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内生真菌Stagonosporopsis sp.YZHH-J-1次级代谢产物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1
作者 涂煜 章宝丹 +2 位作者 石颖 孙立彦 刘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3-690,共8页
目的研究一株植物内生真菌Stagonosporopsis sp.YZHH-J-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等多种现代分离方法进行对该菌株粗提物分离、纯化;利用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等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 目的研究一株植物内生真菌Stagonosporopsis sp.YZHH-J-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等多种现代分离方法进行对该菌株粗提物分离、纯化;利用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等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评价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生物被膜形成抑制活性。结果从菌株Stagonosporopsis sp.YZHH-J-1大米固体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aspergillol A(1)、阿魏酸(2)、4-羟基苯乙基乙酸酯(3)、对羟基苯乙酸甲酯(4)、吲哚-3-甲醛(5)、octadecyl 3-(3,5-di-tert-butyl-4-hydroxyphenyl)propionate(6)、(9Z,11E)-13-oxo-9,1-octadecadienoic acid(7)和亚油酸(8)。化合物1~8均为首次在Stagonosporopsis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7和8具有抑制格特隐球菌活性,MIC值为32~64μg/mL;此外,化合物7和8分别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青枯雷尔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具有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64μg/mL和32μg/mL。化合物7对MRSA以及化合物8对R.solanacearum的生物被膜形成均具有一定抑制活性。结论植物内生真菌Stagonosporopsis sp.YZHH-J-1能够产生具有一定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为抗菌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LW152抗细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仟茜 王茹 +2 位作者 蔡磊 殷军 刘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633,共7页
目的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LW152发酵提取物的抗细菌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 目的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LW152发酵提取物的抗细菌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等数据并与文献数据对比进行确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化合物抗菌活性进行体外评价。结果从真菌LW152发酵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7-脱氧-7,14-二脱氢水杨酸(1)、7-脱氧-7,8-二脱氢水杨酸(2)、pseudaboydin B(3)、(Z)-5-(羟甲基)-2-(6'-甲基庚-2'-烯-2'-基)苯酚(4)、aspergillusene A(5)、2,4-二羟基-6-甲基苯甲酸甲酯(6)和1-亚油酸单甘油酯(7)。结论海洋真菌Aspergillussp.LW152能产生具有抗细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中化合物4和5对6种致病细菌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合物7对青枯雷尔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曲霉属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抗细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章宝丹 任晋玮 +3 位作者 翟亚楠 贾佳 蔡磊 刘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研究1株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LW23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细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等方法并比对相关文... 目的研究1株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LW23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细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等方法并比对相关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从菌株发酵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methyl penicyrone(1)、penicyrone(2)、verrucosidin(3)、deoxyverrucosidin(4)、peniquinone A(5)和penipratynolene(6)。结论海洋真菌Penicilliumsp.LW23能产生具有抗细菌活性的化合物。化合物3和4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G27和三重耐药菌H.pylori BHKS159具有中等抑菌活性;化合物5对野油菜黄单孢菌、青枯雷尔菌、枯草芽胞杆菌和耻垢分枝杆菌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青霉属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抗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细菌素乳酸菌Lpe59的选育及其细菌素基因簇的挖掘
4
作者 张宗源 岳丹丹 +6 位作者 周留柱 王雪妍 陈登辉 潘梦诗 徐宏光 李冠杰 尹文兵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9,共7页
