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_(2)和CO_(2)共同作用下混凝土性能劣化研究
1
作者 牛荻涛 杨瑞希 +3 位作者 吕瑶 孙杏杏 曹志远 吴鸿渠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154,共7页
在电力、机械、冶金和化工等行业,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SO_(2)和CO_(2)气体,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突出,严重缩短了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本工作研究了SO_(2)与CO_(2)共同作用下混凝土中性化深度、相对动弹性模量以及损伤层厚度... 在电力、机械、冶金和化工等行业,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SO_(2)和CO_(2)气体,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突出,严重缩短了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本工作研究了SO_(2)与CO_(2)共同作用下混凝土中性化深度、相对动弹性模量以及损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核磁共振仪(NMR)测试了混凝土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孔隙结构,揭示了SO_(2)与CO_(2)共同作用下混凝土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混凝土中性化深度和损伤层厚度均呈“三阶段”增长趋势,水胶比为0.57的混凝土在第35次循环后中性化深度和损伤层厚度分别达到20.55 mm和10.93 mm;相对动弹性模量呈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且随水胶比的增大而增大。SO_(2)和CO_(2)共同作用下,混凝土腐蚀的最终产物为石膏。相较于未腐蚀混凝土,膨胀性产物石膏的生成使得中性化混凝土孔隙率增大,水胶比为0.37、0.47、0.57的混凝土在第35次腐蚀循环后孔隙率分别增大了0.19%、0.18%、0.15%,且混凝土孔结构呈小孔向中孔、中孔向大孔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性能劣化 中性化深度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典型气候区办公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红莲 王赏玉 +2 位作者 侯立强 许馨尹 杨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7-154,共8页
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SRES情景下中排放A1B场景及低排放B1情景的预测结果,针对中国5个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的代表城市,以历史30年气象观测数据挑选出的典型气象年为基准,采用"Morphing"方法生成未来2种排... 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SRES情景下中排放A1B场景及低排放B1情景的预测结果,针对中国5个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的代表城市,以历史30年气象观测数据挑选出的典型气象年为基准,采用"Morphing"方法生成未来2种排放场景下代表城市的建筑能耗模拟用逐时气象数据,并对直至21世纪末每隔10年作为一个时间节点,进行代表城市办公建筑的全年能耗模拟,预估气候变化下建筑能耗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总体上5个代表城市办公建筑的采暖能耗呈降低趋势、制冷能耗呈增加趋势,但在不同的排放情景下,不同气候区代表城市的建筑能耗变化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耗 建筑 热工设计分区 能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阴影区现象的亚热带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生态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敬 刘加平 王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0-415,共6页
如何通过被动式的设计手段改善我国亚热带地区夏季室外步行空间的热环境状况是本文主要关注的问题.文中通过提出无效阴影区、有效阴影区、热调节有效阴影区等相关概念,架构起了阴影区理论的基本原理,继而进一步明确了依据阴影区原理的... 如何通过被动式的设计手段改善我国亚热带地区夏季室外步行空间的热环境状况是本文主要关注的问题.文中通过提出无效阴影区、有效阴影区、热调节有效阴影区等相关概念,架构起了阴影区理论的基本原理,继而进一步明确了依据阴影区原理的亚热带地区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生态设计步骤及相关的测定方法,为亚热带地区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的生态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地区 商业步行街 有效阴影区 WBG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关中粮仓建筑设计研究——以丰图义仓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石英 王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2-877,共6页
