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性镓基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陆奔 李安敏 +2 位作者 杨树靖 袁子豪 惠佳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6-180,共15页
镓基液态金属具有高导电性、高导热性、高流动性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和应用前景的功能材料。镓基液态金属与其他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的镓基液态金属复合材料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为解... 镓基液态金属具有高导电性、高导热性、高流动性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和应用前景的功能材料。镓基液态金属与其他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的镓基液态金属复合材料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为解决柔性电子、热调控和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的挑战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表现出重大潜力。磁性粒子的引入可以使镓基液态金属具有良好的磁性能。作为一种新兴的磁性功能材料或磁性智能材料,磁性镓基液态金属复合材料在柔性电子、微电机、靶向给药、热调控、屏蔽与吸波等领域已展现出初步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磁性镓基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从基础研究、磁力控制、磁热控温、屏蔽与吸波四个方面综述了磁性镓基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说明了这种复合策略的有效性。这可为磁性镓基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镓基合金 磁性材料 复合材料 软材料 柔性电子 智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ronoi的可调控刚度点阵结构优化设计及其力热性能分析
2
作者 周柱坤 覃家塔 +4 位作者 祝佳豪 冯诗和 薛晨昊 梁嘉华 李光先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4-84,共11页
Gyroid三周期极小表面结构(TPMS)在刚度、吸能、散热和传热等方面表现优异,在缓冲与减振结构等工程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在对TPMS结构的刚度进行调整时往往会影响结构的吸能性能和稳定性。本文提出一种衍生式优化设计方法,通过Vo... Gyroid三周期极小表面结构(TPMS)在刚度、吸能、散热和传热等方面表现优异,在缓冲与减振结构等工程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在对TPMS结构的刚度进行调整时往往会影响结构的吸能性能和稳定性。本文提出一种衍生式优化设计方法,通过Voronoi多孔结构设计和Gyroid参数化方法,可以实现点阵结构刚度调控并保持能量吸收和散热优势。利用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技术制备基于Delaunay单元和Voronoi单元的点阵结构,并通过压缩试验分析点阵结构随种子点变化的外观形貌和力学特性。此外,对等值面支柱点阵结构(ISLSV)和片状ISLSV(Sheet-ISLS_(V))两种基于Voronoi优化的点阵结构的散热性能和结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点阵结构的刚度可通过种子点数目和分布进行调控。得益于Voronoi单元点阵结构的表面光滑特性,Sheet-ISLS_(V)在1400种子点下的强度和吸能能力优于Gyroid结构,能量吸收率较Gyroid结构增加6.3%。本研究Sheet-ISLS_(V)结构的优化设计可为点阵结构优化及其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ONOI 参数化设计 Gyroid 等值面点阵结构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法制备ZrB_(2)/Al-12Si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高温蠕变性能
3
作者 李秋生 李安敏 眭清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23-231,共9页
本研究通过盐-金属反应途径成功合成了ZrB_(2)/Al-12Si复合材料,研究了ZrB_(2)质量分数和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蠕变实验结果表明,4%ZrB_(2)/Al-12Si(质量分数,如无特别说明,下同)复合材料的稳态蠕变速率... 本研究通过盐-金属反应途径成功合成了ZrB_(2)/Al-12Si复合材料,研究了ZrB_(2)质量分数和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蠕变实验结果表明,4%ZrB_(2)/Al-12Si(质量分数,如无特别说明,下同)复合材料的稳态蠕变速率明显比Al-12Si合金小,表明ZrB_(2)纳米颗粒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基体合金的蠕变阻力。ZrB_(2)纳米颗粒高温热稳定性好,有效地阻碍了位错的运动和高温蠕变过程中晶界的迁移。此外,由于裂纹的偏转和裂纹的分支,ZrB_(2)纳米颗粒增加了裂纹扩展路径的长度。在相同的温度和应力条件下,T5态4%ZrB_(2)/Al-12Si复合材料的稳态蠕变速率比T6态4%ZrB_(2)/Al-12Si复合材料的稳态蠕变速率小。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蠕变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T5态和T6态复合材料具有相近的蠕变应力指数。由于T6热处理影响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共晶硅网状结构的瓦解导致其承担应力的能力下降,使T6态复合材料稳态蠕变速率变大。T5态和T6态ZrB_(2)/Al-12Si复合材料的真实应力指数均为5.0,蠕变机制均为位错攀移机制。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为由ZrB_(2)纳米颗粒引起的Orowan强化和细晶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高温蠕变 热处理 ZrB_(2)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基正极材料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的挑战及性能提升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秦豆豆 丁俊阳 +6 位作者 梁初 刘倩 冯立纲 罗扬 胡广志 罗俊 刘熙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28,共9页
