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1型巨噬细胞极化与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刘华 孟齐 +1 位作者 郝杨敏 杜国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5-601,共7页
目的:探讨肝脏M1型巨噬细胞流式细胞计数方案及M1型巨噬细胞极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相关性。方法:高脂饮食喂养建立NAFLD小鼠模型,12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饮食(normal diet... 目的:探讨肝脏M1型巨噬细胞流式细胞计数方案及M1型巨噬细胞极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相关性。方法:高脂饮食喂养建立NAFLD小鼠模型,12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饮食(normal diet,ND)组、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组喂养24周,检测小鼠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M1型巨噬细胞相关因子,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表现。利用Percoll分离液梯度离心法收集肝脏Kupffer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肝脏M1型巨噬细胞(分选方案:应用FSC-A、SSC-A分群,去除肝脏中的红细胞及杂质;FITC CD45(+)/PE-cy7 CD11clow,将白细胞分群;APC CD115(+)/Percp cy5.5 CD11bhigh筛选单核细胞,应用Apc-cy7 F4/80low/PE Ly-6Chigh分选出M1巨噬细胞)。结果:与普通饮食组相比,24周HFD小鼠各项代谢指标明显升高,体质量[(28.35±1.71)g vs.(38.43±4.41)g,P<0.001]、肝脏重量[(1.03±0.18)g vs.(1.85±0.41)g,P=0.003]、空腹血糖[(7.07±0.58)mmol/L vs.(10.23±1.58)mmol/L,P<0.001]、胰岛素[(18.62±3.84)pg/mL vs.(28.84±8.3)pg/mL,P<0.001]、甘油三酯[(2.97±0.67)mmol/L vs.(4.05±0.99)mmol/L,P=0.01]、总胆固醇[(0.23±0.06)mmol/L vs.(0.55±0.17)mmol/L,P<0.001]、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5.67(3.16,9.23)U/L vs.35.86(19.68,58.33)U/L,P=0.003]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53.14(38.18,64.40)U/L vs.155.10(113.60,192.20)U/L,P<0.001],NAFLD小鼠M1型巨噬细胞极化明显增加[9.95%(3.10,12.00)vs.42.00%(26.50,45.50),P=0.003]。HFD诱导的小鼠肝脏中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human interleukin-1 beta protein,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F4/80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流式细胞检测方案可应用于肝脏M1型巨噬细胞检测,NAFLD炎症反应明显加重,M1型巨噬细胞极化与NAFLD发生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流式细胞术 M1型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研究吲哚-3-甲醇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血清代谢物的影响
2
作者 陈佳琪 黄永兴 +2 位作者 谭翔天 古丽若依·帕尔哈提 毛旭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877,共9页
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研究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对肥胖小鼠血清代谢物的影响,将24只雌雄各半C57BL/6N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即普通饲料喂养的空白组(normal chow diet,NCD)、高脂饮食组(high-fat diet,HFD)、吲哚-3-甲... 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研究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对肥胖小鼠血清代谢物的影响,将24只雌雄各半C57BL/6N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即普通饲料喂养的空白组(normal chow diet,NCD)、高脂饮食组(high-fat diet,HFD)、吲哚-3-甲醇干预的高脂饮食组(high-fat diet and oral intervention of I3C,HFD-I3C,40 mg/kg)。12周后收集小鼠血清,使用^(1)H 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各组小鼠血清代谢物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得到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结果显示NCD组、HFD组和HFD-I3C组交集的差异代谢物为精氨酸琥珀酸和半乳糖,表明I3C可能通过调节精氨酸琥珀酸和半乳糖的代谢发挥抗肥胖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肥胖的发病机制和I3C的抗肥胖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3-甲醇 肥胖 代谢组学 ^(1)H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族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金梦龙 秦晓英 +10 位作者 马力亚·阿米提 加孜呢·努尔拜 李建新 曹杰 罗思富 刘成 张雨晨 盖敏涛 李艳鹏 鲁向锋 付真彦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8-1444,共7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三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国家提出实施“三高”共管,但目前缺乏关于新疆哈萨克族“三高”共病情况的相关研究。目的调查哈萨克族血脂异常、高血压...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三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国家提出实施“三高”共管,但目前缺乏关于新疆哈萨克族“三高”共病情况的相关研究。目的调查哈萨克族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及共病情况,探索三者共病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22年3—6月,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选取杜热镇和吐尔洪乡两个人口较多且以哈萨克族为主的乡镇,调查该地区18岁以上哈萨克族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一般信息、吸烟饮酒史、患病情况等)、体格检查(腰围、臀围、身高、体质量、血压、心率等)和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等)收集患者信息,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哈萨克族“三高”共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835名哈萨克族居民,男、女各占48.2%(2231/4835)和51.8%(2504/4835),平均年龄(45.8±12.7)岁。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7.9%、21.1%和4.0%。血脂异常患者中高胆固醇、高低密脂蛋白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人群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4.1%、24.8%、10.0%和7.3%。“三高”共病的标化患病率为11.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腰围、臀围、心率、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是“三高”共病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BMI和心率是“三高”共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哈萨克族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高血压和糖尿病,血脂异常以高胆固醇血症为主。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共病在“三高”共病中最为常见,应将老年人、男性和高BMI人群作为“三高”共管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高血压 糖尿病 慢性病共病 哈萨克族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赵帮豪 袁腾 +5 位作者 赵翎 阿曼古丽·如则 尼鲁帕尔·谢甫开提 马依彤 杨毅宁 高晓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17-1824,共8页