以清代关中地区的粮仓建筑丰图义仓为对象,从场地选址、空间组织、围护结构和建筑排水等方面对其兼顾粮食储存与军事防御的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为了解粮仓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通过对4个监测点分别为北面粮仓、东面仓房、仓院、仓... 以清代关中地区的粮仓建筑丰图义仓为对象,从场地选址、空间组织、围护结构和建筑排水等方面对其兼顾粮食储存与军事防御的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为了解粮仓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通过对4个监测点分别为北面粮仓、东面仓房、仓院、仓外廊檐下的24小时温湿度持续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不需要任何通风除湿设备,仅依靠其的合理设计,就能为粮食储藏提供一个适宜储存,温湿度在合理波动范围之内的有利条件,为今后粮仓建筑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图义仓 粮仓 储藏 防御 建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测试及生态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敬 王芳 刘加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6-562,共7页
在阴影区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热环境根据WBGT指数对作业人员热负荷的评价》标准,课题组对海口骑楼街区内东西向的中山路和南北向的博爱北路进行了热环境参数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划定了有效阴影区、无效阴影区、热调节有效阴影区出现的时... 在阴影区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热环境根据WBGT指数对作业人员热负荷的评价》标准,课题组对海口骑楼街区内东西向的中山路和南北向的博爱北路进行了热环境参数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划定了有效阴影区、无效阴影区、热调节有效阴影区出现的时段,并确定了热调节有效阴影区时段内日照区的最小范围.通过对日照区最小范围的绿化种植,可以较为有效的调节街道的热环境状况.最后,给出基于阴影区理论的生态步行街道的设计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BGT指数、有效阴影区、热调节有效阴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强热辐射短时暴露下的脑电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翟颖妮 牛浩波 黄艳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43-3151,共9页
为探究同一脑力负荷下不同热辐射应力负荷对脑电特征及认知能力的影响,开展不同辐射温度(100℃、150℃、200℃、250℃、300℃)暴露下的短时脑力负荷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较低温度,强热辐射温度下认知任务完成更快,但错误次数增加;问卷... 为探究同一脑力负荷下不同热辐射应力负荷对脑电特征及认知能力的影响,开展不同辐射温度(100℃、150℃、200℃、250℃、300℃)暴露下的短时脑力负荷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较低温度,强热辐射温度下认知任务完成更快,但错误次数增加;问卷调查显示,被试者更喜欢较低的辐射温度,此时脑力负荷与身体负担更低;β波平均功率随辐射温度升高而增大,300℃时减小,警觉性水平在200℃和250℃时最大,前额不对称度在250℃后减小,脑地形图中β波占比在250℃时最大,样本熵在250℃时最大,此时被试者的兴奋程度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WBGT(湿球黑球温度)、环境温度、热感觉、热舒适、脑力负荷得分与辐射温度存在高度正相关,工作效率、环境接受度与辐射温度存在高度负相关,前额不对称度、样本熵等非线性指标与辐射温度存在低度正相关。对局部强热辐射短时暴露下的认知能力研究能够为高温辐射作业下的安全工程与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局部强热辐射 短时暴露 脑电信号 警觉性水平 脑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山地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与能耗特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雪 杨柳 +2 位作者 刘加平 成辉 陈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3-568,共6页
陕南山地民居环境存在节能发展落后,夏季室内热环境差等问题.为了研究当地室内热环境状态,提高民居使用舒适和降低能耗,对该地区典型民居进行夏季室内外热环境测试.通过测试量化了当地民居夏季热环境状态,测试表明:太阳辐射以直射为主,... 陕南山地民居环境存在节能发展落后,夏季室内热环境差等问题.为了研究当地室内热环境状态,提高民居使用舒适和降低能耗,对该地区典型民居进行夏季室内外热环境测试.通过测试量化了当地民居夏季热环境状态,测试表明:太阳辐射以直射为主,室外温度昼夜温差大;民居一层基本可以满足舒适要求,中间层大部分时间满足舒适要求,顶层偏离舒适要求.根据能耗计算结果,提出陕南民居一层和中间层可不设置空调,顶层受太阳辐射影响空调能耗较高,应设置隔热构造降低空调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地区 民居 室内热环境 平均辐射温度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受冻环境对混凝土服役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胡晓鹏 彭刚 +1 位作者 牛荻涛 杨超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1-1070,共10页
