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带土苗木传带红火蚁风险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苏红利 黄俊 +7 位作者 殷琛 吕要斌 李晓维 章金明 张治军 董婉莹 周书行 张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3-710,共8页
带土苗木传带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导致红火蚁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的关键因素,摸清浙江省带土苗木传带红火蚁的风险,对其快速阻截与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12月至2022年9月期间,本研究通过问询、目测踏查、诱饵诱集等监测方... 带土苗木传带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导致红火蚁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的关键因素,摸清浙江省带土苗木传带红火蚁的风险,对其快速阻截与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12月至2022年9月期间,本研究通过问询、目测踏查、诱饵诱集等监测方法,调查了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39个区或县,包括251个苗圃地、26个花卉交易市场、576个档口的红火蚁发生情况。结果表明,龙血树Dracaena draco、玉兰Yulania denudata、山茶Camellia japonica、菜豆树Radermachera sinica、丝葵Washingtonia robusta、木犀Osmanthus fragrans、苏铁Cycas revoluta、樟Cinnamomum camphora、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等是浙江省高风险传带红火蚁的带土植物种类。建议今后应该加大对该类带土苗木的检疫,快速发现并阻截红火蚁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带土苗木 监测 传播风险 阻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与去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馨懿 张孝渊 +5 位作者 孙淑媛 王柳 王洪梅 徐霞红 张鑫 何开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04-417,共14页
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的检测与去除是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目前检测农兽药残留的方法主要是仪器分析法,但存在检测时间长、操作要求高等不足,无法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由金属... 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的检测与去除是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目前检测农兽药残留的方法主要是仪器分析法,但存在检测时间长、操作要求高等不足,无法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构成的杂化材料,其具备吸附富集、催化降解、可发荧光及产生电化学信号等功能,因而具有良好的潜力应用于农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与去除。本文阐述了MOFs材料的富集去除、催化降解、荧光传感和电化学传感四种功能,总结了基于MOFs的不同功能开发的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与去除方法,综合分析了结合RGB分析技术与便携式监测设备后的优势与不足,讨论了MOFs应用于农兽药残留检测与去除的挑战。本文为MOFs快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 金属有机框架 快速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测定环境水样中全氟化合物及风险评估
3
作者 谷晨舒 刘真真 +5 位作者 金慧玲 刘小琦 王美玉 孙伟杰 孙杨赢 齐沛沛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0-658,共9页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Cs)在全球环境水体中广泛存在。据报道,饮用水的摄入可能是人类接触PFCs的重要来源,因此亟需针对饮用水中PFCs的赋存特征、来源分析和风险评估进行深入的探究。本文以磁性聚苯乙烯-吡咯烷酮(Fe_(3)O_(4)-PLS)为...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Cs)在全球环境水体中广泛存在。据报道,饮用水的摄入可能是人类接触PFCs的重要来源,因此亟需针对饮用水中PFCs的赋存特征、来源分析和风险评估进行深入的探究。本文以磁性聚苯乙烯-吡咯烷酮(Fe_(3)O_(4)-PLS)为磁性吸附剂,建立了水中11种PFCs富集的磁固相萃取方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实现了水中PFCs的准确、灵敏测定。Fe_(3)O_(4)-PLS经甲醇活化后置于水溶液中,超声辅助萃取15 min,经磁分离后,采用乙腈(含0.1%甲酸)将目标物洗脱,洗脱液经氮吹复溶后进样分析。方法验证结果表明,11种PFCs在1~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76~0.9999;检出限为0.001~0.620 ng/L,定量限为0.002~2.065 ng/L,方法灵敏度高。11种PFCs在不同添加水平(0.05、1、10、50μg/L)下,回收率为60.8%~12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20.0%,可满足水中PFCs的分析需求。采用该方法分析了杭州东苕溪15个点位(临近工厂、水库、居民区)样品中11种PFCs的残留浓度,共检测到6种PFCs,分别是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全氟辛基磺酸(PFOS)、全氟庚基磺酸(PFHpS)、全氟丁基磺酸(PFBS)和全氟癸酸(PFDA),检出质量浓度为11.4~30.7 ng/L,其中全氟辛酸的质量浓度最高达到25.5 ng/L。东苕溪中PFCs主要来源于前体降解和工业废水排放,流域地表水中PFCs远低于官方给出的健康参考值,尚未达到对生态和人体产生风险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氟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嗪酮在蓝莓上的残留及其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何红梅 徐玲英 +4 位作者 张昌朋 王祥云 蒋金花 李艳杰 赵学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09,共6页
