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梅凋萎病菌异色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1
作者 任海英 李岗 +5 位作者 戚行江 韦继光 梁森苗 郑锡良 颜丽菊 朱潇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09-1320,共12页
为了明确杨梅凋萎病的病原菌之一异色拟盘多毛孢菌( 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的生物学特性,对其3个代表菌株XJ27、XJ42、RA2-1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光照条件下的生长以及产孢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7种... 为了明确杨梅凋萎病的病原菌之一异色拟盘多毛孢菌( 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的生物学特性,对其3个代表菌株XJ27、XJ42、RA2-1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光照条件下的生长以及产孢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7种培养基上25℃培养时,PDA和PSA最适合菌株气生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速度快而茂盛。杨梅汁(BFA)上菌丝生长较快,但是不茂盛。燕麦培养基(OMA)和查氏培养基(CDA)中等适合,杨梅叶煎汁( BLA)和杨梅枝干煎汁( BBA)不适合气生菌丝生长。10种不同碳源培养基以及硝酸钾、硝酸铵、尿素和8种测定的氨基酸作氮源的培养基上3个菌株都生长良好,但是木糖培养基上生长较差。菌株在25~28℃能很好地生长,20℃和30℃生长中等,但是在5℃和35℃不能生长。 pH 5~10菌丝生长较好,但是pH 11.0菌丝不能很好生长。光照条件下,XJ27和XJ42生长后10天,有光照的产孢量大大多于没有光照的,但是RA2-1产孢不受光照影响。总之,杨梅凋萎病菌异色拟盘多毛孢菌具有广泛的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以及pH的适应性,光照对部分菌株产孢性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stalotiopsisversicolor 不同培养基 碳源 氮源 温度 pH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乙虫腈对3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及初步风险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苍涛 章虎 +6 位作者 王新全 吴长兴 陈列忠 王祥云 徐明飞 蔡磊明 赵学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70,共6页
乙虫腈作为氟虫腈的替代药剂已在我国登记并推广使用,但其对环境有益生物的毒性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分别采用点滴法、食下毒叶法和滤纸法测定了乙虫腈外消旋体及两个对映单体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家蚕Bombyx mori和蚯蚓Eise... 乙虫腈作为氟虫腈的替代药剂已在我国登记并推广使用,但其对环境有益生物的毒性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分别采用点滴法、食下毒叶法和滤纸法测定了乙虫腈外消旋体及两个对映单体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家蚕Bombyx mori和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乙虫腈外消旋体及其S-(+)-乙虫腈和R-(-)-乙虫腈单体对意大利蜜蜂的48 h-LD_(50)值分别为0.018 7、0.018 1和0.018 8μg/bee,对家蚕的96 h-LC50值分别为66.9、63.7和70.3 mg/L,对蚯蚓的48 h-LR_(50)值分别为511、488和547μg/cm^2。研究表明,乙虫腈对意大利蜜蜂具有高风险性,对家蚕为中等毒性,对蚯蚓毒性较低,田间施用时应防止药剂漂移至周围桑园对桑叶造成污染,并应避免在作物花期施药。此外,由于乙虫腈对供试3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对映体选择性差异,故无法通过对映单体的应用来降低其对蜜蜂、家蚕和蚯蚓的毒性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虫腈 对映体 蜜蜂 家蚕 蚯蚓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30
3
作者 苍涛 王彦华 +6 位作者 吴长兴 王祥云 徐明飞 陈丽萍 王强 蔡磊明 赵学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5-292,共8页
