干合成进行了实验研究。将四台全光纤激光器阵列分为两组,组内两光纤激光器通过一个对激光波长具有一定反射率的光纤光栅实现腔模互注入相位锁定,而两组激光阵列元之间非相干。四束激光经一个四面直... 对2×2全光纤激光器阵列的部分相干合成进行了实验研究。将四台全光纤激光器阵列分为两组,组内两光纤激光器通过一个对激光波长具有一定反射率的光纤光栅实现腔模互注入相位锁定,而两组激光阵列元之间非相干。四束激光经一个四面直角棱镜反射后尽量接近并实现对称排布。获得两组清晰的干涉条纹,条纹最大可见度分别约为43%和38%。整个激光器阵列在泵浦光总功率为1624W时获得925W高功率部分相干输出。在合成光束占空比为0.54时,合成光束的光束质量BQ值约为1.95。激光器阵列由全光纤元件组成,系统结构紧凑,在长时间的高功率合成实验中,性能稳定,没有观察到光热损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纤激光器阵列 光束合成 部分相干 互注入相位锁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红外双波段衍射望远镜的光学设计(英文)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昊 康福增 +1 位作者 赵卫 李毅超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43,共5页
深入研究了双层谐衍射光学元件,基于衍射效率方程对双层衍射元件的衍射效率进行优化.光学系统在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波段的衍射效率均超过了99%,极大地提高了图像的对比度和像质.设计了一款新型的红外双波段衍射望远镜,取得了接近衍射极... 深入研究了双层谐衍射光学元件,基于衍射效率方程对双层衍射元件的衍射效率进行优化.光学系统在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波段的衍射效率均超过了99%,极大地提高了图像的对比度和像质.设计了一款新型的红外双波段衍射望远镜,取得了接近衍射极限的成像质量,易于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效率 HDE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单阿秒脉冲产生技术的相位依赖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超 康轶凡 +1 位作者 田进寿 刘虎林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6-519,共4页
为了分析目前国际上现有的两类高次谐波极紫外单阿秒脉冲产生技术——振幅选通技术和偏振选通技术在驱动脉冲场载波-包络相位设置方面的差异,基于这两类单脉冲产生技术基本原理并借助于高次谐波产生3步理论分析模型,半定量分析了这两类... 为了分析目前国际上现有的两类高次谐波极紫外单阿秒脉冲产生技术——振幅选通技术和偏振选通技术在驱动脉冲场载波-包络相位设置方面的差异,基于这两类单脉冲产生技术基本原理并借助于高次谐波产生3步理论分析模型,半定量分析了这两类技术的驱动光场载波-包络相位依赖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两者的最佳驱动脉冲场载波-包络相位设置分别为0与0.5π,出现此差异的根本原因是高次谐波现象对驱动光场偏振度的高度依赖性。此分析结果对更短脉宽极紫外阿秒脉冲光源的产生和相关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载波-包络相位 高次谐波产生 选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可调谐皮秒光纤激光产生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红军 高存孝 +5 位作者 黄楠 孙启兵 龙汉波 文进 王屹山 赵卫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38-1441,共4页
实验研究了一种基于增益开关激光二极管和掺镱光纤放大器的高功率可调谐皮秒激光脉冲产生技术与系统。采用增益开关激光二极管作为种子源,多级掺镱单模光纤预放大器和两级大模场双包层掺镱光纤主放大器构成的放大系统,以及增益补偿技术... 实验研究了一种基于增益开关激光二极管和掺镱光纤放大器的高功率可调谐皮秒激光脉冲产生技术与系统。采用增益开关激光二极管作为种子源,多级掺镱单模光纤预放大器和两级大模场双包层掺镱光纤主放大器构成的放大系统,以及增益补偿技术、可调谐滤波技术、Sagnac环技术和包层泵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中心波长1 053~1 073 nm可调谐、线宽(FWHM)2.5~3 nm、脉冲宽度小于150 ps、重复频率1 MHz、平均功率10 W的高稳定和高光束质量(M2<1.2)的皮秒激光脉冲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 光纤放大器 皮秒激光 高功率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激光调Q技术的高速电光门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2
作者 党君礼 刘百玉 +5 位作者 欧阳娴 白永林 舒雅 熊发田 李晓坤 雷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12-215,共4页
调制电信号的获取是激光调Q中的关键技术。此系统采用一种新方法获取高速调制电信号——基于FPGA的高速电光门控系统,分为门控脉冲和高压调控两个模块。门控脉冲模块由高速信号放大、FPGA延时、可控传输线延迟3个部分组成。利用FPGA高... 调制电信号的获取是激光调Q中的关键技术。此系统采用一种新方法获取高速调制电信号——基于FPGA的高速电光门控系统,分为门控脉冲和高压调控两个模块。门控脉冲模块由高速信号放大、FPGA延时、可控传输线延迟3个部分组成。利用FPGA高密度、高可靠性、可反复擦写和可以现场编程、灵活调制的特点,将整个系统的主要控制部分集成在FPGA中,并将延时分为数字延时和模拟延时两部分。然后利用FPGA实现数字延时,可控延时线实现模拟延时。经试验检测,高压部分可以产生重复频率1~9999Hz,步进1Hz,延时范围为0~9999ns,步进为1ns,幅度为8000V,前沿和后沿小于10ns,抖动小于1ns的高压矩形电脉冲,满足各种电光调制系统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光门控系统 激光调Q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3+)掺杂Ge-As-Ga-Se硫系玻璃和光纤的制备及性能
