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及其风险人群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1
作者 苏晴 徐曜 +3 位作者 李一航 汪丽燕 蔡业峰 倪小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3694-3702,共9页
背景脑卒中及其风险人群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是脑血管疾病辨证论治的重点与难点。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及其风险人群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 背景脑卒中及其风险人群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是脑血管疾病辨证论治的重点与难点。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及其风险人群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查找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证候演变规律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后,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含21项队列研究,中位NOS得分为5(4,5)分。得分率较高的条目依次为:条目2“非暴露队列的选择”(100.00%)、条目4“确定研究开始时没有所研究的结局发生”(100.00%)及条目3“暴露的确定”(90.91%)。得分率较低的条目依次为:条目1“暴露队列的代表性”(9.09%)、条目6“结局评估”(9.09%)及条目5“基于设计或分析的同类人群的可比性”(18.1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期刊等级是方法学质量的潜在影响因素(Z=-2.554,P=0.011)。结论脑卒中及其风险人群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为中等,未来应在暴露队列的代表性、结局评估的准确性及随访方面优化设计及实施,并重视中医证候相关混杂因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危险因素 证候 辨证论治 队列研究 方法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前病变中医湿证特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2
作者 夏冰清 曾萍 +1 位作者 曾子浩 杨小波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1-621,共11页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患者湿证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3年6月至2023年11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PLGC患者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湿证类型进行分组,分析社会人口...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患者湿证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3年6月至2023年11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PLGC患者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湿证类型进行分组,分析社会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疾病情况对不同湿证类型PLGC患者的影响,并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197例患者,其中非湿证35人、湿热证30人、脾湿证87人、风湿证17人、存在湿证兼夹者28人。对非湿证、湿热证、风湿证、脾湿证4组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是否忧郁、饮食习惯、食量、有无吸烟史、是否熬夜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提示多忧郁、有吸烟史是湿热证的独立影响因素,熬夜是脾湿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湿证广泛存在于PLGC患者中,多忧郁、有吸烟史可独立影响PLGC湿热证,熬夜可独立影响PLGC脾湿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湿证 流行病学调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邦学习框架下中医药数据要素传承创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陆承双 楼步青 +2 位作者 曾宇平 王国 傅昊阳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在数字化转型期,如何应对中医药数据要素传承创新过程中面临的诸如数据有效利用、数据整合、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挑战。方法:研究联邦学习技术的潜力,通过其分布式合作机制,允许各参与方在保持数据本地存储的同时共享模型更新... 目的:探讨在数字化转型期,如何应对中医药数据要素传承创新过程中面临的诸如数据有效利用、数据整合、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挑战。方法:研究联邦学习技术的潜力,通过其分布式合作机制,允许各参与方在保持数据本地存储的同时共享模型更新,以此来解决数据稀缺、数据孤岛现象和隐私泄露等问题。结果:联邦学习的应用有助于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促进中医药的数据融合与科技创新。同时,探析了在加速中医药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方面的优势和可行性。结论:联邦学习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结合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激发中医药数据要素的有效利用,促进中医药数据要素的流通,实现数据驱动的科技进步,构建出更加开放和共享的中医药研究与应用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数据要素 联邦学习 传承创新 数据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识法的湿证诊断标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倩 吴文珍 +3 位作者 艾芷萱 周砾磊 刘书君 杨小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0-1667,共8页
