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本祛湿化瘀方中8种成分同时测定及其治疗银屑病作用靶点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海明 王协和 +6 位作者 郑旭威 王琪 李媚 唐斌 闫玉红 徐以亮 卢传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76-3181,共6页
目的同时测定固本祛湿化瘀方中绿原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异嗪皮啶、新落新妇苷、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的含量,并预测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靶点。方法该药物UPLC-DAD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 目的同时测定固本祛湿化瘀方中绿原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异嗪皮啶、新落新妇苷、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的含量,并预测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靶点。方法该药物UPLC-DAD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20 nm。基于网络药理学,在TCMIPV2.0平台上检索各成分作用靶点,GnenCards、Disgent、ONIM数据库中筛选其核心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和疾病-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8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4.2%~100.7%,RSD 1.80%~2.90%。HSP90AA1、ESR1、AHR、AKT1、ESR1、CYP1B1、TOP2A、JAK1、PTK2B、PPKCB为核心靶点。分子对接发现,HSP90AA1与各成分之间均有较高的结合潜力。结论UPLC-DAD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固本祛湿化瘀方的质量控制。网络药理学可明确方中各成分治疗银屑病的核心靶点,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本祛湿化瘀方 化学成分 银屑病 UPLC-DAD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阴火”科学内涵 被引量:3
2
作者 崔雨婷 张方圆 +2 位作者 许伟明 李子贇 胡镜清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9-1285,共7页
肠道菌群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肠道菌群结构及产物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中医药领域高度关注肠道菌群对疾病的影响,而肠道菌群主要通过炎症损伤血管内皮、造成脂质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及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膜... 肠道菌群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肠道菌群结构及产物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中医药领域高度关注肠道菌群对疾病的影响,而肠道菌群主要通过炎症损伤血管内皮、造成脂质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及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膜等机制影响冠心病,通过类比发现此机制与中医脾胃失调、元气失养、阴火内生病机过程相通。因此,从“阴火”理论可指导调节肠道菌群,进而治疗冠心病,这将为冠心病的中医药临床防治和科学研究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冠心病 阴火 元气失养 炎症 脂代谢 脂多糖 氧化三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发生脂肪性肝炎的无创诊断模型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智恒 高博文 +5 位作者 桂蓓 施梅姐 萧焕明 谢玉宝 黎胜 池晓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57-1866,共10页
目的通过临床一般资料、血清学指标及肝脏弹性成像无创检查手段,基于LASSO及Logistic回归建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生脂肪性肝炎的诊断模型,并评估该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诊断为MAFLD且... 目的通过临床一般资料、血清学指标及肝脏弹性成像无创检查手段,基于LASSO及Logistic回归建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生脂肪性肝炎的诊断模型,并评估该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诊断为MAFLD且完善肝病理活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99例,根据肝病理NAS评分将其分为脂肪性肝炎组(n=170)例和无脂肪性肝炎组(n=129)。先后通过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MAFLD发生脂肪性肝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无创诊断模型,利用列线图形式可视化,采用加强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绘制ROC曲线及Calibration曲线,并在MAFLD+NAFLD和MAFLD+cHBVi两个亚组人群中观察模型的诊断效能,并与其他诊断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最佳诊断因素,构建列线图诊断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进一步采用加强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绘制Calibration曲线显示校准度。结果两组间BMI、ALT、AST、ADA、ALP、GGT、TBA、TCO_(2)、UA、HbA1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ibroScan方面,两组LSM及CAP比较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病理学方面,两组的纤维化等级、脂肪变积分、小叶炎症积分、气球样变积分及NAS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亚组队列方面,MAFLD+NAFLD有、无脂肪性肝炎组分别为63、48例,MAFLD+cHBVi有、无脂肪性肝炎组分别为90、71例。通过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LSM、CAP、BMI、AST是判断MAFLD患者是否发生脂肪性肝炎的最佳诊断因素,并以此构建LCBA模型。LCBA模型结果提示,总MAFLD、MAFLD+NAFLD和MAFLD+cHBVi人群的AUC分别为0.816、0.866、0.764(P值均<0.001),ROC曲线对比显示均优于acNASH、HSI、NFS模型。结论LCBA模型用于诊断MAFLD患者是否发生脂肪性肝炎的效能稳定,且优于acNASH、HSI、NFS,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建立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严美霞 霍帅 +6 位作者 田瑞敏 徐鹏 黎创 胡天祥 陈达豪 陈小玲 毛炜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建立合理、稳定的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为筛选及研究治疗尿酸性肾病提供病理模型。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个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组分别予以750 mg/kg氧嗪酸钾联合150 mg/kg低剂量尿酸(M-A组)、750 mg/kg氧嗪酸钾联合300 mg/kg中剂... 目的建立合理、稳定的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为筛选及研究治疗尿酸性肾病提供病理模型。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个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组分别予以750 mg/kg氧嗪酸钾联合150 mg/kg低剂量尿酸(M-A组)、750 mg/kg氧嗪酸钾联合300 mg/kg中剂量尿酸(M-B组)、750 mg/kg氧嗪酸钾联合600 mg/kg高剂量尿酸(M-C组),正常组(Control组)予以0.3%羧甲基纤维素钠(100 g/mL),连续灌胃4周后检测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指标的变化以及肾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3个模型组的血尿酸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P<0.05,P<0.05);M-B组、M-C组的血肌酐显著升高(P<0.05,P<0.01);M-B组的甘油三酯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肾病理评分M-B组、M-C组的肾病理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Masson染色形态学显示,3个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肾损伤明显(P<0.05,P<0.01,P<0.01)。免疫组化炎症CD68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3个模型组表达量增加(P<0.05,P<0.01,P<0.01);E-Cadherin表达与正常组相比,M-B、M-C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α-SM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3个模型组表达量增加(P<0.05,P<0.01,P<0.01)。结论氧嗪酸钾(750 mg/kg)联合中剂量尿酸(300 mg/kg)可作为构建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氧嗪酸钾 尿酸 尿酸性肾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