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底部加热的两板间水平流动进口段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宁利中 张珂 +2 位作者 宁碧波 胡彪 田伟利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62,共5页
采用二维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对普朗特数 Pr=0.72 的具有水平流动的底部加热两板之间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相对瑞利数 r,随着雷诺数 Re 的增加,底部加热的两板之间依次出现定常对流滚动,均匀行波对流滚动,具有水平... 采用二维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对普朗特数 Pr=0.72 的具有水平流动的底部加热两板之间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相对瑞利数 r,随着雷诺数 Re 的增加,底部加热的两板之间依次出现定常对流滚动,均匀行波对流滚动,具有水平流动进口段的局部行波对流滚动及水平流动。对于相对瑞利数 r =3,在雷诺数 9.0<Re<21.0 范围内,系统是局部行波对流滚动,存在水平流动进口段。随着雷诺数增加,水平流动进口段长度增加。对于雷诺数 Re=25.0,在相对瑞利数 4<r<12 范围内,两板之间是局部行波对流滚动,出现水平流动进口段。随着相对瑞利数增加,水平流动进口段长度减小。最后给出了进口段长度随雷诺数或相对瑞利数变化的经验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流动 对流滚动 进口段长度 局部行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Q_3黄土固有各向异性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许萍 张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6-145,154,共11页
【目的】分析西安Q3黄土固有的各向异性特性,为黄土结构性及其各向异性特性的关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从竖向裂隙向(δ=90°)、卸荷边坡走向(α=0°)和边坡倾向(α=90°)3个方向制取陕西西安Q3黄土试样,通过原状黄... 【目的】分析西安Q3黄土固有的各向异性特性,为黄土结构性及其各向异性特性的关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从竖向裂隙向(δ=90°)、卸荷边坡走向(α=0°)和边坡倾向(α=90°)3个方向制取陕西西安Q3黄土试样,通过原状黄土、重塑黄土及饱和黄土无侧限抗压试验和三轴固结排水试验,研究其强度和变形参数在不同围压和不同方向的差异,测试其强度、构度以及灵敏性,分析破坏应力、抗剪强度及切线模量等各向异性特性。【结果】西安Q3黄土垂直向的初始结构特性明显强于水平正交的两个方向,差距可达150%,而水平正交两个方向差异不大;破坏应力和抗剪强度规律相似,其差异具体体现在黏聚力方面,而摩擦角的差异性不大,且原状黄土抗剪强度与构度指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垂直向的初始切线模量与水平正交两个方向存在较大差异,垂直向δ=90°与水平向α=90°初始切线模量之比平均约为1.81。【结论】外荷作用下黄土内部颗粒重组,黄土初始结构特性有所改变,应重视黄土地基工程中各向异性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结构性 各向异性 构度 抗剪强度 初始切线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大直径输水隧道建设对既有桥梁及桩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杰 张帅超 +2 位作者 马春辉 秦全乐 周永林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4-163,172,共11页
为准确分析双线大直径输水隧道下穿对既有桥梁结构的影响,构建桥梁-地层-桩基-盾构隧道高精度数值仿真模型,对桥梁桩基结构及盾构过程进行精细化模拟,结合基于智能算法的土层参数反演模型,获取更接近真实情况的土层参数,以提高数值模拟... 为准确分析双线大直径输水隧道下穿对既有桥梁结构的影响,构建桥梁-地层-桩基-盾构隧道高精度数值仿真模型,对桥梁桩基结构及盾构过程进行精细化模拟,结合基于智能算法的土层参数反演模型,获取更接近真实情况的土层参数,以提高数值模拟精度。结果表明:输水隧道盾构开挖引起的地表最大沉降量为15.01 mm,基于反演的地表变形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值的误差减少约70%;盾构隧道双线开挖会引起地表二次沉降变形,两条盾构隧道中间区域的地表二次沉降量最大,约占总沉降量的60%,最大二次沉降量为5.06 mm;隧道两侧的桩基受到影响较大,最大位移为10.03 mm,位于桩基顶部,而隧道开挖对桩基内应力分布影响较小,可以认为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隧道 桥梁 桩基响应 反演模型 大直径盾构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机组负荷降维优化分配中的时间尺度效应
4
作者 郭爱军 畅建霞 +3 位作者 杨世海 赵月欣 王义民 房俊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56-4463,I0012,I0013,I0011,共11页