为准确评估混凝土早期受冻对其服役期性能的影响,模拟早期突然受冻环境,测试了不同早期受冻环境下混凝土服役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动弹性模量等宏观性能参数和孔隙结构、吸水特征等微观指标;分析了受冻温度、受冻时长、起冻时刻等... 为准确评估混凝土早期受冻对其服役期性能的影响,模拟早期突然受冻环境,测试了不同早期受冻环境下混凝土服役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动弹性模量等宏观性能参数和孔隙结构、吸水特征等微观指标;分析了受冻温度、受冻时长、起冻时刻等环境参数对混凝土服役期性能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受冻温度越低、受冻时长越长,混凝土服役期宏观性能劣化越明显,浆气比减小,含气量、吸水率、吸水孔率增大,各孔径的气孔数量均有所增加;受冻温度从-1℃降到-5℃、受冻时长从2h延长至4h时,混凝土服役期性能劣化明显,而受冻温度从-5℃降到-9℃、受冻时长从4h延长至8h时,混凝土服役期性能劣化程度较小;初凝后、终凝前受冻的混凝土服役期性能劣化最显著,初凝前受冻的混凝土服役期性能劣化次之,终凝后受冻的混凝土服役期性能劣化程度较小且损失程度随受冻时混凝土龄期的增长而减小;随着起冻时刻的延后,混凝土的浆气比增大,而含气量、吸水率、吸水孔率减小,终凝前起冻的混凝土各孔径梯度的气孔数量明显大于终凝后起冻的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早期受冻 服役性能 起冻时刻 受冻温度 受冻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活化煤矸石对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关虓 陈霁溪 +2 位作者 朱梦宇 高洁 丁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97,共7页
本研究采用微波对煤矸石粉进行高温辐射以激发其潜在活性,使其作为掺合料高效运用于水泥基材料中。通过红外温度仪测量煤矸石粉微波温度,进一步利用激光粒度分析、XRD和SEM对活性煤矸石粉的矿物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对比分析了未活... 本研究采用微波对煤矸石粉进行高温辐射以激发其潜在活性,使其作为掺合料高效运用于水泥基材料中。通过红外温度仪测量煤矸石粉微波温度,进一步利用激光粒度分析、XRD和SEM对活性煤矸石粉的矿物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对比分析了未活化和活化后煤矸石胶砂的流动度及力学性能,研究了活性煤矸石粉的水化机理。结果表明:微波高温后,煤矸石粉的粒度整体减小,颗粒圆润化和粒径均匀化。此外,微波高温使得煤矸石结构疏松多孔,所需游离水增加,胶砂流动度下降。当微波温度为500~600℃,煤矸石粉掺量为10%、20%、30%时,试块的28 d抗压强度比未活化组分别提高了46.5%、37.9%、51.1%。活性煤矸石浆体中煤矸石粉表面生成了水化活性较好的C-S-H和C-A-S-H凝胶,发挥了火山灰效应,而未反应的煤矸石粉则填充在浆体空隙中,进而提高了胶砂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煤矸石 活性 力学性能 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工业环境下混凝土硫化机理与预测模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吕瑶 牛荻涛 +2 位作者 刘西光 张少辉 陈国鑫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1-627,634,共8页
在典型工业环境下开展了混凝土的快速硫化试验,研究了水灰比、温度和SO2体积分数对混凝土硫化深度的影响.建立了典型工业环境下混凝土的硫化深度预测模型.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混凝土的硫化机理.结果表明:混凝土硫... 在典型工业环境下开展了混凝土的快速硫化试验,研究了水灰比、温度和SO2体积分数对混凝土硫化深度的影响.建立了典型工业环境下混凝土的硫化深度预测模型.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混凝土的硫化机理.结果表明:混凝土硫化深度随着硫化龄期的延长而增大;水灰比为0.57的混凝土在50℃、SO_(2)体积分数为0.9%条件下硫化20 d时硫化深度最大,达到5.27 mm;混凝土在硫化前期的硫化产物为针状钙矾石晶体,硫化20 d时生成大量板状石膏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工业环境 混凝土 硫化机理 硫化深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气孔结构分形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牛荻涛 罗扬 +1 位作者 苏丽 黄大观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11-116,共6页
