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植东坡故里 滋养校园文化
1
作者 侯旺 宋明全 胡亚琼 《教育家》 2019年第29期71-71,共1页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精神载体。校园文化应源于校情,应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师生的精神风貌;校园文化要有根基,要在璀璨的传统文化中萃取;校园文化要有创新,既源于传统,更要焕发新时代的活力。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南...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精神载体。校园文化应源于校情,应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师生的精神风貌;校园文化要有根基,要在璀璨的传统文化中萃取;校园文化要有创新,既源于传统,更要焕发新时代的活力。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南小学扎根于东坡故里,结合学校发展历程,从传统中探寻文化根基,不断凝练、完善,形成了'博爱立校,阳光树人'的文化主题,并深深地植入全体师生的心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丹灶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有“计算”就没有数学
2
作者 彭文珍 《四川教育》 2017年第8期75-75,共1页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没有计算就没有数学。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之一,让学生通过计算发展数学思维,认识数学世界。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计算能力 课堂教学 数学思维 数学世界 学生 培养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源于师“导”
3
作者 周琴 张向东 《四川教育》 2007年第10期43-43,共1页
【活动案例】 《高矮》课堂实录片段(体验比较的方法)。 师:刚才有人发现老师比他高,你们说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看出来的。师:那唐旭同学和林姗同学(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学生)呢?你们还能看出来吗?
关键词 “导” 活动案例 课堂实录 《高矮》 同学 老师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好问题的坡度
4
作者 周琴 张向东 《四川教育》 2006年第9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坡度 思维活动 学习积极性 课堂提问 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关键例题,发展核心素养
5
作者 卢秀娟 《四川教育》 2022年第18期54-54,共1页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连接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的纽带。“四基”课程目标的达成,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例题的教学来实现,尤其依靠关键例题的教学。何为关键例题?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有两条主线:一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这...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连接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的纽带。“四基”课程目标的达成,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例题的教学来实现,尤其依靠关键例题的教学。何为关键例题?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有两条主线:一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这是一条明线;二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这是一条暗线。在显性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中,例题具有独特地位和意义,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是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重难点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材 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科书 四基 课程目标 地位和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点一画美无限
6
作者 彭淑君 《四川教育》 2020年第21期49-49,共1页
“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听着《龙文》这首歌,不禁想起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女儿说的话:"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 “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听着《龙文》这首歌,不禁想起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女儿说的话:"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汉字的确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笔画里隐藏着意义,蕴含着文化,体现着智慧,身为炎黄子孙,更该好好学习!《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书法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书法教育 尼赫鲁 汉字书写能力 书法教学 语文课程 长城长 基本途径 指导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讲”与“不讲”之间找到“平衡点”
7
作者 宋亚华 《四川教育》 2017年第2期69-69,共1页
新课改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少教甚至不教了。相反,这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不是泛泛的教、填鸭式的教,而应是更有针对性的教、以学生为本的教。“教”要从追求短期结果,转向学生的... 新课改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少教甚至不教了。相反,这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不是泛泛的教、填鸭式的教,而应是更有针对性的教、以学生为本的教。“教”要从追求短期结果,转向学生的长远发展。恰当的、立足于学情的“教”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以兴趣为导向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设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有效的引导,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点 “讲”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的主体性 自主学习 “教” 学生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范读中几境地吟颂
8
作者 刘正云 《四川教育》 2018年第05X期78-79,共2页
范读,就是教师先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再通过自己的仪表、眼神、手势、姿态等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通过朗读传递给学生.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让学生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更加直接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范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 范读,就是教师先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再通过自己的仪表、眼神、手势、姿态等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通过朗读传递给学生.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让学生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更加直接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范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语感朗读的过程是吸取古今中外名家语言精华的过程.朗读可以积累语言素材,使口语表达更加丰富.教师通过自身朗读、指导学生听读,通过反复训练,教师范读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和辨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读 引导学生 语言素材 声情并茂 口语表达 反复训练 辨别能力 领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要忽视数学的“人文性”
9