时间尺度是影响水电站负荷优化分配结果的重要因素。为探究时间尺度对水电站负荷分配的影响,研究论述了水电站调度中的时空尺度效应内涵及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包含发电耗水量、跨越振动区次数、机组启停次数、求解耗时等的尺度效应量化指... 时间尺度是影响水电站负荷优化分配结果的重要因素。为探究时间尺度对水电站负荷分配的影响,研究论述了水电站调度中的时空尺度效应内涵及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包含发电耗水量、跨越振动区次数、机组启停次数、求解耗时等的尺度效应量化指标,并以ZM水电站为研究对象,基于水电站机组负荷优化分配模型,逐次递进分析了典型日考虑负荷过程随机性与负荷水平的水电站机组负荷优化分配尺度效应。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越小更易捕捉负荷变化与水库运行过程,电站负荷优化分配的耗水量、机组启停与跨越振动区次数越大。时间尺度越大更易忽视或弱化机组启停以及跨越振动区等行为,产生潜在的安全运行风险。2)考虑负荷过程的随机性时,水电站负荷优化分配同样呈现尺度效应现象,但其影响程度与时间尺度大小影响相当。3)负荷水平越小或越大,不同时间尺度下电站机组运行方式变化较小,时间尺度效应越不显著;负荷水平居中时,时间尺度效应相对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水电站负荷优化分配的时间尺度选择以及模型降维求解算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尺度效应 机组负荷优化分配 水电站短期经济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强度下黄土区冻土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及水沙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洋 张辉 +4 位作者 李占斌 李鹏 肖列 柯浩成 陈怡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6-142,共7页
为了明确降雨对冻土坡面侵蚀的作用机理,探讨冻土和未冻土在不同水力条件下侵蚀之间的差异。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采用3种降雨强度(0.6,0.9,1.2 mm/min)对比定量研究冻土坡面和未冻土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及水沙关系。结果表明:在0.9、1.2 ... 为了明确降雨对冻土坡面侵蚀的作用机理,探讨冻土和未冻土在不同水力条件下侵蚀之间的差异。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采用3种降雨强度(0.6,0.9,1.2 mm/min)对比定量研究冻土坡面和未冻土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及水沙关系。结果表明:在0.9、1.2 mm/min雨强下,冻土坡面的产流时间相对对照坡面提前了18.7,6.4 min。冻土坡面径流量、侵蚀量均远大于对照坡面,在0.9,1.2 mm/min雨强下径流量分别是对照坡面的1.16,1.19倍,侵蚀量分别是对照坡面的10.40,6.40倍。随着降雨进行,坡面产生不同程度的细沟,其中,冻土坡面相比对照坡面细沟出现时间分别缩短了18 min,22 min,且冻土坡面细沟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79%~92%,此比例大于同雨强下的对照坡面。两种坡面的累计径流量与累计产沙量之间满足y=kx+b的线性关系,在细沟间侵蚀阶段,冻土坡面的k值是对照坡面的8.48~9.02倍,而在细沟侵蚀阶段,则为对照的3.68~7.50倍。研究结果表明细沟侵蚀是冻土坡面土壤侵蚀率增大的主要原因,而冻结层的阻水作用是导致坡面上细沟出现时间提前的最重要因素。该研究可以为完善土壤侵蚀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径流 黄土区 冻土坡面 模拟降雨 产流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钻进技术的岩石强度参数测定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王玉杰 佘磊 +1 位作者 赵宇飞 曹瑞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59-1668,共10页
快速准确地超前获取岩体力学参数是指导岩体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前提。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数字钻进测试系统,进行了不同强度等级完整试样的室内数字钻进试验及单轴压缩试验研究。根据试验分析结果,基于岩石研磨钻进过程中金刚石钻头的... 快速准确地超前获取岩体力学参数是指导岩体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前提。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数字钻进测试系统,进行了不同强度等级完整试样的室内数字钻进试验及单轴压缩试验研究。根据试验分析结果,基于岩石研磨钻进过程中金刚石钻头的受力特点,利用力学极限平衡与能量守恒原理,定义并推导出了岩石单位体积研磨能的理论解,获得了数字钻进参数与岩石单位体积研磨能的数学方程式,进而建立了岩石数字钻进参数与单轴抗压强度的定量关系,即RDP-Rc预测模型,并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以为工程岩体强度参数的实时原位测定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抗压强度 数字钻进技术 钻进参数 单位体积研磨能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生物滞留填料对径流污染净化效果对比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增超 李家科 +2 位作者 蒋春博 罗陶然 陈梦杰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79,共9页