锌离子电池(ZIBs)由于其安全性、可持续性、成本效益和高能量密度而越来越受欢迎,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LIBs)的替代品。目前对锌离子电池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锰基正极材料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带来了挑战,特别是金属溶解和材料... 锌离子电池(ZIBs)由于其安全性、可持续性、成本效益和高能量密度而越来越受欢迎,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LIBs)的替代品。目前对锌离子电池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锰基正极材料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带来了挑战,特别是金属溶解和材料不稳定性等问题。这些挑战导致电池循环稳定性较差,阻碍了锌离子电池发展的进程。本文概述了锌离子存储机制,阐明了锰基正极材料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善其性能的优化策略。最后,讨论了锰基正极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锰基化合物 阴极材料 存储机制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凹凸棒土的孔结构与吸放湿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包扬阳 封金鹏 +1 位作者 李秀荣 何奥平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8-1087,共10页
针对机械式湿度调节能耗过高的问题,利用热改性、酸改性、碱改性,以及无机盐改性4种改性方式,对天然多孔矿物凹凸棒土进行改性,制备具有高效吸放湿性能的材料,用于被动调节室内湿度,从而实现建筑节能;通过XRD、SEM和BET等方法表征分析... 针对机械式湿度调节能耗过高的问题,利用热改性、酸改性、碱改性,以及无机盐改性4种改性方式,对天然多孔矿物凹凸棒土进行改性,制备具有高效吸放湿性能的材料,用于被动调节室内湿度,从而实现建筑节能;通过XRD、SEM和BET等方法表征分析改性前、后凹凸棒土的物相与微观形貌,对比测试改性前、后样品的吸、放湿效率,系统探究不同改性方式对凹凸棒土吸放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00℃热改性有利于熔融凹凸棒土表面的针状晶体,形成更丰富的孔隙结构;浓度1 mol/L盐酸酸浸处理有利于去除杂质,增加微孔数量;在相对湿度33%~98%的环境下,相较于原矿,热改性和酸改性样品的120 h吸湿率分别提高了41.14%和35.32%,酸改性样品的放湿率提高了34.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孔结构 调湿材料 热改性 酸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元素对铜-金刚石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庞兴志 覃伟沛 +5 位作者 李安敏 梁兴宇 龙骋宇 甘达恒 洪伟浩 刘丞钰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铜/金刚石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含量活性元素Nb对铜界面改性的影响机制以及对铜/金刚石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的影响,利用XRD、SEM、EDS和导热系数测定仪分析复合材料的界面和热导率。结果表明,随着Nb含量的添加,能够在烧结...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铜/金刚石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含量活性元素Nb对铜界面改性的影响机制以及对铜/金刚石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的影响,利用XRD、SEM、EDS和导热系数测定仪分析复合材料的界面和热导率。结果表明,随着Nb含量的添加,能够在烧结过程中形成碳化物界面层,铜和金刚石界面缺陷逐渐减少,界面结合逐渐转好。在1%的含量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达到370.3 W/(m·K),相比纯铜/金刚石复合材料提高1.34倍,但当含量超过1 vol.%,碳化铌中间层变厚,由于碳化铌自身热导率较低,导致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复合材料 真空热压烧结 热导率 粉末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物理场调控二维材料的HER和OER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秦春玲 陈爽 +8 位作者 Hassanien Gomaa Mohamed A.Shenashen Sherif A.El-Safty 刘倩 安翠华 刘熙俊 邓齐波 胡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4,共7页
长期以来,氢燃料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和可行的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可以支撑我们未来的能源格局。电催化水分解是一种可用于大规模高效生产高纯度氢气的可持续和环保的技术。该技术的工业化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两个电极上的析氢反应(... 长期以来,氢燃料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和可行的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可以支撑我们未来的能源格局。电催化水分解是一种可用于大规模高效生产高纯度氢气的可持续和环保的技术。该技术的工业化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两个电极上的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的反应动力学。此外,催化剂催化活性和结构稳定性的持续优化对于该技术的实际实施同样关键。