为探明环嗪酮在蓝莓上的最终残留量,在我国浙江、吉林、辽宁和北京4地开展了75%环嗪酮水分散粒剂的田间残留实验。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蓝莓中环嗪酮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涡旋提取、盐包盐析... 为探明环嗪酮在蓝莓上的最终残留量,在我国浙江、吉林、辽宁和北京4地开展了75%环嗪酮水分散粒剂的田间残留实验。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蓝莓中环嗪酮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涡旋提取、盐包盐析,再用装有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_(18))和乙二胺-N-丙基硅烷材料的净化管净化后测定。考察方法的线性、基质效应、定量限、正确度和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在0.0001~0.01 mg/L范围内,环嗪酮的标准曲线方程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基质效应为-7.7%;方法定量限为0.01 mg/kg。在0.01、0.1mg/kg和1.0mg/kg添加量范围内,环嗪酮在蓝莓中平均回收率为87%~91%,相对标准偏差不高于3.7%。4个实验点(浙江、北京、辽宁、吉林)最终残留实验结果显示:环嗪酮在实验点药后90d和100d的蓝莓样品中残留量均低于0.01mg/kg,低于美国、日本和韩国制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分别为0.6、0.2mg/kg和0.05mg/kg)。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普通人群环嗪酮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0022mg,膳食摄入风险的风险熵为0.084%,膳食风险小。因此,建议75%的环嗪酮水分散粒剂在蓝莓园使用时,最高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1800g/hm^(2),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为9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嗪酮 蓝莓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病虫害绿色防控的豇豆优质高效栽培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新琴 吴新义 +5 位作者 李国景 吴晓花 王尖 汪颖 刘庭付 汪宝根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972-2976,共5页
豇豆是浙江省传统优势蔬菜作物之一,生产上病虫害多发,尤以枯萎病、蓟马、豆野螟危害严重。目前浙江省豇豆病虫害防控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对蓟马等虫害防治效果不佳,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综合分析浙江省豇豆病虫... 豇豆是浙江省传统优势蔬菜作物之一,生产上病虫害多发,尤以枯萎病、蓟马、豆野螟危害严重。目前浙江省豇豆病虫害防控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对蓟马等虫害防治效果不佳,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综合分析浙江省豇豆病虫害防控现状,结合浙江省气候条件及农民种植习惯,本文提出基于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早春设施栽培和高山栽培模式,为浙江省豇豆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病虫害 早春设施栽培 高山栽培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防控大棚甜瓜连作障碍的土壤生态效应 被引量:7
6
作者 金伟兴 罗宝杰 +5 位作者 郭焕茹 岑汤校 张昊青 葛体达 吴降星 范雪莲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1期13-26,共14页
连作障碍是限制甜瓜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明确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缓解甜瓜连作障碍的效果及其土壤生态效应,优选防治大棚甜瓜连作障碍的措施,本研究比较了3种土壤熏蒸剂(棉隆、漂白粉、威百亩)和3种菌剂/菌肥(济元链复合... 连作障碍是限制甜瓜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明确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缓解甜瓜连作障碍的效果及其土壤生态效应,优选防治大棚甜瓜连作障碍的措施,本研究比较了3种土壤熏蒸剂(棉隆、漂白粉、威百亩)和3种菌剂/菌肥(济元链复合微生物菌剂、硒霉菌复混肥料、聚谷氨酸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对连作甜瓜产量、品质以及土壤pH、土壤电导率、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威百亩熏蒸条件下甜瓜单株结果数和产量分别降低27.7%和30.9%;棉隆处理土壤电导率、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31.9%、67.2%和26.6%。土壤熏蒸对细菌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以及未知真菌物种的相对丰度。在促进土壤中生防促生细菌(如:Rokubacteriales、Ktedonobacteria、Thermoleophilia和Microbispora)积累的同时,棉隆熏蒸也加剧了土壤病原真菌(如:Ciboria)的积累。