为新烟碱类杀虫剂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饲喂法和点滴法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效应,且根据风险商值法进行了风险评价,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作为对照药剂。试验结果表明: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呋虫胺、... 为新烟碱类杀虫剂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饲喂法和点滴法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效应,且根据风险商值法进行了风险评价,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作为对照药剂。试验结果表明: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呋虫胺、吡虫啉、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和噻虫嗪)对蜜蜂经口和接触毒性的48 h-LD50值为1.73×10-3(1.37×10-3~2.45×10-3)~35.3×10-2(30.5×10-2~41.4×10-2)μg·蜂-1,均属于高毒级;其次为氯噻啉,该药剂对蜜蜂经口和接触毒性的48 h-LD50值为56.4×10-2(40.9×10-2~95.5×10-2)和2.05(1.13~3.18)μg·蜂-1,分别为高毒和中毒;而啶虫脒和噻虫啉对蜜蜂经口和接触毒性的48 hLD50值为2.57(1.94~3.75)~9.85(8.23~11.6)μg·蜂-1,为中毒级。对照药剂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对蜜蜂经口和接触毒性的48h-LD50值均>100μg·蜂-1,为低毒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噻虫胺、呋虫胺、吡虫啉、噻虫嗪、氯噻啉、烯啶虫胺和氟啶虫胺腈对蜜蜂具有不可接受的风险,啶虫脒、噻虫啉和对照药剂氟啶虫酰胺、吡蚜酮对蜜蜂的风险可接受。因此,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应谨慎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以免对蜜蜂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吡虫啉 蜜蜂 急性毒性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芽中6-苄基腺嘌呤残留的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志恒 胡桂仙 +2 位作者 汪雯 郑蔚然 王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5,共9页
近年来,我国相关监管部门、专业人士及社会舆论对豆芽中6-苄基腺嘌呤(6-BA)残留是否会给消费者带来膳食健康风险出现了很大争议,但一直未见有系统的风险评估研究报告。为明确豆芽中6-BA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在充分收集市场豆芽残留监... 近年来,我国相关监管部门、专业人士及社会舆论对豆芽中6-苄基腺嘌呤(6-BA)残留是否会给消费者带来膳食健康风险出现了很大争议,但一直未见有系统的风险评估研究报告。为明确豆芽中6-BA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在充分收集市场豆芽残留监测数据和中国裁判文书中豆芽残留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点评估方法评估了我国不同人群的6-BA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近年我国各类人群的6-BA膳食暴露(情景Ⅰ)风险商(RQ)平均值为0.001,97.5百分位点值为0.001~0.003;在豆芽制发中普遍使用6-BA的情况下(情景Ⅱ),其风险商平均值为0.001~0.003,97.5百分位点值为0.003~0.006;在极端高残留假设下(情景Ⅲ)的风险商平均值为0.011~0.025,97.5百分位点值为0.025~0.055;在果蔬中普遍残留假设下(情景Ⅳ)的风险商平均值为0.007~0.020,97.5百分位点值为0.012~0.031。可见,豆芽中6-BA的膳食暴露风险非常低,远未达到健康关注水平。6-BA在豆芽生产中规范使用具有技术必要性和高安全性,建议重新允许使用,同时制定其使用规范和残留限量要求,建议其残留限量(MRL)值可设为0.2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苄基腺嘌呤(6-BA) 豆芽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风险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乙烯利在棉籽、棉叶和土壤中的残留 被引量:13
5
作者 汤涛 张昌朋 +4 位作者 吴珉 许振岚 何红梅 张春荣 赵学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4,共6页
建立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检测棉籽、棉叶和土壤中乙烯利残留的分析方法。各基质经甲醇-1%甲酸提取,Oasis MAX色谱柱净化,Cortecs Hilic超高效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电喷雾负离子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 建立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检测棉籽、棉叶和土壤中乙烯利残留的分析方法。各基质经甲醇-1%甲酸提取,Oasis MAX色谱柱净化,Cortecs Hilic超高效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电喷雾负离子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0. 02~1. 94 mg/L范围内,乙烯利在溶剂和各基质提取液中的峰面积与其对应的质量浓度间线性关系均良好,r^2≥0. 996 3;方法的检出限为0. 01mg/kg,定量下限为0. 02 mg/kg;在0. 02、0. 194、3. 88 mg/kg加标水平下,乙烯利在3种基质中的回收率为78. 3%~95. 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 9%~5. 2%。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适用于棉籽、棉叶和土壤中乙烯利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残留 棉籽 棉叶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种农药制剂和一种叶面肥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8