背景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已有研究证明了糖尿病可扩大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影响,涉及营养和炎症途径。预后营养指数(PNI)是免疫营养的标志,可反映个体的炎症、免疫状态和营养状况。由于其简单、快速、易得和可... 背景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已有研究证明了糖尿病可扩大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影响,涉及营养和炎症途径。预后营养指数(PNI)是免疫营养的标志,可反映个体的炎症、免疫状态和营养状况。由于其简单、快速、易得和可靠等优点,近年来关于PNI在各系统中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少有文献探讨PNI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PNI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053例行PCI术的STEMI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资料,计算PNI,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177例)和非MACE组(876例)。同时依据PNI预测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PNI组(686例)与低PNI组(36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后发生院内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PNI对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预测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PN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ACE组和非MACE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血清葡萄糖、Killip分级、乳酸脱氢酶、心率、肌红蛋白、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白细胞计数、脑钠肽(BNP)、PNI、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总蛋白、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葡萄糖升高(OR=1.055,95%CI=1.002~1.112,P=0.044)、GRACE评分高(OR=1.034,95%CI=0.876~0.939,P<0.001)是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危险因素,PNI升高(OR=0.907,95%CI=1.017~1.050,P<0.001)是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保护因素。PNI预测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AUC为0.734(95%CI=0.694~0.773),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模型预测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AUC为0.791(95%CI=0.753~0.858)。低PNI组发生MACE、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比例、住院天数、血清葡萄糖、肌钙蛋白T、CK-MB、肌红蛋白、BNP、C反应蛋白、肌酐、尿素氮高于高PNI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比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血红蛋白低于高PNI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NI与血红蛋白、HDL-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正相关(P<0.05);PNI与血清葡萄糖、肌酐、尿素氮、BNP、肌钙蛋白T、CK-MB、肌红蛋白、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 PNI是STEMI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院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中可作为监控患者免疫营养状态且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糖尿病 2型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后营养指数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在布鲁氏菌感染中的变化特点研究
5
作者 殷郑伟 朱玥洁 +4 位作者 史娟 何月月 丁剑冰 王泉 张峰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5-660,共6页
目的:探究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其相关因子在布鲁氏菌急慢性感染中的变化特点和相关性,明确ILC2在布鲁氏菌病慢性化中的免疫作用。方法:将43例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和45例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与49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流式细胞术检测各... 目的:探究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其相关因子在布鲁氏菌急慢性感染中的变化特点和相关性,明确ILC2在布鲁氏菌病慢性化中的免疫作用。方法:将43例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和45例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与49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ILC2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GATA3 mRNA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33、ST2、IL-4和IL-13等细胞因子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和AST水平。结果:慢性布病组ILC2水平、PBMC中GATA3 mRNA水平、血清IL-33、IL-4和IL-13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及急性布病组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LC2水平与GATA3 mRNA、IL-33、IL-4和IL-13水平均呈正相关,与ST2水平呈负相关。ROC曲线表明ILC2、GATA3、IL-33和ST2等指标均对布病患者严重程度有较好的预测能力(AUC>0.7)。结论:ILC2及其相关因子水平升高与布鲁氏菌病慢性化密切相关,可能在布鲁氏菌感染致病过程中起重要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2型固有淋巴细胞 GATA3 IL-33 IL-4 IL-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NAP23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6
