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尼非林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龚福恺 孔庆军 +2 位作者 王晓琴 李照雪 张波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4-922,共9页
维尼非林(viniferin)是白藜芦醇寡聚体的总称,其作为植保素存在于豆科、蓼科、葡萄科、毛茛科和龙脑香科等植物中,并承担抗菌、抗真菌和病毒侵染以及紫外损伤等生理功能。维尼非林具有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且... 维尼非林(viniferin)是白藜芦醇寡聚体的总称,其作为植保素存在于豆科、蓼科、葡萄科、毛茛科和龙脑香科等植物中,并承担抗菌、抗真菌和病毒侵染以及紫外损伤等生理功能。维尼非林具有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且对心脑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改善和防治作用。本文对近年维尼非林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药物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尼非林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檀茋和乙酰紫草素抑制B16F10细胞增殖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虹 张闪闪 +3 位作者 董锦蕾 钟晶 王晓琴 张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8-824,共7页
目的研究紫檀茋和乙酰紫草素对B16F10细胞的增殖抑制的协同作用与相关机制。方法通过系统药理学的方法对紫檀茋和乙酰紫草素的联合作用进行预测,并对可能靶点进行筛选及分析。体外采用MTT法测定紫檀茋、乙酰紫草素及联合用药对B16F10细... 目的研究紫檀茋和乙酰紫草素对B16F10细胞的增殖抑制的协同作用与相关机制。方法通过系统药理学的方法对紫檀茋和乙酰紫草素的联合作用进行预测,并对可能靶点进行筛选及分析。体外采用MTT法测定紫檀茋、乙酰紫草素及联合用药对B16F10细胞的抑制效应;形态学水平观察细胞核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变化;RT-PCR法检测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表达;体内实验采用C57BL/6小鼠移植瘤方法。结果紫檀茋有14个靶点与周期相关,乙酰紫草素有12个靶点与凋亡相关,且均有靶点与p53信号通路相关。紫檀茋、乙酰紫草素及联合用药对B16F10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剂量依赖性,并具有显著协同效果;联合给药组细胞凋亡率最高,且周期阻滞在G1期;单一给药组的p53、Bax及p21基因的表达随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Bcl-2、CDK2、Cyclin E基因的表达随给药时间而减少,联合给药组p53,Bax和Bcl-2的变化差异较单独给药组显著;体内抑瘤实验给药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效果,以联合给药组抑瘤率最大。结论紫檀茋和乙酰紫草素对B16F10细胞的增殖有一定协同抑制作用,认为二者协同激活p53信号通路,诱导周期阻滞和凋亡而发挥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紫檀茋 乙酰紫草素 联合用药 凋亡 细胞周期 抑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转录组测序的葡萄叶片总RNA试剂盒提取法的改进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晓燕 张波 +3 位作者 黄方爱 颜欢 李月荣 郑秋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5-220,共6页
RNA试剂盒法是获取植物高质量RNA样品的常用技术,针对3种常见RNA提取试剂盒在红地球葡萄叶样品RNA提取效果进行评估和优化,以期找到适合红地球葡萄叶片RNA表达谱测序需求的高质量RNA提取策略。试验依据3种试剂盒推荐时间和条件进行RNA提... RNA试剂盒法是获取植物高质量RNA样品的常用技术,针对3种常见RNA提取试剂盒在红地球葡萄叶样品RNA提取效果进行评估和优化,以期找到适合红地球葡萄叶片RNA表达谱测序需求的高质量RNA提取策略。试验依据3种试剂盒推荐时间和条件进行RNA提取,并对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比对了优化前后RNA质量。结果显示,试剂盒经优化后的方法提取的RNA收率高,完整性好,OD260/OD280在1.8-2.2之间,OD260/OD230大于2,28S与18S条带清晰完整,RNA-Seq测序质量及基因覆盖度符合要求。在红地球葡萄叶片上的RNA提取结果表明,延长提取试剂与样品的接触时间操作可以显著提高RNA提取质量(纯度/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地球葡萄 RNA提取 试剂盒法 转录组短枪测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对葡萄离体叶片白藜芦醇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方爱 张波 +3 位作者 杨晓燕 颜欢 陈韩英 郑秋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99-1804,共6页