6
作者 苍涛 汪志威 +5 位作者 王新全 王祥云 吴声敢 吴长兴 陈丽萍 赵学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7-231,共5页
建立了一种针对9种农药制剂和1种叶面肥中隐性添加23种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将农药制剂和叶面肥用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静置后取上清液,加入乙酰胆碱酯酶溶液和显色剂,摇匀后反应5 min,加入底物后通过农药残留速测仪... 建立了一种针对9种农药制剂和1种叶面肥中隐性添加23种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将农药制剂和叶面肥用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静置后取上清液,加入乙酰胆碱酯酶溶液和显色剂,摇匀后反应5 min,加入底物后通过农药残留速测仪在波长412 nm处测定0~3 min的吸光度变化值。此外,对氧乐果、甲拌磷和甲基对硫磷在9种农药制剂和1种叶面肥中的检出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在0.03~4.4 mg/L之间,当在9种农药制剂和1种叶面肥中的添加水平略低于检出限时,其抑制率均〈50%(为0~26%),当添加水平接近或略高于检出限时,其抑制率均〉50%(为56%~100%)。本方法可用于定性判断农药制剂中是否添加了上述隐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制剂 叶面肥 有机磷 氨基甲酸酯 隐性成分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华城区土壤中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PCBs)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祥云 邓勋飞 +5 位作者 杨洪达 徐浩 章虎 李振 齐沛沛 王新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12-1518,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了金华城区20份土壤样品中的7种指示性PCBs(PCB28,PCB52,PCB101,PCB118,PCB138,PCB153,PCB180),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显示金华城区PCBs残留总量在0.111~2.688μg.kg-(1干重)之间,相比国内外其他城...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了金华城区20份土壤样品中的7种指示性PCBs(PCB28,PCB52,PCB101,PCB118,PCB138,PCB153,PCB180),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显示金华城区PCBs残留总量在0.111~2.688μg.kg-(1干重)之间,相比国内外其他城市污染程度较轻。和我国其他地区相类似,PCBs的构成中主要以低氯代的三氯联苯和四氯联苯为主,即可能的污染源是我国历史上生产和使用较多的1号PCB,但个别点也显示2号PCB或进口PCBs污染的存在。PCBs污染程度为工业园区>农田>公园,说明城市中PCBs的污染源仍是工业园区,其他区域的污染可能来自于大气传播。农田土壤在作物采收后直接暴露在空气污染中,可能是导致其PCBs含量高于公园土壤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金华 城区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噻唑锌在水、土壤及黄瓜中的残留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华 吴珉 +3 位作者 何红梅 张春荣 胡秀卿 张昌朋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测定水、土壤和黄瓜中噻唑锌残留的方法。在碱性条件下先将噻唑锌转化为噻二唑(AMT),采用外标法通过测定噻二唑的量未进行噻唑锌的定量分析。样品在40℃恒温振荡条件下,依次经Na_2S... 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测定水、土壤和黄瓜中噻唑锌残留的方法。在碱性条件下先将噻唑锌转化为噻二唑(AMT),采用外标法通过测定噻二唑的量未进行噻唑锌的定量分析。样品在40℃恒温振荡条件下,依次经Na_2S转化及乙腈提取;过滤后调节混合液pH值至3,经乙酸乙酯液-液分配后,用HPLC-DAD及BDS Hypersil-C_(18)色谱柱,以V(乙腈):V(0.1%乙酸)=10:90为流动相,在313 nm波长下测定样品中的噻唑锌残留。结果表明:噻二唑在0.10~10 mg/L、噻唑锌在0.20~5.0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5),噻二唑的检出限(LOD)为0.05 mg/L。在0.2、1和5 mg/L添加水平下,噻唑锌在水中的平均回收率为100%~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0%~6.4%;在0.05、0.5和5 mg/kg添加水平下,噻唑锌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1%~98%,RSD为0.70%~2.8%;在0.05、0.5和2 mg/kg添加水平下,噻唑锌在黄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102%,RSD为1.3%~4.2%。噻唑锌在水、黄瓜和土壤中的定量限(LOQ)分别为0.03 mg/L、0.05 mg/kg和0.05mg/kg。本方法简单、准确、可靠,能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噻唑锌 土壤 黄瓜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韭菜中毒死蜱残留去除技术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商飞飞 吴莉宇 +2 位作者 仇厚援 陈文学 王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51-355,共5页