目的通过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建立湿证诊断标准。方法通过文献研究运用结构化工具全面集成湿证辨证依据,并通过问卷调查及共识会议法就湿证内涵及外延、判定依据以及标准构建等开展深入调查,达成共识。结果经过文献研究获得湿证辨证依... 目的通过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建立湿证诊断标准。方法通过文献研究运用结构化工具全面集成湿证辨证依据,并通过问卷调查及共识会议法就湿证内涵及外延、判定依据以及标准构建等开展深入调查,达成共识。结果经过文献研究获得湿证辨证依据36项。通过问卷调查有专家建议应探索更贴近临床实际的湿证诊断模式,据此本研究就“如何确立诊断”这一关键问题深入思考。分析发现,湿证存在特异性/敏感性指标;经深入调查,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确定了11项特异性及19项敏感性指标,并根据专家建议将特异性指标以湿性特征分为3类。同时,本研究系统梳理了证候标准的诊断属性并相应归纳为4种模式,据此经调查决定湿证标准宜采用特异性模式和相似度/一致性模式,并进一步明确了符合湿证诊断属性的判定形式。结论本标准可为湿证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同时,本研究探索了证候的诊断属性,可为其他证候标准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证 诊断标准 共识法 文献研究 自填问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湿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吴清 莫秀梅 +1 位作者 陈达灿 晏烽根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184-1191,共8页
湿,属六气之一。湿证是指具有湿之特性的各种不同证候。近年来,湿证是中医证候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证候的构建是中医与现代医学的桥梁和纽带。构建能客观体现及反映湿证的动物模型是进一步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立... 湿,属六气之一。湿证是指具有湿之特性的各种不同证候。近年来,湿证是中医证候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证候的构建是中医与现代医学的桥梁和纽带。构建能客观体现及反映湿证的动物模型是进一步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立足点。目前,已有很多的中医湿证实验室研究报道,尤其在各种中医湿证动物模型的构建及相关指标的检测。现对中医湿证的理论源流、湿证动物模型分类及湿证模型检测指标及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为中医湿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优化研究提供参考及启示,以期为湿证动物模型的构建及湿证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湿证 湿证动物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案研究的国医大师湿证辨证规律与用药探索
6
作者 黄燕 张逸雯 胡镜清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16-2620,共5页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对湿证的辨证及用药特点。方法:通过检索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现代医案库、名医医案库,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检索湿证相关论文及医案进行病-证-方的...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对湿证的辨证及用药特点。方法:通过检索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现代医案库、名医医案库,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检索湿证相关论文及医案进行病-证-方的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358篇,专业书籍12部,古今医案云平台名医医案1296案,共计纳入国医大师治疗湿证医案2195案,涉及国医大师88位。涉及西医疾病84种、中医疾病67种,将证候归类为湿热、湿浊、寒湿、夹痰、夹瘀、夹风、夹毒、兼脾虚、兼阴虚等15种,得出高频中药26味并聚类为4组,网络分析得出了核心药物药对为茯苓-白术,核心药物组合为茯苓、白术、黄芪、甘草、当归、川芎、白芍、薏苡仁、陈皮。结论:国医大师湿证医案西医疾病多涉及炎症及自身免疫疾病,证候以湿热为核心证候,兼夹证候以脾虚、血瘀、肾虚为主,病机多为复杂病机。治疗以健脾除湿、调气活血为核心,辅以清热解毒、化痰、滋阴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湿证 医案 辨证 用药规律 复合病机 湿热证 炎症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证候的诊断属性及诊断模式解析——以湿证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倩 杨小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30-2236,共7页
目的基于证候标准诊断属性现状分析,解析湿证的诊断特性需求,确立合理的湿证诊断模式。方法以权威性的证候标准及与标准相关的典型文献为对象,从证候标准内涵、诊断程序、判定条件等方面分析证候诊断属性;据此,从辨证学角度结合湿性特... 目的基于证候标准诊断属性现状分析,解析湿证的诊断特性需求,确立合理的湿证诊断模式。方法以权威性的证候标准及与标准相关的典型文献为对象,从证候标准内涵、诊断程序、判定条件等方面分析证候诊断属性;据此,从辨证学角度结合湿性特征解析湿证诊断属性、模式。结果本研究将证候诊断属性归纳为特异性、必要性、一致性、对应性,并总结成相应的诊断模式,分别深入解读。对湿证分析发现,湿证具备特异性症状,可分别反映湿性重着、粘腻及舌象的湿性特征;另有湿证症状特异性不强,但具备敏感性,可通过症状间的协同、辅助等关系组合后确立诊断。由此推断,湿证诊断属性具有特异性、一致性特征,诊断模式相应为特异性、相似度/一致性模式。结论本研究从证候诊断属性出发,以辨证决策的模式与方法为核心,实现湿证的科学辨识,具有一定创新性,希望能为其他证候标准的研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证 诊断属性 诊断模式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湿证症状术语的规范刻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倩 吴文珍 杨小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81-2286,共6页