作者 陈娇 刘清 +6 位作者 郑树涛 李慧芳 王薇 刘涛 黄丛改 彭天元 卢晓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目的探讨SNAP2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41例ESCC组织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normal adjacent tissue,NAT),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NAP23的表达... 目的探讨SNAP2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41例ESCC组织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normal adjacent tissue,NAT),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NAP23的表达和定位,比较ESCC与NAT组织中SNAP23的差异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SHEE、ESCC细胞系TE-1、TE-13和KYSE150中SNAP23的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载体转染技术,构建SNAP23敲低和过表达的稳定转染细胞株;并利用细胞侵袭实验评估SNAP23对ESCC细胞系TE-13侵袭的影响。结果ESCC组织中的SNAP23呈高表达(53.7%,22/41)显著高于NAT组(19.5%,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3,P<0.01)。ESCC组织中SNAP2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最大径(χ^(2)=4.193,P<0.05)、浸润深度(χ^(2)=7.264,P<0.05)明显相关,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分型、病理分级、脉管瘤栓、神经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ESCC细胞系与人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SHEE相比,其SNAP23呈高表达(P<0.0001)。与sh-NT组相比,敲低SNAP23表达后,ESCC细胞系TE-13的侵袭能力被抑制(P<0.0001);与Vector组相比,过表达SNAP23后,ESCC细胞系TE-13的侵袭能力增强(P<0.0001)。结论SNAP23在ESCC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其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SNAP23促进ESCC细胞的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SNAP23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大利牛舌草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7
作者 郭文辉 徐晓琴 +3 位作者 孙宇 马国需 石磊岭 陈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71,共7页
为阐明意大利牛舌草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对意大利牛舌草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从中共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为:... 为阐明意大利牛舌草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对意大利牛舌草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从中共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为:羟基酪醇(1)、咖啡酸乙酯(2)、3,4-二羟基苄胺(3)、对羟基苯甲酸(4)、香草醛(5)、1,2,4-苯三酚(6)、原儿茶醛(7)、(E)-4-(2-hydroxyvinyl)-2-methoxyphenol(8)、原儿茶酸(9)、异鼠李素(10)、丙三醇(11)、对羟基苯甲醛(12)、咖啡因(13)、caffeic acid ethylene ester(14)、原儿茶酸乙酯(15)、phenylethylβ-D-glcoside(16)、benzylβ-D-glucopyranoside(17)、3,4-dihydroxyphenyl caffeate(18)、山柰酚-3-O-芸香糖苷(19)。化合物1~3、6~8、12~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10个化合物(1、3、6~8、13~17)为首次从牛舌草属中分离得到。同时采用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以吲哚美辛作为阳性对照,测定各化合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2、10、13抗炎活性相对较好,IC_(50)值分别为19.6、14.9、11.3、10.2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牛舌草 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羟基酪醇 咖啡酸乙酯 异鼠李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莲益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8
作者 杨绍玮 邓德强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82-1888,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雪莲益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正常对照组大鼠6只。通过高脂喂养加单肾切除术成功构建了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24只,随后将其分为模型组...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雪莲益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正常对照组大鼠6只。通过高脂喂养加单肾切除术成功构建了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24只,随后将其分为模型组、雪莲益肾颗粒组、厄贝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测定各组大鼠的尿液和血清样本血糖、肌酐、尿素氮、尿蛋白(24 h尿蛋白、微量白蛋白)、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等相关指标。通过光镜观察了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检测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肾病蛋白(Nephrin)和足细胞蛋白(Podocin)等的表达水平。结果:雪莲益肾颗粒组与模型组比较,血糖、24 h尿蛋白、微量白蛋白、尿素氮和肌酐含量降低(均P<0.05);过氧化氢含量、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升高(均P<0.05)。而雪莲益肾颗粒组的NOX4及TNF-α水平较模型组降低(均P<0.05)。结论:雪莲益肾颗粒可减轻足细胞的损伤,进而改善肾功能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莲益肾颗粒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肾功能 大鼠 足细胞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多样性及其耐药特征研究
9
