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菜蛾V-ATP酶A亚基表达丰度差异
1
作者 卢莉娜 朱庆 +3 位作者 高美静 谢雅晶 刘贤金 张志勇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846,共8页
V型ATP酶(V-ATPase)在昆虫体内和Cry毒素作用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分子克隆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探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体内V-ATP酶A亚基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以及取食Cry1Ac毒素后的表达量丰度... V型ATP酶(V-ATPase)在昆虫体内和Cry毒素作用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分子克隆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探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体内V-ATP酶A亚基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以及取食Cry1Ac毒素后的表达量丰度差异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小菜蛾V-ATP酶A亚基基因CDS区为1848 bp,编码615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ON108624),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同源性约为94%。V-ATP酶A亚基基因在小菜蛾卵、幼虫、蛹和成虫期均有表达,在卵和蛹期表达量较低,在幼虫2龄期时表达量达到最高值,为卵期的4.16倍,3~4龄期表达量下降。小菜蛾幼虫取食含有Cry1Ac毒素的饲料后,体内V-ATP酶A亚基基因表达量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取食48 h后表达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在小菜蛾幼虫体内,V-ATP酶A亚基基因的表达量与生长发育和代谢变化密切相关,并且与Cry1Ac毒素的作用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V-ATP酶A亚基 Cry毒素 表达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集素在农业和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徐重新 谢雅晶 +4 位作者 何鑫 仲建锋 刘媛 张霄 刘贤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5-1144,共10页
凝集素是一类能与糖及糖类物质特异性非共价可逆结合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部分凝集素具有抗虫、抗菌、抗病毒以及靶向识别特定微生物种类等功能,因而成为农业绿色防控和食品防腐保鲜及致病微生物筛查检测领... 凝集素是一类能与糖及糖类物质特异性非共价可逆结合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部分凝集素具有抗虫、抗菌、抗病毒以及靶向识别特定微生物种类等功能,因而成为农业绿色防控和食品防腐保鲜及致病微生物筛查检测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凝集素在农业病虫害防控、农业生产调节、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防控及筛查检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状况,并探讨了其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前景、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为农业绿色防控和食品防腐保鲜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提供最新的文献资料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 农作物病虫害 农业生物防控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食品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1~7型全基因组遗传变异 被引量:2
3
作者 华涛 常晨 +2 位作者 李倩文 张道华 唐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93-2203,共11页
猪细小病毒1型(porcine parvovirus type 1,PPV1)是母猪繁殖失败的主要病原体,即通常所称的猪细小病毒。2001—2016年,在猪体相继鉴定出了6种新型猪细小病毒,分别被命名为猪细小病毒2~7型(PPV2~PPV7型)。为确定中国江苏地区PPV1~PPV7型... 猪细小病毒1型(porcine parvovirus type 1,PPV1)是母猪繁殖失败的主要病原体,即通常所称的猪细小病毒。2001—2016年,在猪体相继鉴定出了6种新型猪细小病毒,分别被命名为猪细小病毒2~7型(PPV2~PPV7型)。为确定中国江苏地区PPV1~PPV7型感染情况和遗传变异特征,采用PPV1~PPV7型常规PCR检测方法,从江苏地区猪场收集到2株PPV1、2株PPV2,以及PPV3、PPV4、PPV5、PPV6、PPV7各1株阳性组织病料,对这9株阳性组织病料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与GenBank中PPV1~PPV7型参考毒株进行比较,系统分析全基因组和衣壳蛋白2(VP2)的遗传进化分子特征。结果表明,PPV1~PPV7型测序毒株与GenBank中同型毒株全基因组同源性均高于97%,而不同型基因组间同源性均小于60.40%。PPV1~PPV7型测序毒株的VP2氨基酸序列与同型毒株同源性均高于97%,但不同型毒株之间差异巨大,PPV4与PPV5有55%同源性,其他毒株之间同源性更低,仅为9%~17%。毒力分析结果表明,2株PPV1流行株与PPV1强毒株Kresse存在相似的毒力位点,且存在5处特有的突变,可能为高毒力毒株。