相反,3种微生物菌剂/菌肥施用条件下,连作甜瓜的产量、中心糖和边糖含量分别增加35.7%、3.5%和8.8%,土壤全氮、全碳含量,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及相关功能微生物(如:Dadabacteriales、Steroidobacter、Dongia和Arthrographis)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聚谷氨酸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大棚甜瓜产量及品质的形成、土壤质量和微生物生态功能的提升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隆 威百亩 微生物菌剂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 大棚连作甜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核心SNP标记构建豆类蔬菜品种指纹图谱
7
作者 吴新义 刘娜 +2 位作者 汪宝根 龚亚明 李国景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363-369,共7页
豆类蔬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为促进豆类蔬菜品种权保护,以豇豆和菜用豌豆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物种特异的核心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构建了52份豇豆品种(系)和48份豌豆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并对14份豇豆品种(系)的种子纯度进行了检... 豆类蔬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为促进豆类蔬菜品种权保护,以豇豆和菜用豌豆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物种特异的核心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构建了52份豇豆品种(系)和48份豌豆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并对14份豇豆品种(系)的种子纯度进行了检测。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技术的SNP标记可以用于豆类蔬菜品种的品种权保护、种子真伪区分以及种子纯度鉴定,建议尽快制订并发布基于SNP标记的豆类蔬菜品种鉴定技术标准,为种业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蔬菜 SNP标记 KASP 品种保护 种子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疲劳评价与食源性抗运动疲劳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梦民 刘滔 +3 位作者 罗婷 王豆 欧昌荣 杨桂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402,共9页
运动性疲劳会导致机体产生体力匮乏、注意力下降、工作能力降低等现象,而食源性抗运动疲劳活性成分来源广泛并具有显著缓解效果,在功能食品开发、医疗保健应用等领域具备广阔发展前景。本文首先综述了机体内乳酸、糖原、乳酸脱氢酶、尿... 运动性疲劳会导致机体产生体力匮乏、注意力下降、工作能力降低等现象,而食源性抗运动疲劳活性成分来源广泛并具有显著缓解效果,在功能食品开发、医疗保健应用等领域具备广阔发展前景。本文首先综述了机体内乳酸、糖原、乳酸脱氢酶、尿素氮等与运动性疲劳程度紧密相关的评价指标,其次,基于运动性疲劳的主要缓解途径包括提高机体能量储备、清除代谢产物、维持氧化还原平衡、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神经中枢疲劳等方式,本文罗列了具有显著抗运动疲劳潜力的食源性活性成分,并总结了不同成分复合缓解疲劳的相互作用,以期为食源性复合抗疲劳功能食品和保健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食源性 疲劳指标 抗疲劳途径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佳奇 朱学明 +4 位作者 鲍坚东 王操屹 周肖瑜 李琳 林福呈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6-744,共9页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是一种严重威胁谷物生长发育并导致减产的植物病原真菌。近年来,稻瘟病在超过85个国家蔓延,导致年均水稻产量下降约30%,严重流行会导致水稻高达80%的产量损失。虽然杀菌剂能短暂控制稻瘟病的流行,但是误用...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是一种严重威胁谷物生长发育并导致减产的植物病原真菌。近年来,稻瘟病在超过85个国家蔓延,导致年均水稻产量下降约30%,严重流行会导致水稻高达80%的产量损失。虽然杀菌剂能短暂控制稻瘟病的流行,但是误用和过度使用杀菌剂导致土壤污染和粮食安全隐患。因此,亟须开发绿色的生物防治剂替代化学杀菌剂来防控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一种环境友好且有前景的植物病害防治策略,研究发现,许多微生物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和植物衍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显著抑制稻瘟病菌的生长,并且对环境友好。本文阐述了稻瘟病菌的侵染途径,全面综述目前能够绿色有效防治稻瘟病的方法,论述了微生物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和植物衍生的生物活性物质防治稻瘟病的机理,为稻瘟病绿色综合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生物防治 微生物 次生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负载纳米银(AgNPs@PVA/MC)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瓯柑贮藏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代帅帅 吴伟杰 +6 位作者 房祥军 陈杭君 黄俊 刘瑞玲 陈慧芝 牛犇 郜海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9-358,共10页