因此,合适的催化剂的选取是影响电催化水分解的关键因素之一。二维(2D)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丰富的活性位点成为了电解水领域的热点。此外,2D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能与外加物理场之间高度契合,可以产生一些独特的效果来增强电催化性能。因此,近些年,外加物理场在辅助改善HER和OER方面的作用和机制越来越受到关注。外加物理场,如电场,磁场,应变,光,温度和超声波,可以应用于催化剂合成和电催化过程。本文首先总结了物理场辅助电解水催化剂合成的研究。随后,根据外场在电催化过程中作用机制的不同,对外场辅助HER和OER的研究进行了分类。最后,本文指出了本领域快速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加物理场 析氢反应 析氧反应 合成 二维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PA改性膨胀蛭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研究
8
作者 高陈辉 封金鹏 +1 位作者 何奥平 李秀荣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5-675,共11页
工业化进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目前,液胺吸收CO_(2)是最成熟的碳捕获技术,其具备高吸收容量、快吸收速率和简单再生过程等优点。然而,该技术仍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设备腐蚀、再生能耗高、环... 工业化进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目前,液胺吸收CO_(2)是最成熟的碳捕获技术,其具备高吸收容量、快吸收速率和简单再生过程等优点。然而,该技术仍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设备腐蚀、再生能耗高、环境污染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将四亚乙基五胺(TEPA)负载到膨胀蛭石夹层中制备新型载胺复合材料(EV-TEPA)以吸附CO_(2)的方法,并重点探讨了不同TEPA负载量和温度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煅烧后的膨胀蛭石(EV)具备优越的分层孔隙结构,其对胺的负载量远大于蛭石原矿(RV)。EV-TEPA吸附剂在75℃时吸附容量最高,为1.24 mmol/g,并且在经历8个循环后吸附容量仅衰减8.87%,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此研究探索了一种经济高效捕获CO_(2)的新型复合材料,为工业应用中CO_(2)吸附剂选择提供了一个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CO_(2)吸附 有机胺 膨胀蛭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能的DFT研究
9
作者 董聪聪 赵子聪 +2 位作者 肖海晴 廖玉英 赵翠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7-1077,共11页
为了研究不同位置O原子对氧化石墨烯(GO)性能的影响,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计算了3种氧原子吸附位对GO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入O原子之后,石墨烯的电子性质主要受O原子2p轨道的影响,3种不同吸附位置O原子的氧... 为了研究不同位置O原子对氧化石墨烯(GO)性能的影响,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计算了3种氧原子吸附位对GO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入O原子之后,石墨烯的电子性质主要受O原子2p轨道的影响,3种不同吸附位置O原子的氧化石墨烯的光学性质也有差别,O原子吸附于石墨烯C—C键上的GO在波长为300~600 nm可见光表现出良好的光吸收性能,O原子吸附于碳六元环空位及石墨烯边缘的GO在可见光波长大于600 nm至近红外范围的光吸收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光学性质 电子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陆运河青年枢纽船闸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劼耘 何俊辉 +7 位作者 闫强 易超凡 杨阳 王一琛 穆松 范志宏 陈犇 陈正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7-478,共12页
国内在建最大互灌互泄式省水船闸——青年枢纽是平陆运河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其难点在于船闸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方量大,施工时间长,混凝土工作性能和体积变形控制难度大,混凝土出现裂缝等缺陷的风险高,难以实现船闸长寿命服役。针对上... 国内在建最大互灌互泄式省水船闸——青年枢纽是平陆运河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其难点在于船闸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方量大,施工时间长,混凝土工作性能和体积变形控制难度大,混凝土出现裂缝等缺陷的风险高,难以实现船闸长寿命服役。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混凝土材料设计—现场施工—早期硬化三阶段协同控制方法:在材料设计阶段,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确定混凝土工作性能控制指标;在现场施工阶段,对混凝土入模温度与工作性能进行精确调控;在早期硬化阶段,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进而降低温度应力及开裂风险。依托平陆运河青年枢纽船闸项目,实现了混凝土全过程质量控制;进而结合分布式光纤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混凝土内部温度历程,验证了所采用控制措施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 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控制 混凝土工作性能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W风电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莫帅 刘翊恒 +1 位作者 黄轩 张伟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2-730,共9页