为提高生物滞留系统净化效果,探讨了绿沸石、蛭石、活性炭、珍珠岩等材料用作特殊填料时对道路径流雨水中NH_4^+-N、TN、TP、COD等污染物的吸附性能。静态摇床实验研究了填料对各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并建立了各填料等温吸附模型。结果表... 为提高生物滞留系统净化效果,探讨了绿沸石、蛭石、活性炭、珍珠岩等材料用作特殊填料时对道路径流雨水中NH_4^+-N、TN、TP、COD等污染物的吸附性能。静态摇床实验研究了填料对各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并建立了各填料等温吸附模型。结果表明沸石的综合吸附性能较好,活性炭次之,4种填料的等温吸附过程拟合结果基本符合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模型。以沸石作为特殊填料的小试结果表明,生物滞留系统对NH_4^+-N、TN、TP、COD的负荷削减率可分别达到70.59%、85.83%、79.98%、66.02%。从净化性能及经济性方面考虑,沸石作为生物滞留系统特殊填料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 生物滞留 径流 等温吸附模型 净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渭河流域农业干旱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沛 黄生志 +3 位作者 黄强 王浩 王璐 韩芦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141,共11页
本研究采用3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3)表征农业干旱,对渭河流域的农业干旱发展过程包括干旱发生、结束及其转化期和持续时间的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此外,通过交叉小波探究了太阳黑子和大气环流异常因子与SPI3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本研究采用3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3)表征农业干旱,对渭河流域的农业干旱发展过程包括干旱发生、结束及其转化期和持续时间的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此外,通过交叉小波探究了太阳黑子和大气环流异常因子与SPI3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农业干旱发生和结束的偏好季节均为夏季;(2)渭河流域干旱持续时间、发生和结束的转化期的趋势变化并不明显;渭河流域平均干旱持续时间约为3.6个月,明显长于渭河流域的干旱发生转化期和结束转化期;(3)太阳黑子对于渭河流域农业干旱发展过程的影响最为强烈,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北极涛动(AO)次之,太平洋10年涛动(PDO)最弱。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农业干旱的形成机理,为建立可靠的农业干旱早期预警系统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发展过程 标准化降水指数 交叉小波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洪灾风险管理的蓄滞洪区道路规划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时 秦毅 +3 位作者 刘强 刘哲 程道君 赵英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90,共10页
道路等线状地物的科学规划是协调蓄滞洪区防洪与自身经济发展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基于综合考虑洪水危险度、暴露度及脆弱性的洪灾风险管理模式,对天津市大黄堡洼蓄滞洪区内道路等线状地物的科学规划进行探讨,提出由洪灾风险确定最优道路... 道路等线状地物的科学规划是协调蓄滞洪区防洪与自身经济发展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基于综合考虑洪水危险度、暴露度及脆弱性的洪灾风险管理模式,对天津市大黄堡洼蓄滞洪区内道路等线状地物的科学规划进行探讨,提出由洪灾风险确定最优道路建设方案的途径。鉴于蓄滞洪区内各类财产的空间分布不具规律性,导致洪灾损失随地貌随机变化的特点,需采用水动力模型计算出的淹没结果确定洪灾风险。在天津市大黄堡洼蓄滞洪区的应用表明,依据洪灾风险规划道路是必要的,它具有能够兼顾全局防洪的优越性。所得结论为,在大黄堡洼蓄滞洪区内布设道路时,当道路方向与洪水演进主流方向呈90°,道路位置距分洪口门约10km左右,过流涵洞尺寸为3m时,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小,该方案下所产生的洪灾风险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规划 洪灾风险管理 水动力学模型 蓄滞洪区 防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级配曲线预测非饱和土持水曲线的物理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昭 刘奉银 +3 位作者 齐吉琳 柴军瑞 李会勇 李建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41-246,共6页