以甲基纤维素(MC)和聚乙烯醇(PVA)为复合膜基材,纳米银(AgNPs)为抑菌剂,甘油为增塑剂,制备具有抑菌作用的AgNPs@PVA/MC复合膜。通过考察不同质量分数(0%、0.05%、0.1%、0.2%、0.3%)AgNPs对复合膜的性能影响并对其外观、机械性能、微观... 以甲基纤维素(MC)和聚乙烯醇(PVA)为复合膜基材,纳米银(AgNPs)为抑菌剂,甘油为增塑剂,制备具有抑菌作用的AgNPs@PVA/MC复合膜。通过考察不同质量分数(0%、0.05%、0.1%、0.2%、0.3%)AgNPs对复合膜的性能影响并对其外观、机械性能、微观结构及抑菌性等性能进行表征,为开发瓯柑贮藏保鲜材料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随着AgNPs含量增加,复合膜对桔青霉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显著(P<0.05)。其中,0.1%AgNPs含量的复合膜综合性能最为优异,其抗拉强度达到12.45 MPa、断裂伸长率为6.47%、水蒸气透过率为21.03×10^(-6)g·mm/(m^(2)·s·Pa)、氧气透过率为2.31×10^(-6)cm^(3)/(cm^(2)·s·Pa),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其横截面具有规则、紧密及分布均匀的AgNPs颗粒,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结合性和热稳定性。0.1%AgNPs@PVA/MC复合膜可有效减小瓯柑贮藏期间失重率,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VC的消耗速率,延缓瓯柑的成熟并显著抑制致腐菌桔青霉的生长,能较好地保持瓯柑贮藏期品质,为瓯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柑 复合膜 纳米银 甲基纤维素 聚乙烯醇 贮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集中还田配施腐秆剂对稻麦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1
作者 李若林 王世辰 +5 位作者 靳鹏辉 张广斌 马静 祝贞科 闫志英 徐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58-1666,共9页
秸秆不合理还田显著促进稻田甲烷(CH_(4))排放,为减少CH_(4)排放,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稻季秸秆还田方式——秸秆集中还田并配施腐秆剂。试验设置秸秆常规均匀混施还田(CK)、秸秆集中2倍还田配施腐秆剂(S2)以及秸秆集中4倍还田配施腐秆... 秸秆不合理还田显著促进稻田甲烷(CH_(4))排放,为减少CH_(4)排放,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稻季秸秆还田方式——秸秆集中还田并配施腐秆剂。试验设置秸秆常规均匀混施还田(CK)、秸秆集中2倍还田配施腐秆剂(S2)以及秸秆集中4倍还田配施腐秆剂(S4)3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了2022—2023年稻麦轮作系统CH_(4)和N_(2)O的排放通量,测定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及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土壤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结果显示:CK处理周年CH_(4)和N_(2)O排放量分别为120.1 kg·hm^(-2)和5.08 kg·hm^(-2)(以N计);与CK相比,S2和S4分别显著降低稻季41%和28%的CH_(4)排放,但增加10%和26%的N_(2)O排放;小麦季,各处理CH_(4)均呈吸收状态,N_(2)O排放无显著差异;S2和S4水稻季CH_(4)的显著减排抵消了N_(2)O增加的增温效应,使得周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CK处理分别显著降低25%和12%;各处理间作物产量(水稻为5.50~5.59 t·hm^(-2),小麦为3.18~3.24 t·hm^(-2))均无显著性差异,故S2和S4的全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显著低于CK。研究表明,稻季秸秆集中还田配施腐秆剂可在不减少稻麦产量的同时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秸秆还田 腐秆剂 温室气体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地方菜豆种质资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汪宝根 董君暘 +6 位作者 汪颖 李素娟 王尖 鲁忠富 吴晓花 李国景 吴新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16-2427,共12页
为鉴定浙江省地方菜豆种质遗传多样性,对浙江省历年来收集到的44份菜豆种质进行13个重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浙江地方菜豆种质在生长习性、嫩荚商品性等性状上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从发表的菜豆BARCBean6K_3 BeadChip芯片... 为鉴定浙江省地方菜豆种质遗传多样性,对浙江省历年来收集到的44份菜豆种质进行13个重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浙江地方菜豆种质在生长习性、嫩荚商品性等性状上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从发表的菜豆BARCBean6K_3 BeadChip芯片中随机、均匀挑选了185个SNP转化成KASP标记,对44份种质进行基因型鉴定后获得了88个高质量SNP基因型,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这些种质可以分为2大类,亚群分化与千粒重高度相关,且浙江省菜豆种质以中美洲基因池为主。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丰富我国菜豆遗传基础,为地方菜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所开发的KASP标记也可为菜豆种质基础研究提供有力的遗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化苗木移栽在铜铅复合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俞海平 刘俊丽 +4 位作者 裘高扬 李华 陈晓冬 王鸢 郭彬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5-1332,共8页