【目的】葡萄叶片白藜芦醇含量较虎杖根含量低,难以作为药用提取用途,研究采用诱导剂升高葡萄离体叶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方法】实验采用H_2O_2对离体红地球葡萄叶片进行诱导,采用薄层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白藜芦醇的含量变化,并使用R... 【目的】葡萄叶片白藜芦醇含量较虎杖根含量低,难以作为药用提取用途,研究采用诱导剂升高葡萄离体叶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方法】实验采用H_2O_2对离体红地球葡萄叶片进行诱导,采用薄层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白藜芦醇的含量变化,并使用RT-PCR方法分析芪合酶基因(STS)的表达量变化。【结果】H_2O_2对离体叶片芪类物质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诱导白藜芦醇的积累呈现显著的量时依赖性;5%H_2O_2处理48 h后叶片白藜芦醇含量可提高15倍以上,鲜重达到263μg/g。【结论】H_2O_2可以作为葡萄离体叶片白藜芦醇的有效诱导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过氧化氢 葡萄叶片 茋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孵育时间对UV-C辐射处理离体葡萄叶片茋类物质含量和种类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颜欢 张波 +3 位作者 赵文彬 杨晓燕 黄方爱 李荣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08-1916,共9页
【目的】茋类物质是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其在葡萄属植物中承担了重要的病理及生理作用。以往研究发现UV-C照射会引起茋类物质白藜芦醇含量升高,研究UV-C照射后离体叶茋类物质含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及与叶龄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 【目的】茋类物质是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其在葡萄属植物中承担了重要的病理及生理作用。以往研究发现UV-C照射会引起茋类物质白藜芦醇含量升高,研究UV-C照射后离体叶茋类物质含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及与叶龄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叶龄的红地球葡萄离体叶片为材料,应用HPLC检测UV-C处理后的不同孵育时间叶片茋类物质的变化规律,以及叶龄对诱导效果的影响特征,同时利用RT-PCR技术对其生物合成途径限速酶基因表达规律进行研究。【结果】UV-C处理后随暗孵育时间的增加,老叶中的茋类物质比率及种类变化较大。诱导后24 h时白藜芦醇苷达到376μg/g,白藜芦醇高达258μg/g,紫檀茋515μg/g,ε-viniferin达到22μg/g,分别是空白组的1.6、50、100以及62倍。【结论】在UV-C处理离体葡萄叶后,叶龄和暗孵育时间对叶片的茋类物质的积累有重要的影响。老叶在UV-C辐射后24 h茋类物质的种类最多,总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C 茋类物质 白藜芦醇 叶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l_3溶液诱导葡萄愈伤组织白藜芦醇积累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月荣 李荣飞 +2 位作者 张波 李迪迪 王晓琴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目的】研究葡萄白藜芦醇的诱导剂,为开发新的葡萄保鲜剂与农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Fe Cl3水溶液对红地球葡萄叶片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应用HPLC分析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变化,DAB染色法检测活性氧水平,使用RT-PCR方法分析茋合酶基... 【目的】研究葡萄白藜芦醇的诱导剂,为开发新的葡萄保鲜剂与农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Fe Cl3水溶液对红地球葡萄叶片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应用HPLC分析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变化,DAB染色法检测活性氧水平,使用RT-PCR方法分析茋合酶基因(STS)的表达量变化。【结果】Fe Cl3溶液对葡萄愈伤组织茋类物质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诱导白藜芦醇的积累呈现显著的量时依赖性;1.6 m M Fe Cl3溶液处理18 h后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含量可提高约8.5倍,鲜重达到210.8μg/g。Fe Cl3溶液处理组的活性氧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加抗氧化剂CAT和NAC可明显降低Fe Cl3对白藜芦醇诱导效果。【结论】Fe Cl3溶液对红地球葡萄叶愈伤组织白藜芦醇积累具有显著升高作用,其积累机制与Fe Cl3所导致的氧胁迫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FE Cl3溶液 愈伤组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叶片芪类物质积累对UV-C氧化胁迫的响应作用
7
作者 李月荣 颜欢 +3 位作者 张波 黄方爱 杨晓燕 李荣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14-1821,共8页