为了更加精确地求解NW(内外啮合行星轮系)风电传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考虑了随机风速、时变支撑刚度、齿圈柔性、时变啮合刚度、传动误差、齿侧间隙、轴承游隙等因素,建立了NW行星齿轮⁃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时域图、... 为了更加精确地求解NW(内外啮合行星轮系)风电传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考虑了随机风速、时变支撑刚度、齿圈柔性、时变啮合刚度、传动误差、齿侧间隙、轴承游隙等因素,建立了NW行星齿轮⁃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时域图、频谱、相轨迹图、庞加莱截面图来描述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并用分岔图以及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图描述激励频率与啮合刚度对系统非线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NW行星齿轮⁃轴承系统具有丰富的非线性特征,激励频率在一定的范围内会导致系统进入混沌运动状态,发生失稳;啮合刚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保证系统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动力学 NW行星齿轮 随机风速 时变支撑刚度 齿圈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O-VMD的铣削刀具磨损状态监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孔前程 陈堂艳 魏伟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7-191,198,共6页
针对铣削过程中刀具磨损对工件质量和效率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灰狼优化(grey wolf optimizer,GWO)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首先,以原始信号与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针对铣削过程中刀具磨损对工件质量和效率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灰狼优化(grey wolf optimizer,GWO)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首先,以原始信号与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s)的能量差作为适应度函数,通过GWO寻找VMD的最佳参数。其次,VMD将铣削力信号分解为IMFs,对IMFs进行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ation,HHT)。结果表明,GWO能准确寻找VMD的最佳参数(8,3977)。在GWO-VMD-HHT中,特征频率清晰直观,并且观察到了明显的能量频移现象。刀具磨损状态相关的频率主要集中在主轴频率及其倍频上。通过分析HHT谱中特定频率的能量分布情况,可以有效地识别刀具的磨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磨损监测 变分模态分解 灰狼优化 铣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齿条传动摩擦纳米发电机非线性动力学
13
作者 莫帅 王震 +1 位作者 刘文斌 张伟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5-652,共8页
考虑时变啮合刚度、时变支撑刚度、传动误差、齿侧间隙和轴承间隙,建立双向齿条传动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龙格-库塔法求解系统振动微分方程,得到系统的时变啮合力图、时频图、相图、FFT频谱图、庞加莱截面图... 考虑时变啮合刚度、时变支撑刚度、传动误差、齿侧间隙和轴承间隙,建立双向齿条传动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龙格-库塔法求解系统振动微分方程,得到系统的时变啮合力图、时频图、相图、FFT频谱图、庞加莱截面图、分岔图和三维频谱图,探究外部负载激励频率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合摩擦纳米发电技术,获取不同参数下TENG的输出性能,研究外部载荷激励频率和啮合刚度对系统能量收集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双向齿条传动摩擦纳米发电机机械传动系统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性,合理选择外部负载激励频率和啮合刚度,避免不稳定区间的控制,可以提高机械能转换效率,增加发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动力学 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 输出性能 能量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的钦江流域水土流失模拟研究
14
作者 张志勇 李勋贵 +5 位作者 杨其永 孙剑 李政昌 赵张 甘富万 陈立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7-298,共12页
为了研究平陆运河所在的钦江流域水土流失变化规律,建立了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通过土壤与水评估工具(SWAT)模型模拟了2005—2019年钦江径流和泥沙输移过程,并耦合水文工程中心-河流分析系统(HEC-RAS)模型对钦江流域上游河道(陆屋水文... 为了研究平陆运河所在的钦江流域水土流失变化规律,建立了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通过土壤与水评估工具(SWAT)模型模拟了2005—2019年钦江径流和泥沙输移过程,并耦合水文工程中心-河流分析系统(HEC-RAS)模型对钦江流域上游河道(陆屋水文站以上长度约12 km的干流)开展水动力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SWAT模型在径流和泥沙模拟结果中纳什效率系数(NSE)值均大于0.561,表明该模型在钦江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HEC-RAS模型在5次洪水事件的流量、水位模拟中,NSE值均大于0.758(除2017-07-09场次的NSE值为0.420外),表明模型在河道洪水演进模拟中具有较强的稳健性;(3)钦江流域的主要沙源位于陆屋江上游,该区域为土壤侵蚀严重敏感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模拟 水文水动力耦合 土壤与水评估工具 水文工程中心-河流分析系统 钦江流域 平陆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劲性骨架钢管混凝土拱桥新型栓焊节点叠合构件偏压力学性能研究