通过家庭常用清洗方法对韭菜中超标率较高的毒死蜱进行清洗处理,比较得出最佳的清洗方法。分别通过不同条件(温度、时间、次数)清水洗涤、不同质量分数的柠檬酸、食醋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食盐、洗洁精溶液对韭菜进行清洗,毒死蜱的... 通过家庭常用清洗方法对韭菜中超标率较高的毒死蜱进行清洗处理,比较得出最佳的清洗方法。分别通过不同条件(温度、时间、次数)清水洗涤、不同质量分数的柠檬酸、食醋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食盐、洗洁精溶液对韭菜进行清洗,毒死蜱的去除率从高到低如下:清水洗涤二次去除率为49.92%,清洗效果最好,其次分别为3‰立白洗洁精(去除率为40.57%)、3‰雕牌洗洁精(去除率为39.96%)、1‰食醋溶液(去除率为36.79%)、3‰碳酸氢钠溶液(去除率为35.35%)、浸泡10min去除率为34.91%、浸泡温度40℃去除率为33.24%、1‰食盐溶液(去除率为31.24%)、1‰碳酸钠溶液与1‰柠檬酸溶液(去除率为26.46%)最低。分别选取食醋溶液、碳酸钠溶液、食盐溶液三个因素进行3水平的L9(33)正交试验,以韭菜中毒死蜱去除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并以韭菜特征香气和VC含量作为辅助评判指标。结果表明:用40℃清水浸泡两次,每次10min后,分别用1‰食醋、3‰碳酸钠、1‰食盐依次清洗为最佳清洗方案,去除率高达80%以上,农残平均为0.0076mg/kg,毒死蜱在韭菜中的残留量能够符合韩国和日本的0.01mg/kg要求,更能达到我国残留限量值0.1mg/kg要求;VC和特征香气有一定损失但不太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毒死蜱 农药残留 去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果及其代谢物氧乐果在不同生育期豇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新全 王祥云 +5 位作者 马莹 杨桂玲 汪志威 齐沛沛 刘之炜 王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3-527,共5页
为明确不同生育期豇豆上施用乐果可能产生的残留风险,以40%乐果乳油按有效成分设低(540 g/hm^2)、中(600 g/hm^2)和高(900 g/hm^2)3个施药剂量,开展了苗期、结荚期2次施药和结荚期3次施药3种场景下的田间模拟试验,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采... 为明确不同生育期豇豆上施用乐果可能产生的残留风险,以40%乐果乳油按有效成分设低(540 g/hm^2)、中(600 g/hm^2)和高(900 g/hm^2)3个施药剂量,开展了苗期、结荚期2次施药和结荚期3次施药3种场景下的田间模拟试验,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采集成熟豇豆样品,采用乙腈提取,C_(18)分散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结果表明:乐果和氧乐果在豇豆中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在0.01~2 mg/kg添加水平下,乐果和氧乐果的平均回收率在77%~101%,相对标准偏差为3.1%~17%。距苗期最后一次施药后10 d,乐果在豇豆中的残留量各处理均低于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值0.5 mg/kg,最高为0.043 mg/kg;但其代谢物氧乐果残留量在施药后14 d,仅540 g/hm^2的处理低于其MRL值0.02 mg/kg,施药后18 d仍有检出,最高为0.013 mg/kg。于结荚期2次和3次施药条件下,豇豆中乐果的残留量分别于施药后3 d和5 d即低于其MRL值(0.5 mg/kg);而其代谢产生的氧乐果在施药后10 d仅540 g/hm^2处理在豇豆中的残留量低于其MRL值。表明乐果使用后的残留超标风险主要源于其代谢物氧乐果。因此,建议豇豆结荚期不宜施用乐果,对其在苗期施用也应严格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果 代谢物 氧乐果 豇豆 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西湖表层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洪达 王祥云 +4 位作者 邓勋飞 赵长山 章虎 徐浩 王新全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4-129,共6页