【目的】紫外引起葡萄叶片芪类物质白藜芦醇积累是一种常见的辐射效应,研究积累与UV-C引起的氧化胁迫关系。【方法】采用UV-C对离体红地球葡萄叶片进行胁迫;应用荧光照相与HPLC分析芪类物质变化特征,利用RT-PCB分析其生物合成途径基因... 【目的】紫外引起葡萄叶片芪类物质白藜芦醇积累是一种常见的辐射效应,研究积累与UV-C引起的氧化胁迫关系。【方法】采用UV-C对离体红地球葡萄叶片进行胁迫;应用荧光照相与HPLC分析芪类物质变化特征,利用RT-PCB分析其生物合成途径基因表达规律,DAB检测叶片活性氧水平,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水平,依文思蓝检测叶片细胞死亡程度。【结果】以22.5(W.h)/cm^2UV-C辐射叶片后白藜芦醇的含量最大,达到158μg/g鲜重。同一叶片左右差异明显,辐射处理一侧芪类物质含量、活性氧水平和细胞死亡程度明显高于未处理一侧;经辐射后的叶片中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加抗氧化剂CAT和NAC可明显降低UV-C对白藜芦醇诱导效果。【结论】UV-C辐射导致离体红地球葡萄叶片氧化胁迫受损,其变化在空间和时间上与芪类物质白藜芦醇积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叶片 氧化胁迫 UV-C 茋类物质 次生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草素通过上调 Nrf2途径及干预胞内氧化还原平衡稳态诱导A549细胞凋亡 被引量:7
8
作者 谢晨 陈韩英 +2 位作者 钟晶 王晓琴 张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45-1451,共7页
目的:探讨活性氧和Nrf2途径在紫草素诱导A549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MTT法评价紫草素对 A549细胞的细胞毒活性。采用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荧光探针对细胞内活性氧、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变化进行标示,并用 GSH/... 目的:探讨活性氧和Nrf2途径在紫草素诱导A549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MTT法评价紫草素对 A549细胞的细胞毒活性。采用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荧光探针对细胞内活性氧、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变化进行标示,并用 GSH/GSSG比率对氧化还原态的变化进行评价。通过活性氧的清除剂分析活性氧在凋亡过程中的决定因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分析来确定Nrf2途径在紫草素诱导A549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紫草素对A549细胞的IC50为3.2 mg·L-1。0-24 h时间内,随紫草素处理时间增加A549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明显向氧化方向切换。3.2 mg·L-1紫草素作用A549细胞8 h, Nrf2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上调,24 h时抗凋亡基因表达量下降,促凋亡基因表达上升。抑制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会减轻紫草素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紫草素诱导A549细胞产生的活性氧超过了Nrf2途径抗氧化应激的临界阈值,进而引起A549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A549细胞 凋亡 活性氧 Nrf2途径 氧化还原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维尼非林经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K562细胞凋亡 被引量:3
9
作者 龚福恺 王晓琴 +2 位作者 李照雪 孔庆军 张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1-395,共5页
目的旨在研究α-维尼非林(α-viniferin)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的作用与相关机制。方法 MTT法评价α-viniferin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采用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化学荧光法对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caspas... 目的旨在研究α-维尼非林(α-viniferin)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的作用与相关机制。方法 MTT法评价α-viniferin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采用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化学荧光法对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caspase-9、caspase-3活性分析。通过半定量RT-PCR表达分析来确定Bcl-2家族相关基因在α-viniferin诱导K56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α-viniferin能抑制K562细胞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IC50为13.61 mg · L-1。