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玫瑰花提取物体外降糖活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晓翠 汤丹 +4 位作者 窦君 张富春 信学雷 陈君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7期693-697,共5页
目的评价玫瑰花提取物的体外降糖活性,研究玫瑰花多酚作用的胰岛素信号通路并阐明其降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质粒转染法构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蛋白过表达的CHO-K1细胞模型,通过蛋白印迹分析法(Western blotting)研... 目的评价玫瑰花提取物的体外降糖活性,研究玫瑰花多酚作用的胰岛素信号通路并阐明其降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质粒转染法构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蛋白过表达的CHO-K1细胞模型,通过蛋白印迹分析法(Western blotting)研究玫瑰花多酚对细胞内信号分子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体外玫瑰花提取物抑制PTP1B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2.31 ng·m L-1。玫瑰花提取物可提高细胞葡萄糖消耗,与阳性对照药作用相当;在细胞内可明显提高磷酸化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依赖性激酶1(PDK1)、蛋白激酶B(AKT)以及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蛋白表达量。结论玫瑰花提取物对PTP1B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可促进葡萄糖消耗,具有潜在降糖活性;玫瑰花提取物通过增加IRS-1、下游信号分子PDK1、AKT以及GSK-3β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来激活PI3K/AKT胰岛素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胰岛素信号传导和糖原合成,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提取物 降糖活性 葡萄糖消耗 磷酸化水平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多酚抗小鼠躯体疲劳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依努尔·拜克力 陈君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1-442,共2页
玫瑰花为蔷薇科植物玫瑰( rosa rugosa thunb.)的干燥 花蕾,是一味传统的维吾尔药材[1],维吾尔语名:克孜勒古力,维吾尔医习惯用其花瓣,可治疗月经不调、肿毒、宿醉、更年期障碍、便秘等[2]。以玫瑰花为原料的代表性产品有玫瑰花... 玫瑰花为蔷薇科植物玫瑰( rosa rugosa thunb.)的干燥 花蕾,是一味传统的维吾尔药材[1],维吾尔语名:克孜勒古力,维吾尔医习惯用其花瓣,可治疗月经不调、肿毒、宿醉、更年期障碍、便秘等[2]。以玫瑰花为原料的代表性产品有玫瑰花糖膏已收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中,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分卷中记载的含玫瑰花的处方有246个,占所有处方的25.89%。本实验运用现代技术提取分离的玫瑰花有效部位,通过动物实验对其抗疲劳作用进行研究,寻找有效物质,期望为一种疗效显著、工艺合理先进、技术含量高并有独创知识产权的玫瑰花新功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总酚 抗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鹰嘴豆芽总异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彦华 罗玉琴 +2 位作者 马庆苓 赛德艾合买提.吾拉木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6-219,共4页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鹰嘴豆芽总异黄酮的工艺参数。方法以鹰嘴豆芽总异黄酮为考察指标,对8种大孔树脂采用静态吸附方法,优选出吸附解吸性能最佳的大孔树脂,并优化纯化条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HPD-300型树脂对鹰嘴豆芽总...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鹰嘴豆芽总异黄酮的工艺参数。方法以鹰嘴豆芽总异黄酮为考察指标,对8种大孔树脂采用静态吸附方法,优选出吸附解吸性能最佳的大孔树脂,并优化纯化条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HPD-300型树脂对鹰嘴豆芽总异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其最佳纯化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3.05 mg/m L,上样体积4.5 BV,上样体积流量为2 BV/h;6 BV蒸馏水除杂后,继用5 BV20%乙醇洗脱除杂;洗脱剂95%乙醇,洗脱用量6 BV,洗脱体积流量2 BV/h。按此工艺条件验证试验,总异黄酮质量分数达到41.1%。结论 HPD-300型大孔树脂适合富集纯化鹰嘴豆芽总异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芽 总异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萃取甜瓜籽油工艺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古丽米热·卡哈尔 张君萍 +1 位作者 古丽娜尔·卡斯木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6,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甜瓜籽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甜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5 h,CO2流量8 L/min,甜瓜籽粉碎粒度24目。在最佳条件...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甜瓜籽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甜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5 h,CO2流量8 L/min,甜瓜籽粉碎粒度24目。在最佳条件下,甜瓜籽油得率为29.34%。利用GC-MS对甜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甜瓜籽油共鉴定出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10.87%)、硬脂酸(5.57%)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64.29%)、油酸(16.64%)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甜瓜籽油 GC-MS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旦杏仁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及其成分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阿吉姑.阿布都热西提 张君萍 +1 位作者 西尔艾力.吐尔逊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4,共5页
研究巴旦杏仁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CO_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巴旦杏仁油超临界CO_2萃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0℃、二氧化碳流量6 L/min、萃取时间4 h为最... 研究巴旦杏仁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CO_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巴旦杏仁油超临界CO_2萃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0℃、二氧化碳流量6 L/min、萃取时间4 h为最优条件,在此条件下巴旦杏仁油萃取得率达到43.10%;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巴旦杏仁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旦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92.20%,以油酸(78.448%)、亚油酸(13.723%)为主,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6.018%)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巴旦杏仁油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制备高纯度番茄红素异构体及其在食用油中的异构化及降解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迪娜·波拉提 孙光映 +1 位作者 侯雪玲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5,共9页
该文通过将低温C 18色谱柱和C 30色谱柱组合构建了可用于番茄红素异构体纯化的正交分离方法。研究表明,当色谱柱温低于-20℃时,普通C 18色谱柱对番茄红素异构体的分离度得到大幅增加。研究了番茄红素的溶解度与分离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 该文通过将低温C 18色谱柱和C 30色谱柱组合构建了可用于番茄红素异构体纯化的正交分离方法。研究表明,当色谱柱温低于-20℃时,普通C 18色谱柱对番茄红素异构体的分离度得到大幅增加。研究了番茄红素的溶解度与分离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该正交方法最终制备了7种纯度均高于97%的番茄红素异构体。相比于单独使用C 18柱或C 30柱,组建正交分离方法后上样容量和纯度均得到较高的提升。将制得的高纯度全反番茄红素分别溶解于核桃、黑种草籽、巴旦木、葡萄籽、南瓜籽和桃仁油中,在120℃下加热并研究其异构化行为。由于向顺式异构体转化的效率最高,葡萄籽油被认为是番茄红素综合开发利用的最佳选择。此外,以核桃油为例,研究了所得番茄红素异构体在食用油中4℃储藏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番茄红素异构体间的异构化和降解将同时进行。与其他异构体相比,全反式和(13 Z)-番茄红素是较为优势的构象,这在食用油和番茄红素联合开发产品的过程中更应获得重视。该研究结果将为番茄红素的工业应用提供有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低温制备 异构化 降解 食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