作者 王泉 古丽比克·木拉提 +6 位作者 陈清波 张亚丽 许苗 杨婷 常炜 李媛媛 马瑞瑛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2-16,共5页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培养物,综合运用间隔子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培养物,综合运用间隔子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和分枝杆菌散在分布-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型(MIRU-VNTR)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合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检测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结果:在459株结核分枝杆菌中,北京基因型家族占据主导地位(69.5%),其构成比在汉族患者中明显高于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患者(81.5%vs 71.1%,P<0.001)。非北京基因型家族呈现民族特异性分布特征,Ural家族菌株仅见于维吾尔族患者,CAS和EAI家族菌株在少数民族患者中的检出率有高于汉族患者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分析显示,北京基因型家族对四类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虽高于非北京基因型家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播网络分析发现7个传播簇,其中3个为跨民族传播,且同一传播簇内菌株耐药谱存在异质性。结论:北京基因型家族结核分枝杆菌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核病防控的重点对象,但非北京基因型家族菌株在少数民族患者群体中的特异性分布及跨民族传播特征提示需重视其流行病学意义。耐药发展可能主要受药物选择压力驱动而非菌株固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分型 分子药敏 Spoligotyping分型技术 MIRU-VNTR分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包虫病流行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Meta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艾力亚力·艾力 阿依谢姆古丽·阿力马斯 +2 位作者 郭敏 孙立 温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44-1149,共6页
目的综合评估中国包虫病流行区居民包虫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现状,为开展包虫病防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各大核心知识库和文献库,收集近十年来我国公开发表的有关包虫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研究文献,用STROBE声明... 目的综合评估中国包虫病流行区居民包虫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现状,为开展包虫病防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各大核心知识库和文献库,收集近十年来我国公开发表的有关包虫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研究文献,用STROBE声明对文献质量进行了评估,使用Revman5.3软件对核心知晓率进行了Meta分析,并按地区、对象、文献质量进行了亚组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了各样本知晓率及95%CI。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进行研究,中国包虫病流行区包虫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51%(95%CI:37%~65%),各亚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对于包虫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研究尚无统一、标准、规范的知晓率量表,且作为研究对象主体的农牧民属于低文化群体。结论中国包虫病流行区居民包虫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总体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健康教育 知晓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花糖苷对腺嘌呤所致不育症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志 侯强 +1 位作者 冉峥 杨建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1-779,共9页
目的 探讨毛蕊花糖苷对腺嘌呤诱导的不育症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100 mg/kg复方玄驹胶囊)和毛蕊花糖苷低、高剂量组(50、100 mg/kg)。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天灌胃150 mg/kg腺嘌呤,连续14 d... 目的 探讨毛蕊花糖苷对腺嘌呤诱导的不育症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100 mg/kg复方玄驹胶囊)和毛蕊花糖苷低、高剂量组(50、100 mg/kg)。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天灌胃150 mg/kg腺嘌呤,连续14 d,建立不育症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各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连续给药28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活动情况,计算脏器(肝脏、肾脏、睾丸、附睾)指数,于显微镜下观察精子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肾脏及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精子发生评估(Johnsen评分法),ELISA法检测血清T、LH、FSH、GnRH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睾丸组织mTOR、LC3B、ULK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指数升高(P<0.05),精子计数、精子活动率及精子指数降低(P<0.05),血清T、GnRH水平降低(P<0.05),LH、FSH水平升高(P<0.05),肾脏和睾丸组织病理损伤明显,睾丸组织mTOR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LC3B、ULK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p-mTOR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毛蕊花糖苷高剂量组肾脏指数降低(P<0.05),精子计数、精子活动率升高(P<0.05),血清T水平升高(P<0.05),LH、FSH水平降低(P<0.05),肾脏和睾丸组织病理损伤有不同程度改善,睾丸组织mTOR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LC3B、ULK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p-mTOR蛋白表达升高(P<0.05),且毛蕊花糖苷高剂量作用与阳性对照药复方玄驹胶囊相当。结论 毛蕊花糖苷能有效提高不育症大鼠的精子质量,改善性激素紊乱、生殖功能及肾脏、睾丸组织病理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正性调控自噬,调节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花糖苷 不育症 腺嘌呤 自噬 MTOR LC3B UL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中Siglec-7^(+)单核细胞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月月 朱玥洁 +2 位作者 王泉 张峰波 丁剑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74-1478,共5页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Siglec-7表达以及Siglec-7^(+)单核细胞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分析Siglec-7分子在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初诊为布鲁氏菌感染的患者50例(BI组),健康对照46例(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Siglec-7表达以及Siglec-7^(+)单核细胞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分析Siglec-7分子在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初诊为布鲁氏菌感染的患者50例(BI组),健康对照46例(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Siglec-7表达,分析Siglec-7^(+)单核细胞与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水平,CBA法检测外周血清IFN-γ和IL-4含量,分析Siglec-7^(+)单核细胞与Th1/Th2水平、IFN-γ/IL-4含量的相关性。