13
作者 王翀 吴嘉辉 +2 位作者 郭海涛 唐钰欣 许彦涛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面向4μm波段光纤激光器用增益光纤,制备出0.2%(质量分数)高浓度Pr^(3+)离子掺杂的Ge_(12)As_(20.8)Ga_(4)Se_(63.2)玻璃,通过棒管法拉制了单模双包层增益光纤。采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电子探针元素分析、椭偏仪、红外热像仪、... 面向4μm波段光纤激光器用增益光纤,制备出0.2%(质量分数)高浓度Pr^(3+)离子掺杂的Ge_(12)As_(20.8)Ga_(4)Se_(63.2)玻璃,通过棒管法拉制了单模双包层增益光纤。采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电子探针元素分析、椭偏仪、红外热像仪、红外显微测试、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等分析了不同工艺下制备的玻璃和光纤的光学特性,最终所制备光纤的基底损耗约为2.65 dB/m,并成功获得光纤在3.8~4.8μm处的强荧光发射。该硫系玻璃光纤具有较高的Pr^(3+)溶解度、良好的热稳定性与发光性能,具有作为4μm波段光纤激光器增益介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系玻璃 稀土掺杂 纯化方法 中红外荧光 中红外光纤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孔六角点阵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强 苗润才 张亚妮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基于全矢量平面波方法,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材,设计了一种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并对其传输性质和偏振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椭圆孔六角点阵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是由于包层的不对称性引起的全局双折射,通过调节椭圆率... 基于全矢量平面波方法,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材,设计了一种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并对其传输性质和偏振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椭圆孔六角点阵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是由于包层的不对称性引起的全局双折射,通过调节椭圆率,发现该光纤可以以单模方式在一合适波段运行,该波段与聚合物光纤的低损耗通信窗口一致。在η=2.5时,其双折射最高可达4.8×10^(-2)。该研究结果为高双折射聚合物光子晶体保偏光纤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与波导光学 偏振特性 全矢量平面波方法 聚合物 光子晶体光纤 高双折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半导体激光巴条衬底与液冷微结构集成散热研究
15
作者 陈琅 刘嘉辰 +6 位作者 章珺越 吴顺华 黄维洲 张锐 王贞福 张佳晨 李特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353,共11页
芯片衬底与微通道集成一体化是一项全球前沿的研究热点,与传统液冷微通道热沉相比,具有革命性的优势,已成功应用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芯片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散热性能。随着大科学装置及工业领域对半导体激光芯片输出功率需求的增加,... 芯片衬底与微通道集成一体化是一项全球前沿的研究热点,与传统液冷微通道热沉相比,具有革命性的优势,已成功应用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芯片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散热性能。随着大科学装置及工业领域对半导体激光芯片输出功率需求的增加,热管理成为一项关键技术问题。传统激光巴条冷却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液冷热沉结构,但其散热能力受到传热路径热阻的限制。为应对这一挑战,本研究基于芯片衬底与微通道集成一体化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分布式流型结构,用于半导体激光芯片的高效散热。该设计显著缩短了传热路径,减少了热阻,从而有效降低芯片结温与冷却流量,为实现高集成度和高散热量的激光芯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布式流型结构突破了半导体激光巴条衬底微通道设计的瓶颈,在0.35 L/min@20℃的液冷条件下,实现了芯片温升≤40℃的目标,并在1000 W/cm^(2)的高热流密度条件下获得了最佳填充因子为0.25,芯片温升为30.52℃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巴条 液冷 衬底微结构 片上集成散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65nm激光泵浦Tm^3+:Ho^3+共掺石英光纤激光器动态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俊 董淑福 +1 位作者 占生宝 陈国夫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1-655,共5页