目的制定湿证症状术语标准,为湿证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按照《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的工作流程,即收词→定名→定义,开展研究。收词、整理-充分把握症状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症状归并,基于症状对湿证的诊断意义及湿性特征开展症... 目的制定湿证症状术语标准,为湿证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按照《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的工作流程,即收词→定名→定义,开展研究。收词、整理-充分把握症状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症状归并,基于症状对湿证的诊断意义及湿性特征开展症状独立化工作,并重视阴性症状的诊断价值。定名-结合临床专家小组讨论,遵循单义性、科学性等原则对湿证症状进行定名。定义-区别于既往研究对症状术语的名义定义,赋予症状术语操作化定义(包括内涵和使用操作化);同时,基于症状自身特点制定症状分级量化标准。最后基于专家意见进行优化、确认。结果本研究完成了42项湿证相关症状的定名、定义及症状分级量化。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湿证症状术语标准,尤其重视症状独立性和操作化定义,期望赋予湿证诊断、评估真正的实践价值,以更好的为科研、临床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证 术语规范 症状独立化 定名 操作化定义 症状分级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祛湿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文廷 向聪莲 +1 位作者 闫玉红 卢传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9期1502-1510,共9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医祛湿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MEDLINE、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使用祛湿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医祛湿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MEDLINE、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使用祛湿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范围自建库起至2021年6月。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后,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24个临床研究,总计2 063例受试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治疗总有效率[OR=3.31,95%CI(2.55,4.31)]、降低PASI分数[MD=-2.57,95%CI(-3.08,-2.06)]和改善生活质量[MD=-3.23,95%CI(-3.70,-2.76)]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则比对照组轻[OR=0.42,95%CI(0.29,0.61)]。结论:中医祛湿法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但鉴于纳入的研究总体质量偏低,仍需要更大样本、更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获得更充分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祛湿法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本祛湿化瘀方中8种成分同时测定及其治疗银屑病作用靶点预测
10
作者 陈海明 王协和 +6 位作者 郑旭威 王琪 李媚 唐斌 闫玉红 徐以亮 卢传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76-3181,共6页
目的同时测定固本祛湿化瘀方中绿原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异嗪皮啶、新落新妇苷、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的含量,并预测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靶点。方法该药物UPLC-DAD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 目的同时测定固本祛湿化瘀方中绿原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异嗪皮啶、新落新妇苷、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的含量,并预测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靶点。方法该药物UPLC-DAD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20 nm。基于网络药理学,在TCMIPV2.0平台上检索各成分作用靶点,GnenCards、Disgent、ONIM数据库中筛选其核心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和疾病-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8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4.2%~100.7%,RSD 1.80%~2.90%。HSP90AA1、ESR1、AHR、AKT1、ESR1、CYP1B1、TOP2A、JAK1、PTK2B、PPKCB为核心靶点。分子对接发现,HSP90AA1与各成分之间均有较高的结合潜力。结论UPLC-DAD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固本祛湿化瘀方的质量控制。网络药理学可明确方中各成分治疗银屑病的核心靶点,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本祛湿化瘀方 化学成分 银屑病 UPLC-DAD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2023版) 被引量:37
11
作者 倪小佳 林浩 +6 位作者 罗旭飞 邝卓然 刘云兰 郭建文 陈耀龙 蔡业峰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工作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1-533,共13页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仍持续增长,同时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的临床证据。为更好地指导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的临床实践,本工作组在《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的基础上,开展指南更新必要性评估与...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仍持续增长,同时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的临床证据。为更好地指导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的临床实践,本工作组在《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的基础上,开展指南更新必要性评估与临床问题遴选,确定了需要更新的12个临床问题,并以《脑卒中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申请立项。参考最新的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基于研究证据的系统检索与客观评价,结合我国中西医临床专家的经验,经过工作组的充分讨论及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18条推荐意见,以期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规范应用,从而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复发率、残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西医结合 循证实践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灸散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前期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鑫 周明娟 +5 位作者 范斐婷 肖晶旻 池逸和 吴蕾 林琳 陈远彬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67-1375,1382,共10页