采用Rapid Air 457气孔分析仪测试了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HBPRC)的气孔结构,分析了不同纤维添加方式对混凝土累计气孔含量和气孔表面分形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聚丙烯纤维以及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的掺入... 采用Rapid Air 457气孔分析仪测试了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HBPRC)的气孔结构,分析了不同纤维添加方式对混凝土累计气孔含量和气孔表面分形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聚丙烯纤维以及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的掺入使混凝土的累计气孔含量增大了76.5%~354.1%,并且混凝土的累计气孔含量随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HBPRC的气孔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且其分形特征具有尺度相关性,在小孔隙区、中孔隙区、大孔隙区和超大孔隙区,气孔面分形维数(D_(S))依次增大,但在孔径大于1500μm的区域没有分形特征。随着纤维的掺入,混凝土大孔隙区和超大孔隙区的D_(S)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单掺0.1%(体积分数,下同)的玄武岩纤维或0.1%的聚丙烯纤维增大了大孔隙区和超大孔隙区的D_(S);掺入0.1%的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对大孔隙区和超大孔隙区D_(S)的影响较小;而掺入0.2%的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显著减小了超大孔隙区的D_(S)。通过细观分析,认为纤维形成的网络结构对混凝土拌合过程中气泡合并产生的抑制作用是HBPRC大孔隙区和超大孔隙区D_(S)增大的主要原因,而纤维的弱分散性和长时间的搅拌会导致超大孔隙区的D_(S)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 自动图像处理 气孔结构 分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骨料混凝土中钢筋的开始锈蚀模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牛荻涛 孙振 +1 位作者 张路 陈昊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7-985,共9页
采用线性极化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分析了不同电压下珊瑚骨料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的时变性;测试了珊瑚骨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电阻率和孔隙率,研究了2种混凝土的临界氯离子浓度.结果表明:在相同电压下,珊瑚骨料混凝土... 采用线性极化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分析了不同电压下珊瑚骨料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的时变性;测试了珊瑚骨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电阻率和孔隙率,研究了2种混凝土的临界氯离子浓度.结果表明:在相同电压下,珊瑚骨料混凝土腐蚀电位的稳定期和腐蚀电流的平稳期较普通混凝土短;珊瑚骨料混凝土的临界氯离子浓度小于普通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骨料混凝土 临界氯离子浓度 开始锈蚀 线性极化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热辐射对人体生理与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翟颖妮 耿丹 +1 位作者 黄艳秋 孟晓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72-2583,共12页
高温热辐射是冶金、陶瓷、机械热加工等行业常见的职业危害,其对人的认知能力的影响规律,以及认知能力变化所伴随的生理心理机制尚不明确。以在校大学生为试验对象,搭建了局部高温热辐射试验平台,测试了5种热辐射工况(100℃、150℃、20... 高温热辐射是冶金、陶瓷、机械热加工等行业常见的职业危害,其对人的认知能力的影响规律,以及认知能力变化所伴随的生理心理机制尚不明确。以在校大学生为试验对象,搭建了局部高温热辐射试验平台,测试了5种热辐射工况(100℃、150℃、200℃、250℃、300℃)下,人体生理、心理及认知能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认知能力变化所伴随的生理心理现象,探讨了高温热辐射引起人的认知能力变化的生理心理机制。结果表明:短时高温热辐射暴露下,人体生理、心理不适随辐射温度升高而加剧;认知测试速度随辐射温度升高而升高;认知测试正确率先升高而后降低,拐点为200~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人体学 高温热辐射 热舒适 生理影响 认知能力 主观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形二元石蜡对脱硫石膏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畅 马奋天 王宇斌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8-714,共7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真空负压吸附法和直接混合法制备了不同体积分数的定形二元石蜡/脱硫石膏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当固态石蜡与液体石蜡质量比为1.0∶1.0时,二元石蜡的相变温度为54.8℃,相变潜热为96.32... 采用熔融共混法、真空负压吸附法和直接混合法制备了不同体积分数的定形二元石蜡/脱硫石膏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当固态石蜡与液体石蜡质量比为1.0∶1.0时,二元石蜡的相变温度为54.8℃,相变潜热为96.32 J/g;当二元石蜡与膨胀珍珠岩质量比为2.5∶1.0时,定形二元石蜡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分散性;随着定形二元石蜡体积分数的增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热系数均呈下降趋势;当定形二元石蜡体积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的热惯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形二元石蜡 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梯度下降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15