15
作者 于鹏 郭子康 +1 位作者 云惟经 郭晓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6,共18页
在地形复杂、条件恶劣地区的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中,拱肋采取传统焊缝连接施工难度高且节点质量无法保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栓焊节点,有效降低施工难度的同时保障了节点质量.采用钢管混凝土新型栓焊节点与外包混凝土组成的劲... 在地形复杂、条件恶劣地区的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中,拱肋采取传统焊缝连接施工难度高且节点质量无法保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栓焊节点,有效降低施工难度的同时保障了节点质量.采用钢管混凝土新型栓焊节点与外包混凝土组成的劲性骨架(叠合构件)作为拱肋不仅能提升结构承载力,还能改善节点与外包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由于拱肋受力特点为小偏心受压,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新型栓焊叠合构件的偏压力学性能,开展了缩尺钢管混凝土叠合构件偏压试验,研究不同节点形式下(焊缝连接、栓焊连接)叠合构件之间的力学性能差异,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叠合构件的力学行为以及栓焊节点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偏压下钢管混凝土部分提供叠合构件的主要承载力,增加外包混凝土中配筋数量能有效提高叠合构件承载力.新型栓焊节点在满足节点安全施工的前提下为叠合构件提供了更加优良的节点性能,提高节点稳定性的同时增强了节点与外包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保证叠合构件承载力的同时又提升了延性.当采用钢管混凝土栓焊节点连接形式时,栓焊弧长比应控制在2.0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劲性骨架钢管混凝土拱桥 栓焊节点 叠合构件 偏压 力学性能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纺丝制备再生纤维素气凝胶纤维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兑新 伍秋萍 +2 位作者 方华扬 孙建平 郑彦洁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6,共7页
热绝缘性织物可以有效减弱高温对人体的伤害,生物质材料因其可再生和来源丰富的特点备受青睐,但在隔热材料领域的应用中仍面临挑战。以纤维素粉为原料,LiOH/尿素/水溶液为溶解体系,通过湿法纺丝和冷冻干燥相结合,制备再生纤维素气凝胶纤... 热绝缘性织物可以有效减弱高温对人体的伤害,生物质材料因其可再生和来源丰富的特点备受青睐,但在隔热材料领域的应用中仍面临挑战。以纤维素粉为原料,LiOH/尿素/水溶液为溶解体系,通过湿法纺丝和冷冻干燥相结合,制备再生纤维素气凝胶纤维,采用万能机械试验机测试纤维素气凝胶纤维的机械强度;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凝固浴、纺丝液浓度、纺丝速率、凝固时间和洗涤时间这5个因素对再生气凝胶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级凝固浴,6%的纺丝液浓度,1.8mL/min的纺丝速率,2min的凝固时间和20min的洗涤时间制备的再生纤维素气凝胶纤维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此外,基于该纤维组装的织物表现出良好的隔热能力,红外热像仪观测到其在100℃下产生30℃的温差,拓宽了可再生生物质材料在隔热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纤维 湿法纺丝 凝固条件 机械性能 隔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A光聚合的蓝色氧化锆陶瓷制备与性能研究
17
作者 祝佳豪 陈盛贵 +3 位作者 梁嘉华 覃家塔 李楠 周柱坤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77-2987,共11页
彩色氧化锆陶瓷因具有可调控的色彩、较好的机械加工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手机背板、高端装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本研究制备了三种不同Co_(3)O_(4)含量,总固含量为55%(体积分数)的蓝色氧化锆陶瓷膏料,并成功将其用于立体光刻(S... 彩色氧化锆陶瓷因具有可调控的色彩、较好的机械加工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手机背板、高端装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本研究制备了三种不同Co_(3)O_(4)含量,总固含量为55%(体积分数)的蓝色氧化锆陶瓷膏料,并成功将其用于立体光刻(SLA)光聚合打印。结果表明,与未着色的陶瓷样品相比,添加少量Co_(3)O_(4)会使陶瓷样品的抗弯强度略微提升。烧结后的平均晶粒尺寸随着Co_(3)O_(4)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陶瓷样品中的单斜相结构逐渐增多。并且对蓝色氧化锆陶瓷样品的致色机理进行了研究,随着Co_(3)O_(4)含量的增加,陶瓷样品在可蓝光范围(435~490 nm)内的反射率出现明显下降,当Co_(3)O_(4)含量为1.0%(质量分数)时,所获陶瓷样品的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最佳。陶瓷样品的抗弯强度和维氏硬度,明显优于同类研究的结果。本研究实现了使用蓝色陶瓷材料打印整体式可移动部件,该部件具有高精度和优越性能,为高端装饰材料领域打印高强度结构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光刻 氧化锆 陶瓷膏料 蓝色陶瓷 致色机理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catalytic Nitric Oxide Reduction to Yield Ammonia over Fe_(3)C Nanocrystals
18
