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立超 杨雪莲 +3 位作者 李文杰 石艳云 张立新 徐秀美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4-71,共8页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基础。光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源,但是过高的光强会产生光抑制,导致光合效率降低甚至光氧化破坏,尤其在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条件下更为严重。为应对光抑制,植物进化出多种光保护机制,包括叶绿体的移...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基础。光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源,但是过高的光强会产生光抑制,导致光合效率降低甚至光氧化破坏,尤其在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条件下更为严重。为应对光抑制,植物进化出多种光保护机制,包括叶绿体的移动、非光化学淬灭、活性氧清除、环式电子传递及PSII损伤修复等。其中,叶绿体的移动通过叶片姿态调整和叶绿体位置改变来影响光能的吸收,从而实现对强光的适应;非光化学淬灭通过将过剩光能以热形式耗散避免PSII损伤;活性氧清除机制可以减轻氧化损伤;环式电子传递通过调节能量平衡和光系统间的激发能分配,在光合作用的光保护中发挥关键作用;PSII损伤修复机制的高效运行使植物能在逆境中维持光合效率。最新研究加深了对光保护机制的理解,为培育高光效作物品种提供了新思路和靶点。未来需加强田间试验,探究光保护机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深入解析光保护机制的分子基础和调控网络,有望为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光损伤 光抑制 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