为解决土壤污染修复植物材料后续处置困难问题,本研究研发了一种利用绿化苗木移栽修复污染农田的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比较金边黄杨、海桐、刺柏和龙柏4种绿化苗木对Cu、Pb的修复潜力,并对其移栽后的二次污染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4种苗... 为解决土壤污染修复植物材料后续处置困难问题,本研究研发了一种利用绿化苗木移栽修复污染农田的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比较金边黄杨、海桐、刺柏和龙柏4种绿化苗木对Cu、Pb的修复潜力,并对其移栽后的二次污染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4种苗木可在Cu、Pb浓度分别为542.43和361.47 mg·kg^(-1)的复合污染土壤上正常生长,其中海桐、刺柏和龙柏在此污染土壤上的整株干重年增长量均超过100.00 g/株。刺柏对Cu的提取效率最高,为15.22 mg/株,海桐对Pb的提取效率最高,为16.39 mg/株。4种苗木不同部位Cu、Pb浓度均表现为根>茎>叶。苗木根表皮和须根中的Cu、Pb浓度均远高于根中柱的浓度。4种苗木在污染土壤上栽植2年再移栽至清洁土壤180 d后,其原固定的Cu、Pb吸收总量有所降低,而根际土壤Cu、Pb浓度显著增加;除海桐外,其他苗木移栽后的非根际土壤中Cu、Pb浓度与移栽前的清洁土壤相比无显著变化。经测算,移栽后叶部和根部造成的二次污染风险较低。本研究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苗木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0日龄番鸭血浆游离氨基酸代谢谱动态变化
14
作者 张俊杰 侯萌 +5 位作者 杨彩梅 温洋 曾洪波 肖英平 吕文涛 杨华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92-2404,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番鸭生长发育过程中血浆游离氨基酸代谢谱的动态变化。试验选用同一批次生长状况良好的健康番鸭200羽,分别在番鸭1、3、7、14、28、42、70日龄时禁食后采集静脉血并测定血浆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番鸭血浆游离总氨... 本试验旨在研究番鸭生长发育过程中血浆游离氨基酸代谢谱的动态变化。试验选用同一批次生长状况良好的健康番鸭200羽,分别在番鸭1、3、7、14、28、42、70日龄时禁食后采集静脉血并测定血浆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番鸭血浆游离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随日龄增长均表现出一定的动态变化规律。其中,番鸭血浆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在7日龄时相较于1日龄显著提高(P<0.05),而在14、28日龄时则显著低于3、7日龄(P<0.05),42日龄时再次显著上升(P<0.05);番鸭血浆游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整体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幅度,其中2个峰值出现在3和42日龄时,显著高于1、14和28日龄(P<0.05);番鸭血浆游离总氨基酸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与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变化趋势较为接近,但变化幅度更小,1、14和28日龄显著低于3、7、42日龄(P<0.05)。通过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番鸭血浆游离氨基酸主成分随日龄增长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其中1日龄时番鸭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相较于其他日龄时有着明显的聚类差异。通过变量投影重要度(VIP)对番鸭血浆游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进行分析,筛选出了苏氨酸、丙氨酸、牛磺酸、丝氨酸、脯氨酸、肌肽、精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亮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尿素等13种物质。这些物质的VIP值均大于1,表明这些氨基酸及氨基酸衍生物对番鸭血浆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差异有较大的贡献度。进一步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发现,苏氨酸、牛磺酸和尿素相较于其他物质对番鸭不同日龄样品差异的贡献率最大,是不同日龄番鸭血浆代谢谱的关键物质。本研究不仅揭示了番鸭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随日龄变化的规律,而且识别出了关键氨基酸,可为优化番鸭的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血浆 游离氨基酸 代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健康评价
15
作者 陈逸朋 李鑫 +6 位作者 王军 葛体达 薛娜娜 李方方 黄敏 黄亚萍 张文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4,共13页