结果:BI组Siglec-7^(+)单核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肝功能和肺X线异常的布鲁氏菌病患者体内Siglec-7^(+)单核细胞水平较两者正常的患者升高(P<0.001,P<0.05);Th2细胞水平和IL-4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Th1细胞水平、IFN-γ含量与Th1/Th2、IFN-γ/IL-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Siglec-7^(+)单核细胞水平与Th1细胞水平、IFN-γ含量呈负相关(r=-0.651,r=-0.407);与Th2细胞水平、IL-4含量呈正相关(r=0.706,r=0.530)。结论:在布鲁氏菌感染过程中,Siglec-7^(+)单核细胞增多并可能参与Th1/Th2细胞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Siglec-7 单核细胞 TH1/TH2细胞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免疫检查点SIGLEC9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碧辉 朱玥洁 +3 位作者 张玉莲 陈立乔 丁剑冰 陈志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185,共8页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检查点SIGLEC9及SIGLEC9^(+)T细胞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SIGLEC9与临床相关性分析。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或病理活检的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组织石蜡标本132例作...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检查点SIGLEC9及SIGLEC9^(+)T细胞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SIGLEC9与临床相关性分析。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或病理活检的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组织石蜡标本132例作为宫颈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良性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5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收集行手术治疗或病理活检的宫颈癌患者的外周血108例为宫颈癌组,选取同期健康人群的外周血86例为正常对照组。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及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IGLEC9及SIGLEC9^(+)T细胞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IGLEC9及SIGLEC9^(+)T细胞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IGLEC9^(+)CD4^(+)T和SIGLEC9^(+)CD8^(+)T细胞在宫颈癌外周血中表达增高(P<0.05)。SIGLEC9高表达与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HPV感染情况相关(P<0.05)。结论:新型免疫检查点SIGLEC9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在宫颈癌组织中SIGLEC9^(+)T细胞浸润较多。SIGLEC9为宫颈癌的免疫逃逸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并为宫颈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9 T 细胞 免疫逃逸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G3分子对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B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旭然 邓冰清 +9 位作者 康雪娇 李寅时 阿比旦·艾尼瓦尔 余倩 孜比姑·肉素 阿迪莱·多力坤 王茂林 王慧 张传山 李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9-536,共8页
目的 探究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分子对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B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野生型(C57-wild-type, WT)和LAG3基因敲除(LAG3-knockout, LAG3-KO)小鼠经肝门静脉注射泡球蚴原头节,... 目的 探究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分子对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B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野生型(C57-wild-type, WT)和LAG3基因敲除(LAG3-knockout, LAG3-KO)小鼠经肝门静脉注射泡球蚴原头节,感染12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肝脏CD19和α-SMA表达及定位,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脏B细胞及其各亚群和表面CD80、CD86、MHC-Ⅱ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泡球蚴感染12周小鼠肝脏LAG3-KO组CD19阳性区及面积占比略高于WT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α-SMA在LAG3-KO组阳性区及面积占比显著高于WT组(t=-3.224、-3.227,P均<0.05)。LAG3-KO组肝脏B细胞表达CD80和MHC-Ⅱ分子的比例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9、-3.321,P均<0.05)。LAG3-KO组B2细胞占比显著高于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5,P<0.05)。LAG3-KO组B1b细胞表达CD80比例亦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15,P<0.001),而B2细胞表达CD80比例显著低于WT组,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2.806,P<0.05)。LAG3-KO组B2细胞表达MHC-Ⅱ分子显著上调,且具统计学差异(t=-4.227,P<0.01)。结论 泡球蚴感染中期12周,LAG3分子影响小鼠肝脏B细胞亚群及功能,并以B2型淋巴细胞尤为显著,LAG3对B细胞的活化以及MHC-Ⅱ类分子表达产生抑制作用,提示其可能参与泡球蚴感染下的B细胞耗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B细胞 B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特异性Rbp4基因敲除小鼠的建立及糖代谢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婉贤 马琦 +2 位作者 王黎 刘梦迪 郭宝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3-502,共10页
