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生物活性物质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海燕 刘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植物内生菌产生物活性物质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其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物活性物质 微生物 植物 内生真菌 内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脉孢菌基因组分泌蛋白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周晓罡 李成云 +6 位作者 赵之伟 苏源 张绍松 李进斌 杨静 刘林 业艳芬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0-207,共8页
利用信号肽预测软件SignalPv3.0和PSORT,跨膜螺旋结构预测软件TMHMMv2.0和THUMBUP,GPI锚定位点预测软件bigPIPredictor和亚细胞器中蛋白定位分布预测软件TargetPv1.01对粗糙脉孢菌全基因组数据库中已公布的10082个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分... 利用信号肽预测软件SignalPv3.0和PSORT,跨膜螺旋结构预测软件TMHMMv2.0和THUMBUP,GPI锚定位点预测软件bigPIPredictor和亚细胞器中蛋白定位分布预测软件TargetPv1.01对粗糙脉孢菌全基因组数据库中已公布的10082个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粗糙脉孢菌中有437个蛋白为分泌蛋白,编码这些蛋白最小的可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为252bp,最大为6604bp,平均1433bp,分泌蛋白信号肽长度介于15~59个氨基酸之间。在437个分泌蛋白中,205个具有功能描述,主要包括各种酶类、细胞能量生成、运转以及自身修复、防卫等多种功能。这些蛋白所参与的生化过程可能发生在膜外的周质空间或是菌体外的场所,为该物种营养的摄取,以及对环境做出响应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脉孢菌 信号肽 分泌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菌基因组规模分泌蛋白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苏源 李成云 +5 位作者 赵之伟 周晓罡 李进斌 杨静 刘林 业艳芬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71-275,292,共6页
利用信号肽分析软件SignalP v3.0,亚细胞器蛋白定位软件TargetP v1.01,GPI-锚定位点软件big—PI Predictor和跨膜螺旋结构软件THMM-2.0这4个软件分析预测稻瘟菌12595个蛋白序列中有1134个分泌蛋白。编码这些蛋白的可读框(ORF)最... 利用信号肽分析软件SignalP v3.0,亚细胞器蛋白定位软件TargetP v1.01,GPI-锚定位点软件big—PI Predictor和跨膜螺旋结构软件THMM-2.0这4个软件分析预测稻瘟菌12595个蛋白序列中有1134个分泌蛋白。编码这些蛋白的可读框(ORF)最小值为78bp,最大值为7849bp,平均1231bp。引导它们的信号肽长度介于15—45个氨基酸之间,平均为21个氨基酸。435个分泌蛋白具有功能描述,主要是与代谢有关的酶类。分析了其中降解细胞壁组分和与致病相关的酶类,提示在稻瘟菌侵染水稻不同阶段产生的关键酶及基因的功能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菌 基因组 信号肽 分泌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桐子内生真菌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海燕 王磊 赵之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8-80,共3页
从药用植物小桐子的根和茎中分离到内生真菌57株,经鉴定,它们分属于15个不同的分类单元。其中拟盘多毛孢为优势属,其次为拟茎点霉属和茎点霉属。用杨桃炭疽菌,香蕉疫霉和镰刀菌作指示菌对这些内生真菌的抗真菌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有... 从药用植物小桐子的根和茎中分离到内生真菌57株,经鉴定,它们分属于15个不同的分类单元。其中拟盘多毛孢为优势属,其次为拟茎点霉属和茎点霉属。用杨桃炭疽菌,香蕉疫霉和镰刀菌作指示菌对这些内生真菌的抗真菌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有2株菌对杨桃炭疽菌具有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桐子 内生真菌 抗真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状真菌耐受重金属的细胞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湛方栋 何永美 +2 位作者 祖艳群 李涛 赵之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4-432,共9页
丝状真菌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自然界影响重金属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并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丝状真菌对重金属离子的胞外沉淀作用、细胞壁结合作用,胞内重金属离子的排出作用、螯合作用、区室化作用和抗氧化... 丝状真菌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自然界影响重金属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并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丝状真菌对重金属离子的胞外沉淀作用、细胞壁结合作用,胞内重金属离子的排出作用、螯合作用、区室化作用和抗氧化系统的防护作用等方面,总结了丝状真菌耐受重金属的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丝状真菌耐受重金属机制的今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重金属 细胞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牛肝菌分离株的鉴定与培养 被引量:5
6
作者 颜军 李涛 +1 位作者 马绍宾 赵之伟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1,共6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市售牛肝菌子实体分离得到两株性状稳定的分离株Lq4-2和Be2425,利用ITS序列分析并结合分离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对两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其基础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离株Lq4-2鉴定为牛肝菌科(Boletaceae)成员,分离株B...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市售牛肝菌子实体分离得到两株性状稳定的分离株Lq4-2和Be2425,利用ITS序列分析并结合分离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对两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其基础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离株Lq4-2鉴定为牛肝菌科(Boletaceae)成员,分离株Be2425鉴定为广义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s.l.);两分离株能在PDA培养基和MRD合成培养基上良好生长;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28℃,适宜pH为5~6,最佳氮源为酒石酸铵;Lq4-2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而Be2425的最佳碳源为果糖和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肝菌 组织分离株 转录间隔区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