持水曲线模型中若含有未知经验参数,则可能会降低对持水曲线预测的可靠度。为此,对土样颗粒级配曲线上划分的粒组分别构建形如立方体的天然土颗粒以及理想球体颗粒集合体,依据这两者的几何特征和物理性质推得其比例关系;基于粒组信息、... 持水曲线模型中若含有未知经验参数,则可能会降低对持水曲线预测的可靠度。为此,对土样颗粒级配曲线上划分的粒组分别构建形如立方体的天然土颗粒以及理想球体颗粒集合体,依据这两者的几何特征和物理性质推得其比例关系;基于粒组信息、干密度以及土粒密度提出了计算土孔隙半径和持水曲线的物理方法,无需引入未知经验参数。最后,利用非饱和土水力特性数据库UNSODA中40个土样的持水试验结果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通过计算基质吸力预测值及其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残差(RMSR)发现物理方法的RMSR在0.179~0.833范围内变化,并对其中37个土样的持水曲线预测精度优于含有两个未知经验参数的传统Arya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持水曲线 土孔隙 颗粒级配曲线 球体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PCAS驱动数据集的黄河源区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晓龙 黄领梅 +3 位作者 权全 张磊 沈冰 莫淑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5-68,共14页
[目的]厘清近年来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驱动因子的响应,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科学预估气候变化对植被格局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99-2015年SPOT VGT-NDVI数据集和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ITPCAS)驱... [目的]厘清近年来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驱动因子的响应,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科学预估气候变化对植被格局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99-2015年SPOT VGT-NDVI数据集和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ITPCAS)驱动数据集,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菲参数统计检验、R/S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99-2015年NDVI和气象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温度、降水量、地表净辐射(Rn)等气象因子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1)黄河源区多年平均NDVI空间分布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整体上NDVI呈增加趋势,每10年增速为1.6%,其中上升趋势的区域占研究区78.2%;NDVI在2003年附近存在突变;同时期温度和降水为振荡上升趋势,而Rn为振荡下降趋势,并且未来NDVI和各气象因子将持续这种变化趋势.(2)年平均NDVI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年平均降水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年平均Rn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偏相关分析中,NDVI与年平均温度的相关性最好.(3) NDVI对温度、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滞后1个月左右,对Rn变化的响应滞后2个月左右.[结论]ITPCAS驱动数据集在黄河源区有较好的适用性;在年尺度和月尺度上,温度都是黄河源区植被生长影响最大的气象要素;黄河源区植被覆盖的增加主要归因于温度上升以及生态保护“综合性”工程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PCAS驱动数据集 时空变化 驱动因子 黄河源区 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梯级水库联合调水调沙及合理库容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金文婷 王义民 +1 位作者 白涛 石静涛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29,共11页
