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水肥变化对新垦稻田地下水硝态氮的影响机制
- 1
-
-
作者
冯宁
官家蓉
钟艳霞
冯波
-
机构
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8-1087,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7466)
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BEG02010)。
-
文摘
宁夏银川平原绿洲水稻种植集约化程度高,为寻找一个最优的水肥处理模式,通过大田试验系统研究了石嘴山市平罗县西大滩前进农场新垦沙地农田不同灌溉量(200、300 mm和400 mm,分别记为W_(1)、W_(2)和W_(3))与不同施氮量(0、250、370 kg·hm^(-2)和490 kg·hm^(-2),分别记为CK、N_(1)、N_(2)和N_(3))对地下水NO_(3)^(-)-N、0~80 cm土壤NO_(3)^(-)-N的累积及水稻产量和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肥水平下,地下水NO_(3)^(-)-N浓度随灌溉量的增大而增大;同一灌溉水平下,施肥量越高,地下水中NO_(3)^(-)-N浓度越大;灌溉量和施氮量对于地下水NO_(3)^(-)-N浓度的影响效力表现为灌溉量<施氮量。最优的水肥管理模式为低灌溉200 mm(W_(1))+常规施肥(N_(2),370 kg·hm^(-2)氮肥+2470 kg·hm^(-2)有机肥),水稻在该处理下产量达到最大,为8375 kg·hm^(-2),同时地水下NO_(3)^(-)-N浓度最小,整个生育期仅为(5.06±0.01)mg·L^(-1)。大于370 kg·hm^(-2)的氮肥施用量将超过作物对氮的吸收量,导致NO_(3)^(-)-N在0~80 cm土壤剖面累积(3.69 mg·kg^(-1)),从而构成NO_(3)^(-)-N潜在淋溶的危险。不同灌溉、不同氮肥处理之间,土壤含水率无明显差异,水稻产量在低灌和高灌处理(200 mm和400 mm)下差异并不明显,说明该区域沙地生态系统具有通过控制灌溉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潜力。
-
关键词
稻田
地下水硝态氮
土壤硝态氮
水氮配施
产量
-
Keywords
rice field
groundwater nitrate nitrogen
soil nitrate nitrogen
water and nitrogen combined application
yield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