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猪群中PPV1~PPV7型分子流行病学并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PCR检测 基因组 衣壳蛋白2 遗传变异 毒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桃果实总酚、可溶性固形物及矿质元素含量差异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悦 陈蒙 +7 位作者 张雪 李勇 陈健 宋立晓 陈小龙 严娟 吕康 余向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76-184,共9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桃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及其与总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之间的关系。对65份不同品种成熟期桃果实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品种桃果矿质元素、总酚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上,K的平均含量最高,为12.8 g/... 为探究不同品种桃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及其与总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之间的关系。对65份不同品种成熟期桃果实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品种桃果矿质元素、总酚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上,K的平均含量最高,为12.8 g/kg,其次是Mg、Ca和Fe,平均浓度依次是534.2、222.5、32.3 mg/kg。依据品种特征分组发现,相比于黄、白肉桃,红肉桃中Zn、B含量较高;相比于蟠桃和油桃,毛桃中Ca、Be、Fe、Zn含量较高;绵桃相较于硬溶质、软溶质和不溶质桃B、Zn含量较高。依据各桃果实中元素含量,可对各桃果赋予特征元素“标签”,如新疆黄肉中K、Mg含量高,云南桃19号中Fe含量高,大庄甘肃桃中Ca含量高。相关性分析发现,K、Ca、Zn、Fe等元素含量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Mn、M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负相关,同时,Ca、K、B、Zn元素含量还与单果重呈负相关,表明Ca、K、Zn可能是调控品质及果实重量的主要元素,也是影响桃果实品质的主要元素。试验结果可丰富桃果实矿物营养的知识体系,为培育优良桃果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为了解各品种桃果实营养元素含量及食用价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果实 矿质元素 总酚 可溶性固形物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毒素共性结构短肽串联表达及功能分析
5
作者 金嘉凤 沈成 +4 位作者 孟萌 陈蔚 徐重新 刘媛 刘贤金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4,共9页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Cry毒素是一类具有抗虫功能的微生物蛋白。将前期基于Bt Cry毒素家族氨基酸序列及结构信息设计获得的呈现Cry毒素共性结构的3个短肽,拼接成为具有免疫原性的长链多肽(Bt Cry-GXJG-11),以期研...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Cry毒素是一类具有抗虫功能的微生物蛋白。将前期基于Bt Cry毒素家族氨基酸序列及结构信息设计获得的呈现Cry毒素共性结构的3个短肽,拼接成为具有免疫原性的长链多肽(Bt Cry-GXJG-11),以期研发Bt Cry毒素杀虫功能的模拟物及制备Bt Cry毒素检测用广谱抗体的免疫原。分子建模预测结果显示,Bt Cry-GXJG-11与Bt Cry毒素靶标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钙黏蛋白受体(HaCad-TBR)存在互作效应,并初步明确了两者互作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为244TYR。经原核表达,获得了质量浓度为0.5 mg/mL的Bt Cry-GXJG-11纯蛋白,测得其与HaCad-TBR的亲和力常数(KD)为2.151×10^(-7)mol/L。室内生测试验表明,Bt Cry-GXJG-11对棉铃虫具有一定杀虫活性,校正死亡率为27.5%;且以其免疫的小鼠血清能同时识别6种Bt Cry毒素(Cry1Ab、Cry1Ac、Cry1Ah、Cry1B、Cry1C、Cry1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 Cry毒素 共性结构 分子互作 杀虫活性 广谱抗体 棉铃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联合复配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徐重新 张江兆 +5 位作者 胡晓丹 林曼曼 陈蔚 张霄 刘媛 刘贤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5,共8页
病虫害严重威胁了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但长期滥用不仅加速了病虫害的抗药性,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合理用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农药联合复配是提升现有农药对靶标病虫害防治效率的... 病虫害严重威胁了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但长期滥用不仅加速了病虫害的抗药性,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合理用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农药联合复配是提升现有农药对靶标病虫害防治效率的最直接方式,同时通过复配可以减少药用量,也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延缓病虫害抗药性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农药联合复配是农药合理优化利用研究的热点。