随着对黄河水资源利用要求的提高,需明确未来调水调沙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黄河上游梯级水库所需库容的影响,探求未来多工况用水要求下合理的梯级水库兴利库容。考虑黄河上游兰州断面需水、梯级水库发电、调水调沙、防洪、防凌等要求,... 随着对黄河水资源利用要求的提高,需明确未来调水调沙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黄河上游梯级水库所需库容的影响,探求未来多工况用水要求下合理的梯级水库兴利库容。考虑黄河上游兰州断面需水、梯级水库发电、调水调沙、防洪、防凌等要求,首先建立了以缺水量最小为目标的梯级水库联合调度模型,设置了现状年及远景年共8个方案;其次采用自迭代模拟优化算法求解模型,用长系列径流资料进行优化调度计算;最后对模型求解结果采用时历法推求梯级水库所需兴利库容,确定梯级水库合理库容。从总调沙次数、调沙频率、多年供水量、供水保证率、多年平均发电量、发电保证率等指标分别量化了调水调沙、供水和发电效益。未来梯级水库所需合理库容将因综合需水和调沙次数的增加而增大,而西线工程的实施将有助于减小合理库容规模。在各调沙方案中,仅当2030年西线调水80亿m3时现有的梯级水库兴利库容能够满足综合用水需求,适当降低调沙力度与调沙频率或许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折衷选择。研究成果量化了未来新水资源利用形势下的梯级水库合理库容,为科学指导黄河上游总体工程布局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合理库容 自迭代模拟优化算法 调水调沙 西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草带空间分布对坡面细沟侵蚀调控机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贾莲莲 刘雅丽 +1 位作者 朱冰冰 张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5-148,153,共5页
为了研究植被对坡面细沟侵蚀调控机制,采用模拟降雨试验,结合激光扫描方法,分析了不同草带分布沟坡面细沟侵蚀发生、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草带位于梁峁坡下部60%,植被调控侵蚀效果最优,相比裸坡减少径流量7.4%,减少产沙量62.9%,相比蓄水... 为了研究植被对坡面细沟侵蚀调控机制,采用模拟降雨试验,结合激光扫描方法,分析了不同草带分布沟坡面细沟侵蚀发生、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草带位于梁峁坡下部60%,植被调控侵蚀效果最优,相比裸坡减少径流量7.4%,减少产沙量62.9%,相比蓄水减沙功效而言更具直接拦沙的功能。植被通过调控细沟侵蚀的发生、发展、发育过程实现了对土壤侵蚀的调控作用,尤其是对沟坡侵蚀产沙的调控作用;而且这种对侵蚀的调控作用不仅改变了细沟侵蚀发生的位置,而且改变了径流和侵蚀过程以及侵蚀方式;细沟侵蚀已经向面蚀(片蚀)转化,大幅度降低侵蚀程度。研究结果揭示了植被可以通过影响侵蚀方式来调控侵蚀输沙过程,有助于加深坡面植被对细沟侵蚀发育形态作用机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带空间分布 坡面 细沟侵蚀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雷抽黄引水灌区退水对干渠减淤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新宏 吴巍 +3 位作者 雷赐涛 宁利中 魏文礼 龚立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1-138,共8页
【目的】分析东雷抽黄引水灌区渠系泥沙淤积问题,探讨通过加大干渠输水流量以减少渠道淤积的可行性。【方法】利用东雷抽黄灌区总干渠的泥沙淤积实测资料,对水沙输移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再依据典型年份不同灌季不同时段引水含沙量高低情况... 【目的】分析东雷抽黄引水灌区渠系泥沙淤积问题,探讨通过加大干渠输水流量以减少渠道淤积的可行性。【方法】利用东雷抽黄灌区总干渠的泥沙淤积实测资料,对水沙输移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再依据典型年份不同灌季不同时段引水含沙量高低情况,拟定了加大渠道输水流量的多种方案,对不同方案情况下渠道的冲淤过程及减淤量等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减淤量和抽水费用等的计算结果表明,减淤效果最佳的方案是春灌期间含沙量较低时段加大渠道输水流量,该方案的减淤率为59.63%,减淤耗水费用为9元/m^3,较人工清淤费用(50元/m^3)节省成本82%。【结论】在春灌或夏灌含沙量较低时段,利用退水渠加大干渠输水流量减少渠道淤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也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雷抽黄灌区 渠道退水 泥沙淤积 减淤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关键场的干旱风沙草原牧区草畜平衡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辉 宋孝玉 +4 位作者 覃琳 文望 刘晓迪 胡志强 刘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4-300,共7页