【目的】从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评价新疆地区连作棉花土壤的健康状况,为该区棉花连作生态防治和土壤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了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连作年限在5、7、12、20、25、30年的棉田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 【目的】从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评价新疆地区连作棉花土壤的健康状况,为该区棉花连作生态防治和土壤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了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连作年限在5、7、12、20、25、30年的棉田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胞外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真菌病原体丰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最小数据集,以土壤健康指数面积法(SHI-area)评估土壤健康状况,并探讨植物病原体与土壤健康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棉田土壤电导率和盐度呈升高趋势,微量元素铁和锰以及与碳、氮和磷循环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受连作年限的显著影响,其中在连作7年的棉田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较低。经主成分分析筛选,得到全氮、β-葡萄糖苷酶、有效锰、盐度和真菌α多样性(Simpson指数) 5个指标为土壤健康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基于该数据集计算得到的土壤健康指数,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先下降(SHIY7=0.07)再逐渐恢复的趋势,在20年恢复到最高点(SHIY20=0.53),但没有超过连作5年时的水平(SHIY5=0.58)。植物真菌病原体丰度与最小数据集计算的土壤健康指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y=-0.0727x+0.561,R2=0.46,P=0.002)。相关分析表明,全氮含量是影响植物病原体丰度的极显著因素(R=-0.912,P<0.001),真菌优势属Pseudogymnoascus、Gymnoascus和Canariomyces丰度与土壤健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性(R<-0.612,P<0.01)。【结论】土壤健康指数在连作初期不断下降,之后虽然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连作5年的水平。土壤全氮、盐度、有效锰、β-葡萄糖苷酶和真菌多样性是评价土壤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植物病原体数量受全氮的抑制而降低,全氮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是土壤健康指数恢复性提升的最显著影响因子。电导率和盐度的不断提升也是需要关注并检测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连作 土壤养分 胞外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 土壤健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兰花中3种杀菌剂的残留动态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彩霞 欧阳志周 +1 位作者 刘玉红 于国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92-1299,共8页
农药残留是影响我国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以西兰花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腈菌唑等3种三唑类农药在西兰花中的残留动态试验。建立了GC-MS测定西兰花中3种三唑类农药残留的方法,并开展了在西兰花中残留的膳食暴露... 农药残留是影响我国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以西兰花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腈菌唑等3种三唑类农药在西兰花中的残留动态试验。建立了GC-MS测定西兰花中3种三唑类农药残留的方法,并开展了在西兰花中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根据现有的膳食摄入数据计算,西兰花生产中使用苯醚甲环唑和腈菌唑应控制使用量,并建议设置28 d以上的安全间隔期;建议对西兰花生产使用戊唑醇的风险进行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农药残留 三唑类杀菌剂 风险评估 膳食摄入 安全间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和水稻种植条件下非根际和根际土壤中氨基糖积累特征
17
作者 胡航宇 邓扬悟 +3 位作者 魏亮 祝贞科 赵搏 葛体达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3-640,共8页
为明确不同种植条件下氨基糖在非根际和根际土壤中的积累机制,本研究以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两种种植条件以降低其他因素的干扰,一份保持湿润种植小麦,一份淹水种植水稻,分析不同种植条件下非根际和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残体对有机碳的贡... 为明确不同种植条件下氨基糖在非根际和根际土壤中的积累机制,本研究以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两种种植条件以降低其他因素的干扰,一份保持湿润种植小麦,一份淹水种植水稻,分析不同种植条件下非根际和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残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结果表明,种植小麦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差异,而种植水稻的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非根际土壤增加7.0%。与种植小麦的土壤相比,种植水稻的土壤中氨基半乳糖含量显著减少,非根际土壤中氨基甘露糖含量显著增加,根际土壤中氨基葡萄糖含量减少。不淹水种植小麦时,氨基糖单体对土壤有机碳的相对贡献率仅为69.2%,而相同土壤条件下,淹水种植水稻时,该相对贡献率高达80.7%。不种植物的土壤间相比,淹水对土壤中真菌的抑制作用强于细菌,土壤胞壁酸对有机碳变异的相对贡献率高于真菌氨基葡萄糖。水稻种植土壤中的氨基糖态碳总量显著(P<0.05)低于小麦种植土壤,但水稻种植可显著(P<0.05)提高氨基糖态碳对有机碳的贡献。本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稻田与旱地土壤有机碳积累差异的形成机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 淹水土壤 土壤养分 水稻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乙酸钠对小黄鱼生长性能和肝脏脂质组的影响