本文按化学-化学农药复配、生物-生物农药复配和生物-化学农药复配3种常规形式进行汇总归类,系统梳理近年国内外有关这3种形式的农药联合复配在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的研究状况及典型应用实例;并就复配形式及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特别对农药联合复配未来如何迈向更高效、更安全、更绿色的发展道路以及在探索过程中潜在的技术瓶颈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应对策略,同时也对农药复配在应用过程中所暴露的可能叠加危害生态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等问题表达关注;旨在为推进农药创新利用提供最新参考资料和潜在启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农药 生物农药 农药联合复配 农作物病虫害 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B细胞的口蹄疫GHloop多肽抗原的制备及免疫效力鉴定
7
作者 侯立婷 张媛媛 +7 位作者 于晓明 杜露平 张元鹏 程海卫 乔绪稳 李丁 郑其升 陈瑾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1,共8页
本研究将葡萄球菌A蛋白人工合成类似物的二聚体(DD)与口蹄疫的GHloop串联,按照大肠杆菌偏好性密码子优化合成GHloop-DD,并评价其免疫原性。将GHloop-DD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鉴定阳性后转入E.coli BL21进行诱导表达。利用SDS-PAG... 本研究将葡萄球菌A蛋白人工合成类似物的二聚体(DD)与口蹄疫的GHloop串联,按照大肠杆菌偏好性密码子优化合成GHloop-DD,并评价其免疫原性。将GHloop-DD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鉴定阳性后转入E.coli BL21进行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对目的基因表达产物的可溶性进行分析。利用镍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利用BCA试剂盒测定重组蛋白的浓度,将重组蛋白(2.5μg/只)与206佐剂乳化,制备疫苗,免疫5周龄小鼠,同时设商品化合成肽苗对照与空白对照。免疫后28 d采集试验小鼠血清,利用口蹄疫病毒多肽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的抗体水平;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结B细胞的数量及骨髓中长寿浆细胞的数量;利用荧光定量检测相关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利用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刺激后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的水平。SDS-PAGE结果表明,GHloop-DD基因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获得高水平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能够与特异性抗体发生反应。免疫试验结果表明,GHloop-DD不但能够刺激免疫小鼠产生高水平的多肽特异性ELISA抗体,而且能够提高淋巴结B细胞的数目及相关趋化因子水平,使骨髓中长寿浆细胞的数量和脾脏淋巴细胞刺激后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显著提高。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GHloop-DD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口蹄疫多肽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loop-DD 体液免疫 B细胞 长寿浆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胶中多农药残留分析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田菊 李勇 +1 位作者 吕春茂 余向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63,100,共10页
目的:研究桃胶中农药残留及风险。方法: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建立桃胶中44种农药残留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对全国173份桃胶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和风险评估分析。结果:基于LC-MS/MS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05~1.80... 目的:研究桃胶中农药残留及风险。方法: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建立桃胶中44种农药残留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对全国173份桃胶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和风险评估分析。结果:基于LC-MS/MS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05~1.80μg/kg,定量下限(LOQ)为0.20~2.42μg/kg,加标回收率为61.77%~119.48%。桃胶样品中共检出22种农药,农药总检出率为98.8%,平均每个样品检出农药次数为2.8次,苯醚甲环唑检出率最高(95%),其次是毒死蜱(54%)、多菌灵(34%)、呋虫胺(32%)、吡唑醚菌酯(19%)等。不同桃胶样品中苯醚甲环唑平均残留量最高为0.332 mg/kg,其次是呋虫胺(0.093 mg/kg)、多菌灵(0.061 mg/kg)、毒死蜱(0.033 mg/kg)。结论:桃胶中农药的残留与桃生产用药有关,其残留量总体处于低风险水平,推荐8—10月份采摘桃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胶 农药残留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风险排序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