为了筛选一株产细菌素乳酸菌,并对其进行细菌素基因簇的挖掘,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通过常规方法初筛和复筛后筛选出1株抑菌能力较强的产细菌素的戊糖乳杆菌Lpe59。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菌株Lpe59基因组大小为3274558 bp... 为了筛选一株产细菌素乳酸菌,并对其进行细菌素基因簇的挖掘,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通过常规方法初筛和复筛后筛选出1株抑菌能力较强的产细菌素的戊糖乳杆菌Lpe59。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菌株Lpe59基因组大小为3274558 bp,编码3047个基因。在COG、GO、KEGG、CAZy和VFDB数据库中分别注释到2434、2203、1614、107和4个功能基因。应用在线软件AntiSMASH 6.11预测到该菌具有核糖体合成和翻译后修饰肽类(RiPP-like)、Ⅲ型聚酮(T3PKS)化合物、萜烯(terpene)和cyclic-lactone-autoinducer等4种次级代谢物基因,通过Bagel4预测到一条合成Ⅱ类细菌素Plantaricin K和细菌素Plantaricin EF基因簇。通过抑菌试验和基因组预测表明戊糖乳杆菌Lpe59是一株极具生防潜力的产细菌素乳酸菌,研究结果为其细菌素Plantaricin K和Plantaricin EF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糖乳杆菌 细菌素 抑菌 全基因组 合成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丝状真菌次级代谢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潘园园 刘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74-887,共14页
在目前已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次级代谢物中约有50%是由丝状真菌产生的,其中包括人们所熟知的青霉素、环孢菌素A以及洛伐他汀等。鉴于丝状真菌次级代谢物在农业、医药和工业上的重要价值,它们的生物合成及其分子调控一直备受关注。... 在目前已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次级代谢物中约有50%是由丝状真菌产生的,其中包括人们所熟知的青霉素、环孢菌素A以及洛伐他汀等。鉴于丝状真菌次级代谢物在农业、医药和工业上的重要价值,它们的生物合成及其分子调控一直备受关注。丝状真菌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涉及多步酶学反应,该过程往往受到不同水平的调控。深入了解丝状真菌次级代谢的分子调控机制,可以为其产量的提高、新骨架化合物的发掘以及隐性次级代谢物的激活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以丝状真菌次级代谢分子调控为主线,重点介绍近40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丝状真菌 分子调控 次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及鉴定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sp.NX-10产生的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6
作者 焦欣雨 周琬宜 +3 位作者 吴秀丽 任晋玮 江冰娅 郭正彦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1-700,共10页
目的从宁夏枸杞种植地的土壤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NX-10中分离并鉴定其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Streptomyces sp.NX-10的发酵提取产物,利用采集... 目的从宁夏枸杞种植地的土壤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NX-10中分离并鉴定其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Streptomyces sp.NX-10的发酵提取产物,利用采集的质谱和核磁共振数据并结合文献比对,解析化合物结构。另外,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评估其抗细菌活性。结果本研究从Streptomyces sp.NX-10中成功分离出5个白黄菌素类化合物(alboflavusins,AFNs),包括一个含有开环哒嗪结构的新环六肽化合物AFN 741(1)及4个已知化合物AFN A4(2)、AFN A1(3)、AFN B1(4)和AFN A5(5)。抗细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5对革兰阳性细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5对藤黄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值为0.39μmol/L。结论Streptomyces sp.NX-10能产生具有环六肽结构的白黄菌素类次级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链霉菌 白黄菌素 环六肽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色名录的大型真菌保护现状及中国的对策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冬梅 李俊生 +3 位作者 李熠 王科 杨瑞恒 姚一建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全球大型真菌多样性十分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大型真菌多样性正受到过度采挖、栖息地遭破坏、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威胁。全球至少有36个国家开展了国家水平的大型真菌灭绝风险评估,并发布了官方红色名录。一些国家... 全球大型真菌多样性十分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大型真菌多样性正受到过度采挖、栖息地遭破坏、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威胁。全球至少有36个国家开展了国家水平的大型真菌灭绝风险评估,并发布了官方红色名录。一些国家和组织机构基于红色名录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大型真菌的保护与管理措施。笔者梳理了国际上大型真菌灭绝风险评估的状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政策与行动计划、就地保护与管理方面的经验,并提出了我国大型真菌保护与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灭绝风险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衣内生真菌的鉴定及其抗植物病原菌活性 被引量:4
8
作者 范莉莉 秦正男 +1 位作者 郭守玉 韩留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15-118,共4页
以粉缘斑叶梅(Cetrelia cetrarioides)、粉树花(Ramalina farinacea)、东方松萝(Usnea orientalis)3种地衣为试验材料,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鉴定、物种多样性、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系统发育分析以及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的... 以粉缘斑叶梅(Cetrelia cetrarioides)、粉树花(Ramalina farinacea)、东方松萝(Usnea orientalis)3种地衣为试验材料,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鉴定、物种多样性、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系统发育分析以及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地衣体中分离共获得29株内生真菌,确定隶属于4科8属;其中,炭角菌属为3种地衣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地衣内生真菌粗提发酵液对镰刀菌(Fusarium sp.)、多枝横梗霉(Lichtheimia ramosa)、黄瓜萎蔫病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Pythium capillosum等4种供试植物病原菌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东方松萝中的内生真菌C25、C27和C49效果良好,有潜在的生物防治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 内生真菌 分类 鉴定 抗病原菌活性 优势属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机械化生产各层酒醅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万梦洁 郭铮祥 +6 位作者 文章 邓杰 程鑫凯 刘益男 周伟 王灵香 何朝玖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20,共7页