作者 Sen Lin Lang Zhang +4 位作者 Tong Hou Jun-Yang Ding Zi-Mo Peng Yi-Fan Liu Xi-Jun Liu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Nitric oxide(NO),which generally originates from vehicle exhaust and industrial flue gases,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air pollutants.In this case,the electrochemical NO reduction reaction(NORR)not only removes the atm... Nitric oxide(NO),which generally originates from vehicle exhaust and industrial flue gases,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air pollutants.In this case,the electrochemical NO reduction reaction(NORR)not only removes the atmospheric pollutant NO but also produces valuable ammonia(NH_(3)).Hence,through the synthesis and modification of Fe_(3)C nanocrystal cata-lysts,the as-obtained optimal sample of Fe_(3)C/C-900 was adopted as the NORR catalyst at ambient conditions.As a result,the Fe_(3)C/C-900 catalyst showed an NH_(3)Faraday efficiency of 76.5%and an NH_(3)yield rate of 177.5μmol·h^(-1)·cm^(-2)at the working potentials of-0.8 and-1.2 V versus reversible hydrogen electrode(vs.RHE),respectively.And it delivered a stable NORR activity during the electrolysis.Moreover,we attribute the high NORR properties of Fe_(3)C/C-900 to two aspects:one is the enhanced intrinsic activity of Fe_(3)C nanocrystals,including the lowering of the energy barrier of rate-limiting step(*NOH→*N)and the inhibition of hydrogen evolution;on the other hand,the favorable dispersion of active components,the effective adsorption of gaseous NO,and the release of liquid NH_(3)products facilitated by the porous carbon subst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ic oxide reduction NH3 synthesis Fe_(3)C nanocrystal ELECTROLYSIS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脉冲飞秒激光冲击强化对表面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石晓波 苏子龙 +3 位作者 解恩涵 冯诗和 龙雨 周柱坤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8-241,共14页
目的探究单/双脉冲飞秒激光冲击钛金属对其表面质量和表面硬度的影响。方法利用飞秒激光对钛金属表面直接进行冲击,通过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等仪器,表征和分析样品的微观... 目的探究单/双脉冲飞秒激光冲击钛金属对其表面质量和表面硬度的影响。方法利用飞秒激光对钛金属表面直接进行冲击,通过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等仪器,表征和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单脉冲主要产生鱼鳞状结构,双脉冲主要产生凹坑状结构,在相同功率下,单脉冲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低于双脉冲。重复频率和加工次数的增加能提高低脉冲能量下的表面质量。经低功率飞秒激光冲击后,在钛表面观察到激光诱导周期性结构(LIPSS),经多次加工后出现了颗粒和团簇等氧化结构。在表面粗糙度Ra低于1.6μm时,采用双脉冲fs-LSP可将钛表面显微硬度的提高幅度达到42%,并且在极高重复频率(5 MHz,8.1 W)下,表面显微硬度的提升幅度约为85%,而单脉冲fs-LSP的最大提升幅度为32%。在相同参数下,双脉冲能植入更高的残余压应力。增加加工次数能进一步细化晶粒,并在热积累受限时提高残余压应力。结论脉冲能量及其与材料的作用时间是影响表面形貌和硬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它受到激光功率、重复频率和加工次数的综合影响。双脉冲可以有效增大飞秒激光对钛金属表面的冲击压力,从而植入更大的残余压应力。fs-LSP表面硬度的提升来源于加工硬化、细晶强化和氧化层硬化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冲击 单/双脉冲 表面质量 表面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共形映射与神经网络的拓扑优化方法
20
作者 农卫航 曾梓洋 +2 位作者 邢志 吴飞 丁江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针对神经网络驱动的拓扑优化方法难以优化非结构化网格中优化对象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共形映射与神经网络的拓扑优化方法,通过共形映射将非结构化网格保角地映射到一个有界的二维平面上。在二维平面上重新划分规则的矩形网格;通... 针对神经网络驱动的拓扑优化方法难以优化非结构化网格中优化对象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共形映射与神经网络的拓扑优化方法,通过共形映射将非结构化网格保角地映射到一个有界的二维平面上。在二维平面上重新划分规则的矩形网格;通过重心插值算法将非结构化网格上的信息插值到矩形网格中,通过神经网络对这些矩形网格进行处理就能得到优化的结构拓扑。数值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且准确地优化不同非结构化网格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共形映射 非结构化网格 神经网络 重心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