作者 史加荣 王丹 +1 位作者 尚凡华 张鹤于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03-2119,共17页
在机器学习领域中,梯度下降算法是求解最优化问题最重要、最基础的方法.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梯度下降算法已不能有效地解决大规模机器学习问题.随机梯度下降算法在迭代过程中随机选择一个或几个样本的梯度来替代总体梯度,以... 在机器学习领域中,梯度下降算法是求解最优化问题最重要、最基础的方法.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梯度下降算法已不能有效地解决大规模机器学习问题.随机梯度下降算法在迭代过程中随机选择一个或几个样本的梯度来替代总体梯度,以达到降低计算复杂度的目的.近年来,随机梯度下降算法已成为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研究的焦点.随着对搜索方向和步长的不断探索,涌现出随机梯度下降算法的众多改进版本,本文对这些算法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将随机梯度下降算法的改进策略大致分为动量、方差缩减、增量梯度和自适应学习率等四种.其中,前三种主要是校正梯度或搜索方向,第四种对参数变量的不同分量自适应地设计步长.着重介绍了各种策略下随机梯度下降算法的核心思想、原理,探讨了不同算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主要的随机梯度下降算法应用到逻辑回归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任务中,并定量地比较了这些算法的实际性能.文末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并展望了随机梯度下降算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梯度下降算法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梯度下降算法 大规模学习 逻辑回归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气象数据推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史加荣 杨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142,共15页
以中国662个气象台站的2004-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气温日较差4个气象要素为研究对象,使用奇异值分解方法来推测缺失气象数据.为降低随机的不利影响,将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做平均.分别采用奇异值分解的相对误差... 以中国662个气象台站的2004-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气温日较差4个气象要素为研究对象,使用奇异值分解方法来推测缺失气象数据.为降低随机的不利影响,将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做平均.分别采用奇异值分解的相对误差和相似度矩阵来证实气象数据的近似低秩性,并探讨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主要的基向量,设计3组推测试验.第1组试验随机选取6个气象台站的数据用于测试,其余台站用于训练,以获得5个最佳的基向量.随机选取每个测试台站的12个观测值,再由所选取的基向量来推测未知值.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气温日较差的平均推测误差分别为8.00%、7.83%、17.17%和10.82%.在第2组试验中,随机选取70%的气象台站用于训练,其余气象台站用于验证推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基向量的数目可选为5-15,随着基向量或观测值数量的增加,推测性能也随之改善.第3组试验,根据10个台站1952年下半年的气象观测数据,推测上半年的未观测值,试验结果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数据推测 奇异值分解 低秩性 基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弯剪变形的黏滞阻尼器布置机构位移放大系数计算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丽华 于安琪 李红庆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89-1695,I0021,I0022,共9页
