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脱腥的洞庭青鲫鱼汤挥发性成分解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伯华 李清钦 +2 位作者 郭禹麟 雷颂 罗玉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6-103,共8页
为解析生物脱腥对洞庭青鲫鱼汤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明确其生物脱腥机制,结合臭氧预处理,分别用酵母菌和混菌(酵母菌+植物乳杆菌JYLP-002)对其进行生物脱腥。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仪解析挥发性成分,通过气味活度值和正交偏... 为解析生物脱腥对洞庭青鲫鱼汤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明确其生物脱腥机制,结合臭氧预处理,分别用酵母菌和混菌(酵母菌+植物乳杆菌JYLP-002)对其进行生物脱腥。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仪解析挥发性成分,通过气味活度值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明确生物脱腥鱼汤的主体风味成分。结果表明,臭氧处理显著降低了已醛、(E)-2-辛烯醛、10-十一烯醛、(E,E)-2,4-癸二烯醛、(E,E)-2,4-庚二烯醛等物质含量,减轻了腥味和油脂味。生物脱腥后,已醛、壬醛、(E,E)-2,4-癸二烯醛、(E,E)-2,4-壬二烯醛等物质经生物转化进一步显著减少,显示出脱腥效果。其中,混菌脱腥处理后产生了已酸乙烯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等具有花香、果香的优良风味物质,脱腥增香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青鲫 生物脱腥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秸秆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江祺 类延菊 +2 位作者 邵立业 王荣华 聂雨洁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57-162,共6页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秸秆通常被焚烧、抛弃或填埋,这不仅使秸秆中的营养物质不能有效利用,还会造成大气污染等问题。利用微生物发酵秸秆可以有效分解秸秆中的木质纤维素,改善秸秆的营养价值,提高秸秆资源的利用率。...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秸秆通常被焚烧、抛弃或填埋,这不仅使秸秆中的营养物质不能有效利用,还会造成大气污染等问题。利用微生物发酵秸秆可以有效分解秸秆中的木质纤维素,改善秸秆的营养价值,提高秸秆资源的利用率。文章综述了微生物发酵秸秆技术及秸秆发酵所需的微生物,并总结了发酵秸秆对动物的生长性能、消化吸收及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微生物发酵秸秆在动物生产中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秸秆 营养价值 微生物 生长性能 消化吸收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团头鲂免疫系统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3
作者 夏虎 贺欢乐 +6 位作者 刘良国 曾好 余嘉 丁成 陈福艳 陈秀荔 雷婷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01-1811,共11页
为研究镉暴露对团头鲂免疫系统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将团头鲂暴露于浓度为0(对照组)、0.05、0.10和0.50 mg/L镉水体中养殖60d,发现胆囊随镉浓度的增加而变大,在高浓度镉暴露组(0.50 mg/L Cd)胆囊颜色加深变成墨绿色,各镉暴露组团头鲂肝... 为研究镉暴露对团头鲂免疫系统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将团头鲂暴露于浓度为0(对照组)、0.05、0.10和0.50 mg/L镉水体中养殖60d,发现胆囊随镉浓度的增加而变大,在高浓度镉暴露组(0.50 mg/L Cd)胆囊颜色加深变成墨绿色,各镉暴露组团头鲂肝脏体指数与脾脏体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脾脏体指数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团头鲂经0.50 mg/L镉暴露养殖60d,镉在肠中富集含量最高(240±1.41)mg/kg,其次是中肾、肝、鳃、脾、头肾、心、精巢、卵巢和脑,肌肉中镉的含量最低(0.35±0.04)mg/kg。团头鲂经0.50 mg/L镉暴露养殖60d后,与对照组比较,体色偏黄;脾脏肿大,细胞出现空泡;肝脏发黑并有出血的症状,肝窦增宽;肠绒毛长度变短,肠壁肌肉层厚度增大;鳃组织出现动脉瘤,细胞增生,鳃小片发生弯曲。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溶菌酶(LYS)含量、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低浓度镉暴露组显著升高,在高浓度镉暴露组呈下降趋势,且LYS含量、AKP与ACP活性在高浓度镉暴露组(0.50 mg/L)显著性低于对照组。il-6、il-1β、il-10、tnf-α与c3基因在头肾、脾脏及肝脏中的表达量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肠中tnf-ɑ、c3与igm基因及鳃中c3基因的表达量均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头肾中igm基因的表达量在低浓度镉暴露组显著升高,在高浓度镉暴露组显著性降低。研究表明,低浓度镉诱导团头鲂表现出一定的毒物兴奋效应,但随着镉浓度增高,团头鲂解毒与免疫相关组织被损伤,机体抗氧化与免疫系统被抑制,镉对团头鲂的抗氧化系统与免疫系统均存在毒性。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索镉对鱼类的毒性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应答 氧化应激 团头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药用植物及其复合物对湘云鲫(3号)饲用效果的评定