背景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前期是哮喘的疾病前状态,研究表明此类患者可能更易发展为哮喘,然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目的评价天灸散穴位贴敷治疗哮喘前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形成哮喘前期的中医治未病外治方案。方法本研究采... 背景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前期是哮喘的疾病前状态,研究表明此类患者可能更易发展为哮喘,然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目的评价天灸散穴位贴敷治疗哮喘前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形成哮喘前期的中医治未病外治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设计。病例来源于2016-08-01—2019-12-31在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123例哮喘前期患者,随机分配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期间试验组完成50例,脱落12例;对照组完成38例,脱落22例,剔除1例(合并支气管扩张症)。试验组(50例)给予天灸散穴位贴敷,对照组(38例)给予安慰剂穴位贴敷。疗程24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V1访视)、治疗第12周(V2访视)、第24周(V3访视)及第48周随访结束(V4访视)时的主要结局指标(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转阴率)及次要结局指标[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阳性率,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_(1))和小气道功能指标,中医症状积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S%),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总IgE)水平]。治疗期间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V2访视、V3访视、V4访视时试验组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转阴率(66.1%、64.5%、58.1%)高于对照组(47.5%、44.3%、36.1%)(P<0.05);组别对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变化值主效应显著(P_(组间)<0.05),V4访视时试验组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变化值小于对照组(P<0.05);V2访视、V3访视时试验组呼气峰值流量(PEF)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V4访视时试验组SF-36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试验组总体健康(GH)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H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2访视、V3访视、V4访视时试验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1访视两组血清EC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3访视时试验组血清ECP高于对照组(P<0.05),V1访视、V3访视时两组血清EOS%水平及差值、ECP差值和血清总IgE水平及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散穴位贴敷有效提高哮喘前期患者的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转阴率,增加PEF,减少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变化值,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中医外治法 中药穴位贴敷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山龙总皂苷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的肺纤维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晓东 徐胜梅 +5 位作者 杨智华 梅丽艳 王茂杰 陈秀敏 韩凌 黄闰月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2,I0033-I0035,共7页
目的探讨穿山龙总皂苷(total saponins from rhizoma dioscoreae nipponicae,TSRDN)在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病(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治疗可能性和潜在机制。方法在DBA/... 目的探讨穿山龙总皂苷(total saponins from rhizoma dioscoreae nipponicae,TSRDN)在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病(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治疗可能性和潜在机制。方法在DBA/1小鼠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中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bleomycin,BLM)建立新的体内RA-ILD模型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HFL1)体外模型中研究穿山龙总皂苷对RA-ILD肺纤维化的药理作用和可能机制。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小鼠踝关节和肺组织的病理变化,Masson染色用于检查肺组织的纤维化程度,MTT法用于检测穿山龙总皂苷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B)、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和免疫荧光(IF)等方法分析TGF-β/Smad途径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穿山龙总皂苷可以改善BLM诱导的RA-ILD小鼠肺功能,减轻肺组织和关节的病理变化。在体外,穿山龙总皂苷抑制TGF-β1诱导的HFL1细胞中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和mRNA表达。此外,穿山龙总皂苷在体外和体内降低了由TGF-β1激活的p-Smad2/3的表达。结论穿山龙总皂苷可以减轻RA-ILD的肺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Smad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间质性肺病 穿山龙总皂苷 TGF-Β1 SMAD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2021) 被引量:55