现有的黏滞阻尼器布置机构的位移放大系数计算公式是基于结构剪切型侧移模式推导的,而多高层建筑结构的侧移模式一般为弯剪型,这有可能导致采用现有方法计算多高层建筑结构中的黏滞阻尼器的位移放大系数和附加阻尼比不准确。采用解析几... 现有的黏滞阻尼器布置机构的位移放大系数计算公式是基于结构剪切型侧移模式推导的,而多高层建筑结构的侧移模式一般为弯剪型,这有可能导致采用现有方法计算多高层建筑结构中的黏滞阻尼器的位移放大系数和附加阻尼比不准确。采用解析几何方法,推导了单层弯剪型结构和一般多高层结构中阻尼器布置机构位移放大系数的计算公式,包括对角布置机构、剪刀撑布置机构、下套索布置机构、上套索布置机构。按照阻尼器布置机构位移放大系数现有计算方法和本文提出的方法,采用应变能法计算了多层钢框架结构中布置黏滞阻尼器的附加阻尼比,并与自由振动衰减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本文方法的计算误差不到1%。这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考虑弯剪变形的黏滞阻尼器布置机构位移放大系数的计算方法对一般多高层结构具有更好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滞阻尼器 阻尼器布置机构 位移放大系数 附加阻尼比 弯剪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损冷成型钢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善华 余洁 聂彪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为研究锈蚀对冷成型钢表面形貌特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工业环境下服役10 a的冷成型钢进行表面三维形貌扫描、单调拉伸试验和断口扫描,得到了锈蚀钢材表面二维和三维形貌图、锈蚀损伤参数、应力-应变曲线、力学性能指标以及微观断口形貌... 为研究锈蚀对冷成型钢表面形貌特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工业环境下服役10 a的冷成型钢进行表面三维形貌扫描、单调拉伸试验和断口扫描,得到了锈蚀钢材表面二维和三维形貌图、锈蚀损伤参数、应力-应变曲线、力学性能指标以及微观断口形貌图,并分析了锈蚀损伤参数、力学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最后建立了锈蚀冷成型钢材料本构模型.结果表明:随着锈蚀程度增加,钢材表面蚀坑数量减少且蚀坑形貌发生明显变化,均匀锈蚀所占比例、最大蚀坑深度逐渐增大,锈蚀钢材表面变得越来越粗糙;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强度、断后伸长率随材料损失率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屈服平台变短甚至消失,宏、微观断口形貌变化明显,并且所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精准地反映锈蚀冷成型钢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蚀 冷成型钢 表面形貌 力学性能 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桥梁疲劳荷载模型及应力水平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苗元耀 牛荻涛 程雪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0-505,共6页
随着公路交通量的日益增加,车辆荷载的循环累积作用引起桥梁结构疲劳损伤,其安全运营与耐久性能受到严重影响,公路桥梁疲劳损伤问题受到普遍关注.目前,我国公路桥梁规范尚无疲劳车辆荷载模型的取值相关规定,通过国内外公路桥梁疲劳车辆... 随着公路交通量的日益增加,车辆荷载的循环累积作用引起桥梁结构疲劳损伤,其安全运营与耐久性能受到严重影响,公路桥梁疲劳损伤问题受到普遍关注.目前,我国公路桥梁规范尚无疲劳车辆荷载模型的取值相关规定,通过国内外公路桥梁疲劳车辆荷载模型研究分析其适用性.针对量大面广的中小跨径混凝土桥梁选取三座典型桥梁,对其进行设计荷载、标准疲劳车荷载和实际调查运营荷载作用下的桥梁荷载水平进行计算与分析,提出混凝土桥梁设计荷载应力水平为0.5,实际运营调查荷载应力水平为0.55,可为既有公路钢筋混凝土桥梁疲劳性能的准确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梁 混凝土 疲劳 荷载 应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尾矿砂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及计算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少峰 牛荻涛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2,15,共7页
通过钢-聚丙烯混杂纤维增强尾矿砂再生混凝土的抗压与劈裂强度试验,研究了尾矿砂替代率、混杂纤维掺量、纤维种类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的影响。根据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及水泥水化产物的胶体结构,分析纤维尾矿砂再生混凝土的... 通过钢-聚丙烯混杂纤维增强尾矿砂再生混凝土的抗压与劈裂强度试验,研究了尾矿砂替代率、混杂纤维掺量、纤维种类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的影响。根据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及水泥水化产物的胶体结构,分析纤维尾矿砂再生混凝土的破坏机制和增强机制。研究表明:尾矿砂替代率为20%时,各龄期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提高了2%~5%和2%~8%;适量尾矿砂改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机理在于其优化细骨料的颗粒级配,改善内部孔隙结构,提高基体密实度;当钢-聚丙烯纤维的体积掺量分别为1.5%和0.6%时,各龄期尾矿砂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提高了12%~15%和20%~32%;混杂纤维通过纤维框架增强效应改善基体的力学力学性能,并基于孔隙特征、破坏形态和纤维微观形貌,分析其增强机制;最后,提出考虑尾矿砂掺量、纤维种类和掺量等因素的抗压强度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砂再生混凝土 混杂纤维 力学性能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