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拟禾谷根结线虫江苏分离群体形态学和分子鉴定 被引量:12
1
作者 冯辉 聂国嫒 +3 位作者 陈曦 张金凤 周冬梅 魏利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4-801,共8页
从江苏省泰州地区水稻根结组织中分离获得单一种群的寄生线虫,其雌虫、雄虫和二龄幼虫的de-Man形态学特征与已报道的拟禾谷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基本一致。应用ITS-rRNA和28S rRNA D2-D3扩展区分子标记PCR扩增分别获得579... 从江苏省泰州地区水稻根结组织中分离获得单一种群的寄生线虫,其雌虫、雄虫和二龄幼虫的de-Man形态学特征与已报道的拟禾谷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基本一致。应用ITS-rRNA和28S rRNA D2-D3扩展区分子标记PCR扩增分别获得579 bp和766 bp条带,其序列与M.graminicola台湾、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区部分分离群体的相似度均达99%。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M.graminicola江苏分离群体与供试的其他种群均位于同一进化分支。M.graminicola江苏分离群体的鉴定结果表明,该线虫从南至北开始向中国其他稻区扩展蔓延,因此亟待采取相关措施以防止水稻根结线虫病的大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禾谷根结线虫 形态学特征 ITS-RNA 28 RRNA 进化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艺强化措施用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2
作者 冯子龙 卢信 +4 位作者 张娜 范如芹 刘丽珠 郑向勇 张振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0,共7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关系到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应的土壤修复也显得愈发重要。植物修复因其成本低,修复效果相对稳定,被认为是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好的措施之一,而农艺措施作为一种强化技术手段在很大程度上... 土壤重金属污染关系到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应的土壤修复也显得愈发重要。植物修复因其成本低,修复效果相对稳定,被认为是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好的措施之一,而农艺措施作为一种强化技术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植物修复的效率和提升修复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农艺强化措施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影响;并从施肥、水分管理和栽培等几个方面的农艺强化措施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进一步开展农艺强化措施用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农艺措施 重金属 施肥 水分管理 栽培措施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危害风险及其残留检测用广谱特异性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重新 刘敏 +3 位作者 张霄 刘媛 张存政 刘贤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9-496,共8页
农药残留是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危害因素之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对象。当前已被开发和投入使用的农药种类纷繁复杂,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任务多、责任大,因此建立一套可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用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一直是广... 农药残留是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危害因素之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对象。当前已被开发和投入使用的农药种类纷繁复杂,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任务多、责任大,因此建立一套可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用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一直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努力探索的目标。本文分门别类梳理农产品中主要农药残留及其危害,探讨国内外抗体创制领域最新热点技术,并就农药残留检测用广谱特异性抗体研发和应用现状进行概述及展望,旨在为指导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农药残留 广谱特异性抗体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盐土栽培生理初探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子臣 张兵 +4 位作者 管永祥 吴田乡 盛婧 张岳芳 何任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6-1131,共6页
为研究油莎豆在沿海滩涂开发中的种植与利用技术,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探索了不同土壤和肥料对油莎豆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性盐土与常规黏性土壤相比,更适宜油莎豆种子的出苗,单株结实个数及果实干重均高于常规黏性土壤处理;(2... 为研究油莎豆在沿海滩涂开发中的种植与利用技术,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探索了不同土壤和肥料对油莎豆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性盐土与常规黏性土壤相比,更适宜油莎豆种子的出苗,单株结实个数及果实干重均高于常规黏性土壤处理;(2)日最低气温低于10.0℃不利于油莎豆种子的出苗;(3)沙性盐土+抗盐立苗基质处理(SSM)能够促进油莎豆种子出苗及分株生长,并提高经济产量,播种后85 d油莎豆植株分蘖生长群体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根系干重、单株果实数量及果实干重较沙性盐土+化肥处理(SSF)、沙性盐土+有机肥处理(SSOF)均有所增加;(4)抗盐立苗基质有助于油莎豆叶片钾的吸收。SSM处理叶片钾含量高出SSOF处理0.44%,并显著高出SSF处理(P<0.05),平均高出11.65%;(5)与SSF比较,SSM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P<0.05),增加值达0.08mmol/g FW,同时显著降低了叶片相对电导率(P<0.05),降低幅度达35.16%;与SSOF比较,SSM处理更有利于增加油莎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并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叶片脯氨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抗盐立苗基质 可溶性糖 脯氨酸 相对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源噬菌体抗体展示库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徐重新 张霄 +6 位作者 张存政 刘媛 仲建锋 董飒 胡晓丹 林曼曼 刘贤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0-217,共8页