目的 建立肝特异性Rbp4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初步探索肝特异性Rbp4基因缺失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利用Cre-LoxP技术,使用C57/BL6J小鼠和Alb-Cre小鼠构建肝特异性Rbp4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利用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小鼠基因型。选取10只1... 目的 建立肝特异性Rbp4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初步探索肝特异性Rbp4基因缺失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利用Cre-LoxP技术,使用C57/BL6J小鼠和Alb-Cre小鼠构建肝特异性Rbp4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利用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小鼠基因型。选取10只1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为野生对照组(WT),10只同周龄flox纯合且Alb-Cre阴性小鼠为实验对照组(Rbp4~(flox/flox):Cre~-),10只同周龄flox纯合且Alb-Cre阳性小鼠为实验组(Rbp4~(flox/flox):Cre~+)。分别利用Western Blot及qRT-PCR验证小鼠肝中RBP4蛋白及Rbp4 mRNA表达水平。利用qRT-PCR检测其他组织中Rbp4 mRNA表达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利用血糖仪检测小鼠尾静脉血液标本血糖值,进行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实验。利用qRT-PCR检测肝糖代谢基因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繁育并鉴定出肝特异性Rbp4基因敲除小鼠。Rbp4~(flox/flox):Cre~+组小鼠肝中RBP4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Rbp4 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三组小鼠脂肪、肾、胰、脾、心脏和肌肉组织中Rbp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HE染色、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实验结果表明肝特异性Rbp4基因敲除对肝组织形态、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无显著影响(P>0.05)。三组小鼠肝中Pepck mRNA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两比较显示,Rbp4~(flox/flox):Cre~+组小鼠肝中Pepck mRNA相对表达量较Rbp4~(flox/flox):Cre~-组小鼠降低(P<0.05)。三组小鼠肝中G6pase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肝特异性Rbp4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基因缺失可抑制小鼠肝Pepck mRNA表达,为进一步探索该基因在小鼠糖代谢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视黄醇结合蛋白4 基因敲除 糖代谢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吲哚菁绿IR-820辅助的近红外荧光成像和光热及协同治疗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丽君 樊慧敏 +4 位作者 李慧 杜仲 王蕾 张学良 努尔尼沙·阿力甫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4-742,共9页
新吲哚菁绿IR-820因其具有强近红外(near-infrared,NIR,750~1700 nm)荧光特性、良好生物相容性、高光热转换效率及稳定性等优势,在NIR发光的有机荧光染料中脱颖而出,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荧光标记、细胞实时监测、光热治疗等研究... 新吲哚菁绿IR-820因其具有强近红外(near-infrared,NIR,750~1700 nm)荧光特性、良好生物相容性、高光热转换效率及稳定性等优势,在NIR发光的有机荧光染料中脱颖而出,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荧光标记、细胞实时监测、光热治疗等研究领域。为更好地发挥IR-820的生物医学应用价值,研究人员用不同生物化学分子修饰IR-820来增强其荧光及光热特性,制备多种类的荧光纳米粒子,在基础生物医学成像与肿瘤光热治疗方面开展了众多研究。总结了IR-820荧光纳米粒子在近红外荧光成像和通过光热机理及与其他技术协同治疗肿瘤中的应用研究,希望为进一步推进有机荧光染料IR-820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和临床转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荧光染料 新吲哚菁绿IR-820 近红外荧光成像 光热治疗 协同治疗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燥证相关2型糖尿病代谢组学特征及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钰荣 肖明霞 +1 位作者 项玉 李东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72-2579,共8页
目的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西北燥证相关2型糖尿病代谢差异产物及相关代谢通路的特点及变化。方法选择西北燥证相关2型糖尿病(ND-T2D)患者25例、2型糖尿病(T2D)患者25例。采用超高液相质谱联用(UH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进行... 目的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西北燥证相关2型糖尿病代谢差异产物及相关代谢通路的特点及变化。方法选择西北燥证相关2型糖尿病(ND-T2D)患者25例、2型糖尿病(T2D)患者25例。采用超高液相质谱联用(UH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进行标本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利用多变量和单变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无监督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有监督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探寻西北燥证相关2型糖尿病代谢差异产物,通过PATHBANK数据库,找出相关代谢通路。结果共筛选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离子(NEG)共2个,均为上调,正离子(POS)共5个,均为上调;涉及10条代谢通路,其中主要富集在烟酸代谢、烟酰胺代谢。结论烟酸代谢、烟酰胺代谢在西北燥证相关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对西北燥证相关2型糖尿病的发病实质及发病病机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燥证 2型糖尿病 代谢组学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C2和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iNO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和评价
18
作者 王碧辉 朱玥洁 +3 位作者 张玉莲 吴雨峰 丁剑冰 陈志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8-887,共10页