利用1565nm激光作为Tm3+:Ho3+共掺石英光纤激光器的泵浦带是一项较新的研究内容,动态特性能够有效反映激光振荡机制建立过程中能级粒子数和激光功率的变化情况,为系统实验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该泵浦带下系统的理论模型,基于速率... 利用1565nm激光作为Tm3+:Ho3+共掺石英光纤激光器的泵浦带是一项较新的研究内容,动态特性能够有效反映激光振荡机制建立过程中能级粒子数和激光功率的变化情况,为系统实验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该泵浦带下系统的理论模型,基于速率方程和功率传输方程,采用离散算法,在Matlab软件中设置泵浦功率为3W、光纤长度2.5m条件下,分别对Tm3+:Ho3+共掺石英光纤的输入端、中点处和输出端的动态变化特性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位置处,光纤对泵浦功率的吸收程度不同;光纤中粒子数和激光功率的弛豫振荡开始和持续的时间表现出较大差异,信号光振荡峰值远大于达到稳态时的功率;系统的光-光转化效率达到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 Tm^3+:Ho^3+共掺石英光纤 离散算法 动态特性 1565nm激光泵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快速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潘安 姚保利(指导)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0-188,共19页
傅里叶叠层显微术(Fourier ptychographic microscopy,FPM)是一极具前景的计算成像技术,它具有高分辨率、大视场、无标记和定量相位等优势。由于它灵活的系统、高对比度的成像结果、无需干涉装置和光源机械扫描部件,在数字病理学、体外... 傅里叶叠层显微术(Fourier ptychographic microscopy,FPM)是一极具前景的计算成像技术,它具有高分辨率、大视场、无标记和定量相位等优势。由于它灵活的系统、高对比度的成像结果、无需干涉装置和光源机械扫描部件,在数字病理学、体外细胞无标记观察和实时监测等方面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文中主要介绍了FPM技术的系统误差校正方法、基于FPM的高通量显微成像和高速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提出了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叠层显微术 高通量成像 相位恢复 计算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红外衍射望远镜的光学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昊 康福增 +1 位作者 赵卫 谢永军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5-429,共5页
设计了一款口径为3 m的衍射望远镜,其工作波段为7.7-10.3μm,光谱宽度|Δλ/λ|达到了1/3.设计结果表明,系统得到了接近衍射极限的成像质量.制作了一套缩比的衍射望远镜,成像质量优异.
关键词 衍射望远镜 菲涅尔透镜 消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快电子衍射仪理论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兴超 田进寿 +2 位作者 刘虎林 卢裕 曹自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30-1634,共5页
研制一套同时具有时间分辨及空间分辨能力的超快电子衍射(UED)系统,理论时间分辨能力达到300fs,空间分辨能力160lp/mm,并对该系统进行了静态性能分析。实验表明,优化后系统电子束直径约为300μm,电子打靶角度约为0.09°,同时对x和y... 研制一套同时具有时间分辨及空间分辨能力的超快电子衍射(UED)系统,理论时间分辨能力达到300fs,空间分辨能力160lp/mm,并对该系统进行了静态性能分析。实验表明,优化后系统电子束直径约为300μm,电子打靶角度约为0.09°,同时对x和y偏转板的灵敏度、电子束斑尺寸及位置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利用该系统进行多晶铝膜电子衍射实验,分析衍射图样表明系统最小可以分辨单个晶格间距的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电子枪 结构设计 偏转灵敏度 电子衍射 空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层泵浦fs光纤放大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华 丁广雷 +1 位作者 王屹山 赵卫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41-1343,共3页
在实验上对双包层光纤放大器进行了研究。采用新型内包层为六边形的铒镱共掺双包层光纤作为放大介质,用带尾纤的半导体激光器进行泵浦,对fs光脉冲进行放大。当用2.5 W的入纤功率泵浦50 cm长的双包层铒镱光纤时,把平均功率为10.8 mW、重... 在实验上对双包层光纤放大器进行了研究。采用新型内包层为六边形的铒镱共掺双包层光纤作为放大介质,用带尾纤的半导体激光器进行泵浦,对fs光脉冲进行放大。当用2.5 W的入纤功率泵浦50 cm长的双包层铒镱光纤时,把平均功率为10.8 mW、重复频率20.84 MHz的激光放大到176 mW,增益为12.2dB,相应的单脉冲能量为8.1 nJ,放大后脉冲宽度为480 fs,峰值功率为16 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铒镱共掺 双包层光纤 fs脉冲 光纤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