作者 张向东 《四川教育》 2017年第2期60-60,共1页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数学就是数字、公式和符号的集合。人们重视数学的工具价值,很少关注数学的文化内涵。如果教师引领学生从文化的角度亲近数学,就会让学生发现数学竟是如此迷人。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真、善、美教师的文化底蕴是数学“...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数学就是数字、公式和符号的集合。人们重视数学的工具价值,很少关注数学的文化内涵。如果教师引领学生从文化的角度亲近数学,就会让学生发现数学竟是如此迷人。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真、善、美教师的文化底蕴是数学“文”化的保证,教师对数学的认识、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反映出教师的文化修养。我利用闲余时间,阅读了有关数学文化方面的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文化素养,如邹庭荣的《数学文化欣赏》、郭书春的《中国古代数学》、孙宏安的《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米山国藏(日本)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等。这些书籍让我豁然开朗。数学的文化魅力顿时征服了我。通过学习,我意识到数学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小学数学的内容、方法及理论体系蕴含了数学的全部思想与方法。数学能锻炼人的心智,净化人的灵魂,完善人的品格,铸造人的精神。数学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切不可急可近利。小学要渗透的数学文化包括,让学生懂得一定的数学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真善美,让学生学会把数学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文化 “人文性” 中国古代数学 文化内涵 小学数学 人的精神 数学学习 文化底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10
作者 宋亚华 《四川教育》 2021年第33期37-37,共1页
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实现深度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目标。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深度思考 引领学生 有效引导 课堂提问 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 有效调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没有“休止符”
11
作者 张向东 《四川教育》 2017年第18期78-78,共1页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丰富的想象离不开思维的启迪。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掌握适当的时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放飞思维。“课堂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丰富的想象离不开思维的启迪。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掌握适当的时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放飞思维。“课堂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止符 学生积极性 学生主动参与 数学教学 合作交流 人的发展 获取知识 教育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长应引领思想和行动
12
作者 周琴 《四川教育》 2007年第4期19-19,共1页
本,根本、本原。每个行进的生命有“本”,每个鲜活的管理实体亦有“本”。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这就是学校的“本”,校长管理的出发点及归宿理应指向这里,否则便是“本末倒置”;而实现师生生... 本,根本、本原。每个行进的生命有“本”,每个鲜活的管理实体亦有“本”。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这就是学校的“本”,校长管理的出发点及归宿理应指向这里,否则便是“本末倒置”;而实现师生生命最好发展的思想、理念、策略及措施,这便是校长的务本之“道”。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为孩子打下怎样的素质基础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赢得未来?教师职业生命的唤醒与生命潜能的最大释放点在哪里?——校长务“本”,必须对这样的问题深入思考,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对接,认真规划学校的文化愿景、发展思路,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创造云淡风轻的管理境界,培育出独特的学校个性和精神。校长如何“务本”?学校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各不相同,校长个人的教育追求、教育认识和个性风格不同,他们的“道”(策略、路径、方法等)也不尽相同,由此也造就出百花齐放、个性纷呈的学校图景。本期我们呈现了部分校长的观点和策略,目的不是提供“范式”,而是引起碰撞,启迪思维,用“他山之石”助推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与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领 校长 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队伍 “灵魂” “领袖” 执行者 服务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表征,让空间看得见、能触摸
13
作者 李文红 《四川教育》 2022年第21期48-48,共1页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的认知停留在表面,而是要让学生进入深度思维的学习状态。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空间的概念,对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发展数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想象、比较、推理,理解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的认知停留在表面,而是要让学生进入深度思维的学习状态。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空间的概念,对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发展数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想象、比较、推理,理解空间的概念,把握空间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素养 深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 多元表征 数学教学中 打开思维 看得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谁导演了这场“戏”
14
作者 徐卫明 《四川教育》 2008年第2期34-35,共2页
宋伟,性格好强,为人霸道。推人下楼,上课打闹,扯同学跳绳,抢别人陀螺……“罪状”无数,令人头疼。
关键词 教育方式 班主任 家长 摄影老师 班集体 教育情境 学生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数学课充满“数学味”
15
作者 卢秀娟 《四川教育》 2007年第10期20-21,共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负载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容,必须有用数、式、图形等形式表达数学思维结果的外在表现。一句话,数学教学要有“数学味”。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数学 外在表现 思维结果 数学教学 学生 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她,变了又变
16
作者 彭淑君 《四川教育》 2008年第2期34-34,共1页
“彭老师,你班的曾利怎么不男不女的?成天穿男生服装,与男生打堆。”校工老李疑惑地问。
关键词 孩子 性别角色认同 教师 家长 合理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的,就是生态的
17
作者 侯旺 胡亚琼 《四川教育》 2019年第36期41-42,共2页
前不久,我听了_堂数学研究课。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纷纷举起手,其中不乏精彩的回答。课后,学生们的表现也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学生积极性高,本是好事。但我细一思量,却有另外一种担忧:小手如林,是教师的问题过于简单?还是因为... 前不久,我听了_堂数学研究课。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纷纷举起手,其中不乏精彩的回答。课后,学生们的表现也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学生积极性高,本是好事。但我细一思量,却有另外一种担忧:小手如林,是教师的问题过于简单?还是因为这是研究课,学生为配合而造成的课堂“虚假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积极性 听课教师 虚假繁荣 课堂 精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有的放矢,课堂精彩纷呈
18
作者 李文红 《四川教育》 2014年第5期38-38,共1页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变活了,学生的活动多了.然而,学生是否真正从活动中学到知识、得到体验呢?为活动而活动,往往导致课堂活动低效,甚至无效.为此,让数学课堂活动更有效,有的放矢无疑是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呢?
关键词 课堂活动 学生 课改 中学 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纸条“蔓延”开去
19
作者 刘正云 《四川教育》 2008年第2期35-35,共1页
一日午后,两个女孩哭哭啼啼地递给我两张纸条。我展开一看,全是对这两个女孩人身攻击的语言。我顿时怒火中烧,即刻找到那个“罪魁祸首”,一顿劈头盖脸的“语言风暴”后,又对全班学生进行了“洗脑”。
关键词 人身攻击 女孩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说明
20
作者 张军 《四川教育》 2019年第9期28-29,共2页
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数学四年级下册P87例1。教学目标: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体会统... 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数学四年级下册P87例1。教学目标: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体会统计的作用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平均数 教学设计 统计结果 教育数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实际意义 统计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