α-viniferin引起K562细胞出现死亡并伴随有染色质聚集、核破碎、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此外还伴随有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caspase-9、caspase-3活性升高等现象;α-viniferin(2~32 mg·L-1)引起K562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持续升高,Bax、Bad、Bim、Bid促凋亡基因mRNA表达增加,而Bcl-2、Bcl-xL抗凋亡基因mRNA表达持续下降。结论α-viniferin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K56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维尼非林 凋亡 Bcl-2家族基因 caspase活性 K562细胞 线粒体凋亡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H_2O_2诱导葡萄叶白藜芦醇含量升高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徐 张波 +2 位作者 王晓琴 陈韩英 李荣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6-311,共6页
【目的】H2O2水溶液可以诱导葡萄叶片中白藜芦醇含量升高,前期研究发现喷洒法诱导效果有限,与叶表面与诱导剂接触不充分有关。研究使用H2O2与表面活性剂SDS、TX-100混合以喷洒的方式诱导葡萄离体叶片,以期改善并提升诱导效果。【方法】... 【目的】H2O2水溶液可以诱导葡萄叶片中白藜芦醇含量升高,前期研究发现喷洒法诱导效果有限,与叶表面与诱导剂接触不充分有关。研究使用H2O2与表面活性剂SDS、TX-100混合以喷洒的方式诱导葡萄离体叶片,以期改善并提升诱导效果。【方法】以红地球葡萄叶片为试验材料,以表面活性剂SDS、TX-100与H2O2溶液为供试材料。采用H2O2处理离体葡萄叶片,宏观荧光法定性检测白藜芦醇,HPLC法检测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DAB染色法检测氧化胁迫程度。【结果】H2O2溶液处理离体葡萄叶片,可使离体叶片中H2O2含量升高并造成氧化损伤,同时使叶片中白藜芦醇含量升高。表面活性剂SDS、TX-100显著增加了H2O2的诱导作用,也带来了氧化损伤程度加重。以TX-100诱导组含量最高,达到(85.88±0.34)μg/g。【结论】表面活性剂TX-100、SDS对H2O2诱导葡萄叶中白藜芦醇含量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白藜芦醇 H2O2诱导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l_3溶液引起葡萄白藜芦醇积累与Halliwell-Asada途径的偶联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锦蕾 李月荣 +1 位作者 王晓琴 张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13-1720,共8页
【目的】FeCl_3溶液可导致葡萄白藜芦醇积累但机制不明,研究Halliwell-Asada(H-A)途径与白藜芦醇积累的关系在损伤保护角度。【方法】FeCl_3溶液处理葡萄叶片后,检测细胞损伤程度和活性氧水平,分析白藜芦醇与H-A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规... 【目的】FeCl_3溶液可导致葡萄白藜芦醇积累但机制不明,研究Halliwell-Asada(H-A)途径与白藜芦醇积累的关系在损伤保护角度。【方法】FeCl_3溶液处理葡萄叶片后,检测细胞损伤程度和活性氧水平,分析白藜芦醇与H-A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规律。【结果】FeCl_3溶液造成叶片活性氧积累与叶片损伤正相关,且伴随白藜芦醇呈量效关系积累,峰值36.83μg/g;白藜芦醇合成途径以及H-A途径下相关酶PAL、C_4H、4CL、STS、APX和MDAR的基因表达量除DHAR基因外均明显上调;H_2O_2协同处理增加白藜芦醇含量,抗氧化剂NAC和GSH-EE协同则相反。【结论】Fe Cl3溶液降低葡萄叶片H-A途径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造成氧化胁迫并引起白藜芦醇积累,提示白藜芦醇合成与H-A途径存在偶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细胞损伤 H-A途径 ROS积累 美国红地球葡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霜霉菌诱导葡萄叶中白藜芦醇积累的氧化还原调控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锦蕾 张闪闪 +1 位作者 王晓琴 张波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486-492,共7页
本文针对霜霉菌侵染葡萄叶过程中植保素积累与活性氧调控规律开展研究。选取7月龄的红地球葡萄叶片,鉴定并分离霜霉病菌对离体的葡萄叶片在20℃黑暗条件下进行侵染处理。HPLC法分析侵染时间与白藜芦醇的含量的时效关系,检测侵染后细胞... 本文针对霜霉菌侵染葡萄叶过程中植保素积累与活性氧调控规律开展研究。选取7月龄的红地球葡萄叶片,鉴定并分离霜霉病菌对离体的葡萄叶片在20℃黑暗条件下进行侵染处理。HPLC法分析侵染时间与白藜芦醇的含量的时效关系,检测侵染后细胞活性氧积累时效关系,分析茋类物质合成途径限速酶基因的表达时效关系,最后通过助氧化剂及抗氧化剂的正反验证来确定霜霉菌对葡萄白藜芦醇的诱导规律。结果表明,霜霉菌侵染离体葡萄叶片活性氧与白藜芦醇积累呈现时效关系的顺序性,活性氧水平24 h时达到最高,白藜芦醇叶鲜重含量72 h达到最高(59.46μg/g);侵染过程中白藜芦醇合成途径下相关酶STS基因表达明显上调,而PAL、C4H和4CL的酶基因表达量在24 h或48 h最高;助氧化剂H_2O_2和FeCl_3前处理组叶片白藜芦醇含量增加,抗氧化剂NAC和GSH-EE前处理组白藜芦醇含量减少,提示霜霉菌诱导白藜芦醇积累与活性氧调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霜霉菌 茋类合成途径 ROS积累 美国红地球葡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