14
作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杨丽虹 苏佩玲 包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7-659,共13页
特发性膜性肾病占我国肾小球疾病的24.9%,已跃居第二位且比例有逐年增高趋势。中医药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中,然而目前尚无中医治疗膜性肾病的循证实践指南。本指南按照国际指南制订方法与步骤,证据质量及推荐意见... 特发性膜性肾病占我国肾小球疾病的24.9%,已跃居第二位且比例有逐年增高趋势。中医药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中,然而目前尚无中医治疗膜性肾病的循证实践指南。本指南按照国际指南制订方法与步骤,证据质量及推荐意见强度使用GRADE方法,通过访谈国医大师以及广东省名中医,确定指南范围、形成临床问题提纲;基于访谈结果和现有中西医肾病指南、权威教材以及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和回顾的结果拟定临床问题、膜性肾病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以及中医证型的调查清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专家调查;然后针对临床问题检索到的证据进行质量评价,并举行专家共识会议,最终形成关于中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10条推荐意见。本指南聚焦于中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适用于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以及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及医务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性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中医学 中医药疗法 循证实践 诊疗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细胞释放信号对肿瘤进展的影响及中医药干预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胜奇 李晶 +2 位作者 王能 刘成宽 王志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1,共6页
细胞存在多种多样的死亡途径,根据发生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铁死亡、自噬依赖性死亡等。事实上,死亡细胞不是等待移除的惰性细胞,其可通过释放可溶性细胞因子及包含丰富生物学成分的囊泡等作为“再见”信号,进一... 细胞存在多种多样的死亡途径,根据发生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铁死亡、自噬依赖性死亡等。事实上,死亡细胞不是等待移除的惰性细胞,其可通过释放可溶性细胞因子及包含丰富生物学成分的囊泡等作为“再见”信号,进一步影响周围组织及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十年来细胞死亡领域相关研究多聚焦于细胞死亡的内在调控过程,而对细胞死亡后释放信号的多样性,以及所释放信号如何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注较少。一方面,死亡细胞释放信号可调控肿瘤炎性微环境形成、代谢、耐药、转移等各种生物学过程。此外,死亡细胞释放信号可作为第二信使,调控肿瘤微环境的免疫应答反应活性。合理利用多种多样的细胞死亡途径并采用药理学手段调节细胞死亡释放信号,有望为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及策略。中医药在调节细胞死亡信号进而抑制肿瘤发生发展领域具有传统优势。拟综述主要探讨细胞死亡途径的释放信号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中医药调控细胞死亡途径进而抗肿瘤的作用,以期为中医药抗肿瘤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死亡途径 死亡细胞释放信号 中医药 肿瘤免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通饮通过Nrf2-SCL7A11/xCT-Gpx4通路调控铁死亡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成毅 蔡粤芳 +5 位作者 宁振求 邓敏贞 孙景波 Sookja Kim CHUNG 李岩 程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9-548,共10页
【目的】探究壮通饮通过Nrf2-SCL7A11/xCT-Gpx4通路调控铁死亡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CAO)、低剂量壮通饮组(ZTY-L+MCAO),高剂量壮通饮... 【目的】探究壮通饮通过Nrf2-SCL7A11/xCT-Gpx4通路调控铁死亡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CAO)、低剂量壮通饮组(ZTY-L+MCAO),高剂量壮通饮组(ZTY-H+MCAO),每组5只。其中MCAO组采用硅胶线栓法进行造模,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1h,拔出线栓再灌注72h后进行心脏灌注取脑,Sham组除了不插入线栓其余操作同MCAO组。采用Zea-Longa法对小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采用TTC染色评估小鼠脑梗死体积;采用HE染色、尼氏染色评估脑损伤程度;采用普鲁士蓝染色评价三价铁离子蓄积水平;qPCR检测铁离子转运相关载体受体TfR1和DMT1、脂质过氧化相关基因ACSL4以及铁死亡标志物PTGS2 mRNA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4-HNE的含量评估小鼠大脑脂质过氧化水平;Western-blot、免疫荧光检测小鼠脑组织中Nrf2、SCL7A11/xCT、Gpx4蛋白水平。【结果】①壮通饮改善了MCAO/R后小鼠神经功能(P<0.05)和大脑梗死体积(P<0.05)及缓解MCAO/R后大脑皮层细胞病理损伤。②壮通饮减弱了MCAO/R后小鼠大脑组织的三价铁离子蓄积状态;减少MCAO/R后小鼠大脑中与铁离子转运入细胞内相关载体TfR1和DMT1 mRNA的表达(P<0.001);下调MCAO/R后小鼠大脑脂质过氧化物4-HNE含量和组织脂质过氧化物酶ACSL4 mRNA表达(P<0.001);降低MCAO/R后小鼠大脑铁死亡标志物PTGS2 mRNA表达(P<0.001)。③壮通饮增加MCAO/R后Nrf2入核表达(P<0.001),以及增加xCT和Gpx4在神经元中的表达(P<0.001)。