构建可用于特异性单链抗体(ScFv)筛选和应用的大容量鼠源噬菌体抗体展示库,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库材料。从小鼠脾脏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 DNA后,分别扩增抗体的重链基因、轻链基因,并设计2条互补的Linker基因。采用重叠延伸... 构建可用于特异性单链抗体(ScFv)筛选和应用的大容量鼠源噬菌体抗体展示库,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库材料。从小鼠脾脏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 DNA后,分别扩增抗体的重链基因、轻链基因,并设计2条互补的Linker基因。采用重叠延伸PCR(SOE-PCR)法将重链-Linker和Linker-轻链拼接为完整的ScFv基因,酶切、酶连后,将ScFv基因克隆到pCANTAB-5E噬菌粒载体上,经电穿孔导入E.coli TG1感受态细胞中,过夜培养获得初级噬菌体展示库。以单克隆菌落数计算库容量大小,通过比对随机挑取的单克隆噬菌体ScFv可变区序列的差异,分析库的多样性。以Bt毒素(Cry1B、Cry1C、Cry1F)为包被抗原,从库中筛选具有结合活性的ScFv验证库的实用性。经检测,提取的总RNA条带清晰,浓度为2.76μg/μl,扩增的抗体重链基因、轻链基因条带清晰,且2条互补的Linker基因成功添加到重链基因和轻链基因上。经SOE-PCR法扩增,重链-Linker与Linker-轻链成功拼接为ScFv基因。电转化后,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和凝胶电泳检测,证实ScFv基因克隆成功,测得初级噬菌体抗体展示库的库容为3.67×10~8。随机挑取12个单克隆菌种进行测序和比对,证实ScFv基因为鼠源抗体基因,且12个单克隆菌种的ScFv基因可变区均有一定差异,说明ScFv基因具有多样性。以3种Bt毒素(Cry1B、Cry1C、Cry1F)为抗原,经4轮特异性富集筛选后均获得了具有抗原结合活性的噬菌体ScFv菌种,表明该库的实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库 单链抗体 重叠延伸PCR 噬菌粒载体 BT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杀虫功能的蛋白类生物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徐重新 金嘉凤 +4 位作者 沈成 朱庆 张霄 刘媛 刘贤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0-1003,共14页
害虫是威胁农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品质的主要风险因素,对其有效防治是保障农作物稳定生产的重要环节。传统依赖化学农药对害虫防治效果显著,但化学农药本身对非靶标生物以及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持久性危害风险也同样突出。害虫绿色防治是农... 害虫是威胁农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品质的主要风险因素,对其有效防治是保障农作物稳定生产的重要环节。传统依赖化学农药对害虫防治效果显著,但化学农药本身对非靶标生物以及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持久性危害风险也同样突出。害虫绿色防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具杀虫功能的蛋白类生物材料因兼具安全性高、可量产药剂及可在转基因抗虫作物应用的多重优势,是害虫绿色防治创新研发和应用的热点。如具备杀虫功能的Bt毒素、凝集素、动物毒素、防御素、蛋白酶抑制剂等蛋白类生物材料在害虫防治上已有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此外,近年来包括杀虫抗体在内的一些新型杀虫蛋白和相应创新技术也不断涌现,发展极为迅猛。基于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当前成熟的具杀虫功能的蛋白类生物材料研发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团队在杀虫抗体靶向设计上取得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和经验,对蛋白类生物杀虫材料潜在的创新研发与应用进行展望,旨在为农业害虫绿色防治研究提供最新文献资料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蛋白 BT毒素 凝集素 动物毒素 防御素 蛋白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在微囊藻毒素检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重新 刘媛 +1 位作者 李建宏 刘贤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2-378,共7页
微囊藻毒素是蓝藻水华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小分子多肽生物毒素,能对人和动物的肝脏造成严重损伤,属于2B类致癌物质。由于全球性工业和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以及气候变暖等现实因素,蓝藻水华现象日趋频繁和加剧,使得微囊藻毒素在水体和土壤中... 微囊藻毒素是蓝藻水华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小分子多肽生物毒素,能对人和动物的肝脏造成严重损伤,属于2B类致癌物质。由于全球性工业和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以及气候变暖等现实因素,蓝藻水华现象日趋频繁和加剧,使得微囊藻毒素在水体和土壤中大量蓄积,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基于"抗体-抗原"识别原理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是当前生物毒素快速检测研究的热点,近年抗体创制技术突飞猛进,现已从传统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逐渐发展到了新型的基因工程人工抗体创制阶段。该文系统阐述了微囊藻毒素产生的内外因素及其对生态系统、人和动物的主要危害风险;全面梳理了基因工程抗体创制技术及其在微囊藻毒素检测应用研究上的最新进展;并结合作者及所在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基因工程抗体在微囊藻毒素检测应用上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拟解决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微囊藻毒素 农产品 质量安全 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麝香草酚处理禾谷镰孢菌后转录组学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高弢 史建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7-1265,共9页
植物源化合物麝香草酚能够破坏禾谷镰孢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但其具体的作用靶标尚不明确。为发掘禾谷镰孢菌中麝香草酚潜在作用靶标,本研究以禾谷镰孢菌标准菌株(PH-1)为材料,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2... 植物源化合物麝香草酚能够破坏禾谷镰孢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但其具体的作用靶标尚不明确。为发掘禾谷镰孢菌中麝香草酚潜在作用靶标,本研究以禾谷镰孢菌标准菌株(PH-1)为材料,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2000对麝香草酚处理及未处理的禾谷镰孢菌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部分关键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禾谷镰孢菌经过50μg/ml麝香草酚处理12 h后,共检测到1 477个基因的表达量发生了变化,其中下调基因数目为772个,上调基因数目为705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参与多种代谢途径,表明麝香草酚对禾谷镰孢菌的作用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协同调控过程。qRT-PCR验证部分基因上调下调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通过二代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麝香草酚处理后禾谷镰孢菌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揭示麝香草酚作用的分子机制,挖掘作用靶标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麝香草酚 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