该研究以浓香型白酒机械化酿造过程中的酒醅为研究对象,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技术分析上层、中层以及下层酒醅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检出率>65%的酯类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 该研究以浓香型白酒机械化酿造过程中的酒醅为研究对象,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技术分析上层、中层以及下层酒醅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检出率>65%的酯类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不同层次酒醅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均以酸类、酯类和醇类为主,其含量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酸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波动幅度较大。其中,酸类物质相对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而酯类物质呈上升趋势,醇类物质维持动态平衡。发酵结束时,下层酒醅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高(4.27 mg/g),中层次之(2.71 mg/g),上层最低(1.38 mg/g)。整个发酵过程中检出率>65%的酯类化合物共22种。酯类物质PCA结果表明,整个发酵过程可分为0~45 d、45~123 d两个阶段,在发酵前期(0~45 d),中下层酒醅与丁酸乙酯、乙酸乙酯和L(-)-乳酸乙酯表现为正相关;在发酵后期(45~123 d),上层酒醅与己酸乙酯表现为正相关,中下层酒醅与22种酯类物质均表现为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生产 浓香型白酒 酒醅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策略:人类致病真菌新生隐球菌的“杀手锏”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琳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6-441,共6页
绝大多数引发人体系统感染的致病真菌来自于环境,这些环境来源的真菌往往是条件致病菌,其毒力衍生于它们独特的生境适应策略。新生隐球菌是进化最为成功的环境真菌之一,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而作为人类致病菌,新生隐球菌能够引发... 绝大多数引发人体系统感染的致病真菌来自于环境,这些环境来源的真菌往往是条件致病菌,其毒力衍生于它们独特的生境适应策略。新生隐球菌是进化最为成功的环境真菌之一,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而作为人类致病菌,新生隐球菌能够引发致命的隐球菌病和真菌脑膜炎,据统计全球每年由于隐球菌病死亡的人数超过60万人。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新生隐球菌的环境适应策略对其条件致病性至关重要。细胞–细胞交流、细胞形态转换和细胞异质性等重要环境适应行为在协调新生隐球菌的致病性方面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章从致病菌?自然栖居环境?人类宿主三方的关系解析了新生隐球菌环境适应策略影响毒力的机制及相关进化动机,并对其潜在的研究前景和临床应用提出了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致病真菌 新生隐球菌 适应性策略 细胞异质性 细胞交流 细胞形态转换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魏礼 赵瑞琳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0期170-175,共6页
对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进行调查,采集到137种大型真菌,隶属3纲9目38科80属。占优势的科有4个,占总科数的10.5%,包含61种,占总种数的44.5%。占优势的属(种数≥4的属)共9个,占总属数的11.3%,包含46种,占全部种数的33.6%。
关键词 大型真菌 物种多样性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在丝状真菌基因组编辑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红花 刘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5-367,共13页
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且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核微生物。丝状真菌不仅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与人类健康和工农业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对丝状真菌进行遗传操作相对困难,极大地... 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且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核微生物。丝状真菌不仅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与人类健康和工农业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对丝状真菌进行遗传操作相对困难,极大地妨碍了丝状真菌的遗传学研究。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系统(clustered regulator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CRISPR/Cas9)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存在于细菌和古菌中保守的获得性免疫防御机制。最近,CRISPR/Cas9被开发成为了一种方便灵活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不同物种的基因组编辑中。本文概述了CRISPR/Cas9在丝状真菌基因组编辑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真菌Fusarium sp.HL21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骁 任晋玮 +1 位作者 徐利剑 刘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79-884,共6页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Fusarium sp.HL2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产物分离纯化;后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等方法并比对相关文献,鉴定化...