【结论】壮通饮能够改善MCAO/R小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体积,缓解大脑皮层细胞病理损伤,影响Nrf2-SCL7A11/xCT-Gpx4通路关键信号分子表达,所以壮通饮改善小鼠MCAO/R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Nrf2-SCL7A11/xCT-Gpx4通路调节铁死亡水平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铁死亡 壮通饮 Nrf2-SCL7A11/xCT-Gpx4通路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刺络放血疗法在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晨 陈达灿 +3 位作者 莫秀梅 陈艳婷 郭海媚 陈秀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岭南刺络放血疗法是岭南针灸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陈全新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所创,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其秉承“阴阳互济,通调和畅”的思想,将辨病、辨证、辨经络相合,以治血为主,补虚泻实,以快速旋转法进针,强调操... 岭南刺络放血疗法是岭南针灸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陈全新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所创,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其秉承“阴阳互济,通调和畅”的思想,将辨病、辨证、辨经络相合,以治血为主,补虚泻实,以快速旋转法进针,强调操作的无痛与无菌,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刺络放血疗法 陈全新 特应性皮炎 病因病机 流派经验 治疗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阴火”科学内涵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雨婷 张方圆 +2 位作者 许伟明 李子贇 胡镜清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9-1285,共7页
肠道菌群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肠道菌群结构及产物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中医药领域高度关注肠道菌群对疾病的影响,而肠道菌群主要通过炎症损伤血管内皮、造成脂质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及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膜... 肠道菌群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肠道菌群结构及产物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中医药领域高度关注肠道菌群对疾病的影响,而肠道菌群主要通过炎症损伤血管内皮、造成脂质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及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膜等机制影响冠心病,通过类比发现此机制与中医脾胃失调、元气失养、阴火内生病机过程相通。因此,从“阴火”理论可指导调节肠道菌群,进而治疗冠心病,这将为冠心病的中医药临床防治和科学研究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冠心病 阴火 元气失养 炎症 脂代谢 脂多糖 氧化三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模式与脑血管疾病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玟瑾 陈飘盈 +3 位作者 杨晓华 陈轶凡 蔡业峰 倪小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0-907,共8页
脑卒中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合理饮食是重要的一级预防策略,但采用何种膳食模式更优仍有待研究。基于此,本文综述地中海膳食模式(MD膳食模式)、得舒膳食模式(DASH膳食模式)、健脑膳食模式(MIND膳食模式)、日本膳食模式... 脑卒中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合理饮食是重要的一级预防策略,但采用何种膳食模式更优仍有待研究。基于此,本文综述地中海膳食模式(MD膳食模式)、得舒膳食模式(DASH膳食模式)、健脑膳食模式(MIND膳食模式)、日本膳食模式以及中国膳食模式与脑血管疾病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得出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提示MD膳食模式、DASH膳食模式、日本膳食模式对脑血管疾病具有保护作用;而MIND膳食模式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仍待进一步研究提供相应证据。目前尚未有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中国传统膳食模式对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学者在未来需积极探索符合国人本土饮食习惯的健康膳食模式,为脑卒中一级预防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膳食模式 膳食 食品和营养 流行病学研究 临床试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脾”代谢免疫对话探究慢性心理应激调控肿瘤微环境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3
20
作者 钟悦 王志宇 +1 位作者 郑轶枫 王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103,共5页
肿瘤周围的组织、免疫细胞、血管和细胞外基质共同形成的“肿瘤微环境”促进了肿瘤的增殖与侵略,从而增加了癌症的发生、发展与死亡。目前研究表明慢性心理应激可通过调控代谢和免疫功能影响肿瘤微环境,进而诱导肿瘤进程。中医情志致病... 肿瘤周围的组织、免疫细胞、血管和细胞外基质共同形成的“肿瘤微环境”促进了肿瘤的增殖与侵略,从而增加了癌症的发生、发展与死亡。目前研究表明慢性心理应激可通过调控代谢和免疫功能影响肿瘤微环境,进而诱导肿瘤进程。中医情志致病可致脏腑失调,其中肝脾失调是肿瘤微环境形成的核心病机。基于中医“情志致病”理论,从“肝-脾”代谢免疫层面系统探讨了慢性心理应激介导肿瘤微环境的科学内涵,深入探索情志失调所致肿瘤微环境的肝郁和脾虚本质,从而揭示慢性心理应激介导肿瘤微环境诱导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为进一步阐述慢性心理应激介导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为情志致癌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理应激 肿瘤微环境 情志致病 肝郁 脾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