牧区合理载畜量的确定是进行草畜平衡评价的核心工作之一,对指导牧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西北干旱风沙草原受不合理放牧的影响,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问题突出,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而实施的季节性间歇... 牧区合理载畜量的确定是进行草畜平衡评价的核心工作之一,对指导牧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西北干旱风沙草原受不合理放牧的影响,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问题突出,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而实施的季节性间歇放牧制度使得牧区草畜供需关系进一步复杂化,牧区合理载畜量的确定缺乏有效的计算方法,草畜平衡评价的指导意义不强。该研究选取鄂托克旗牧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引入载畜量年内波动系数和草地生产力丰平枯系数2个动态参数,构建了一种基于改进关键场的牧区合理载畜量计算方法,并结合草畜平衡指数(Balance of Grassland and LivestockIndex,BGLI)对鄂托克旗牧区的草畜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风沙草原牧区草畜供需过程非一致性显著,牧业年度内形成了包含5个子过程的动态周期;改进关键场方法充分考虑了这一供需节律匹配关系,对传统和关键场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其在干旱风沙草原牧区合理载畜量计算中更具适用性,合理载畜量计算结果表明牧区各分区的冷季草场占比过高,现状年桌子山及山前平原分区、都斯图流域分区以及内流河分区的全年合理载畜量分别为8.60、53.49和27.66万羊单位;基于改进关键场方法对鄂托克旗牧区进行草畜平衡评价可知,现状年内流河分区超载最为严重,牧区各草场及全年的BGLI值均在105%左右,桌子山及山前平原分区次之,均在40%以上,而都斯图流域分区草畜平衡状况相对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可持续发展 牲畜 季节性牧区 合理载畜量 改进关键场方法 鄂托克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截面孔隙模型描述岩土介质的渗透及持水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昭 程靖轩 +3 位作者 刘奉银 齐吉琳 柴军瑞 李会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07-1816,共10页
为研究孔隙变截面特征对岩土介质渗透及持水特性的影响,先构建了圆柱形孔喉–大孔隙联合体组成的变截面孔隙模型。其次,假定孔径分布服从分形分布,基于构建的变截面孔隙模型推得岩土介质的饱和渗透系数函数、相对渗透系数函数及滞回持... 为研究孔隙变截面特征对岩土介质渗透及持水特性的影响,先构建了圆柱形孔喉–大孔隙联合体组成的变截面孔隙模型。其次,假定孔径分布服从分形分布,基于构建的变截面孔隙模型推得岩土介质的饱和渗透系数函数、相对渗透系数函数及滞回持水曲线的理论表达式。最后,利用已有文献中4种砂岩、8种土的饱和–非饱和渗透试验以及3种土的减、增湿持水试验(含一种黏土的补充持水试验)结果分别验证了理论表达式在表征饱和渗透率与孔隙率关系、相对渗透系数与有效饱和度关系以及滞回持水特性时的有效性,通过计算饱和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系数的预测值与其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偏差,发现理论表达式在描述4种砂岩和8种土的饱和–非饱和渗透特性时优于Kozeny-Carman公式和Assouline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介质 渗透系数函数 持水曲线 变截面孔隙 有效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格局对梁峁坡-沟坡的侵蚀动力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国强 贾莲莲 +1 位作者 朱冰冰 张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6,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植被格局对梁峁坡—沟坡的侵蚀动力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揭示草地坡面侵蚀规律和植被减蚀效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梁峁坡—沟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降雨模拟降雨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不同植被格局对梁峁坡—沟坡... [目的]探究不同植被格局对梁峁坡—沟坡的侵蚀动力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揭示草地坡面侵蚀规律和植被减蚀效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梁峁坡—沟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降雨模拟降雨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不同植被格局对梁峁坡—沟坡侵蚀动力作用机制。[结果]径流流速和含沙量共同影响着坡面侵蚀动力过程,径流流速是主要影响因素。坡面的侵蚀产沙来源主要位于沟坡内,不同植被格局下梁峁坡与沟坡产沙比例的不同,反映了植被调控侵蚀的范围和强度的不同。草带位于梁峁坡中下部时,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梁峁坡的侵蚀程度,而且能够有效抑制和减缓沟坡内的径流流速,大幅度降低梁峁坡下部和沟坡内的侵蚀程度。[结论]不同植被格局可以通过影响径流流速和含沙量来调控梁峁坡—沟坡侵蚀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格局 梁峁坡—沟坡 径流流速 侵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隙连通–迂曲参数表征土的非饱和渗透各向异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昭 刘奉银 +4 位作者 齐吉琳 柴军瑞 王爽 李会勇 高永宝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47-152,共6页