在夏、冬季采集杭州西湖19个点位表层水体,采用气相色谱(GC-ECD)内标法对18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夏、冬季杭州西湖表层水体中OCPs总含量范围分别为24.86~159.80 ng.L-1和20.88~96.24 ng.L-1,平均值分别为75.09... 在夏、冬季采集杭州西湖19个点位表层水体,采用气相色谱(GC-ECD)内标法对18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夏、冬季杭州西湖表层水体中OCPs总含量范围分别为24.86~159.80 ng.L-1和20.88~96.24 ng.L-1,平均值分别为75.09和43.60 ng.L-1。OCPs的含量随季节变化,夏季水体中OCPs的含量高于冬季的含量。杭州西湖表层水体中OCPs的含量次序为:∑DDTs>∑HCHs>∑其他OCPs,且水体中DDTs和HCHs污染主要来源于环境中早期残留。夏、冬季杭州西湖表层水体中有机氯农药污染与其他地区相比,污染情况相对较低,各点位表层水体中HCHs和DDTs含量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杭州西湖 表层水体 时空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口恶)唑草酮在土壤表面光解及在土壤中的降解和淋溶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春荣 汤涛 +6 位作者 何红梅 吴珉 许振岚 郭钤 孔丽萍 赵华 赵学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2-358,共7页
为合理评估除草剂异(口恶)唑草酮的环境风险,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异(口恶)唑草酮在土壤(红壤土)表面光解以及在不同质地土壤(潮土、水稻土和红壤土)中的降解和淋溶特性。结果表明:异(口恶)唑草酮在土壤表面的光解遵循一级反应动... 为合理评估除草剂异(口恶)唑草酮的环境风险,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异(口恶)唑草酮在土壤(红壤土)表面光解以及在不同质地土壤(潮土、水稻土和红壤土)中的降解和淋溶特性。结果表明:异(口恶)唑草酮在土壤表面的光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t=4.23e–0.008t (r=0.937),半衰期为82.5 h;其在潮土、水稻土和红壤土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氧条件下,异(口恶)唑草酮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0.5、43.3和139 h,厌氧条件下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9.4、18.4和158 h;其在潮土、水稻土和红壤土中的淋溶系数(Rf)分别为0.417 0、0.083 3和0.083 3。研究表明:异(口恶)唑草酮在土壤表面光解速率较慢,而在土壤中好氧及厌氧条件下降解速率均较快,残留期短;其在土壤中淋溶性较弱,不易对周围环境及地下水造成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口恶)唑草酮 土壤 光解 降解 淋溶 环境污染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草胺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晓明 张春荣 +5 位作者 丁亚慧 吴珉 何红梅 胡秀卿 赵华 李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5-560,共6页
为科学评价吡唑草胺的环境风险,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研究了吡唑草胺在土壤中的主要环境行为——光解、挥发、吸附、移动及降解的特性。结果表明:光解、挥发不是吡唑草胺在土表降解的主要因素;吡唑草胺在土壤... 为科学评价吡唑草胺的环境风险,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研究了吡唑草胺在土壤中的主要环境行为——光解、挥发、吸附、移动及降解的特性。结果表明:光解、挥发不是吡唑草胺在土表降解的主要因素;吡唑草胺在土壤中具中等移动或可移动特性,难被土壤吸附;吡唑草胺在土壤中的降解受土壤类型以及环境条件(好氧、积水厌氧)的影响,其降解半衰期为4~96 d。由于吡唑草胺在粘土中移动性较强、降解半衰期较长,因此当在该种土壤上使用吡唑草胺时,可能会对地下水、地表水造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草胺 土壤 环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重金属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效应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声敢 王彦华 +6 位作者 吴长兴 陈丽萍 苍涛 俞瑞鲜 安雪花 李岗 赵学平 《生物安全学报》 2012年第3期221-228,共8页
【背景】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其急性毒性尚未明确。【方法】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铜(Cu2+)、锌(Zn2+)、镍(Ni+)、镉(Cd2+)、铅(Pb2+)和锰(Mn2+)等6种重金属... 【背景】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其急性毒性尚未明确。【方法】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铜(Cu2+)、锌(Zn2+)、镍(Ni+)、镉(Cd2+)、铅(Pb2+)和锰(Mn2+)等6种重金属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效应,并参照欧盟指令91/414/EEC标准评价了其环境风险。【结果】滤纸接触法48h测定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对蚯蚓的LC50为3.17(2.53~3.81)~90.42(69.45~140.47)μg.cm-2,其毒性次序为Cu2+>Zn2+>Ni+>Cd2+>Pb2+>Mn2+。