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Fusarium sp.HL2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产物分离纯化;后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等方法并比对相关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孢子萌发法评价其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结果从该菌株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plancyin G(1)、吲哚-3-乙醛酸甲酯(2)、吲哚-3-乙酸(3)、丁二酸二甲酯(4)、阿魏酸(5)、gibepyrone F(6)、6-((2S,3S)-2,3-二羟基-2-丁醇基)-3-甲基-2-吡喃酮(7)和6-((2R,3S)-2,3-二羟基-2-丁醇基)-3-甲基-2-吡喃酮(8)。结论化合物5、7和8对青枯劳尔菌BXL018、甘蓝黑腐病菌BLY013和辣椒青枯病菌BLY014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细菌活性 农用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太行山北部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史路瑶 郭耀宾 +3 位作者 魏铁铮 李明 李守勉 李国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66,F0002,共12页
大型真菌具有重要的科学、生态和经济价值。为全面而准确了解河北太行山北部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本文使用踏查法对该地区进行标本采集。鉴定过程中使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并结合生态习性信息。结果显示本地区共有大型真菌241种,隶... 大型真菌具有重要的科学、生态和经济价值。为全面而准确了解河北太行山北部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本文使用踏查法对该地区进行标本采集。鉴定过程中使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并结合生态习性信息。结果显示本地区共有大型真菌241种,隶属于2门4纲15目55科100属,其中子囊菌门9种,担子菌门232种。河北省太行山北部地区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红菇科Russulaceae、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和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含5种以上的优势属有红菇属Russula、丝盖伞属Inocybe、丝膜菌属Cortinarius、乳菇属Lactarius、蘑菇属Agaricus、粉褶菌属Entoloma、口蘑属Tricholoma、杯伞属Clitocybe、滑锈伞属Hebeloma和栓菌属Trametes;发现中国新记录种8个。研究表明河北省太行山北部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较高,具有经济价值的共100种,其中食用菌41种,药用菌33种,药食兼用菌19种,毒菌26种,部分种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形态学 分子系统学 食药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栏山二锅头酿造过程中的真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森 韩培杰 +6 位作者 胡佳音 崔阳 赵卫鹏 王勇 郝文军 张如金 魏金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7-130,136,共5页
目的:分析牛栏山二锅头大茬酒醅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确定发酵过程中优势真菌,为解析牛栏山二锅头的形成过程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将传统可培养分离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对牛栏山二锅头大茬酒醅发酵过程真菌进行多样... 目的:分析牛栏山二锅头大茬酒醅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确定发酵过程中优势真菌,为解析牛栏山二锅头的形成过程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将传统可培养分离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对牛栏山二锅头大茬酒醅发酵过程真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采用传统分离方法从大茬酒醅中分离获得559株真菌,共分为13个不同的类群,主要为扣囊覆膜酵母、酿酒酵母、伞枝横梗霉。根据微生物数量变化确定大茬酒醅真菌演替规律,即扣囊覆膜酵母和伞枝横梗霉是发酵初期的主要真菌,以毕赤酵母为主的生香酵母和酿酒酵母在发酵前期快速增长;在顶火期,除酿酒酵母以外的真菌已无法分离到,酿酒酵母成为顶火期和发酵后期的主体真菌。高通量测序中共获得143种真菌OTU,主要包括酵母目、毛霉目、散囊菌目和丝孢酵母目,其中扣囊覆膜酵母是发酵前期的主要真菌,酿酒酵母是中期和后期的主要真菌。结论:大茬发酵过程中真菌多样性丰富,两种分析手段结果较为一致,确定了大茬酿造过程中主要真菌为扣囊覆膜酵母、伞枝横梗霉和酿酒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扣囊覆膜酵母 酿酒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WHUF0313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
16
作者 王森 洪葵 +3 位作者 霍瑞云 贾佳 孙立彦 刘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7-513,共7页
目的研究1株深海来源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WHUF0313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 目的研究1株深海来源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WHUF0313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等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比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检测法和MTS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法对化合物进行抗菌和肿瘤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从Aspergillus sp.WHUF0313的发酵产物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asperophiobolin G(1)、asperophiobolin F(2)、ophiobolin Q(3)、asperophiobolin H(4)、6-epi-ophiobolin G(5)、ophiobolin H(6)、6-epi-ophiobolin K(7)、6-epi-21,21-O-dihydroophiobolin G(8)和asperophiobolin J(9)。结论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WHUF0313能产生多种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化合物4对小鼠黑色素瘤B16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6和7具有较强的抗多重耐药幽门螺杆菌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因此该菌具有开发为微生物源药物的潜在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梅中海 朱新宇 +3 位作者 李梦斐 夏丽敏 郑丽智 朱志柳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84-89,共6页