18
作者 谢小玲 吴酬飞 +4 位作者 吕文涛 任若琛 楼宝 张煜 梁骁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43,共9页
为探究日粮中添加乙酸钠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生长性能和肝脏脂质组的影响,试验选择大小均一的小黄鱼幼鱼30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SA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 g/kg乙酸钠,每天投喂两次,试验为期1... 为探究日粮中添加乙酸钠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生长性能和肝脏脂质组的影响,试验选择大小均一的小黄鱼幼鱼30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SA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 g/kg乙酸钠,每天投喂两次,试验为期10周。试验结束后,测定小黄鱼的体重,采集肝脏组织,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对小黄鱼肝脏进行脂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0.5 g/kg乙酸钠可以显著提升小黄鱼的增重率(P<0.05)。同时,饲料中添加0.5 g/kg乙酸钠会提升小黄鱼肝脏脂质总水平,且双甲基磷脂酸(BisMePA)、神经酰胺(Cer)等16种脂质亚类都呈显著上升趋势。进一步进行多维统计分析和单变量统计分析,以VIP≥1.6且P<0.05为条件筛选到68个显著差异脂质分子,与C组相比,SA组有13个磷脂酰胆碱(PC)和6个Cer的水平显著上升。本试验探究了日粮乙酸钠对小黄鱼肝脏脂质组和生长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乙酸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乙酸钠 肝脏 脂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产丁酸菌的代谢产物对机体免疫的调控作用
19
作者 孙玥 温洋 +4 位作者 陶诗煜 肖英平 马灵燕 吕文涛 章啸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7,共7页
产丁酸菌是一类能够利用膳食中不易消化碳水化合物代谢合成丁酸的功能性菌群,其主要代谢产物为短链脂肪酸(SCFAs),其中丁酸是肠道菌群调节肠道免疫系统以及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媒介。目前,关于产丁酸菌及其代谢物与机体免疫功能互... 产丁酸菌是一类能够利用膳食中不易消化碳水化合物代谢合成丁酸的功能性菌群,其主要代谢产物为短链脂肪酸(SCFAs),其中丁酸是肠道菌群调节肠道免疫系统以及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媒介。目前,关于产丁酸菌及其代谢物与机体免疫功能互作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其具体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就肠道内产丁酸菌的代表菌,丁酸的合成途径,及其对肠道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更好的理解肠道产丁酸菌及其内源性代谢产物丁酸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控类型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丁酸菌 丁酸 天然免疫 适应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赣山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江德权 郭勤卫 +4 位作者 雷俊 李韵 邵晓伟 方萍萍 万红建 《中国种业》 2025年第2期51-54,59,共5页
种质资源作为农业的基础和核心,对于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供给至关重要。浙赣山区丘陵面积广阔,生态环境良好,孕育了丰富的特色种质资源。经过多年的努力,依托于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已初步建立起地方特色农作物如菜用大豆、... 种质资源作为农业的基础和核心,对于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供给至关重要。浙赣山区丘陵面积广阔,生态环境良好,孕育了丰富的特色种质资源。经过多年的努力,依托于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已初步建立起地方特色农作物如菜用大豆、白辣椒、丝瓜、柑橘、油菜、山药六大特色产业的研发推广体系,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水平较高。然而,当地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保护能力不足、社会机构育种力量薄弱、政策支撑力度不够等。为改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探索形成有山区特色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新路径,包括提纯复壮本地特色种质资源、加快区域种质资源圃建设等;二是构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新机制,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全产业链种业企业;三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智能育种平台、培育高素质种业人才、强化考核激励机制;四是强化管理,积极营造种子种苗种质资源保护新环境,严把用苗质量关、引种管理关和市场经营关。通过上述措施,旨在提升浙赣山区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保护 特色农作物 可持续发展机制 种业 创新 利用 对策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