4
作者 黄春红 李婷 +3 位作者 李志敏 杨福忠 肖丕清 陈正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5-1052,共8页
为明确药用植物的饲用价值,将湘云鲫(3号)幼鱼随机分成5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分别添加了4%马齿苋、4%车前草、4%鱼腥草、4%复合物(马齿苋∶车前草∶鱼腥草=1∶1∶3,重量比)的饲料,养殖8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马齿苋和车... 为明确药用植物的饲用价值,将湘云鲫(3号)幼鱼随机分成5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分别添加了4%马齿苋、4%车前草、4%鱼腥草、4%复合物(马齿苋∶车前草∶鱼腥草=1∶1∶3,重量比)的饲料,养殖8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马齿苋和车前草均显著提高鱼体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并显著降低饵料系数(P<0.05),鱼腥草则略降低特定生长率并稍增加饵料系数,但差异不显著(P>0.05);马齿苋显著提高鱼体粗蛋白质含量和显著降低粗脂肪含量(P<0.05),车前草则显著降低粗蛋白质含量和显著增加粗脂肪含量(P<0.05);马齿苋、鱼腥草和复合物既显著降低肝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丙二醛(MDA)、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含量(P<0.05),又显著增强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并改善肝组织结构;马齿苋明显改善中肠绒毛结构,鱼腥草则使中肠绒毛结构变差。综上所述,4%添加水平下,饲用价值最高的为马齿苋,其次是车前草和复合物,最次的为鱼腥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车前草 鱼腥草 湘云鲫(3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处理对洞庭青鲫鱼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伯华 王美焱 +1 位作者 王晨曦 雷颂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88-295,共8页
为探究臭氧处理对洞庭青鲫鱼肉的脱腥效果,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仪分析脱腥前后洞庭青鲫鱼肉的挥发性成分变化,通过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 为探究臭氧处理对洞庭青鲫鱼肉的脱腥效果,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仪分析脱腥前后洞庭青鲫鱼肉的挥发性成分变化,通过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确定腥味物质和脱腥效果。结果表明,洞庭青鲫鱼肉检测到的30种挥发性物质中,(E)-2-壬烯醛、正壬醛、(E)-2-癸烯醛、正己醛、(E,E)-2,4-癸二烯醛和1-辛醛对鱼腥味贡献较大;经臭氧脱腥处理后,挥发性成分减少,鱼腥味主要物质的含量和OAV均有所降低或脱除。OPLS-DA共筛选出6种特征标志物(VIP>1),分别为正庚醛、(E,E)-2,4-癸二烯醛、(E)-2-癸烯醛、(E,E)-2,4-庚二烯醛、(E)-2-壬烯醛和(E)-石竹烯。OPLS-DA和聚类分析表明,臭氧处理能有效减轻洞庭青鲫鱼肉腥味,可根据特征标志物含量有效区分不同脱腥程度的样品,最佳处理时间为5~10 min。该研究可为洞庭青鲫脱腥及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青鲫 臭氧 脱腥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对中华鳖裙边和肌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伯华 王晨曦 +1 位作者 雷颂 李清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14-123,共10页
为探究不同辐照剂量对中华鳖裙边和肌肉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仪(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检测分析辐照处理后裙边和肌肉中挥发... 为探究不同辐照剂量对中华鳖裙边和肌肉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仪(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检测分析辐照处理后裙边和肌肉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通过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确定关键风味物质和辐照异味产生情况。结果表明,裙边和肌肉中分别检测到38种、2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壬醛、癸醛、辛醛、苯乙醛、香叶基丙酮、β-环柠檬醛、十一醛和己醛对中华鳖风味贡献较大。经3 kGy及以下辐照剂量处理后,壬醛、辛醛、癸醛等腥味物质的OAV值降至较低,改善了整体风味,7 kGy及以上时,产生了具脂肪气味的(E,E)-2,4-癸二烯醛、(E)-2-壬烯醛、(E)-2-十二烯醛等异味物质。OPLS-DA在裙边中筛选到5种特征标志物[变量重要性(variable influence on projection,VIP)值大于1],分别为壬醛、苯甲醛、苯乙烯、苯乙醇和β-环柠檬醛,在肌肉中筛选到苯甲醛、(E)-2-十二烯醛、β-环柠檬醛、苯乙醇和壬醛5种标志物。OPLS-DA和聚类分析表明,可根据特征标志物含量有效区分不同辐照剂量样品,3 kGy时裙边和肌肉能较好保持原有风味,且有效减轻了腥味和油脂味,7 kGy和9 kGy时,辐照异味较明显。该研究可为中华鳖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辐照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