2015、2016、2019年每年的7—9月,对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望东垟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和采集,共采集到435份大型真菌样本,对其形态学和资源利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望东垟自然保护区共有大型真菌... 2015、2016、2019年每年的7—9月,对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望东垟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和采集,共采集到435份大型真菌样本,对其形态学和资源利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望东垟自然保护区共有大型真菌110种,隶属于2门4纲12目39科68属,其中南方喙囊乳菇Lactarius austrorostratus、巴德兹脆柄菇Psathyrellabadhyzensis、美丽乳菇L.formosus、假根微皮伞Marasmiellus rhizomorphigenus、考夫曼干脐菇Xeromphalina kauffmanii、糙孢粉褶蓝盖菇Entocybe trachyospora 6个种为中国新记录种;物种丰富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共计33种,占总种数的30%;物种丰富属为鹅膏属Amanita、红菇属Russula、粉褶菌属Entoloma,共计21种,占总种数的19%;按照生长基质的不同,保护区内大型真菌可以划分木生真菌(38种)、土生真菌(39种)、菌根真菌(33种)三类;按资源价值的不同,可以分为食用菌(22种)、药用菌(22种)、外生菌根菌(33种)和毒菌(20种)。研究基本查清了该地区的大型真菌资源状况,为望东垟自然保护区菌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资源调查 利用价值 新记录种 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景宁大仰湖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及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端妙 朱新宇 +2 位作者 林秀君 雷延菊 朱志柳 《食用菌》 CAS 2021年第5期15-19,共5页
对采自浙江省景宁县大仰湖自然保护区的375份大型真菌标本进行形态学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共鉴定大型真菌107种,隶属于2门4纲13目34科67属,物种丰富的科为牛肝菌科Bole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丰富的属为蘑菇属... 对采自浙江省景宁县大仰湖自然保护区的375份大型真菌标本进行形态学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共鉴定大型真菌107种,隶属于2门4纲13目34科67属,物种丰富的科为牛肝菌科Bole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丰富的属为蘑菇属Agaricus、乳菇属Lactarius、鹅膏属Amanita、红菇属Rus⁃sula、粉褶菌属Entoloma、多汁乳菇属Lactifluus。对鉴定出的每个大型真菌的经济价值进行查证,其中可食用21种,可药用21种,有毒2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资源 真菌DNA条形码 大仰湖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白斑病的症状识别与诊断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鹏搏 何鹏飞 +8 位作者 吴毅歆 陈倩 赵正龙 亢波 MUNIR Shahzai 唐萍 谭万忠 何月秋 王云月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8-271,共4页
由宽颈附球孢菌Epicoccum latusicollum Qian Chen, Crous&L. Cai引起的玉米白斑病正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导致重大损失,并有扩大流行范围的趋势。为了增加植保及玉米抗病育种工作者对玉米白斑病的了解,本文描述了该病害的症状特点... 由宽颈附球孢菌Epicoccum latusicollum Qian Chen, Crous&L. Cai引起的玉米白斑病正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导致重大损失,并有扩大流行范围的趋势。为了增加植保及玉米抗病育种工作者对玉米白斑病的了解,本文描述了该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特征,总结了发生规律、病害循环及分离鉴定和诊断技术。玉米白斑病菌能在病残体上越冬,种子带菌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风夹雨、昆虫及农事操作人员活动是近距离传播途径。7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是白斑病流行高峰期,病菌与玉米适宜生长温度基本一致,具有扩散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白斑病 宽颈附球孢菌 病害症状 发生规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石窟敬善寺区域生物病害调查与研究
20
作者 李心坚 徐亚男 +2 位作者 杨秋霞 许鹏 魏鑫丽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目的]生物病害侵蚀露天石质文物,使其发生表面变色及风化等不可逆变化。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敬善寺区域是龙门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该区域石质文物的生物病害情况,对石质文物保护及病害防治措施的提... [目的]生物病害侵蚀露天石质文物,使其发生表面变色及风化等不可逆变化。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敬善寺区域是龙门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该区域石质文物的生物病害情况,对石质文物保护及病害防治措施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对该区域31个样点石质文物的生物病害进行样品采集。基于形态观察,结合ITS、16S rDNA特征片段的测序分析,对生物病害物种地衣、微型真菌、细菌、苔藓和藻类等进行鉴定;对受生物侵蚀的文物本体通过扫描电镜进行形貌观察;采用薄层层析法检测地衣体中的化学酸,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衣和由生物结皮状复合物与沉积物中分离真菌的化学酸含量。[结果]形态观察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龙门石窟敬善寺区域内生物病害种类主要为地衣、苔藓、藻类、真菌和细菌,其中地衣7种,苔藓3种,藻类1种,真菌20种,可培养细菌7种,主要包括蓝细菌和放线菌门等,高通量测序结果与传统培养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和互补性。扫描电镜观察到不同侵害生物对石质文物的侵蚀深度不同,其中非地衣型真菌菌丝深入岩石深度可达100μm。调查区域内常见、具明显特征结构且覆盖度较大的主要生物病害为地衣和苔藓,其中中华石果衣(Endocarpon sinense)最为明显;同时地衣和真菌样品中可检测到柠檬酸,琥珀酸、草酸,乳酸、富马酸等有机酸。[结论]本研究首次较为系统地调查了龙门石窟敬善寺区域石质文物生物病害的物种和分布,从细胞侵入和有机酸产生2方面分析了其中代表性生物产生的病害及程度;生物病害的发育与石窟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石窟微环境控制和石质文物生物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石质文物 中华石果衣 地衣 苔藓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