人工土壤法14d测定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对蚯蚓的LC50为1347(1236~1453)~6936(6144~8930)mg.kg-1,其毒性次序为Cu2+>Cd2+>Ni+>Zn2+>Mn2+>Pb2+。风险评价结果显示,Cu2+、Zn2+、Ni+、Cd2+、Pb2+和Mn2+等6种重金属的暴露比(toxicity/exposureratio,TER)分别为3.37、4.46、8.68、1428、13.87和5.85。【结论与意义】6种重金属对土壤动物蚯蚓均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Cu2+、Zn2+、Ni+、Mn2+等4种重金属对赤子爱胜蚓存在急性毒性风险,而Cd2+和Pb2+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风险水平是可接受的。该评价结果可为我国制定基于风险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赤子爱胜蚓 急性毒性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西湖区域茶叶和桂花叶中OCPs污染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洪达 王祥云 +4 位作者 赵长山 徐浩 章虎 齐沛沛 王新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28-2334,共7页
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内标法对夏、冬季杭州西湖区域8个点位的茶叶和桂花叶中10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杭州西湖区域夏季茶叶ΣOCPs含量范围为0.80~1.21μg·kg-1,平均值为1.01μg·kg-1;冬季... 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内标法对夏、冬季杭州西湖区域8个点位的茶叶和桂花叶中10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杭州西湖区域夏季茶叶ΣOCPs含量范围为0.80~1.21μg·kg-1,平均值为1.01μg·kg-1;冬季ΣOCPs含量范围为1.37~2.85μg·kg-1,平均值为1.99μg·kg-1。夏季桂花叶ΣOCPs含量范围为1.45~13.34μg·kg-1,平均值为5.97μg·kg-1;冬季ΣOCPs含量范围为2.08~8.69μg·kg-1,平均值为4.58μg·kg-1。茶叶和桂花叶中OCPs污染主要来源于环境中早期的残留。OCPs的含量随着季节变化,茶叶中冬季OCPs的含量高于夏季的含量,而桂花叶中夏季高于冬季,表明茶叶中OCPs的变化可用于监测西湖区域大气中OCPs的季节变化规律,而桂花叶片适用于监测连续数年该区域大气中OCPs的污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PS 茶叶 桂花叶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喹啉酸诱导稗草EcDnaJ基因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岗 王强 +3 位作者 蔡磊明 吴声敢 赵学平 吴长兴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3-860,共8页
DnaJ作为分子伴侣在植物抗逆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在二氯喹啉酸逆境下,其在抗药性稗草中表达特点却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从抗二氯喹啉酸稗草中克隆了1个DnaJ基因,命名为EcDnaJl(GenBank登录号:JX518598),其cDNA全长为215... DnaJ作为分子伴侣在植物抗逆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在二氯喹啉酸逆境下,其在抗药性稗草中表达特点却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从抗二氯喹啉酸稗草中克隆了1个DnaJ基因,命名为EcDnaJl(GenBank登录号:JX518598),其cDNA全长为2154bp,开放阅读框为1350bp.编码449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48.4kD,等电点为9.5.该蛋白质氮端含有1个保守的J结构域,中部含有4个模式为CxxCxGxG的锌指结构.Real—timePCR分别测定EcDnaJl在二氯喹啉酸抗性和敏感的稗草生物型苗期叶、根及成株期根、茎、叶和种子中的表达,在感、抗生物型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8~20.9和7.4~30.2,其中在抗性稗草苗期叶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为30.2,而在敏感稗草种子中最低为0.8,抗性稗草是敏感稗草的1.4~9.2倍.受二氯喹啉酸诱导后,其在感、抗稗草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5.8~72.5和84.9~261.9,在抗性稗草苗期叶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为261.9,而在敏感稗草的种子中相对表达量最低为35.8,抗性稗草是敏感稗草的2.4~3.6倍.诱导前后,无论是在苗期根和叶中还是成株期的根、茎、叶和种子中,EcDnaJl表达量均是抗性稗草高于敏感稗草.抗、感稗草生物型的EcDnaJl在mRNA水平差异表达暗示,它可能参与了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稗草 二氯喹啉酸诱导基因 DnaJ(Hsp40)克隆与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杀菌剂对茭白锈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苍涛 王新全 +5 位作者 王祥云 方屹豪 徐明飞 陈丽萍 吴长兴 赵学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561-1563,共3页