合理描述土的非饱和渗透各向异性对模拟土体内水分和污染物的迁移至关重要。基于Mualem提出的非饱和渗透系数函数引入的孔隙连通–迂曲参数,推得非饱和渗透各向异性系数关于有效饱和度的幂函数表达式,并根据该表达式将土的非饱和渗透各... 合理描述土的非饱和渗透各向异性对模拟土体内水分和污染物的迁移至关重要。基于Mualem提出的非饱和渗透系数函数引入的孔隙连通–迂曲参数,推得非饱和渗透各向异性系数关于有效饱和度的幂函数表达式,并根据该表达式将土的非饱和渗透各向异性划分为9种类型,发现各向异性系数随有效饱和度的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土孔隙内水分主导流动方向变化的门槛点;再利用已有文献中基于孔隙网络模型模拟土样的非饱和渗透数值试验结果验证了该表达式的有效性;最后,将该表达式与Van Genuchten-Mualem函数相结合,定量描述了基质吸力对已有文献中4种土的非饱和渗透各向异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渗透 各向异性 有效饱和度 基质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气隔水埋体对土壤水分入渗与溶质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阳 王全九 +2 位作者 缑丽娜 张继红 韦开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157,共6页
为分析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促进水分入渗与溶质运移功效,开展了不同容重(1.40,1.45,1.50,1.60 g/cm3)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的一维垂直土柱入渗试验,分析了不同容重的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对土壤水分入渗与溶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透... 为分析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促进水分入渗与溶质运移功效,开展了不同容重(1.40,1.45,1.50,1.60 g/cm3)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的一维垂直土柱入渗试验,分析了不同容重的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对土壤水分入渗与溶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能够增加土壤累积入渗量,推动湿润锋运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容重增加,湿润锋推进速度与土壤入渗率均增加。600 min时,土壤累积入渗量相对增加7.42%~29.17%,湿润锋深度达到27 cm,入渗时间相对减少26.97%~64.27%。相比于对照组,不同容重的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均能降低溶质向深层土壤迁移数量。Philip模型和代数模型均能描述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且Philip模型中吸渗率S和代数模型中综合形状系数α均与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内外容重比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能够通过改变上层土壤吸力分布提高水分入渗能力与溶质传输效率,实现对城市雨水径流调控和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 入渗速率 溶质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料不充分地区的洪水保险研究
20
作者 李时 秦毅 +3 位作者 刘强 刘哲 程道君 赵英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6-192,共7页
洪水保险是利用投保人缴纳并累积的保险费用去补偿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的一种洪水风险分散机制。我国现已全面完成的洪水风险图试点工作为洪水保险研究提供了基础,为缺乏历年洪灾损失资料的地区提供了特定频率洪灾损失。针对这种资料不... 洪水保险是利用投保人缴纳并累积的保险费用去补偿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的一种洪水风险分散机制。我国现已全面完成的洪水风险图试点工作为洪水保险研究提供了基础,为缺乏历年洪灾损失资料的地区提供了特定频率洪灾损失。针对这种资料不充分地区,提出了基于特定频率洪水的经济损失通过规划求解工具比选其最优分布类型,推求洪水保险费率与保费的方法。该方法可作为我国洪水风险图推广应用的范例,将其推广使用到各保护区与蓄滞洪区。以大黄堡洼蓄滞洪区为例,通过误差分析确定大黄堡洼蓄滞洪区洪灾损失更符合皮尔逊Ⅲ型曲线。按不同财产类型厘定洪水保险费率,居民财产、农业、工业与商业分别为5.109%、9.020%、6.109%、5.459%,所需缴纳保费分别为766元、2706元、5498元、4914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保险 资料不充分地区 保险费率 洪灾损失 分布类型 投保限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