目的:研究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宫颈癌(CC)中的表达,并基于其构建CC发病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集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研究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宫颈癌(CC)中的表达,并基于其构建CC发病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集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40例CC组织及100例外周血作为CC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经CC筛查为阴性的宫颈组织和100例正常健康个体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用多重免疫荧光技术(mIF)及免疫组化染色(IHC)法检测两组组织中ILC2和MDSC细胞浸润及其相关细胞因IL-13和iNOS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技术分别检测两组外周血中ILC2和MDSC及IL-13和iNOS的表达差异;通过Pe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其相关性;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来确定ILC2和MDSC及IL-13和iNOS是否为C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再利用R软件建立免疫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值)、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来分别评估模型。结果:CC组中ILC2及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iNOS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其均呈正相关(均P<0.05);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C2、MDSC及IL-13、iNOS均是C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这些危险因素的CC发病列线图,经过验证提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ILC2和MDSC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IL-13和iNOS在CC组织及外周血中均呈高表达,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一定的实用性,为C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 髓源性抑制细胞 白细胞介素13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列线图模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sPD-1/sPD-L1与T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古丽沙提·海米提 朱玥洁 +4 位作者 谢忻汝 郭文宏 丁剑冰 鲁晓擘 张峰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7-823,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病程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soluble Prog...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病程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sPD-L1)、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表达水平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1例确诊为HBV-ACLF患者的资料及外周血标本,根据研究对象28 d的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40例和死亡组3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CD4+T及CD8+T细胞的比例。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技术检测sPD-1和sPD-L1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TGF-β和IL-10的表达。Pearson法分析HBVACLF患者血清中sPD-1/sPD-L1与患者MELD评分、T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外周血及血清中CD4+T细胞百分比、sPD-1、sPD-L1、IL-10和TGF-β高于存活组,而CD8+T细胞百分比低于存活组(P均<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sPD-1水平与IL-10、TGF-β和CD4+T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sPD-L1水平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IL-10、TGF-β和CD4+T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sPD-1/sPDL1可能参与了HBV-ACL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应答,通过综合考虑患者sPD-1和sPD-L1水平可以为HBV-ACLF患者开展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T细胞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调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0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20
作者 吴雨峰 王碧辉 陈志芳 《中国肿瘤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206-1211,共6页
目的:探讨双调蛋白(amphiregulin,AREG)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患者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0例CC患者的宫颈组织作... 目的:探讨双调蛋白(amphiregulin,AREG)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患者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0例CC患者的宫颈组织作为宫颈癌组,同时选取了30例子宫肌瘤经筛查为阴性的患者的宫颈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比较两组REG和IL-10的表达;另外收集100例患者(实验组)及60例正常健康个体的血清样本(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两组样本中AREG和IL-10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分析AREG和IL-10的相关性。根据提供样本血清的100例患者分为生存组(80例)和死亡组(20例),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AREG和IL-10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比较两组数据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绘制。结果:IHC结果显示组织中AREG和IL-10呈高表达(P<0.05);ELISA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的AREG和IL-10表达增高(P<0.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REG与IL-10呈正相关(P<0.05,r=0.593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EG、IL-10和淋巴结转移是患者生存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REG和IL-10预测患者生存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和0.874。结论:宫颈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AREG和IL-10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其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在宫颈癌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双调蛋白 白细胞介素10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