茭白锈病防治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种杀菌剂中,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粉唑醇防效最佳,但结合对茭白的生长影响,推荐在茭白锈病发生初期使用的杀菌剂为吡唑醚菌酯和粉唑醇。
关键词 杀菌剂 茭白 锈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农残速测仪对青菜中毒死蜱和三唑磷的检测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志威 沈玉姣 +6 位作者 徐浩 周思齐 徐霞红 齐沛沛 王祥云 狄珊珊 王新全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1906-1910,共5页
自2016年毒死蜱和三唑磷在蔬菜上禁止使用后,其残留现状仍较为突出,农残速测仪作为重要的农药残留筛查手段被广泛采用。本研究探讨了9种速测仪产品对毒死蜱和三唑磷的检测能力,重点针对青菜样品和缓冲盐提取液中的灵敏度做了评价。结果... 自2016年毒死蜱和三唑磷在蔬菜上禁止使用后,其残留现状仍较为突出,农残速测仪作为重要的农药残留筛查手段被广泛采用。本研究探讨了9种速测仪产品对毒死蜱和三唑磷的检测能力,重点针对青菜样品和缓冲盐提取液中的灵敏度做了评价。结果表明,9种速测仪产品对青菜样品中毒死蜱和三唑磷的灵敏度较差,在残留限量1和5倍值时(0.1和0.5 mg·kg^(-1))均无法检出。在青菜样品中添加50倍限量值时,仅分别有2种和3种产品能检出毒死蜱和三唑磷。当标准溶液加标至缓冲提取液时,9种产品酶试剂的最高灵敏度对毒死蜱和三唑磷分别可达0.06和0.15 mg·L^(-1),则对应的蔬菜样品在农药提取充分时的灵敏度分别为0.30和0.75 mg·kg^(-1),但由于缓冲盐溶液对青菜中两种农药低下的提取效率,限制了速测仪产品的检测能力。未来农残速测仪产品须在蔬菜样品中的农药提取效率上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残速测仪 毒死蜱 三唑磷 灵敏度 酶抑制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硫克百威、克百威在白菜中的降解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禹 王强 +2 位作者 张昌朋 吴莉宇 何书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5-139,共5页
通过温室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丁硫克百威、克百威在白菜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在白菜中逐渐降解,降解半衰期为0.37~0.82 d;丁硫克百威在白菜中代谢产生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代谢物含量在白菜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通过温室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丁硫克百威、克百威在白菜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在白菜中逐渐降解,降解半衰期为0.37~0.82 d;丁硫克百威在白菜中代谢产生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代谢物含量在白菜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34~2.83、2.82~3.13 d。克百威在白菜中的降解半衰期为2.54~2.66 d;克百威在白菜中代谢产生3-羟基克百威,代谢物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降解半衰期为2.34~2.8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硫克百威 克百威 降解半衰期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磺钠在茭白种植体系中的残留动态 被引量:3
20
作者 狄珊珊 王祥云 +4 位作者 王立冬 齐沛沛 徐浩 汪志威 王新全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527-1530,共4页
敌磺钠广泛施用于茭白种植体系中,促进茭白孕茭,但其残留情况未知。本研究基于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开展敌磺钠在茭白种植体系中的残留动态研究,分别研究了敌磺钠在茭白植株、水和土壤中的降解情况,以及代谢物N,N-二甲基苯胺的生成及耗... 敌磺钠广泛施用于茭白种植体系中,促进茭白孕茭,但其残留情况未知。本研究基于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开展敌磺钠在茭白种植体系中的残留动态研究,分别研究了敌磺钠在茭白植株、水和土壤中的降解情况,以及代谢物N,N-二甲基苯胺的生成及耗散情况。研究发现,敌磺钠在茭白种植体系中迅速降解,降解半衰期为2.12 h到2.12 d,代谢物N,N-二甲基苯胺迅速生成,随后浓度逐渐降低。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敌磺钠的合理使用及安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敌磺钠 残留动态 N N-二甲基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